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伴有极性翻转的高细胞癌1例

2022-06-28 01:56邢荣格周玮玮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2022年4期
关键词:乳头状细胞核极性

邢荣格,周玮玮,苗 玉,张 欣

患者女性,66岁。4年前患者体检发现左侧乳腺肿物,不伴疼痛,无局部皮肤红肿、破溃,无乳头偏斜、内陷等,未治疗,定期行乳腺超声复查,因肿物逐渐增大,现入住我院治疗。B超示左侧乳腺形态轮廓正常,层次清楚,11点钟处可见一大小0.9 cm×0.5 cm低回声结节,边界欠清,形态欠规整,周边可见血流信号,双侧腋下未探及肿大淋巴结。超声诊断:左侧乳腺结节BI-RADS 3。实验室检查:CEA、CA125、CA153数值均在正常范围内。遂行乳腺肿物切除术,术中见左侧乳腺内上象限触及一肿物,大小1.0 cm×0.5 cm×0.5 cm,边界欠清,活动度可,完整切除肿物及周围正常组织。

病理检查眼观:灰白、淡黄色软组织一块,大小1.5 cm×1.2 cm×1.0 cm,局部切开见一质硬区,大小1.0 cm×0.5 cm×0.5 cm,边界不清,灰白、灰红色,可见多个大小不等囊腔,囊腔直径0.1~0.4 cm,较大囊腔内可见细小乳头状突起。镜检:肿瘤呈结节状分布,部分以囊性为主,囊内含有无定形嗜伊红胶样物质,类似甲状腺滤泡胶质,部分囊内上皮呈乳头状增生(图1),肿瘤细胞呈高柱状或立方状,具有丰富的嗜酸性胞质,细胞核圆形或卵圆形,核膜清晰,偶见核沟(图2),乳头衬覆上皮极性翻转,细胞核远离基底,近于腔缘(图3),免疫表型:CK7阳性(图4),CK5/6弥漫强阳性(图5),p63(图6)、ER、PR、HER-2均阴性,Ki-67增殖指数<20%。

图1 瘤组织结节状,可见扩张囊腔和上皮乳头状增生 图2 肿瘤细胞呈高柱状或立方状,具有丰富的嗜酸性胞质 图3 乳头衬覆上皮极性翻转,细胞核远离基底,近于腔缘 图4 瘤细胞CK7阳性,EnVision法 图5 瘤细胞CK5/6弥漫强阳性,EnVision法 图6 瘤细胞p63阴性,EnVision法

病理诊断:(左侧乳腺)伴有极性翻转的高细胞癌(tall cell carcinoma with reversed polarity, TCCRP)。

讨论WHO(2019)乳腺肿瘤新分类首次将乳腺TCCRP纳入。该肿瘤曾被命名为高细胞亚型乳头状癌、类似高细胞亚型甲状腺乳头状癌等。WHO(2019)乳腺肿瘤新分类最后采用了“伴有极性翻转的高细胞癌”命名。该形态最早于2003年由意大利学者Eusebi发现并报道,作者描述了5例与高细胞乳头状甲状腺癌相似组织学特征的乳腺肿瘤。2012年,Msood等发现,虽然两种肿瘤形态学相似,但免疫表型不同,且乳腺肿瘤患者无甲状腺癌病史。此后,乳腺高细胞癌才逐渐被大家认知。

乳腺TCCRP多发于较年长女性,中位年龄64岁,临床特征不明显,常为体检时偶然发现。

乳腺TCCRP常呈实性巢状、乳头样结构,其中含有纤细的纤维血管轴心,个别病例以囊状结构为主,囊内含有丰富的无定形嗜伊红胶样物质,类似甲状腺滤泡胶质。肿瘤细胞呈高柱状或立方状,具有丰富的嗜酸性胞质,提示肿瘤细胞内含有大量线粒体。细胞核圆形或卵圆形,染色质空亮,核膜清晰,可见核沟,部分病例还可见核内包涵体,其与高细胞亚型甲状腺乳头状癌相似。该肿瘤重要的形态学特征是细胞核极性翻转,其细胞核不位于基底,而位于腔面,该特征在不同病例中存在的范围多少不等。

免疫表型:大部分乳腺TCCRP呈ER、PR、HER-2阴性,CK5/6弥漫阳性,ER、PR也可弱阳性,GCDFP-15、GATA3阳性,甲状腺转录因子1(NKX2-1)和甲状腺球蛋白阴性,支持乳腺起源。Ki-67增殖指数通常较低(<20%),由于缺乏肌上皮,故是一种浸润性癌。

分子特征:TCCRP不存在RET基因重排和BRAF基因突变,提示与高细胞亚型的甲状腺乳头状癌并无相关性,约80%病例存在特征性的IDH2基因热点突变和PIK3家族基因突变,是该病变特异性的分子生物学特征。最近的分子学研究发现,多数TCCRP含有IDH2R172热点突变,推测这些热点突变是TCCRP的驱动因素并导致特征性极性反转表型[1]。

鉴别诊断:(1)类似于甲状腺高细胞亚型的实性乳头状癌:目前对其认识尚不清楚,免疫组化标记ER、PR、和HER-2阴性,少数病例Moglobin和GATA3阳性,虽然具有三阴型表型的特征,但属于低度恶性潜能肿瘤,以乳头状、滤泡状或实性为特征,细胞呈柱状、嗜酸性,Ki-67增殖指数较低,甲状腺起源相关标志物TTF-1和TG阴性[2],不伴细胞核的极性翻转。(2)乳腺实性乳头状癌:肿瘤大体表现为界限清楚的灰白色或棕黄色结节,镜下实性结节多发,细胞密集,纤维血管轴心不明显,肿瘤细胞小,形态均一,呈梭形或流水状排列[3-4],常伴有神经内分泌分化,免疫组化标记CD56、Syn阳性、CK5/6阴性、ER弥漫强阳性,肌上皮标志物p63、SMA、Calponin等阴性。(3)包裹性乳头状癌(encapsulated papillary carcinoma, EPC):肿瘤大体呈囊实性,囊壁内附细颗粒样或小乳头样物,肿物界限清楚,包绕厚的纤维囊壁,肿瘤以乳头状结构为主,可见残留的纤维血管轴心,肿瘤细胞排列拥挤,界限较清,细胞异型性小,无明显核仁,核分裂临床少见,免疫组化染色示乳头轴心及肿物周边肌上皮缺失或明显减少,但肌上皮减少对EPC预后的意义尚不明确[5]。(4)转移性甲状腺乳头状癌:甲状腺癌转移至乳腺临床少见,一般有明确的甲状腺癌病史,镜下有乳头样外观及细胞核的特征性改变,常伴钙化,免疫组化标记TG、TTF-1、Galecyin-3、HBME-1、CK19阳性,CD56阴性,易于鉴别。

乳腺TCCRP生物学行为惰性,肿物完整切除即可治愈,少数可转移至局部淋巴结。由于目前文献报道的病例较少,尚难以评价前哨淋巴结转移与预后的关系,放、化疗的作用尚不明确。

猜你喜欢
乳头状细胞核极性
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术前高频超声诊断分析
指向科学思维的“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教学设计
人参bZIP基因家族生物信息学分析
有机反应极性机理试剂分类的探索
跟踪导练(四)
中老年人更需警惕鼻内翻性乳头状瘤
临床病理结合Galectin-3、CK19、HBME-1、AAT及CD56对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意义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一节的教学设计
10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报告及病理分析
高中生物必修模块一“细胞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