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阴肌上皮癌1例并文献复习

2022-06-28 01:56顾海磊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2022年4期
关键词:本例外阴上皮

梁 鹏,顾海磊

肌上皮癌是一种好发于涎腺的恶性肿瘤,具有较高的侵袭性。肌上皮癌临床罕见,发病率不足0.5%[1],发生于外阴的肌上皮癌更为罕见。2020年WHO女性生殖系统肿瘤分类将外阴肌上皮癌收录。本文回顾性分析1例外阴肌上皮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影像学表现及免疫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等,并复习相关文献,旨在提高对该肿瘤的认识水平。

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患者,37岁。无明显诱因出现尿频,每天6~7次,无尿痛及尿不尽,当地医院考虑外阴肿物。近半年多次复查期间,包块渐增大,不伴疼痛。为进一步检查入住我院。体检:阴阜皮下,阴蒂正上方可扪及一大小3 cm×1.5 cm质硬包块,活动可,无压痛,其下极与阴蒂似可分离,身体其他部位未见特殊。MRI检查示阴道外口前缘见椭圆形异常信号,大小2.8 cm×2.0 cm×1.5 cm(图1)。临床考虑外阴肿物,遂行单纯包块切除并送病理检查。

图1 肌上皮癌MRI矢状位,肿瘤位于阴蒂正上方(箭头),T2WI稍高信号,内见低信号分隔,肿瘤卵圆形,局部浅分叶,边界清,与阴蒂分界不清 图2 A.上皮样细胞:细胞大小不一,核形态不甚规则,核仁清晰,可见病理性核分裂象,部分区域排列拥挤似“多核”;B.浆细胞样细胞:细胞核不规则,常偏于一侧,核仁清晰;C.透明细胞样细胞:细胞核较小,居中,胞质丰富 图3 A.癌细胞胞质Calponin阳性,EnVision两步法;B.癌细胞胞质SMA阳性,EnVision两步法

1.2 方法标本经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常规脱水,石蜡包埋,4 μm厚切片,HE染色,镜下观察。免疫组化染色采用EnVision两步法,一抗包括CKpan、EMA、vimentin、Calponin、SMA、CD31、CD34、CD99、GFAP、S-100、Ki-67等,均购自北京中杉金桥公司。具体操作步骤严格按试剂盒说明书进行。常规设置阴、阳性对照,由两位经验丰富的病理医师采用双盲法阅片。

2 结果

2.1 眼观送检灰白色结节状组织1枚,大小2.5 cm×1.5 cm×1.5 cm,切面实性,灰白色,部分淡黄色,质稍韧,包膜尚完整。

2.2 镜检肿瘤呈膨胀性生长,低倍镜下见肿物呈多结节状,结节最大者(直径约25 mm)周围见3枚微小结节(直径1~3 mm),肿瘤边界清,包膜尚完整。肿瘤组织呈实性排列,被纤维性成分不连续分割成分叶状结构。肿瘤细胞形态多样,由上皮样(图2A)、浆细胞样(图2B)及透明细胞样细胞(图2C)组成。细胞核显著异形,核仁明显,核分裂象易见(12~15个/10 HPF),并可见病理性核分裂象。肿瘤细胞密度不甚均匀,部分区域细胞排列疏松,间质丰富呈透明变性或黏液样变性,部分区域细胞排列致密,缺乏间质成分。局灶可见坏死。

2.3 免疫表型肿瘤细胞EMA、vimentin均弥漫阳性,Calponin(图3A)、SMA(图3B)、CD99均阳性,CKpan、CD31、CD34均部分阳性,GFAP、S-100均局灶阳性,HMB-45、MyoD1、Myogenin、desmin均阴性,Ki-67增殖指数约15%。

2.4 随访本例随访25个月,未发现复发或转移。

3 讨论

肌上皮癌是由肌上皮细胞构成的罕见恶性肿瘤,具有上皮和平滑肌双重分化的潜能,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肌上皮癌临床罕见,各个年龄段均可发病,发病率无性别差异,好发于涎腺(主要位于腮腺),也可发生于乳腺、软组织等罕见部位[2-3]。

发生于外阴的肌上皮癌极为罕见,自1999年Hinze等[4]报道首例发生于外阴的恶性肌上皮瘤以来,迄今国内外文献合计报道14例[4-13],其中国内报道3例[5-7]。外阴肌上皮癌的起源并不明确,有学者认为其可能来源于前庭腺或异位的乳腺组织[4,9]。

本例及文献报道的14例外阴肌上皮癌患者年龄22~81岁,平均43.9岁,肿块直径2~8 cm,平均约4 cm,通常表现为外阴无痛性包块。与发生于涎腺的肌上皮癌相似,发生于外阴的肌上皮癌也具有广泛的形态学和结构异质性。这些病例中肿瘤性肌上皮细胞主要形态包括上皮细胞样、梭形细胞样、横纹肌细胞样、浆细胞样、透明细胞样。结构上,上述各形态的肿瘤性肌上皮细胞可呈实性、巢状、小梁状、网状、微囊状、索状等方式排列,分布在黏液样变性或透明变性的间质中。本例患者年龄37岁,肿瘤位于阴蒂正上方,直径约2.5 cm,肿瘤呈实性排列,肿瘤细胞形态丰富,由上皮样、浆细胞样及透明细胞样细胞组成,部分区域间质丰富,呈透明变性或黏液样变性,局灶可见坏死。

典型的肌上皮癌一般会表达肌上皮标志物,如SMA和p63,以及S-100、EMA和CK。分析本例及文献报道14例外阴肌上皮癌的免疫表型,结果显示12例(12/13,92%)EMA不同程度阳性,6例(6/7,86%)vimentin不同程度阳性,5例(5/5,100%)Calponin不同程度阳性,10例(10/14,71%)SMA不同程度阳性,11例(11/14,79%)CK不同程度阳性,8例(8/14,57%)S-100不同程度阳性。本例肿瘤细胞EMA、vimentin均弥漫阳性,SMA、Calponin均阳性,CKpan部分阳性,S-100局灶阳性,与文献报道一致。

Antonescu等[14]通过对66例肌上皮肿瘤进行分子检测后发现,唾液腺外的肌上皮肿瘤中EWSR1基因重排较常见,EWSR1阴性的肿瘤多为良性(55%)。文献报道14例外阴肌上皮癌中仅有4例进行EWSR1基因重排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外阴肌上皮癌与EWSR1基因重排的关系仍需积累更多病例加以证实。随着分子病理学的发展,从分子水平进一步研究并阐明外阴肌上皮癌的发病机制,也许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加精准的临床治疗方案。

外阴肌上皮癌拥有广泛的形态学和结构异质性,易与多种软组织肿瘤混淆。(1)上皮样肉瘤:特别是近端型上皮样肉瘤,可发生于外阴,镜下表现为具有丰富嗜酸性胞质的大多边形细胞,横纹肌样细胞常见,可见肉芽肿样和假性血管瘤样外观,免疫组化标记S-100和SMA通常阴性,且INI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均为缺失状态,可资鉴别。(2)胚胎性横纹肌肉瘤:肿瘤可发生于女性的外生殖器,组织学形态也存在黏液样变性的间质,但其最常发生于儿童,肿瘤细胞MyoD1和Mygenin均阳性,可具有特征性的组织学形态“形成层”。(3)平滑肌肉瘤:该肿瘤可分为梭形细胞型、上皮样型及黏液样型,组织形态与外阴肌上皮癌多有重叠,但前者多发生于子宫,常存在TP53突变,且CK阴性,无肌上皮癌的双向分化特点。(4)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肿瘤细胞呈梭形、浆细胞样和多形性,也可有黏液样基质,但其细胞核均具有恶性核形态,CK通常阴性,且S-100阴性。(5)外阴肌上皮瘤样肿瘤:与外阴肌上皮癌相比,其异型性较小,瘤细胞轻~中度异型性,核分裂及坏死较少见,ER通常阳性,伴有INI1/SMARCB1表达缺失,通常S-100、GFAP、SMA阴性。

约1/3的肌上皮癌患者发生转移和疾病进展[15]。文献报道14例外阴肌上皮癌中,Hinze等[4]报道1例肌上皮癌患者随访18个月后发生腹壁转移。Noronha等[13]报道的1例肌上皮癌虽发生右侧腹股沟淋巴结及左肺的转移,但患者经治疗后,在确诊42个月时仍处于完全缓解状态。Meenakshi等[9]报道1例肌上皮癌,随访36个月,未见复发及转移。Kyriazi等[10]报道首例孕期诊断为肌上皮癌的病例,患者在确诊20个月后死于肿瘤播散。Miyata等[8]报道1例肌上皮癌发生双侧腹股沟淋巴结转移,但患者经治疗并随访56个月后状况良好。Folpe等[12]报道的4例肌上皮癌,其中3例分别随访72、18、56个月,均无瘤存活,另1例22岁显示异源横纹肌母细胞分化的恶性肌上皮瘤患者,临床出现了广泛的淋巴结受累。Khazeni等[11]报道1例肌上皮癌,患者距症状出现9个月后死亡。本例患者随访25个月,状况良好,无复发或转移。15例(文献报道及本例)外阴肌上皮癌中,2例复发(2/10,20%),6例发生转移(6/12,50%),2例死亡(2/10,20%),8例存活(8/10,80%),平均随访时间为35个月(9~72个月)。

由于肌上皮癌发病率低,目前尚无针对肌上皮癌的标准化综合治疗方案。其主要治疗原则是手术彻底清除肿瘤,综合治疗方案多见于个案报道,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适当辅以放、化疗。

猜你喜欢
本例外阴上皮
雷公藤甲素对脂多糖诱导的小鼠肾脏足细胞上皮-间质转化的抑制作用
宫颈锥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效果分析
“难言之隐”的针对性治疗方法
丰富多彩的分式方程的根
?五个外阴小常识
外阴发痒可不应忽视
长期吸烟容易患肺癌吗?
都是忽视“O和1”的错
绕组重绕数据的索取
外阴有了白斑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