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听力文本解读和教学策略探究

2022-06-28 03:00刘桂章周小熙
英语学习 2022年6期
关键词:语篇语法听力

文/ 刘桂章 周小熙

引言

听力理解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日常教学中,教师经常设计补全表格信息和回答事实性问题等听力活动,采用“导入话题—预测答案—听录音—核对答案—分析典型错误”的步骤开展教学;较少关注教材附录部分的听力文本,缺乏对听力文本的深度解读。仅着眼于听力材料的表层理解,将难以在教学中有效落实《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标》)的要求,如获取说话者的观点和文化背景,分析语篇中的显性衔接和连贯手段,以及分析说话者如何根据交际需要发起谈话并维持交谈等(教育部,2020)。

王蔷(2015)认为文本解读是教学设计的起点,提高文本解读能力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和学生学习质量的关键。同时,文本解读有助于教师把握文本的主题、内容,以及文本涵盖的语言现象、文化知识等(程晓堂,2020)。教师只有在深层解读文本的基础上,才能设计有效的活动,促进学生语言能力和分析、判断、推理等思维技能的发展,落实《课标》要求。

听力文本解读策略

高中英语听力文本内容围绕单元主题展开,按体裁可分为独白和对话。独白指一个人独自进行的言语,通常包括个人陈述、演讲、故事、广播、报告等;对话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之间的谈话,通常包括主持人和嘉宾访谈、朋友对话、日常交际等。

下文将以北师大版高中《英语》(2019年版)必修1—3(以下简称“教材必修1—3”)的听力文本为例进行分析。如表1所示,教材必修1—3共包含43篇听力文本。按文本体裁统计,包含独白8篇,对话35 篇。其中,独白包括个人陈述、致辞、公告或介绍。在对话文本中,朋友对话数量最多,共计19篇,主要出现在Topic Talk和Lesson 2的第二个文本中,此类对话较短,文体多为非正式;其次是嘉宾访谈,共12篇,通常作为Lesson 2的主文本出现,以访谈专家获取信息为主,此类对话篇幅较长,文体相对正式。

表1. 北师大版高中《英语》(2019年版)必修1—3册听力文本情况统计

目前,研究者对文本解读的探讨多聚焦于阅读文本(张秋会、王蔷,2016;刘林峰、谢平,2017;黄珊珊,2017;戴军熔,2019;吴晓兰,2019),多从文本内容、文本结构、写作意图、文本语言四个方面对阅读文本进行解读;张秋会、王蔷(2016)和戴军熔(2019)提出还可以从主题视角解读文本。这些见解对听力文本的解读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

但是,现阶段针对听力文本解读的研究较少,对高中对话式文本解读的研究更少。徐浩等(2017,2018)、葛婷婷(2021)提出挖掘听力文本语篇特征,从语篇层面对对话听力文本进行了剖析。徐浩等(2018)针对文本信息组织模式提出四种较为常见的听力文本信息组织模式——列举式、复合式、分析式和序列式。

基于此,笔者提出从两个维度和四个方面对听力文本进行解读(如图1所示)。两个维度指听力教学前教师对文本的解读,以及课堂上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对文本的解读。本文主要研究教师课前的文本解读。四个方面指从文本结构、文本内容、文本语言和讲话意图四个方面解读听力文本。

图1. 听力文本解读的维度和方面

1. 听力文本结构

(1)独白文本语篇结构

① 陈述类

北师大版高中《英语》教材中的陈述类独白文本分为两种(见图2),一种较为正式,结构完整,通常为“总—分—总”结构;另一种非正式,逻辑清晰,但结构较随意,通常围绕几方面进行展开,没有明显结构。例如教材必修1 Unit 1 Lesson 2 Understanding and Coping with Stress的第二个语篇为非正式个人陈述,说话者主要围绕让其感到压力和感到轻松的事分别进行描述。

图2. 陈述类文本语篇结构

② 应用类

应用类文本主要包括讲话致辞、公告通知、天气预报等。此类文本实用性较强,需要体现说话场合和目的,主体部分罗列较多信息,结构偏向复合式(徐浩等,2018),信息点较多(见图3)。例如教材必修1 Unit 3 Lesson 2 Special Occasions的独白。说话者为学生代表,场合是毕业典礼。说话者首先说明场合和目的,即学年结束要代表全体学生讲话;其次表达了对学校和家长的感谢;最后恭喜学生毕业。

图3. 应用类听力文本语篇结构

③ 介绍类

介绍类独白文本篇幅较长,多在250词以上,结构严谨完整,多为“总—分—总”结构(见图4)。例如必修3 Unit 8 Topic Talk是对绿色生活展览的简要介绍。首先,说话者在开场白中对参观者表示欢迎,并提及整个展览分四个部分;接着,简要描述展览的四个部分,即污染的类型、污染的原因、解决方法和展览结语,针对其中的重要部分进行举例阐述;最后,说话者以自己的领悟对展览进行总结。

图4. 介绍类文本语篇结构

(2)对话文本语篇结构

① 朋友对话类

朋友对话的文本多为短对话,多出现在Topic Talk,话轮为5—7轮,以获取信息和发表见解为主。在获取信息的文本中,双方信息不对等,一人询问一人作答,询问者作出回应或评价。在发表见解的文本中,双方就开篇给出的情境话题进行多轮对话,交换见解。这类语篇多为信息分散的列举式和涵盖多个信息的复合式(徐浩等,2018),典型文本结构有两种,一种为获取信息,另一种为发表见解(见图5)。例如,教材必修2 Unit 5 Topic Talk第二段对话为发表见解型。对话首先给出情境“Wow. The lecture was so shocking.”,双方随即开始围绕该情境,轮流交换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见解。

图5. 朋友间对话类文本语篇结构

② 嘉宾访谈类

嘉宾访谈多出现在每个单元Lesson 2,话轮一般在10轮以上,并且嘉宾的回答较长,文本体现出说明文文本的结构(见图6),对主题进行序列式(徐浩等,2018)多角度的阐释。以教材必修3 Unit 7 Lesson 2 Beijing Opera的对话1(听力文本请扫描文末二维码获取)为例,本段对话以获取京剧相关信息为主线,前2个话轮主持人介绍访谈的主题和嘉宾。接下来,对话者在12个话轮中分别就4个子主题展开问答。话轮3—6围绕子主题“京剧的定义和历史”;话轮7—8围绕子主题“京剧的四角”;话轮9—10围绕子主题“京剧的嗓音”;话轮11—14围绕子主题“京剧的服饰”;最后,话轮15为主持人致谢。

图6. 嘉宾访谈类文本语篇结构

③ 信息咨询类

信息咨询类文本多为短对话,话轮为10轮左右,内容主要是求助,一人提出问题一人解答,属于分析式组织形式(徐浩等,2018)。典型的信息咨询文本结构见图7。以教材必修2 Unit 4 Lesson 2 Apps 的对话1(听力文本请扫描文末二维码获取)中父亲寻求女儿帮助的对话为例。首先,父亲在话轮1中向女儿求助;女儿在话轮3—10中对父亲提出的如何在App上注册账户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因为是对话的形式,所以解决方案通常通过多轮对话逐步呈现。父亲在多轮对话中不断询问下一步的操作方法,女儿再逐一给出具体步骤。最后的话轮11是父亲感谢女儿的帮助。

图7. 信息咨询类文本语篇结构

④ 社交谈话类

社交谈话类对话在高中课本中涉及较少,在教材必修1—3中仅有一篇。此类对话交际性大于信息性。谈话双方在特定场合,基于自己身份,作出符合社交礼仪的简单交流,鲜有特定结构。例如教材必修1 Unit 3 Lesson 2 第三个对话中,王辉、王辉的老师和王辉的父母在王辉代表学生发言后,互相进行了符合社交礼仪的简单祝贺与感谢。

2. 听力文本内容

从内容角度解读听力文本,是指在明确文本主题意义的基础上,通过梳理文本的具体内容,分析文本各个部分是如何围绕主题意义组织起来的,从而有助于学习者把握文本结构,提炼结构化知识。基于文本内容的文本解读强调要围绕主题意义梳理内容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提炼相关结构化知识,在碎片化的知识之间建立起关联,实现对文本主题的理解和把握(张秋会、王蔷,2016)。梳理听力文本内容时,教师常采用思维导图来提炼文本的结构化知识。

例如,教材必修1 Unit 1 Lesson 2 Understanding and Coping With Stress是一篇访谈对话式说明文,围绕“焦虑”主题,从焦虑人群的类型、导致焦虑的原因(学习和工作压力、社交压力)、消除压力的方法(列出清单、饮食、锻炼、与他人交流和寻求专业帮助)几个方面进行阐述(见图8)。

图8. 文本内容思维导图示例

3. 听力文本语言

《课标》将语言知识分为语音、词汇、语法、语篇和语用知识。接下来,笔者主要从词汇、语法、语篇和语用四个方面展示听力文本语言的解读方法。

(1)词汇知识

听力语篇基于对话或独白的情境和主题意义选择词汇。教师可基于文本话题梳理目标词汇,并注意词块的整理和复现(教育部,2020)。在活动设计环节,教师可结合主题语境,通过回答问题、听中记录、绘制思维导图、听后概述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帮助学生积累主题词汇,丰富听力和口语的语言素材。

以教材必修3 Unit 7 Lesson 2 Beijing Opera的对话1为例。本文围绕京剧主题展开。教师可整理文本中与京剧的相关词汇(见表2),在设计活动时突出这些词汇的复现,引导学生突破词汇难点,为后面的输出活动奠定词汇基础。

表2. 听力文本词汇知识解读

(2)语法知识

语法知识与语音、词汇、语篇和语用知识紧密相连,直接影响语言理解和表达的准确性和得体性(教育部,2020)。教师对听力文本语法知识的解读应围绕本单元的语法项目进行,从口语文本角度引导学生复习和应用所学的语法项目。例如,教材必修3 Unit 7 Lesson 1的语法项目是名词性从句,因此在解读 Lesson 2 Beijing Opera第一段对话文本时,教师可侧重复习文本中的名词性从句,简单分析文本中可能会给学生听力造成障碍的定语从句和虚拟语气。但在分析听力文本的语法知识时,教师应避免把听力理解课变成语法讲解课。

以教材必修3 Unit 7 Lesson 2 Beijing Opera的对话1为例。教师针对本单元所学名词性从句和其他语法难点进行听力文本解读(见表3),并在后面的教学设计中复现和巩固。

表3. 听力文本语法知识解读

(3)语篇知识

解读听力文本的语篇知识有助于教师和学生有效理解听力文本(教育部,2020)。高中阶段,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语篇中的中心句、段落主题句和话轮转换的标记,识别听力文本中的衔接手段。其中,熟悉交换话语权的衔接方式不仅有助于学生听录音时定位和捕捉重要信息,也有助于学生在口语中运用衔接手段更替话语权,保持交谈的顺畅。

以教材必修3 Unit 7 Lesson 2 Beijing Opera的对话1为例。本段对话以问句作为主题句转换话题,引领子话题采访;以复现、照应等衔接手段转换话语,开启下一话轮。整段采访文本逻辑连贯、脉络清晰(见表4)。

表4. 听力文本语篇知识解读

(4)语用知识

语用知识指在特定语境中准确理解他人和得体表达自己的知识(教育部,2020)。教师要引导学生辨析听力文本中正式或非正式、直接或委婉等语言形式,分析说话者如何有效运用得体的语言形式进行插话、打断或结束交谈,把握听力文本的场合、说话者关系,并在口语中运用得体的语言形式表达意义、回应对方观点。

以教材必修3 Unit 7 Lesson 2 Beijing Opera的对话1为例。对话中,主持人运用“On today’s programme, we’re going to discuss Beijing Opera with Dr. Liu.”“Can you tell us more? ” 等 正 式、 礼貌的社交口语引发新话题,使用hello、well、OK、 indeed、I see、sure等语气词对被采访者的观点作出回应和评价。而被采访专家在对话中运用被动语态(如“Beijing Opera was usually performed on open-air stages.”“… stages that were lit only by oil lamps”)、 主从复合句、虚拟语气等较为正式的语体对京剧进行讲解,符合专家身份和正式文体的语言特点。

4. 讲话意图

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交流,因此解读听力文本还应从说话者的视角进行,关注说话者的意图。教师和学生一方面要深入理解文本内涵,另一方面要分析说话者的意图和态度,对文本进行理性思考和批判性评价,从而实现师生思维品质的共同发展。

以教材必修2 Unit 4 Lesson 2 Apps的对话1为例。本段对话为父亲寻求女儿帮助。父亲不能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因而在对话中运用“Are you busy? Can you help me out with something?”,礼貌地向女儿寻求帮助;女儿则运用first和the last step等,耐心、有条理地给父亲提供帮助,实现了交流目的。此外,对讲话意图分析可知,教材编者也希望本篇对话能够帮助学生意识到长辈在使用信息技术方面的困难,作为晚辈要积极、耐心地帮助家长,创建和谐的家庭氛围。

基于深度听力文本解读的教学案例

文本解读的目的是服务教学,便于教师设计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提高学生核心素养。徐浩等(2018)认为教师要首先理解并把握听力文本的整体信息架构,从语篇层面进行教学设计。程圳(2021)建议教师在设计活动时要基于英语活动观,以语篇为依托,以主题为引领,围绕文本主题,突出交际的内容和技巧。笔者通过两个具体案例,说明如何基于高中听力文本解读的四个方面设计听力教学活动。

1. 围绕主题,依据文本结构和文本内容设计活动链

教师要在解读听力文本的基础上,围绕文本主题意义、文本结构和内容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理解篇章结构,增强听取文本大意和结构的能力。教师可依据布卢姆认知教育目标分类法设计听力活动,引导学生明晰听力文本的内在结构,并对文本内容进行分析、评价。

例如,在设计教材必修3 Unit 7 Lesson 2 Beijing Opera的对话1的活动时,教师可以尝试设计以下活动。首先,学生听录音并填写表格(见表5),理解听力文本结构。

表5. 听力活动示例

然后,教师基于听力主题,设计有利于高阶思维培养的问题,如分析、评价和创造型问题,引导学生在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迁移知识、技能,提高思维品质。例如:

●What do you think of Dr.Liu’s introduction to Beijing Opera?What other features should be introduced? (评价型问题)

●Can you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how to make Beijing Opera popular with young people?(创造型问题)

2. 依据文本语言和说话意图设计活动,引导学生关注文本的衔接连贯

教师对听力文本语言的分析能够加深师生对文本词汇、语法、语篇和语用知识的理解。语言能力的提高蕴含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提升(教育部,2020)。因此,教师应设计形式多样的活动,引导学生关注文本中的语言和说话者的意图。

基于教材必修3 Unit 7 Lesson 2的对话1的文本,教师可以设计让学生听录音并补全内容的活动(见表6), 引导学生复习巩固本单元Lesson 1的语法项目:名词性从句。

表6. 听力活动示例

结语

文本解读是英语听力教学的起点,是高效听力教学的保障。教师课前研读文本,整合提炼听力文本结构和文本内容,关注文本语言和讲话意图,总结文本衔接连贯手段,厘清内在逻辑关系,能不断提高教学设计能力。同时,深入的文本解读也有利于学生借鉴和模仿,掌握文本解读的方法,增强文本解读能力,实现“输入—内化—输出”的循环。在丰富多样的听力活动中,学生的听力学习不再局限于信息捕捉,而拓展到把握文本结构和主题信息、积累主题语言、突破语法语用,从而能提高学生的日常交流和听力理解能力,助力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

猜你喜欢
语篇语法听力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跟踪导练(二)4
Units 1—2 听力练习
Units 3—4 听力练习
Units 5—6 听力练习
Units 7—8 听力练习
Book 5 Unit 1~Unit 3语法巩固练习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
语篇特征探析
语篇填空训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