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广州市轻工职业学校 朱文君
应用文写作是中职语文课程中培养学生根据特定场合、目的、要求和对象,运用规范格式,突出重点,进行得体简明表达的实用性文书写作。相较于语文课程中常见的文学作品阅读和一般写作训练,应用文写作篇幅更为简短,内容更为具体。因此,对于欠缺阅读耐心和不喜欢作文训练的中职学生而言,应用文写作并不容易使他们产生抗拒和畏难情绪。但因为传统的应用文写作授课内容较为枯燥,所以上课时学生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不听讲的情况。基于此,教师需转变传统的应用文教学方式,丰富拓展教学内容,让应用文写作对学生产生吸引点;同时,教师也应从应用文写作的实际运用出发,让学生切实了解应用文写作学习的实际意义,帮助学生找到学习动机,提高学习积极性。
1.教学模式陈旧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应用文写作的授课基本流程为:教师上课讲授应用文的定义、格式等知识点,学生听课记录笔记,教师提问或布置纠错、写作训练,学生回答问题或完成训练,教师布置课后巩固作业,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受限于应用文写作严谨规范的特点,应用文写作教学课堂往往没有文学阅读课堂生动、精彩。教师授课思路更强调理论知识的系统性、条理性,但课堂互动性不足。这也使学生容易进入抄写课件的被动状态。中职学生普遍存在课前预习意识较弱的问题,如果学生在课中也缺乏对讲授内容的思考,那么即使有写作训练的巩固,也较难达到应用文写作学习“举一反三”的效果,依旧“常写常新”,难得其法。这既对构建平等、开放的师生关系无益,也对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无益。这不仅容易导致学生产生思维依赖,还容易导致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下降,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
2.教学内容定式较多
新课标在职场应用写作与交流专题的设置目的中提到,教师在培养学生职场应用写作等能力的同时,还要“为实现高质量就业和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基础”。在传统的应用文写作授课中,教师往往会选择常用应用文类型和引用典型案例,统一、准确地进行应用文讲解和分析。但语文课程面对学校所有专业学生开设,若教师选择完全相同的内容和典型案例进行授课,则难以有针对性地达到 “为实现高质量就业和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基础”的目标。其次,新课标将应用文写作所在的专题命名为职场应用写作与交流专题,这意味着学生不仅需要具备相关材料的写作能力,还需要具备“在真实或模拟仿真情境中开展言语实践”的能力。而在传统的应用文课堂中,教师的讲授更集中于学生的“写”,而没有关注学生的“说”,没有意识到写作和口语交际的联动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考核评价方式单一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应用文写作部分的成绩一般以学生的书面作业情况评定。在此模式下,若学生有参考他人作业或与他人一起完成作业等情况,则学生学习情况考评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就会受到影响。同时,这种考评方式更多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结果,缺乏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多维度的评价,不利于全面、真实地了解学生的发展。
当前,中职学生大多为“00”后,他们作为信息化的原住民,相较于以前的中职学生更熟悉电子信息技术产品,也更依赖信息化工具进行娱乐、学习和生活。这造就了他们相对以往较高的信息化技术素养水平,但也养成了他们依赖电子技术产品的习惯。其次,学生在应用文写作课堂上还容易出现听不完整,理解不全面,只看不写的情况,认为一看就懂,但往往一写就错。根据中职学生以上的学习特点,仅凭纸质资料呈现课程内容很难长时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很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因此,教师利用能调动学生学习动机的资源优势,开发契合学生学习和生活习惯的信息化教学资源,是提升应用文写作教学质量的必行之策。
在中等职业教育蓬勃发展的今天,语文学科作为意识形态属性强的学科,更应该挖掘和发挥其本身独特的育人功能,特别是在融入职业道德、劳动、劳模、工匠精神教育等方面,应发挥语文学科的育人实力。而应用文写作正是明显具有以上功能的语文学科内容。因此,不断完善应用文写作的教学内容,提升教学质量,是语文学科应对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新要求的切实发展需要。
同时,从近几年 “3+证书”考试报考人数的增长趋势可以看出,大部分中职应届毕业生表现出对参加升学考试的强烈愿望和对进入高校继续深造的旺盛需求。而应用文写作正是“3+证书”考试重点考查的内容之一。因此,在考虑帮助学生升学发展的问题上,教师也应重视贴合“3+证书”考试的内容,不断完善应用文写作的教学设计,改善学生的学习效果。
应用文写作是中职语文学科中长期存在的重要教学内容。应用文写作的教学研究,研究基础较为厚实,但其中进行混合教学模式下应用文写作教学研究的较少,且更多集中在高职阶段。基于此,本文根据中职语文课程教学的特点,进行了混合教学模式下应用文写作教学的实施过程设计,分为课前自主探究、课中深入研学、课后拓展延伸三个基本教学流程,具体实施过程如图1所示。
图1 混合教学模式下应用文写作教学的实施过程
课前自主探究为线上学习环节。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之前,针对学生所在专业进行应用文写作需求的调查,包括:通过企业调研了解企业应用文的使用情况、通过调查问卷了解校内专业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使用的应用文类型、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自身应用文学习情况的评价,以此有针对性地落实各班级教学内容的筛选。结合学情分析,教师准备线上教学资源(文本、图片、动画、视频和测试等),并将其上传至教学平台的课前自主探究栏目。学生根据教师提示,完成自主探究部分的资源学习,并以测试或课前主题讨论完成对课前自主学习情况的检测。教师根据学生测试情况和后台记录,抓取、分析学生课前学习行为的相关数据,完成二次备课,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策略、确定各班级授课的重难点,为课中解答疑难做充足准备。
课中深入研学为线下学习环节,即教师的现场授课。首先,教师针对课前分析进行课程内容的初步答疑。其次,根据授课班级专业特点,教师创设仿真情境,引导学生根据仿真情境中的任务,推导应用文的使用类型、概念和写作要素等理论知识,了解并形成初步的工作思维。再次,学生借助所学知识点完成案例纠错练习,进行第一轮的知识点巩固,并借助纠错后的正确案例,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应用文写作格式、思维导图和写作模板的总结和设计,完成写作方法的学习和知识的整理转化。最后,回归学生学习效果的检测。学生阅读具有专业特色的写作题目(例如为工业机器人专业学生提供以机器人公司或机器人展销会为背景的写作题目),独立完成基础和提升部分的写作实践并结合教师讲解全面考查自己的学习情况。教师也可围绕课程内容进行课外拓展(例如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在模拟仿真情境中进行语言运用能力训练),帮助学生实现全面提升。
课后拓展延伸为线上线下学习并举的环节。在此阶段,教师基于学生前两阶段的学习情况,为学生提供课外拓展资讯和视频资料等,供学生按需学习。学生根据前两阶段所学知识完善小组合作作品,以学习课后资料、线上分享小组作品、开展线上延伸性话题讨论等方式实现巩固与提升,并在此基础上完成线下写作。教师综合学生线上线下的学习行为数据,进一步分析学生存在的问题,不断优化自己的教学设计。
混合教学模式为应用文写作实现教师教学的精准化和学生学习的个性化带来了助力,利于切实解决应用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更进一步贴合学生的学习需要和习惯,满足新时代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1.解决模式陈旧问题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课前教师通过线上平台发布导学资料,并以测试或讨论作为任务驱动,引导学生完成自主学习,有利于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体验自主学习的乐趣。同时,线上平台的建立也更贴合学生的学习习惯,在拓展学生学习渠道,为学生提供更多元化应用文学习知识服务的基础上,发挥在线平台开放共享的新优势,创设学生的新型学习空间,实现线上线下知识的有机融合。这也为建立新型师生互动模式和建立平等、开放的师生关系,提供了良好的机会。
2.解决内容定式问题
通过分析面向企业、校内专业课教师和学生的调研与调查,教师可以更好地以学生的专业特点和未来职场环境需求为基础,以企业的真实工作系统为主线,合理筛选、重构、更新应用文写作的教学内容,实现应用文写作教学内容与学生学习能力、需要精准衔接,改变应用文写作教学内容固定、统一的状态。同时,教师创设的线上、线下虚拟仿真情境与案例,增加了学生可思考、可讨论、可演练、可互动的空间,给予学生思考和动手的机会,也让学生在运用知识点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看到语文学科知识的实用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也是新课标对语文课程“注重体现职业教育特色”和“注重与专业课程相互配合,形成协同育人合力”的要求。
3.解决考评单一问题
混合教学模式不仅完善了中职应用文写作教学,还推动了应用文写作考核评价体系的创新。教师对学生应用文写作学习情况的考核评价不再局限于学生的书面作业,而是采用线上与线下、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过程性考核评价方式,从课前自主探究、课中深入研学、课后拓展延伸三个维度入手,分为平台测评、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四个方面:
其一,平台测评是对学生线上学习行为的全面记录,体现为:进入课程次数,课程讨论区发表话题次数、回文次数和被回文次数,阅读课程通知、资源的次数,进入、观看视频资源的次数、个数和时长等。其二,学生自评集中在课前线上学习自测环节,这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质量。其三,学生互评贯穿课前、课中和课后,体现为:课前、课后线上主题讨论获得好评的数量,课中线下小组合作与互评的情况、课后小组成果分享获得好评的数量等。其四,教师评价主要集中在线下,体现为:学生线下课堂活跃度、课堂举手回答问题情况,以及线下书面写作作业批改情况等。这利于避免“一考定天下”和教师考核评价主观化带来的问题,使考核评价更公平、公正。
在语言理解与应用方面,学生通过参与线上线下丰富的资源学习和教学活动,逐步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特点及其运用规律,也在模拟仿真情境中逐步了解职场工作思路和职场有效交流与沟通的方法。在思维发展与提升方面,学生通过线下小组合作和线上作品分享的方式理清写作格式、整理思维导图、定制写作模板,也在此过程中逐步形成应用文写作的共性逻辑思维,不断提升自己的思维品质。在审美发展与鉴赏方面,学生通过线上线下多环节的写作和语言表达训练,在斟字酌句中逐步体会中国语言文字精确、简练、得体的魅力,获得审美与鉴赏能力的发展。在文化传承与参与方面,学生通过学习格式规范的应用文,了解企业办公流程,感受职业规范的严肃性和职业操守的重要性,以此培养职业道德,也在对应用文写作作品的不断修改和完善中,体悟刻苦钻研的劳动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本文以新课标为依托,结合教学实际,以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学习能力为最终目的,以中职语文职业教育特色、与专业课程相互配合为方向选择教学内容,借助信息化教学平台和互联网资源,着力突出语文学科应用文写作的实践取向,进行了混合教学模式下中职语文应用文写作的探索与分析,以期为中职应用文写作教学发展,为提升教学质量,提供有效参考。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发展,教师和学生都应不断更新理念,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的信息化素养水平,以积极、合作、共享、开放的心态面对信息化时代的浪潮。而无论教育信息化如何发展,教育教学的着眼点依旧在其有效性上。因此,在混合教学模式下,我们也应该平衡好线上和线下教学的比例,合理运用线上教学和信息化资源、资讯,以达到真正的人才培养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