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家校社共育情况调研报告

2022-06-30 01:49陈珍国刘李
基础教育参考 2022年6期
关键词:联动机制问卷调查双减

陈珍国 刘李

[摘  要]“双减”政策对于学业负担治理,推动中国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当今教育与社会深度交融的时代背景下,学业负担治理已经不能仅靠单一行为主体来完成,而是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责任。为进一步了解“双减”背景下的家校社共育情况,研究者面向全国15个省份的61所九年义务教育学校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双减”背景下的共育情况在诸多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同时,也存在很多的挑战。研究者针对这些挑战给出了相应建议,以促进协同育人联动机制的建立。

[关键词]“双减”;家校社共育;问卷调查;联动机制

一、调研背景与目的

1955年,教育部颁布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减负文件《关于减轻中小学学生过重负担的指示》,此后,又多次发布减负政策且不断强化,这既说明学业负担问题由来已久,也反映出减负问题困难重重。2021年,《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发布,此次“双减”政策与以往相比,有以下鲜明特点:一是内卷之热,站位之高,与《家庭教育促进法》等政策配套出台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重视;二是对减负内容做了详细规定,提出了健全作业管理的机制和实施措施;三是系统制定了督导策略,各省市相继发布针对性实施文件,自上而下联动覆盖。在当今教育与社会深度交融的背景下,“双减”已不是靠家庭、学校、社会任何一方能够单独完成的任务,而是三者共同的责任。

为了解“双减”背景下家校社共育的现状,了解学生、家长、教师的内在需求,并通过诊断性分析,为学校、教师、家长和社会提供一些有意义、有价值的建议,促进协同育人联动机制的建立,研究者开展了此次调查。

二、研究方法

调查选取来自15个省份的城市、郊区、农村的61所九年义务教育学校为样本,采取线上问卷的方式投放。调研时间为 2022年1月10日至 2022 年2月15日,回收有效问卷合计46720份,其中包括学生问卷21507份,家长问卷21830份,教师问卷3383份。

三、调研框架

为保证调研问卷的科学性、有效性,在中国知网以“双减”“家校共育”“家校社”“家庭教育”“协同育人”等为关键词进行模糊匹配,检索2017—2021年核心及C刊相关文献,共计270篇。根据关键词聚类图(见图1),结合具体相关研究,从学校、家庭、社会不同角度出发设计了调研框架结构,包括六个维度:作业情况(作业来源、类型、难度、作业量、管理、批阅反馈、指导);活动分布(睡眠、活动、培训);亲子关系(家长关注点、亲子活动、亲子时间);家校关系;学习资源(学校课程、教师发展、社会资源);负担诉求(焦虑负担、希望诉求)。不同维度设置调研比例如图2所示。

四、调研结果

1.作业设计质量明显提高,学业负担减轻

“双减”政策实施后,作业类型发生了较大变化(见图3),由常规的书面作业向实践类作业转变,长线作业量由原来的7.82%变为16.73%,这是“双减”政策推行后作业改革的直观体现。学生及家长对于作业难度的认知较一致,认为作业难度适中的比例均近80%,教师认为难度适中的比例略高(见图4);有73.26%的学生认为“双减”政策实施之后,学业负担明显减轻(见图5)。

2.学生以及家长对学校的满意度提高

96.32%的学生表示对学校“非常喜欢”(见图6),96.73%的家长对学校满意(见图7)。

3. 学生参加学科类课外培训数量明显减少

近70%家长不再为孩子报课外培训班(见图8),这对学校的课程建设与育人效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上述30%的报培训班的学生的进一步调查显示(见图9),所报培训班仍然以艺体类为主,其中语数外学科辅导类培训占比24.30%(占总体比例约7.29%)。在个别访谈中得知,目前依然存在少部分家长进行“一对一补习”,个别培训机构以“非学科培训”之名行“学科培训”之实。

4. 学生居家活动内容更加丰富

学生居家活动中(见图10),除学科练习外,其他类型的活动形式占比合计87.96%,且活动内容较丰富,其中约35%为非学科课外阅读;对比学生的实际活动形式与理想活动形式,学生更希望减少学科练习以及家庭劳动的时间,增加艺体活动以及休闲娱乐的时间。但随着可支配的居家活动时间的增多和内容的丰富,学生也可能产生其他一些问题,如沉迷网络游戏、浏览不良网站等。对此,政府、学校和社会应协力制定提供指向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活动建议、资源以及相应的机制。

5.学生睡眠时间明显改善

本调研数据分析结果表明,约25%的小学生的睡眠时长达到了10小时及以上,同时有40%左右的7-8年级初中生睡眠时长达到了9小时及以上,约32%的9年级学生睡眠时长达到9小时及以上。这一结果与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院发布的《全国“双减“成效调查报告》具有高度一致性。该报告显示,学生整体睡眠时间有明显改善,其中小学平均睡眠时间为9.3小时,初中为8.5小时。此外,李星丽(2022年3月)针对中国儿童和青少年睡眠状况进行了累计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国家中小学生睡眠标准”相比,虽然目前中小学生仍然存在睡眠不足的问题,但是睡眠时间已经有了明显改善,这与“减负”文件的出台和各省方案的实施在时间上具有一致性。

6.学校课后服务内容和质量有较大提升

学校课后服务托管内容采用动静态相结合的方式(见图11),其中兴趣选修以及自习的比例最高,分别是58.54%、50.87%,其次是个别作业辅导和户外体育运动;学生对课后服务托管的整体满意度达到90.95%(见图12)。

7.家长对孩子的关注方向变化较大

家长对孩子的关注方向与传统教育观念预期相比,重点并未集中于学习情况,而是在身体健康和道德品质(见图13)。其中,认为身体健康比较重要的占比74.42%,這在“全面育人”“立德树人”方面对学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F5C4E095-D1A4-4AB7-B48F-EAC86DD3FE5C

五、挑战与建议

1.改善教师负担加重问题

调研发现,教师的主要负担来自学业成绩、课后托管服务、作业设计(见图14);22.78%的教师工作时间延长了1-2小时,9.27%的教师工作时间延长超过2小时,没有延长工作时间的,可能是部分省市在“双减”政策之前已经开始实行课后托管服务,所以无明显变化(见图15)。

由此,建议合理安排教师课堂教学和课后服务任务;通过购买服务、引进社会资源、强化志愿者服务等方式,增加课后服务的校外资源供给比例。

调研发现,影响教研的主要因素是非教学任务过重,导致教师时间和精力不足,其次是缺乏专业指导(见图16);分析教师诉求发现(见图17),教师们最希望的依次为:学校能提供更多时间用于教学,政府能够从政策上减轻教师负担,家长能有更多时间陪伴孩子,家长与教师之间能够互相理解。

由此,建议学校减轻教师非教学任务负担,为教师提供充足、固定的教研时间;紧密联系学科专家、教研员,加强教研指导。

2.加速推进数字化教师队伍转型

调研发现,教师对于数字化资源的态度是认同的,其中,“非常同意”的比例占86.67%(见图18),但对数字化资源的使用情况并不理想(见图19)。

由此,建议借助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建设的契机,构建智慧教育发展新生态,进行数字战略与体系规划、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技术支持的教学方法变革、技术赋能的创新评价等,并将教师数字化转型技术能力培训纳入学校教师培训体系。

3.提高课后服务内容和质量

调查家长对学校课后服务托管的满意度发现,“非常满意”的比例占9.27%,“满意”的比例占44.14%,“基本满意”的占43.32%;调查家长心目当中理想的课程形式发现,32.41%家长希望学校能够在课后服务时间补充学科类学习内容,23.27%家长希望能够督促孩子完成当天作业,30.47%的家长希望开展兴趣选修活动(见图20),这可能是由于校外学科类课外培训的取消以及升学压力给很多家长带来了一定的焦虑和担忧,从而希望学校能够进行弥补。

由此,建议促进课后服务内容结构化升级,进一步强化对学习困难学生的补习辅导、优秀学生的学科拓展学习和特长学生的创新创造教育,使课堂教学与课后服务进行有效衔接;引进非学科校外机构课程,提供更加优质的课后服务资源,以满足不同家庭的差异化需求。

4.提高教师作业设计能力

对作业来源的调查发现(见图21),近81%的作业来源于学校定制的教科书配套练习册,但其并不能满足不同区域、学校、班级以及学生个体的差异化需求,因此学校有必要根据实际情况自主设计作业,但实际上只有约14.5%的学校进行了自主作业设计,且在这些学校中,教师掌握了科学作业设计理论与方法的比例不足20%。对未进行自主作业设计的主要原因进行调查显示(见图22),超过80%的原因是教师作业设计的时间不够以及作业设计能力不足。

由此,建议邀请理论基础深厚的高校专家为顾问,以研究功底扎实的各级教研员为核心,以实践经验丰富的一线优秀教师为主体,以组织能力较强的各级教育管理部门为支持,建立复合化作业研究团队,提升教师作业设计能力;依照明确目标、设计框架、研制工具、开展研究的步骤,建立规范化作业设计程序;减轻教师负担,为教师提升作业设计能力提供时间、空间和资源。

5.加强作业管理与指导评阅

调查发现,大部分学校有完善的作业管理制度,但是作业统计情况并不理想,3.44%的学校从不统计,约36%的学校每月统计(见图23),但这已经失去了管理的时效性;对作业量的调查显示,尽管整体上看,作业量得到了较好的改善和控制,但是依然存在作业量偏大的情况。其中,3-6年级约有32%作业时长超标,7-9年级约有18%的学生作业时长超标(见图24)。

由此,建议学校针对作业管理,制定作业规章制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加强作业情况检查。其中,规章制度要发挥方向指引作用,促使教师把握作业要点;专业发展要发挥能力支持作用,发展教师的作业设计能力;作业检查要发挥过程监控作用,切实保障作业质量。三方面协同作用,进行整体设计、限量设计、单元设计,共同促进作业管理质量提高。学校还要透过“减”看到“增”的意义,在减少作业量的同时,必须考虑如何提高课堂效率,提升作业设计质量,包括作业内容对作业目标的覆盖率等,并充分体现情境性、实践性、生活性、层次性和适量性。

在完成作业方面,公办学校约71%的学生能够自己独立完成作业;而民办学校中,在教师以及家长指导下完成作业的比例高于公办学校(见图 25)。学生作业评阅将“面批面改”作为常态化作业的比例为34.84%(见图26);约6%的学生作业存在自批或家长代批的常态,约24%存在偶尔自批、代批作业的情况(见图27)。

由此,建议助力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开发,在提高课堂效率的同时,丰富学生自主学习资源;根据“双减”文件要求,应做强做优免费线上学习服务,可考虑建立线上作业辅导管理体系,适当组织教师开展免费在线作业答疑;针对学生作业的自批、代批现象,学校要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并进行监督管理。

6.有效利用社会资源开展课程

整体上,民办学校利用社会资源经常开展课程活动的情况比公办学校比例大约高出20个百分点(见图 28)。学校开展校外活动最主要的困难是对学生安全责任的担忧,21.5%的教师因为社会资源不足而无法开展,约19%的教师因为活动经费不足而无法开展(见图29)。

由此,建议学校将优质社会资源与课程引进校园,并由学校和家长对其资质进行严格把控;鼓励家长积极参与社会课程,既可增加社会资源的利用率,又能增加亲子活动的时间。

7.满足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迫切需求

家长的焦虑主要来自于对孩子综合素质培养的不足,其次是孩子的升学问题,无法估计孩子的学习水平(见图30)。通过对学生、家长的心声诉求进行开放性调查,并对反馈条目进行词频分析可知,家长们最在意的是孩子的发展、身心健康,为此希望政府提供相应的政策环境,学校提供相应的课程活动(见图31);与父母的焦虑相比,学生更希望得到父母的陪伴、可供支配的时间以及更多的课外活动(见图32)。

由此,建议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根本目标,通过融合性课程、大单元教学发展学生综合能力水平。学校还可以此为契机,通过课后服务托管重点发展创新性的项目式学习;通过家长学校,帮助家长掌握正确的亲子教育观念、亲子教育方法,创造更多亲子活动机会。

8.体现家庭教育主责

通过亲子活动时间调查发现,全国33%的家长每天陪伴孩子的时间不足 0.5小时,36%的家长陪伴时间在0.5-1小时,重庆市的亲子时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见图33);对影响亲子时间的主要因素进行调查发现,因为客观原因忙于工作而疏于陪伴孩子的家长比例近10%,大多是因为忽略沟通和缺乏沟通方法,初中阶段学生不愿意沟通的比例达到19.59%(见图34)。

由此,建议构建亲子共同成长教育体系,学校以及社会要为家长提供学习家庭教育理论的有效途径和方法,适时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指导和团辅,使家长掌握学生不同阶段的身心发展特点;家长需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增加亲子活动的饱和度,通过将良好的家庭氛围融合生活与学习,建设学习型家庭;尊重孩子成长规律,不过度干预,不长臂管理,建设民主权威型家庭。

(責任编辑 郭向和   校对 姚力宁)F5C4E095-D1A4-4AB7-B48F-EAC86DD3FE5C

猜你喜欢
联动机制问卷调查双减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滨州市编办以网上测评助推系统业务能力提升
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分众传播与受众反馈
高校“院任选课” 情况调查及问题解析
大学生对慕课的了解和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