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古诗词歌曲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陆续出台了相关政策对其应用于小学教学加以规范。古诗词歌曲在音乐教育中的重要价值体现在美育教学、丰富教材体系、学科综合等多方面。苏教版学校音乐课本中出现了大量的古诗词歌曲,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教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需要巩固与提升小学音乐教学法、古诗词知识等,以使教学达到预期成果。
关键词:古诗词歌曲;小学;音乐教学;价值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2)06-000-03
教育部于2014年发布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重点强调“要以弘扬爱国主义为核心,分学段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把中华优秀文化融入课程和教育体系中”。文件针对将音乐融入教材提出了分学段有序实施的要求,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心理和音乐认知的特点不同,分学段有目标地将古诗词歌曲融入小学音乐课堂教学,鼓励各地学校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资源,以及开发校本课程。
古诗词与音乐的学科综合性符合当下美育工作特点,国务院办公厅于2015年颁布的《关于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中提到“学校美育课程建设要以艺术课程为主体,各学科相互渗透融合”[1]。这一文件指出美育教育要以艺术课程为主体,音乐教育则是艺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教育在音乐审美教育中承担了重要的责任,古诗词歌曲融合了语文学习、音乐学习、社会经验等内容,是传统诗词文化和音乐艺术融会贯通的范例。
关于古诗词歌曲在传播过程中的文化立场,《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指出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坚持客观科学礼敬的态度,扬弃传承、转化创新,推动中华文化现代化”[2],这一政策指明了古诗词歌曲在小学教育中首先要坚持中华文化立场,推动其现代化,为古诗词歌曲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同时要拓展更多的发展渠道,让更多人参与其中,成为文化传播的动力源。从教育部和国家发布的相关政策和文件可知,国家十分重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推广教育,尤其是在小学阶段,更加注重以古诗词歌曲为代表的传统文化的教学与传承。
1 古诗词歌曲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使用现状
小学音乐教材是音乐教学的载体,古诗词歌曲在小学音乐教材中均有课程设置,其传承了大量优秀民族音乐文化。在人音版、人教版、湘教版、苏教版、花城版等音乐教材中,古诗词歌曲出现在各个单元与板块,下文以苏教版为例分析。
苏教版小学音乐教材中古诗词歌曲共六首,主要出現在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春来了”中,演唱歌曲两首;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诗韵悠悠”,演唱歌曲两首、节奏对比一首;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甜甜江南”,演唱歌曲一首。
从教材安排看,古诗词歌曲在苏教版小学音乐教材中占比不大且没有单独设置古诗词歌曲板块,需要多加入不同古诗歌曲,提高古诗词歌曲在小学音乐中的占比有助于促进古诗词歌曲在课堂上的教学和传播。
从教学内容看,苏教版小学音乐教材中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春来了”是唐代诗人孟浩然写的《春晓》,放了两个版本的曲谱,第一个版本为陈炳铮谱曲的童声齐唱,该曲为C大调四四拍,速度稍慢;第二个版本为谷建芬谱曲的童声合唱,降E大调四四拍,速度稍快,课程学习的要求是对比两首乐曲的音乐要素。谷建芬老师的《春晓》是传唱范围极广的优秀作品,体现了音调与旋律完美融合的特点,作曲家力求歌曲的韵律、节奏与诗歌的语言与儿童朗诵时的节奏保持一致,使歌曲演唱时旋律流畅、朗朗上口。
三年级上册“诗韵悠悠”中,《游子吟》的教学手段主要是以“诵—唱、演—诵”的方式学习这首乐曲,学生通过表演的形式可以更好地理解诗词里面的含义,也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把握歌曲中的母爱深情和无限感激之情。《小儿垂钓》采用了唱诵结合的方式,第一声部为旋律演唱,第二声部为卡农方式的朗诵,二声部演唱丰富了学生的演唱形式,促进多声部学习。
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甜甜江南”中《忆江南》为白居易作词、戴于吾作曲,歌曲整体风格明朗欢快,教学要求有感情地诵读《忆江南》,以体会声调高低变化与诗歌本身的意境,并要求学生边唱歌边画旋律线。学生通过演唱感受江南三月的美景、诗人对江南的赞美和纪念。
从以上分析来看,小学音乐教材中古诗词歌曲曲目较少,且教学的内容相对单一,古诗词声调的基础知识、吟诵规则、吟诵符号内容均不涉及。在政策的引领下,需要教材组加强音乐教材的建设,使更多优秀的古诗词音乐走进音乐课堂,同时针对学生情况和古诗词的声韵规律进行分阶段、有目标的学习。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内容上有更多好听且易于传唱的古诗词歌曲选择,学生才能更好地亲身参与到这些音乐实践活动中。
2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应用古诗词歌曲的价值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课程性质中提到“以美育人”[3]的音乐教育要求与中国的教育、文化传承一脉相承,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方针的有机组成部分。古诗词歌曲对儿童素质教育的影响体现在陶冶情操、增强德育渗透、提高儿童审美能力方面。音乐教学并非机械的理论课程,而是一个理解美、体验美、欣赏美的过程。如今网络极其发达,学生接触事物的方法更加多样,学生必须通过学习鉴别优秀的音乐文化,而音乐课程教学能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操、健全人格,发挥“以美育人”的功能。
2.1 符合时代的发展,有利于提高学生音乐审美能力
王力先生认为,诗是音乐性的语言,远在文字产生之前就产生了诗。诗词作为中国最古老的文学形式之一,记录了中国的大好河山、神话故事、生活态度等多方面的内容,且皆能入乐。中国古诗词辞藻优美,演唱过程尤其注重诗词本身意境美的表达,学生学习并演唱古诗词歌曲,除了感受音乐本身的音韵之美,还可以感受词曲美。从制度解析看,古诗词歌曲融入小学音乐教学符合国家文化发展战略。从“低俗音乐”在网络传播的方面看,古诗词歌曲教学有利于增强学生对词曲美的认知。
2.2 小学音乐教材中的古诗词歌曲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
以苏教版小学音乐教材为例,教材选取的古诗词歌曲内容简短、歌词朗朗上口、易学易唱,学生易于接受。王萍在《少儿乐唱古诗词2》中说,“现在社会上的流行的歌曲有成人化的趋势,且有些作品违背了少儿生理、心理特征,非常不利于孩子们的身心健康”[4]。由于科技的发展,学生接受“快餐音乐文化”的渠道越来越多,在没有构建自身音乐审美的情况下,易被环境影响,传唱不符合自身生理、心理特点的歌曲。而音乐教育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的重要方式之一,可见在教材中编入优秀作品的重要性。古诗词是凝聚中国文字美的艺术,学生需要传唱符合自身年龄特征的作品来提升审美品位。
2.3 关注学科综合,将诗词与音乐结合
中国的古诗词与音乐有着不可分割的关联,但因为音乐记谱方式或者年代久远,许多乐谱未能保存下来,不过许多文献都对诗词与音乐的结合有所记载。《尚书》曾记“诗言志,歌咏言,声依永,律和声”[5],可见自古以来诗与乐便有密切的关系。古诗词作为语文学科的必修内容,其教学内容主要围绕朗读、分析、诗人生平和诗本体思想展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不到古诗词的声韵美和音韵美,古诗词也不像白话文易于背诵。杨国青等人编著的《要素重构,学校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中提到“朗读不是完成古诗词记忆最好办法,把语言与旋律结合起来才是最好的办法”[6]。可见学生对韵律的记忆往往会更快且更深刻,古诗词入乐能提升学生学习背诵古诗词的积极性,使单调枯燥的诗词学习变得丰富多彩,有利于优化语文学科中的古诗词教育。
古诗词歌曲融入学校的价值是多元的,是时代发展下美育教学的要求,也是在网络流行音乐冲击下构建符合儿童自身发展的音乐教材的需要,同时符合新课标“关注学科综合”的基本理念。古诗词歌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立足于我国数千年优秀的音乐文化。
3 古诗词歌曲应用于小学音乐教学的策略
教学策略是课堂效果的重要前提,教师掌握好的教学策略才能将学生对古诗词歌曲的兴趣调动起来。世界著名的达尔克罗兹音乐教学体系、柯达伊音乐教学体系、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综合音乐感体系等,都对民族音乐融入现代音乐课程教育进行了阐述。以古诗词歌曲为代表的民族音乐融入小学音乐教学要求教师具备以下知识与能力。
3.1 丰富的古诗词知识
将古诗词歌曲融入音乐课堂,教师需要了解古诗词本身的背景和内涵。此外,中国的古诗词有多种意象,如“月亮”代表思亲、“柳树”代表惜别、“蝉”代表高洁、“长亭”代表送别之地等,这些意象极美,是古诗词里特有的中国审美,教师在开展古诗词歌曲教学的过程只有理解其中意象的含义,才能正确解读诗词的内在思想。教师还需要了解古诗词歌曲演唱的声韵平仄,在演唱过程中追求词韵和音声的谐和关系,中国汉语的平仄四声是特有的语言声调特征。教师通过自身的文化素养赋予古诗词歌曲新的故事情节,学生可以通过情景法理解其内涵。教师充分了解古诗词的意境、含义、意蕴以及古诗词相关文化知识,才能更好地推动古诗词歌曲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3.2 善用现代科学技术丰富古诗词歌曲的教学
随着科技的日益发达,音乐与科技的融合日益密切,且在科学技术的革新下,音乐的发展越来越丰富多彩。徐洪帅翻译的《二十一世纪的音乐教学》中提到“把这些技术革新与他们的教学紧密结合起来,但又不能为今天的孩子们削减或磨灭音乐和音乐创作鲜明的个性特征”[7],可见教师在快速发展的科技面前掌握电子媒介的重要性。音乐教师在古诗词歌曲教学中能用到的电子手段有电子音乐设备、电脑与信息技术、音乐记谱软件、伴奏软件、电视和电话会议、互联网等。教师通过多媒体播放古诗词歌曲的相关视频,学生能对诗词所表达的情感有更直观的体验,为古诗词朗诵配乐也有助于学生更快地沉浸到诗词的情感中。可见教师在开展古诗词歌曲教学时,丰富生动且多样的教学手段能极大地推动课程教学,且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线上教育已成为常态,小学音乐教师合理运用科学技术开展音乐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3.3 教师的专业素养是古诗词歌曲教学的重要保障
教师的专业素养是古诗词歌曲教学的重要保障,音乐作为一门交叉性学科,要求音乐教师掌握的知识是极为丰富的。教师的专业素养体现在知识结构系统、专业思想素质、知识与技能三个方面。知识结构体系要求教师广泛涉猎其他学科的知识,如历史、语文、绘画等内容,如今单一的结构体系已经不能满足新课标的要求。专业思想素质体现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要求下,教师的思想政治觉悟、人生观、价值观都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知识与能力体现在教师对音乐史、和声曲式、钢琴演奏、声乐演唱、自弹自唱技能等的掌握上。古诗词歌曲是学科结合的重要体现,是语文学科和音乐学科结合的范例,教师在开展这一教学的过程中必须掌握两类学科的知识文化。教师个人的能力在开展古诗词教学时是尤为重要的,教师对古诗词歌曲的结构分析、背景讲解、歌曲示范都可推动学生参与到古诗词歌曲的学习中。
3.4 编写古诗词歌曲教材
古诗词歌曲融入小学有利于建立教材体系,同时提高对音乐教学的关注度,培养学生对古诗词歌曲的兴趣和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匈牙利著名的教育家柯达伊极其重视本民族文化的传承,在他的教学法中,教材贯彻了以音乐母语为基础的做法,所用歌曲都是匈牙利民歌,极大地推动了匈牙利本土音乐的发展。在我国,民族音乐和古诗词歌曲出现在小学的教材中,同样推动了本土音乐的发展和传承。其中魏玉卿[8]书写的《经典传唱——中小学古诗词歌曲集》对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本中的古诗词逐一谱曲,共202首,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和兴趣选择合适的古诗词歌曲内容,补充音乐教材,以丰富学生学习的古诗词歌曲。
4 结语
古诗词歌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表现了诗人超脱、阔达的文人品质。古诗词歌曲融入小学音乐教学是推进中华优秀文化融入教育体系的重要体现,同时也是新课标“关注学科综合”的教學实践。古诗词歌曲进课堂能吸引新一代的年轻人关注中国灿烂的诗词文化,了解我国古诗词歌曲吟唱的传统。学生通过学习掌握古诗词歌曲的创作背景、音乐本体及古诗词歌曲演唱,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 冉乃彦.和中小学幼教师谈美育[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19:99.
[2] 刘爱莲.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辅导读本[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9:125.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
[4] 苏杨,苏勇.少儿乐唱古诗词2[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9:169-170.
[5] 白君.国学公开课[M].成都:天地出版社,2016:20.
[6] 杨国青,徐文彬,彭小虎.要素重构:学校课程建设的思考与实践[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18:51.
[7] [加]洛伊丝·乔克希.二十一世纪的音乐教学[M].许洪帅,译.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6:25.
[8] 姚玉卿.经典传唱:中小学古诗词歌曲集[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19:132-133.
作者简介:卢美娜(1994—),女,广东梅州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音乐教育学。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江苏省研究生实践创新计划项目“古诗词歌曲融入小学音乐教学的价值与策略——以苏教版为例”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SJCX22_1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