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智能化设计的思考

2022-06-28 08:10广州市从化区城郊街北星小学李银芳
师道(教研) 2022年6期
关键词:整本书创造性双减

文/ 广州市从化区城郊街北星小学 李银芳

作业管理工作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规范学校办学行为的关键领域,也是促进义务教育阶段双减教育政策的重要抓手。在“双减”当中对“作业量”的减少,是通过优化作业设计的质和量,使作业布置具有目标性、针对性和诊断性。在今天“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需要减负,如何才能低耗高效呢?我们除了合理控制作业的“量”,还要提高作业的“质”,设计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作业,促进他们多种智能的全面发展,这就是我们提出的智能化作业。

一、设计“收集处理信息”的作业,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培养学生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是学生语文学习中一项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在布置作业中,我们应该最大限度地利用课外的各种资源,利用多种方法,在学生动手实践中,培养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可以通过布置典型的、有针对性的作业训练,这样的智能化作业设计,可以在实践中培养他们获取信息的习惯。

如统编班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语文要素是“结合资料,体会思想感情”。本单元的家国之殇的思想感情,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存在距离,因而达成“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对于学生而言是有门槛的,需要结合相关的资料搭建认知的支架,这是需要我们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特别注意的问题,在学生预习或课后布置他们进行资料的收集与处理。

本单元所选的《古诗三首》,我从题目入手,给学生布置了以下作业:《示儿》陆游写下这首诗的情形是怎样的,当时是一个怎样的年代?他临终时放不下的是什么?《题临安邸》诗人为什么要题写此诗?《己亥杂诗》的“己亥”是什么年?当时国家怎样的情况?作者在这一年干了些什么?

《少年中国说》(节选)这一课,我也给学生布置了以下的作业:作者为什么要发表这样的看法?当时的国家又是什么情形?作者的写作目的是为了什么?

在本单元的每篇课文里,我们要布置学生收集资料,通过提取资料的关键信息,体会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文章里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通常是受到了当时的历史、文化背景等因素影响而有感而发的,这个时候,我们引导学生借助资料体会作者的情感,这样就水到渠成了。

收集和处理信息作为一种智能作业的具有开放性、实践性和自主性,我们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作为常规性作业区布置,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建立完备的知识体系。

二、设计“读整本书”的作业,培养学生整体感知和逻辑思维的能力

在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通读全书,关注到整本书的多元的价值取向。教师在语文的作业的布置上要有思维的深度,在整本书阅读的作业设计上,既要做到作业连贯性,又要关注到阅读的整体化,真正做到“整本书”的阅读,激发学生阅读的内驱动力,有效促进他们阅读能力和学科素养的提高。

统编教材设计了从“教读”到“自读”到“课外阅读”的“三位一体”阅读体系。三种不同的方式方法,服务的只有一个目标:强化阅读能力的提升与阅读习惯的养成。在推动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中,我们首先要安排好阅读任务,有目的地设计出这样的智能作业。整本书阅读作业设计,促进学生的目标达成,激发学生主动探索,设身处地地阅读,在心灵上达到深层的渴望与自我求索;在读的过程中,让学生带着老师布置的任务,通过阅读整本书解决问题,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提升学生的整体感知和逻辑思维能力。

如统编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六课《景阳冈》选自元末明初的长篇小说《水浒传》第二十三回。学习了《景阳冈》,我们可以向学生推荐阅读《水浒传》整本书等。我为学生设计了这样一份作业:《水浒传》里还有很多性格极其鲜明的人物形象,你最喜欢谁?为什么?由一篇课文的阅读带动整本书阅读,打通了课内外阅读的链接,使学生的语文学习走向深入。

由此可见,智能化的作业设计,既能拓宽学生的视野,还可以引发思考,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整本书阅读的作业设计成为教师备课里的作业设置的重要环节,我们应该有计划、帮助学生自主高效地阅读,养成整本书阅读的好习惯。

三、布置“创造性运用”的作业,培养学生发散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所谓“创造性运用作业”是指教师布置能让学生运用发散性思维去实践与应用的作业,这样的作业具有灵活性,它的目标也是多样性的,不仅仅局限于认知、记忆,更强调对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学生在完成这一项智能化作业中,可以帮助他们提高理解、分析和判断能力,同时解决问题和综合运用能力也获得提升。

阅读的“创造性运用的作业”就是让学生在阅读了有关作品后,在原文的基础上,对特定的情景或情节进行直接或间接的创意性描述,有效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具有实践性和创新性。所以,我们在布置智能化作业时,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而且要加以重视。

如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复述故事。根据提示,展开想象,尝试编童话故事”,我给学生布置的作业是:练习复述故事,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完整地说出来。同时还提醒他们,复述的时候,一定要大胆开口,多说几次。即使一些语句不够通顺,或者漏掉了一些细节,没有关系。只要学生能复述,对课文内容也会更加熟悉,还能为以后“创造性复述”打下了基础。

到了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民间故事》,在这一单元里,其中一个语文要素就是:“了解课文内容,创造性复述故事。”如何引导学生创造性复述课文?这时候我们就要注意学习的前后勾连,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增强“对象”意识,从听者的角度考虑如何表达。在布置学生完成这一项作业的时候,我引导他们首先考虑听众的心理特点,丰富语言表达的形式和故事的细节。讲故事的时候,可以适当丰富故事的细节。如“织女是怎样偷偷跑到人家的”“织女和牛郎第一次见面时会说些什么”等。讲故事的时候,还可以配上相应的动作和表情。这样创造性复述故事,很好地体现出学生的“创意运用能力”。

“创造性运用”作业的设计要体现实践性、开放性和整合性,寻求活动与课程之间的联结点,使学生的整个作业过程思维活起来,创造潜能在作业的过程中得到发展与提升,多元智能在作业中得到培养,提升核心素养。

四、布置“生活实践研究”作业,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众所周知,知识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体现其实用性、价值性,真正转化为自己的能力。生活中处处皆语文,教学的本身就是来源于生活,我们的教育过程本身就是生活,教育原本在生活中。所谓“生活实践研究作业”指的是由课本学习向生活学习开放,从空间上由课室走向生活,走向家庭、自然、社会,其触角伸向到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在这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参与,让学生在生活这个大舞台上,以实践、巩固、应用、深化所学的知识,从而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如统编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只窝囊的大老虎》一课,我们可以结合生活,给学生布置智能作业:“请你结合生活经验说一说,‘我’的演出窝囊吗?怎么可以开导‘我’”,以及联系生活,谈一谈自己类似的经历。”这一项智能化作业,不但可以凸显语文课程的实践性的特点,又可以促进学生调动生活经验,在具体的情境中学语文、用语文。

总而言之,语文也是一门交际工具,用来反映生活同时也服务于生活。我们要打破语文与生活之间的屏障,让语文教学与学生生活相沟通,让语文课堂与社会天地相联系。在“双减”背景下,使语文教学突破应试的束缚,实现生活化语文和语文生活化。

猜你喜欢
整本书创造性双减
《论语》整本书阅读
创造性结合启示的判断与公知常识的认定说理
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
低年级整本书阅读的推进与测评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文心雕龙》中的作家创造性考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关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几点思考
“粗放式”整本书阅读实施概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