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艳玲,陈华秀,戴亚河
(茂名市人民医院 广东茂名525000)
急性心肌梗死(AMI)表现为持续性心前区憋闷感、压榨性疼痛,及时就诊是挽救生命的重要方式,近年来发病趋势表现为年轻化,严重威胁人们生命安全。临床上多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为首选方式,其适应证广泛,且安全性较高[1]。由于AMI发病多较突然,且患者多伴有濒死感,易引发机体的应激反应,因而给予患者合理、有效的护理干预十分重要,但常规急诊护理多以围绕疾病展开,缺乏对心理方面的关注[2]。结构式心理护理干预是基于整体医学模式理论指导的护理方式,在心理护理的基础上将应激处理、健康教育与沟通技巧整合后的干预,目前关于其对AMI患者的应激反应研究较少[3]。本研究主要探讨结构式心理护理干预对AMI患者不良情绪及应激反应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20年1月1日~2021年6月30日我院收治的60例AMI患者为研究对象。诊断标准:依据《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2019)》[4]。纳入标准: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者;②经实验室、影像学等相关检查确诊者;③初次发病者;④发病至入院时间≤180 min者;⑤患者及家属均自愿加入本研究,已签订知情同意书等。排除标准:①合并意识障碍者;②合并其他心脏病变者;③合并重要器官功能不全者;④合并血液系统疾病者;⑤正在参与其他研究者;⑥精神疾病者等。本研究已经获得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44~71(57.78±10.29)岁;发病至入院时间31~97(59.33±11.58)min。观察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46~73(58.04±9.37)岁;发病至入院时间39~102(59.85±10.73)min。两组一般资料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急诊护理干预。入院后及时建立静脉通路,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并遵医嘱给予对症治疗,随时配合抢救工作,向患者及家属做好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结构式心理护理干预,具体方式如下。①健康教育基础上予以针对性心理支持:由于AMI起病多较为突然,患者多合并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护理人员应针对不同心理状态的患者实施针对性干预。在与家属沟通时,向家属宣讲心理支持的积极作用及重要性,避免使用较为敏感的词语,取得家属的理解及支持,并积极参与到患者的心理干预过程,提高其依从性及配合度。与患者沟通时,注意评估其心理状态,对合并焦虑不安、紧张不适患者,及时给予正确的引导,告知其紧张焦虑为正常的机体应激反应,可以通过与家属沟通、听音乐、看书等方式转移注意力,缓解不良情绪。患者过于紧张时,可以通过鼻吸气、口深呼气的方式缓解,同时可以列举成功治疗的案例,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树立积极的心态。②疏解不良情绪:对合并恐惧心理的患者,应做好健康知识教育,向其简单介绍疾病的相关知识,多使用积极向上的语言暗示,并简单介绍疾病的治疗方式、护理方法及优势所在,强化患者的自信心。住院期间,可以通过床边教育、健康教育手册、知识小课堂等方式普及疾病知识,包括疾病、治疗、护理、饮食、睡眠、心理等,强化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认知程度,消除其对疾病的恐惧、紧张等不良情绪。③应对不良情绪的技巧: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度同时,应告知患者应对不良情绪的技巧。护理人员应定时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心态对疾病恢复的积极作用,使其在日常自我看护及护理期间均能保持良好的心态。护理人员应在对患者的心理状况有详细评估的基础上,指导其采取对不良情绪有疏导作用的个性化方式解决问题。同时应协同家属时刻关注患者心理状态的变化,掌握患者的心理状况,及时给予帮助,鼓励患者多倾诉,在心理压力不能得到有效缓解时,寻求家属及护理人员的帮助,必要时可以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缓解心理压力。④应激反应处理:告知患者及家属应激源的相关内容,如种类、概念、危害等,配合家属及时找出患者的应激源,并制订详细的计划及干预措施,帮助患者解决源头问题,降低机体的应激反应。两组均干预至出院。
1.3 观察指标 ①不良情绪: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5]、焦虑自评量表(SAS)[6]评估两组干预前后不良情绪,总分均为80分,得分越高表示抑郁、焦虑情绪越严重。②自我护理能力:采用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7]评估两组干预前后自我护理能力,量表包括健康知识、自我概念、自护技能、自护责任感4个方面,共43个条目,每个条目得分为0~4分,总分为172分,得分越高表示自护能力越强。③应激反应:于干预前后采集两组晨起空腹静脉血4 ml,于离心装置(转速为3000转/min,离心时间为15 min)分离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肾上腺素(E)水平;干预前后分别于两组安静状态下使用电子血压计检测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水平。④护理满意度:干预后采用自拟的满意度调查问卷(Cronbach′s α为0.85,重测效度为0.87)评价两组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总分为100分,其中<60分为不满意、60~79分为一般、80~90分为满意、>90分为非常满意,总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一般例数)/总例数×100%。
2.1 两组干预前后SDS、SAS评分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SDS、SAS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干预前后ESCA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ESCA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干预前后HR、SBP、DBP、血清E水平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干预前后的HR、SBP、DBP、血清E水平比较
2.4 两组干预后护理满意度比较 见表4。
表4 两组干预后护理满意度比较
AMI治疗不及时易遗留各种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等问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其可诱发室颤、心力衰竭、广泛性心肌梗死等严重并发症。有临床数据显示,心源性休克、室颤、广泛前壁心肌梗死是AMI患者院内死亡的影响因素[8]。因疾病、患者心理等因素引发的应激反应易加重病情,因而在给予PCI治疗方式的同时,给予患者有效的护理模式也十分重要,而常规的急诊护理干预并不能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9]。
AMI患者多因担心疾病的预后、病情发作时的濒死感等因素,产生焦虑、抑郁、恐惧等不良情绪,多数患者常伴有乏力、气促、呼吸困难等症状,因而严重影响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10]。结构式心理护理干预是基于健康教育的强化心理干预新型护理模式,与传统的急诊护理相比,其更注重对患者心理状态的干预[11]。结构式心理护理干预与家属配合密切掌握患者的心理动态,并鼓励患者多倾诉,及时给予合理的安慰、疏导及帮助,且为患者提供心理医生的支持,帮助患者疏导不良情绪[12]。结构式心理护理干预通过床边宣讲、小课堂、宣传教育手册等方式,向患者宣讲疾病、治疗、护理、心理、饮食等多方面的知识,使患者对疾病有正确认知的同时,提高其自我护理及自我管理能力,增强其战胜疾病的自信心,促进预后[13]。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ESCA中健康知识、自我概念、自护技能、自护责任感方面得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结构式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缓解AMI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其自我护理能力,与范艳梅等[14]研究一致。患者可因持续性疼痛、医院环境等情况,使机体释放较多的血管紧张素、儿茶酚胺、肾上腺素等,加大外周血管阻力,进而引发患者心率加快、水及钠潴留、血压升高等状况,易引发恶性心律失常等严重并发症,严重影响预后[15]。结构式心理干预帮助患者及家属树立正确的知识概念,通过与患者的沟通,配合家属积极寻找应激源,针对不同的患者制订个性化的干预措施,帮助其解决源头问题,从而降低患者的应激反应。护理人员在干预期间以积极、正面、耐心的态度增加与患者、家属的沟通,实际帮助患者解决问题,取得其认同及信任,一方面可以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另一方面提高护理满意度。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HR、SBP、DBP、血清E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结构式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AMI患者的应激反应,稳定生命体征,缓解不良情绪,从而提高护理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