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常丽
颈椎病是一种以退行性改变为基础的临床常见病、多发病,随着现代工作方式和人类生活模式的改变,发病率逐年上升且呈现低龄化趋势[1]。颈型颈椎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有颈肩部疼痛、僵硬、颈部活动受限等,颈型颈椎病是颈椎病的早期阶段,许多严重的颈椎疾患就是从未能及时接受治疗的颈型颈椎病发展而成的[2]。传统中医学中将颈椎病归属于“项痹”“筋伤”范畴。临床上多采用针刺、推拿、灸法、冲击波、中频等治疗方法[3]。相比于与其类似的治疗方案,艾灸与五禽戏作为传统中医疗法,取材更加方便且简单易行,更易推广。本研究对艾灸结合改良五禽戏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分析,以探究其治疗效果,结果如下。
选取南平市人民医院2020年5月-2021年5月收治的8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纳入标准:(1)符合颈型颈椎病西医诊断,参考《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由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发布)。①症状。颈部疼痛可伴有明显的颈部僵硬、肩背部僵硬和疼痛,具有自愈性和反复发作性。急性发作时,患者颈部的运动方向和范围受到限制,通常保持斜颈姿势转动头部时,颈部必须与躯干同时旋转,偶尔伴有头晕症状。少数患者伴有肩臂手部疼痛、麻木感,但该感觉在咳嗽或打喷嚏时不会加重。②查体。颈项部、肩背部有压痛,局部可触及的肌肉内有索状结节。急性发作时,颈椎的活动范围可为零。③影像学检查。X线片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或轻度骨质增生,亦或显示正常。(2)年龄在18岁以上。(3)颈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在3分及以上。排除标准:(1)有出血倾向或对艾灸过敏。(2)治疗部位有皮肤溃疡、破溃、烧烫伤及不明原因肿物。(3)患有恶性肿瘤、骨折、皮肤病等疾病。(4)孕妇及哺乳期妇女。(5)在智力或精神方面存在障碍或无法配合调查研究。(6)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7)有凝血功能障碍,如白血病、血小板减少等。(8)目前正在接受针灸推拿或药物治疗等可能干扰研究结果。遵循随机原则将患者均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男23例,女17例;年龄37~70岁,平均(49.52±5.17)岁;病程3个月~10年,平均(4.01±0.62)年。观察组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龄35~69岁,平均(49.85±5.33)岁;病程2个月~10年,平均(4.12±0.69)年。两组上述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选患者对研究知情且签署同意书。
1.2.1 对照组 采用单纯艾灸法。(1)施灸穴位及定位。①颈四椎旁穴:患者取俯卧位或坐位低头,第4颈椎棘突下凹陷处旁开1寸,即为颈四椎旁穴。本穴属经外奇穴。②大椎穴:患者取俯卧位或坐位低头,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处,即为大椎穴。本穴属督脉,为督脉与手足三阳经交会穴。③肩中俞穴:患者取俯卧位或坐位低头,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处旁开2寸,即为肩中俞穴。本穴属手太阳小肠经。(2)施灸温度及时长,见表1。(3)具体操作:待患者采取舒适体位后,将艾炷点燃放入温灸筒内,点灸上述穴位,以灸处泛红为度。(4)艾灸的注意事项:①体位,采取患者本身舒适且便于医生操作的体位。②一般空腹、过饱、极度疲劳时不适合进行艾灸治疗。③治疗时,应注意患者皮肤反应,以潮红为度,以防灼伤。
表1 施灸温度及时长
1.2.2 观察组 灸法同对照组。改良五禽戏功法锻炼如下,本研究使用的五禽戏功法为针对颈型颈椎病改良的五禽戏功法,主要采用熊戏与猿戏,在进行功法锻炼时,嘱患者视自身情况定夺活动幅度,切忌暴力而行,以免对颈椎造成不必要的伤害。进行功法锻炼前,嘱患者平静呼吸,放松身体。
具体功法操作如下。(1)起势动作:双侧手臂自然下垂于身体两侧,分开双脚使其与肩同宽,屈髋屈膝(约90°)。(2)鸟戏:提肩,缓慢展臂直至双手手背相接触于头顶,再缓缓放下手臂,重复5次。(3)鹿戏:双手中指与无名指内扣于掌心,伸直其余三指,肩臂重复鸟戏动作。(4)熊戏:患者取坐位即可。①屈肘、合掌于胸前,挺直颈背,目视前方。②合掌下落于腹部,缓慢向右腹移动并向左扭转颈部。③动作②完成后保持3 s,复原到动作①,注意动作缓慢。④合掌下落于腹部,缓慢向左腹移动并向右扭转颈部。⑤完成上述动作后,复原至动作①,顺时针、逆时针缓慢扭转颈部各1圈。(5)猿戏:患者取坐位即可。①双手向上抬至与肩同高,划弧,左手掌心向上位于胸前,右掌心向下位于头顶,同时将头向左侧缓慢转动,目视左前方。②头部缓慢转回正前方,双手原路径返回身体两侧。③双手向上抬至与肩同高,划弧,右手掌心向上位于胸前,左掌心向下位于头顶,同时将头向右侧缓慢转动,目视右前方。④头部缓慢扭转至正前方,双手划弧,回落至腹前,掌心向下。
1.2.3 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时间安排 (1)对照组:每日上午8:00-11:30进行艾灸1次,每次15~30 min,1次/d,14次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2)观察组:艾灸时间同对照组。改良版五禽戏功法锻炼于每日下午或睡前进行,1次/d,14次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
(1)疼痛测定:采用VAS进行评定。以0~2分为优,3~5分为良,6~8分为可,>8分为差,即评分越低疼痛程度越低。(2)治疗效果判定:①治愈,治疗后患者几乎无颈项部疼痛,颈椎活动完全不受限。②显效,治疗后患者颈部疼痛明显好转,颈椎活动不完全受限。③有效,治疗后患者颈部仍存在疼痛感,但相较治疗前疼痛感减少,颈椎活动稍有受限。④无效,治疗后患者颈部疼痛感严重且活动困难。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3)中医症状积分:包括颈部酸胀疼痛、肩部发沉或酸胀、背部肌肉僵紧疼痛和头紧头痛,单项分值0、1、2分,分数与严重程度呈正比。
将本组数据代入SPSS 21.0软件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前,观察组的V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VAS评分明显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对比[分,(±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对比[分,(±s)]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n=40) 6.54±1.81 2.23±0.81对照组(n=40) 6.62±1.79 3.93±0.71 t值 0.478 8.586 P值 0.641 0.000
治疗后,观察组的中医症状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对比[分,(±s)]
表3 两组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对比[分,(±s)]
组别 颈部酸胀疼痛 肩部发沉或酸胀 背部肌肉僵紧疼痛 头紧头痛观察组(n=40) 0.70±0.22 0.63±0.15 0.66±0.17 0.65±0.12对照组(n=40) 1.39±0.41 1.26±0.41 1.35±0.43 1.27±0.36 t值 11.238 11.354 11.139 11.561 P值 0.000 0.000 0.000 0.000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
颈椎病又名颈椎退行性综合征,是指颈椎骨质增生,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颈项韧带钙化等,压迫或刺激颈部神经、血液、脊髓而发生的相关症状和体征的综合征。从中医内科角度来讲,颈椎病可属“痹症”范畴,所谓“痹症”,是指以四肢骨肉酸麻胀痛或筋骨关节僵硬难以屈伸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病症,其病因病机主要是经络痹阻,气血运行不畅。从中医骨伤科学角度来讲,颈椎病这类由于各种暴力或慢性劳损等原因而损伤的病证,属“筋伤”范畴。颈椎病的发生与生活习惯、姿势异常有关,其预防重于治疗[4]。
颈椎病的初期多为颈型颈椎病,其临床表现为颈部活动受限、肩部沉重、酸痛肿胀、背部明显压痛等,X线表现为颈椎生理曲线改变,椎体间不稳定,轻度骨质增生[5]。尽早治疗颈型颈椎病能够有效预防颈椎病的进一步恶化与其并发症的发生。在颈椎病的防治过程中,特别是在病后预防和康复阶段,采用中医外治法治疗颈椎病具有重要意义[6]。
“未病先防,已病防传”即是中医的治未病思想,这里所说的“传”,不是指传染、传播,而是指“传变”。中医所讲的“传变”,可理解为病情按照一定的趋势发展,而病情又可以在一些特殊条件下发生性质的转变。人们在与疾病的斗争中发现,艾灸的热量能对体表或某个特定穴位产生带有疗效的刺激,从而对疾病进行治疗与预防[7]。艾灸以温热性刺激为主,灸火的热力能够渗透到组织深部,温能助阳通经,又能散寒驱痹,还能行气活血、消肿散结。因此,艾灸能够对“项痹”即颈椎病,起到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
治疗颈椎病时,除了要改善症状,还需要加强肌肉力量训练,对颈椎的稳定性进行强化,从而优化生物力学平衡[8]。而中医的功法训练恰好能达到促进血液循环,使筋骨舒畅,改善颈椎活动度,增强颈椎肌肉力量的目的[9]。功法锻炼是中医传统治疗的主要特色方法之一,能有效减轻颈型颈椎病症状,降低患者的复发率[10]。中国气功医学会推荐的第18种形式的华佗五禽戏是从华佗五禽戏套路54式中提炼出来的,华佗五禽戏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11]。相传,五禽戏是东汉名医华佗创造的。在南北朝陶弘景的《自然与延年益寿营养记录》中首次记载。其完美而生动地将人类的动作与动物的形态和动作结合在一起[12]。五禽戏是我国最早形成的系统仿生导引套路,在强五脏、炼内气、调心境等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健身优势。
在本研究中,观察组使用的五禽戏疗法,是以颈型颈椎病患者的症状体征为根据加以改良的版本,动作更加简单易练。而艾灸又具有温经通络、驱邪散寒、行气活血、消肿散结的作用。结合本次研究结果来看,艾灸结合改良五禽戏法能够明显改善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症状,且操作简单安全,利于社区、临床应用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