陈瑜
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数千年的封建专制制度,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重大事件。我们对近年来有关辛亥革命的网络舆情作一梳理,供参考。
一、近年来有关辛亥革命的网络舆情
一是炒冷饭:引用100余年前“保皇派”“立宪派”和辛亥革命亲历者的言论,质疑辛亥革命的历史必然性。
历史不容假设,但如果假设了也无法证伪。多年来,一些颇有影响的专家学者在学术研究和新闻访谈中,以探讨历史发展的可能性和可选择性为名,将个人情感植入舆论公地,把主观臆想伪作历史方向,张口闭口“如果”“可能”,质疑辛亥革命的必要性和历史必然性。并且,他们善于从历史的故纸堆中寻找材料,把辛亥革命爆发前与“革命派”针锋相对展开论战的“保皇派”“立宪派”当作神灵膜拜,特别是把梁启超在一百多年前烹制的一些观点当做管饱解渴的美味佳肴,梁氏的一些语句,如“今后之中国,其必以革命而后获救耶,抑不革命而亦可以获救耶?”“若夫革命而可以救中国耶,抑革命而反陷中国于不救耶?”“中国每当国内革命时代,即外族势力侵入之时代也。”“以百数十队之私人野心的革命军同时并起,蹂躏于全国,而蔓延数十年,犹且同类相屠,而两造皆以太阿之柄授外族。”“复仇则必出于暴动革命,暴动革命则必继以不完全的共和,不完全的共和必致亡国。”等,被他们高频引用、四处宣讲。同时,他们还裁剪《李宗仁回忆录》等辛亥革命亲历者的著述,来证明辛亥革命使中国陷入长期动乱。
由于梁启超、李宗仁等的显赫声望,以及这些专家学者自身的高知性和影响力,类似“辛亥革命本身就是多余的”“辛亥革命是一场不必要的革命”等观点在网络空间长期横行无忌,拥有一定市场。
二是酿新酒:借“现代化叙事”解构、取代“革命叙事”,鼓吹“告别革命论”。
观念建构世界,叙事范式直接影响人们对历史和现实世界的认知。“现代化叙事”和“革命叙事”都是历史研究的重要范式。20世纪80年代,在中国打开国门的同时,“现代化叙事”开始进入国内学者的视野,逐步成为对国内长期占主导地位的“革命叙事”的补充。近年来,“现代化叙事”隐隐有后来居上之势。有的学者主张,“现代化叙事”与“革命叙事”并行不悖。还有的学者呼应20世纪90年代李泽厚等提出的“告别革命论”,认为如果没有辛亥革命,中国早就实现宪政了,主张告别一切革命。
由于学术界对网络空间的“维度”优势,和专家学者对普通网民的“知识资本”优势,上述观点从学术圈流入舆论场后,如洪水猛兽一般横冲直撞,降维打击,形成了一定声势。一些网民夸大“洋务运动”的成就,惋惜“维新变法”的夭折,更指责辛亥革命让中国流了血,打断了中國的现代化进程。还有的网民美化侵略,在他们眼中,一部中国近现代史,不是西方势力东来入侵中国和中国人民奋起反抗的侵略与反侵略的革命历史,而是中国拥抱西方文明、逐步走向现代化的爱情故事。
三是搞矮化:聚焦“满汉分殊”,将辛亥革命歪曲为“排满”“汉民族的光复”。
近年来,在网上,出现了三种不利于民族团结的不良倾向。
一是有些网民将满族建立的清王朝视为客居中原的异族王朝,片面强调清王朝与历代汉族王朝的区别,聚焦满汉分殊,言清王朝必称“满清”,甚至口口相传什么“满清误国三百年”“满清误我华夏三百年”等荒唐言论。
二是有些网民以今衡古,用今天的标准苛求100多年前的革命党人,攻击中国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为革命纲领和战斗口号,指责《猛回头》《警世钟》《革命军》充斥着狂热、狭隘的民族主义元素,将辛亥革命这一伟大的民族民主革命矮化为“暴力排满”和“汉民族的光复”,却无视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先生即以“五族共和”政策取代“驱除鞑虏”纲领的历史事实。
三是还有一些网友出于满足大众的猎奇心理和吸引眼球的目的,炒作辛亥革命后武汉、西安、杭州等地发生的滥杀满族事件和一些官员的自戕事件,内容令人不适。有的媒体不敏感,刊载以“排满”“屠满”为标题的文章,客观上不利于民族团结。
另外,近年来海外所谓“新清史”学派与国内清史界的激辩也在网民中引发了一定反响。某种程度上,“新清史”与一些网民的民族偏见遥相呼应、互相滋养。
四是泼脏水:丑化孙中山,贬低辛亥革命的功绩。
对孙中山的攻击集中在:说其是“嘴炮”,“假博士”,“美国公民”,“日本傀儡”,“洪棍”“黑社会”“帮派大佬”,“出卖东北”,“老牛吃嫩草”,搞“激进主义”“恐怖主义”,政治上“专制独裁”。另外,需要关注的是,近年来有报刊引用一些未经证实的消息来源,客观上起到了为有关孙中山的谣言推波助澜的作用。例如,有的报纸引用海外历史学家唐德刚《晚清七十年》一书中的情节,言之凿凿地说辛亥革命爆发时孙中山正在美国洗盘子、端茶水:“‘武昌起义爆发,中山时年46,正值壮年。……武昌起义期间,他正在科罗拉多州典华城(Denver,亦译但维尔或敦复)一家卢姓唐餐馆中打工,当‘企台(粤语,即茶房)。”
对辛亥革命历史功绩的诋毁集中于:有的偷天换日,借解读武昌起义的偶然性来消解辛亥革命的历史必然性和伟大历史贡献。有的拾人牙慧,附和诸如“辛亥革命所有的成就都不过是清末新政的继续”、“辛亥革命是一朵不结果实的花”一类的论调。有的纸上谈兵,指责革命党人的军事手段拙劣,政治手段低级。有的“为民请命”,攻击辛亥革命与人民无关,仅仅是革命党人争权夺利的造反行动。还有的看似“上帝视角”,实则一叶障目,片面地认为辛亥革命只是又一次的改朝换代的历史过程。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网上有一些声音质疑“辛亥革命既是一次成功的革命,又是一次失败了的革命”“辛亥革命既成功又失败”的历史定论。有网友认为:“同盟会‘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纲领,明确地提出了当时中国革命的民族、民权、民生三大革命任务。辛亥革命完成了三大革命任务中的两个,最多说它没有完全成功,凭什么说它失败了?”还有网友认为:“辛亥革命是古往今来最成功的一次革命。”628C8EA6-48F1-4F50-BCFB-9A2FFB71D491
五是开美颜:美化美国,为“窃国大盗”袁世凯翻案。
网络上,宣扬美国人、美国政府有功于辛亥革命的声音不绝于耳。有的盛赞美国人荷马李是孙中山的杰出军事顾问,有大功于辛亥革命。有的臆想美国夏威夷是孙中山的“革命根据地”。有的认为辛亥革命爆发后美国强力反对了列强武装干涉中国内政的阴谋。还有的认为辛亥革命建立的是一个“美国模式”的民国。
六是装失忆:台湾困于“统独之争”,“台独”分子继续选择性消费辛亥革命。
近年来,统派虽然频频借辛亥革命纪念活动吸引注意、自我打气,但由于中国国民党积弱不振,亲民党、新党党将不党,相关纪念活动不过行礼如常,观者寥寥。
独派方面,民进党当局对纪念辛亥革命态度冰冷,虽然碍于“执政党”身份不得不继续举办“双十庆典”,但小动作不断,努力将其空心化,频繁上演在纪念辛亥革命的活动现场找不到辛亥革命本尊的千古笑谈。2021年8月下旬,台“中华邮政”为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发行的“纪343 中华民国建国110年纪念邮票”设计图稿被岛内网民恶搞,邮票上的地图将台湾搬迁到了美国东海岸佛罗里达州外海,引发不明真相的大陆网民鄙视:“把台湾搬到美国旁边?这样臆想的‘台独真像丧家之犬!”“台湾岛移不走跑不掉,那就地图跑路,打死也要做美国狗。”2021年9月8日,台“国庆筹备委员会”发布“双十节”主视觉设计,在“金阳双十”下方写有中文“民主大联盟,世界加好友”和英文“TAIWAN NATIONAL DAY 2021”,“英文台独”小花样招来岛内统派抗议和大陆网民恶感。有的新浪微博用户嘲笑民进党当局:“明明是世界删好友。”还有的新浪微博用户建议大陆:“穷台困台才是王道。”
总的来看,由于李登辉、陈水扁、蔡英文等多年的毒化,台湾民间主流舆论对辛亥革命纪念活动比较无感。甚至,正如洪秀柱所说:“(今天的年轻一代)连辛亥革命是什么都不知道。”
二、应对措施
芝兰当道,尚且不得不除;蔓草满目,安能坐视不理?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世界主要国家的大封锁,全球市场经济的大衰退,相对缓和的“增长政治”向竞争激烈的“分配政治”的恶化,正在推动网络流行议题和网民关注热点发生变化,对网络生态和网民心态产生深远影响,对我们掌握网络空间主动权提出更高要求。
一是引领导向,加强对辛亥革命的研究和宣传。特别是,要正面宣传孙中山先生等辛亥革命先驱的歷史功勋,学习和弘扬他们为振兴中华而矢志不渝的崇高精神,激励和团结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共同奋斗。
二是久久为功,鼓励更多立场坚定、学养深厚的哲学社会科学领域专家学者进入互联网,培育中国好网民。
三是着眼先胜,及早布局重大事件和时间节点的网络舆情应对工作。及时跟踪舆情动态,建立并不断丰富相关人物库、观点库和案例库。预储战斗力量,预研战略战术,预设战场阵地,利用一般事件和时间节点厉兵秣马,实现重大事件和时间节点网络舆情应对工作的先胜、战胜和全胜。628C8EA6-48F1-4F50-BCFB-9A2FFB71D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