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晓波
【摘要】 青年2型糖尿病是指在青年时期发生的2型糖尿病(T2DM),其多是由于遗传和环境因素引起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具体发病机制至今尚不清楚。随着发病年龄的提前,T2DM的病程延长,患者暴露在高血糖环境中的时间也更久,使得治疗时间、治疗成本增加,并发症增多,危害性亦增大。由于目前对疾病危险因素的关注令人失望,因而,深入了解青年T2DM的危险因素,及早从靶点干预,准确防治,对于降低T2DM的发病率、改善其预后具有积极的意义。兹从遗传因素、人口学因素、自我管理因素、病理因素、心理因素几个方面整理近年来青年T2DM危险因素研究进展,并提出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青年 危险因素
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Risk Factors of Type 2 Diabetes in Youth/YANG Xiaobo. //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 2022, 19(14): -179
[Abstract] Young type 2 diabetes refers to type 2 diabetes (T2DM) that occurs in youth, which is mostly a chronic metabolic disease caused by genetic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the specific pathogenesis is still unclear. With the advancement of the age of onset, the course of T2DM is prolonged, and the patient is exposed to the environment of hyperglycemia for longer, which increases the treatment time and treatment cost, increases the number of complications, and increases the harm. As the current attention to disease risk factors is disappointing, a thorough understanding of the risk factors of young T2DM, early intervention from the target, and accurat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are of positive significance for reducing the incidence of T2DM and improving its prognosis. This article summarizes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young T2DM risk factors in recent years from the aspects of genetic factors, demographic factors, self-management factors, pathological factors, and psychological factors, and puts forward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rospects.
[Key words] Type 2 diabetes Youth Risk factors
First-author’s address: Inner Mongolia People’s Hospital, Hohhot 010017, 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22.14.043
2020年中國T2DM防治指南显示,我国T2DM的患病率由1986年的1.04%持续增长到2017年的11.2%[1]。值得引起关注的是,近年来,T2DM的发病出现年轻化的趋势,且发病率逐年上升,青年人群成了T2DM患病率增速最快的群体[2],有报道指出,到2025年,发展中国家20~44岁的糖尿病患者,大约达到50万,其中T2DM的比例达到20%[3]。另有研究指出青年T2DM患者发病时间较早,往往并发症发生率更高[4],β细胞功能受损更快,疾病更具侵袭性,可能是由于几个基因之一的高度外显基因突变引起的[5]。因此,早期防治相关危险因素对于延缓青年T2DM的发生发展至关重要。目前,对于青年T2DM的报道鲜少,兹将青年T2DM的危险因素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遗传因素
T2DM是典型的遗传类疾病,糖尿病的家族史与糖尿病有显著而独立的关系。糖尿病家族史与疾病风险之间的关系已得到充分的验证,家族史带来的糖尿病风险在人群中是显而易见的。有研究表明,与没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群相比,那些有糖尿病史的患T2DM的可能性是2~6倍[6],其具体发病机制可能与遗传性胰岛素分泌减少有关,也可能与人类白细胞抗原等基因有关。另有报道指出,若双亲中有一方患有T2DM,其子女患T2DM的发病风险将比无T2DM家族史的高出3.5倍,若父母双方均患有T2DM,那子女的发病率将比无T2DM家族史的高出6.1倍[7]。尉颖等[8]等收集的183例青年T2DM患者,有T2DM家族史的111例,占比60.66%。厉姝岑[9]收集的212例青年T2DM患者中,有家族史的患者达122例,占比57.5%。以上研究显示,超过一半以上的青年T2DM患者有家族史,因此,也进一步的提示,家族遗传因素是青年T2DM发生的重要原因,对于有此类危险因素的青年人群应及早预防。
2 人口学因素
有研究认为,性别可能是青年T2DM发生的危险因素。赵萍[10]收集的313例T2DM患者中,共有男性患者188例,以40岁为分界线,其中,非青年组男性138例,占比55.87%(138/247),而青年组男性50例,占比达到75.76%(50/66)。申有霞等[11]收集的249例青年T2DM患者,男性180例占比72.3%,明显高于女性69例占比27.7%。这可能是因为女性日常生活中,承担更多家务劳动、照顾小孩以及老人的任务,所以更注重饮食及日常起居的管理,更容易养成健康饮食的行为有关。当今社会,青年男性因为工作或者某些原因经常饮食作息不规律,频于社交应酬,吸烟饮酒,喜欢打游戏,缺乏运动等原因导致机体代谢异常。而T2DM是一类慢性代谢性的疾病,其发生与以上因素息息相关。另外,有研究指出,文化程度的高低也可能与青年T2DM的发生有关[12],文化水平越高,对T2DM的认知度越高,了解掌握糖尿病相关知识的途径更丰富,对疾病认识的更全面,自我约束力也更强,更容易建立和保持良好健康的饮食行为。文献[13-14]报道指出,有无配偶、居住情况也可能与青年T2DM的发生有关,可能原因为独居人群生活相对自由,自我管理水平差。而有配偶的人群则会有家人的陪伴与关心,不仅在饮食及日常行为方面得到照顾,还可以减少患者的心理困扰症状,激发患者勇敢积极面对疾病的心理,能及时地寻求外界的帮助,使得自我管理水平相对更高,维护健康的意识更强,形成有益于自身健康的良性循环。有报道指出,社会支持水平与糖尿病患者的饮食依存性呈正相关[12]。另外,国外研究指出,有更多的T2DM患者出现在贫困地区[15]。邹子翔等[16]共收集了南充市社区的中青年T2DM患者184例,调查发现,月收入≤3 500元的共有160例,占比达86.96%,月收入>3 500元的,共24例,占比为13.04%,其人数差距大。这可能与经济压力造成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不规律,获取知识途径匮乏等因素有关。另外,T2DM的初期症状轻微不典型,发生多隐匿。有的患者甚至无任何临床表现,而相对贫困的青年人群生活压力更大,经济需求也更大,他们大多以自己一人的收入承担着家中多人的生活支出,这就导致此类人群疲于生活压力而对自己健康关注度减少,即便已经获知自己患有T2DM,也可能因为T2DM进展缓慢且自身收入偏低,不能接受正规的诊疗,导致延误甚至放弃治疗。所以他们需要更有针对性的资源和更多的初级预防,尤其是加强人群健康教育,对降低青年T2DM的发病率至关重要。
3 自我管理因素
有效的自我管理对于预防T2DM的发生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17]。尤其对于新发的青年T2DM患者,如果采取正确严格的饮食与生活方式的干预,受损的胰岛β细胞的功能是有可能逆转的[18]。然而不同年龄段的自我管理水平不同,有报道指出,青年T2DM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较弱[19]。李莉等[20]研究发现,对收集的T2DM患者639人调查结果显示,饮食控制的达标率为71.0%,体育锻炼的达标率为76.4%,遵医用药达标率为62.6%,而45岁以下青年人群的饮食控制、体育锻炼、遵医用药达标率分别为53.2%、64.5%和51.6%,可见青年T2DM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显著较弱。刘良红等[21]对住院的128例青年T2DM患者的管理现状进行研究发现,53.1%的青年T2DM患者对T2DM相关知识知之甚少或根本不了解;53.9%的患者日常生活不规律,16.4%的患者日常生活习惯很不规律;42.2%的患者确诊T2DM后基本未进行复检,即便有复检的,约20.7%的患者最近1次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数值在10%以上;另外,46.4%的患者对于规定时间内应该做哪些检查模糊不清,更有12.5%的患者根本不知道還需要对疾病进行定期检查;同时还有24.2%的患者感觉疾病以及工作带来的压力太大、难以承受。黄楚君[22]对收集的330例青年T2DM患者进行调查,结果显示,随机血糖的达标率为49.69%,空腹血糖达标率为40.12%,糖化血红蛋白的达标率为38.58%,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的达标率分别为49.07%、37.35%,以上数据达标率均不足50%。事实表明,青年T2DM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自我管理方面亟待提高。宋锐等[23]研究也表明年龄越小,T2DM病程越短的患者对T2DM的管理越差,认知度更低。另外,也有报道指出,对膳食结构认知度低,膳食结构管理不完善也会增加青年人群T2DM的患病风险。王娴等[24]收集了18~45岁的青年T2DM患者163例,同等年龄段的志愿者320例,采用半定量问卷的形式,共研究了受试者半年内食物摄入的情况,应用膳食平衡指数分析得出,以每天摄入油脂量30 g为分界线,摄入量超过30 g的青年人群,比摄入量低于30 g的人群,患T2DM的风险提高了1.49倍。另外,其研究还发现优质蛋白及蔬菜水果摄入不足导致的膳食结构失衡也是T2DM年轻化的危险因素。其原因可能是膳食结构失衡降低了食物多样性对机体的保护作用以及增加了能量密度较高食物占总膳食的比例,进而促进了T2DM的发生。有报道指出,优质蛋白在提供饱腹感的同时可以增加机体瘦组织和胰岛素的敏感性[25]。因此,通过普及膳食结构相关知识,进而改善青年人群膳食结构的管理非常重要。以上资料显示,青年T2DM患者自我管理的现状堪忧,可能与青年人群的特殊社会地位有关,青年人群不管在学习、生活、工作的任何一个方面,都承担了主要且重要的角色,其压力大、负担重,无暇顾及自身的身体健康。但也有一部分青年T2DM患者是因为临床表现相对较轻,不能够引起足够的重视。或者仅仅是因为自身对疾病认知能力的匮乏而疏于管理。所以,目前当务之急是提高青年人群对T2DM的自我管理水平。指导他们正确认识疾病以及疾病所带来的压力,合理管理日常生活,规律饮食运动,定期检查,保持正确的态度和良好的心态,同时加强T2DM健康知识的普及,及早地阻断疾病的发生发展。
4 病理因素
有研究指出,一些病理因素可能是青年T2DM的危险因素。陈满等[26]共收集157例T2DM患者,其中,18~45岁的青年组患者60例,大于45岁的老年组患者97例,研究显示,青年组的甘油三酯(TG)、尿酸(UA)均比老年组高。可见,TG和UA可能是引发青年T2DM的重要病因。这可能是因为过量的TG会沉积到胰腺、肝脏等胰岛素敏感的靶器官,导致胰岛素抵抗有关。而胰岛素抵抗可发生在T2DM整个病程之中,机体处在胰岛素抵抗的病理环境中,日久会使β细胞损坏而凋亡,进而对机体造成巨大的损害,因此维持正常的脂代谢对预防青年T2DM的发生发展至关重要[27]。另外,也有其他报道指出,高UA也会增加T2DM的患病风险,可能是由于过量的UA在肝脏细胞中诱导激发氧化应激,产生炎症因子,对血管内皮产生损伤的同时对骨骼肌和脂肪细胞的胰岛素信号传导产生障碍,进而产生胰岛素抵抗,使胰岛工作异常[28]。杨琨等[13]研究发现,收集的261例青年T2DM患者,体重指数(BMI)和腰臀比(WHR)偏高的人群占比分别为66.25%和61.54%,均高于正常青年组人群的36.17%和37.35%。赵萍[10]收集的313例T2DM患者,以40岁为切点,研究结果显示,非青年组TG和BMI
均显著低于青年组TG和BMI。可见肥胖、血脂偏高是青年人群非常重要的病理特征,这与现在这个时代饮食改变以及生活方式的变化有很大关系。青年人群多数喜吃油炸、甜食等高热量食物,同时,又缺乏运动量,使得脂肪堆积,引发肥胖,日久血脂偏高。另外,肥胖不仅会引起T2DM的发生,更会引发T2DM伴随的一系列并发症,造成持续性的风险。其多是由于肥胖会刺激胰岛分泌更多的胰岛素,致胰岛满负荷运转,分泌出的胰岛素敏感性减低,最终引发T2DM[29]。有报道指出,体重管理可以改善免疫功能并可能预防疾病的严重程度[30]。而通过饮食及日常行为控制肥胖和T2DM发生发展是最重要的可改变的风险因素。另有文献[11]报道,谷丙转氨酶(ALT)升高的肝功能受损与青年T2DM的发生有关。研究认为,高ALT是T2DM发生的风险标志物,肝脏在T2DM的发病机制中具有潜在的作用[31]。
5 心理因素
有研究显示,45%~77%的T2DM患者存在糖尿病痛苦[32]。贾庆梅等[33]收集了196例青年T2DM患者,采用反刍思维量表、糖尿病痛苦量表、医学应对问卷以及一般调查资料问卷进行研究,共收回196份,结果显示糖尿病痛苦量表得分(2.77±0.85)分,处于较高水平。其中生活规律相关得分(3.26±1.01)分、情感负担得分(3.10±0.96)分,两个维度痛苦程度最高。另外,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家庭收入、文化程度、治疗效果、用药情况等等亦为青年T2DM患者痛苦的相关因素。钱金平[34]收集的208例中青年T2DM患者,采用罗森博格自尊量表、T2DM病耻感评估量表、医学应对方式问卷以及一般方式问卷的形式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中青年T2DM患者病耻感水平较高,得分为(63.48±8.11)分。其研究还指出,青年T2DM的病耻感与是否使用胰岛素、住院次数、体重指数、生活方式及个人自尊密切相关。叶赵芳等[35]收集的220例青年T2DM患者,通过T2DM病耻感评估量表和一般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研究,结果得出,共有4个方面为青年T2DM患者病耻感的主要原因,具体包括社会支持程度、家庭人均收入、胰岛素治疗以及T2DM并发症。王洁等[36]收集的209例T2DM患者中,研究发现年龄<44岁的青年T2DM人群病耻感高于老年人群。研究也表明,一些负性心理因素可增加青年T2DM的发病风险[37]。另一方面,负性情绪对血糖的控制及疾病的防治也会产生消极的影响[38]。究其原因,可能是青年人群社会压力太大,而T2DM与日常学习、工作、择偶、生活紧密相关,并且属于需要长期服药治疗的慢性遗传类疾病,使得此类人群不仅受困于日常生活、自尊心受挫,而且经济需求也较大,因此带来了极大的心理及经济压力,使得幸福指数降低而产生病耻感。可见,对于此类人群,在治疗疾病的同时,医务人员要时刻关心患者的心理健康,及时疏导,鼓励患者对疾病树立积极正确的认识,勇于和自己的家人、朋友表达自己的感受,从而降低病耻感。李建儿等[39]研究也得出,青年T2DM患者的糖尿病痛苦与领悟社会支持呈负相关,其中领悟支持主要对象来自家庭成员,其次是朋友、同事、病友等。说明领悟社会的支持度越高,糖尿病痛苦程度越低,反之越高。另外,抑郁症也可能是青年T2DM的危险因素。有时候T2DM与抑郁症相伴发生互为因果[40],现今社会青年人压力大,抑郁症的发生风险逐年升高,可能由于抗抑郁药物的使用,以及代谢的紊亂,进而出现糖耐量异常和胰岛素抵抗,但具体的发病机制至今尚不清楚,有待进一步的研究[41]。
综上,青年T2DM的危险因素与青年T2DM的发生发展之间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针对青年T2DM逐年高发的事实,一方面要加强T2DM健康教育知识的科普,另一方面要提高T2DM的筛查率,尽早解决和纠正相关的危险因素,有效科学预防,及时正确诊治,做到未病先防,即病防变。但是由于现阶段此领域研究较少,多数学者收集的病历数量较少,缺乏大规模、大数据、有循证医学证据的科研成果,代表性难以保证。另外,现有研究关于目标人群的选择,大部分是研究者按自己的研究需要就近收集,缺乏广泛性,难免存在偏倚。后期仍然需要积极开展有关青年T2DM相关危险因素的多中心、前瞻性的研究,切实提供强有力的证据。这样,才能更有助于明确青年T2DM的危险因素,为青年人群的健康保驾护航,为切实减少青年T2DM的发生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J].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2021,41(5):482-548.
[2] ZHANG Y,LUK A,CHOW E,et al.High risk of conversion to diabetes in first-degree relatives of individuals with young-onset type 2 diabetes: a 12-year follow-up analysis[J].Diabet Med,2017,34(12):1701-1709.
[3] ROGLIC G.糖尿病的流行情况[J].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2002,22(6):347.
[4] LIU J J,LIU S,GURUNG R L,et al.Risk of progressive chronic kidney disease in individuals with early-onset type 2 diabetes: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J].Nephrol Dial Transplant,2020,35(1):115-121.
[5] TODD J N,SHYLAJA S,POLLIN T I.Advances in the Genetics of Youth-Onset Type 2 Diabetes[J].Current Diabetes Reports,2018,18(8):57.
[6] VALDEZ R,YOON P W,LIU T,et al.Family History and Prevalence of Diabetes in the U.S. Population[J].Diabetes Care,2007,30(10):2517-2522.
[7] MEIGS J B.Parental transmission of type 2 diabetes: the Framingham Offspring Study[J].Diabetes,2000,49(12):2201-2207.
[8]尉颖,刘海燕,刘虹,等.青年2型糖尿病病人糖尿病自我管理与糖尿病知识、糖尿病自我管理态度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研究,2018,32(22):3625-3627.
[9]厉姝岑.青年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痛苦影响因素及中介效应分析[D].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2021.
[10]赵萍.初诊青年2型糖尿病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J].医学信息,2019,32(16):102-104.
[11]申有霞,毋晶,赵岩.新诊断青年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特征研究[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9,23(2):270-272.
[12]葛华英,孔利萍,刘素贞.青年2型糖尿病患者饮食行为依从性调查及影响因素研究[J].健康研究,2020,40(6):619-623.
[13]杨琨,赵萍,邢凤梅,等.唐山市青年2型糖尿病患者致病危险因素研究[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19,35(2):181-183,191.
[14]汪星,张建凤,李志菊,等.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现状调查[J].中国护理管理,2012,12(7):52-56.
[15] EVANS J M M,NEWTON R W,RUTA D A,et al.Socio-economic status, obesity and prevalence of Type 1 and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J].Diabet Med,2010,17(6):478-480.
[16]邹子翔,汪爱茹,苏霖,等.南充市社区中青年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分析[J].四川医学,2019,40(3):271-276.
[17] SONG M,RATCLIFFE S J,TKACS N C,et al.Self-care and health outcomes of diabetes mellitus[J].Clin Nurs Res,2012,21(3):309-326.
[18] LI Y,WEN X,LIAO Z,et al.Induction of Long-term Glycemic Control in Newly Diagnosed Type 2 Diabetic Patients Is Associated With Improvement of β-Cell Function[J].Diabetes Care,2004,27(11):2597-2602.
[19] ZHAO J J.Prevalence and Control of Diabetes in Chinese Adults[J].Jama 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2013,310(9):948-958.
[20]李莉,李英華,聂雪琼,等.我国6省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调查[J].中国健康教育,2014,30(1):16-19,38.
[21]刘良红,陈敏华,付丹,等.住院中青年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现状调查与对策[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23(8):121-123.
[22]黄楚君.中青年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患者自我管理知信行影响因素分析[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20.
[23]宋锐,徐虹霞,蔡惠勇,等.上海某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认知及需求调查[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4,13(4):316-317.
[24]王娴,潘研,巴明玉,等.应用膳食平衡指数分析郑州市18~45岁青年人群膳食因素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19,46(19):3490-3495.
[25] ZHANG J,OH E,MERZ K E,et al.DOC2B promotes insulin sensitivity in mice via a novel KLC1-dependent mechanism in skeletal muscle[J].Diabetologia,2019,62(5):845-859.
[26]陈满,陈涌涌,赵璐,等.新诊断青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J].重庆医学,2020,49(20):3399-3403.
[27]吕淑荣,苏健,向全永,等.甘油三酯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4,22(6):641-643.
[28]曲晓洁,白雪山,吴秀英,等.葡萄糖转运蛋白2和4在自发高尿酸血症小鼠发生胰岛素抵抗中的作用[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8,34(10):862-866.
[29]王超.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及主要危险因素对糖尿病发病的影响[D].北京:北京协和医学院,2014.
[30] MULLINS A P,ARJMANDI B H.Health Benefits of Plant-Based Nutrition: Focus on Beans in Cardiometabolic Diseases[J].Nutrients,2021,13(2):519.
[31] VOZAROVA B,STEFAN N,LINDSAY R S,et al.High 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Is Associated With Decreased Hepatic Insulin Sensitivity and Predicts the Development of Type 2 Diabetes[J].Diabetes,2002,51(6):1889-1895.
[32]刘维维,林琳,刘小娟.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痛苦的现狀及影响因素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19,34(5):398-401.
[33]贾庆梅,张丽,喻喆,等.青年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痛苦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预防医学,2021,33(8):808-811.
[34]钱金平.中青年2型糖尿病患者病耻感现状及相关因素分析[J].心理月刊,2020,15(21):1-4,33.
[35]叶赵芳,王丛,贾庆梅.青年2型糖尿病患者病耻感及影响因素分析[J].预防医学,2020,32(12):1246-1249.
[36]王洁,韦伟,黄文贞,等.2型糖尿病病人病耻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全科护理,2020,18(21):2745-2748.
[37] THOMAS C,HYPPONEN E,POWER C.Obesity and Type 2 Diabetes Risk in Midadult Life:The Role of Childhood Adversity[J].Pediatrics,2008,121(5):1240-1249.
[38] GREDIG D,BARTELSEN-RAEMY A.Diabetes-related stigma affects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eople living with diabetes mellitus in Switzerland: Implications for healthcare providers[J].Health & Social Care in the Community,2016,25(5):1620-1633.
[39]李建儿,斯海雁,屠锡芬,等.中青年2型糖尿病住院病人糖尿病痛苦与领悟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19,17(7):668-670.
[40]张瑞芳,马素慧,陈长香.2型糖尿病患者心理社会适应水平及其影响因素[J].医学与社会,2020,33(7):86-89.
[41] HILL S,JANICE E,DANIEL E,et al.Depressive symptoms and the risk of type 2 diabetes: the Atherosclerosis Risk in Communities study[J].Diabetes Care,2004,27(2):429-435.
(收稿日期:2021-12-10) (本文编辑:张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