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不断推进的粤港澳大湾区外向型经济建设,使对外贸易更加活跃。企业对对外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传统旧式的商务英语课程教学模式单一枯燥,导致学生学习自主性不高,职场技能应变能力不强。近两年,信息化技术不断发展,信息化教学平台不断完善,信息化教学切合高职外语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的设计,实现个性化的需求,发挥智能化的作用,提升学习情景的体验感,转变传统封闭式的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商务英语课程学习的效率。
关键词:粤港澳大湾区;信息化教学;商务英语;高职教育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2.13.088
“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我国经济产业不断升级,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不断推进,企业对既掌握商贸专业知识,又能熟练运用英语进行岗位服务的商贸英语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为区域经济培养适销对路的商贸外语人才,商务英语课程的教学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提高商务英语课程的教学效果势在必行。信息化教学突破了传统封闭式教学的桎梏,为“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提供了平台,有效地提高了商务英语课程的教学效果,从而更有利于培养商务贸易人才,服务区域经济。
1高职商务英语课程教学现状
近年来,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就业问题严谨,集中体现在学生毕业时无法直接上岗,就业竞争力不强;就业后,无法适应业界的动态发展,淘汰率增高。由此,高职商务英语课程的教学值得反思,多年来高职商务英语课程的教学存在以下状况。
1.1教学模式的直线性与学生需求的多样性
商务英语强调理论结合实操的教学模式一定程度上适应了高职技能型人才的培训要求。但实施过程中往往忽略学生个体化区别及个性化需求,单纯机械化地进行理论灌输,程式化地进行实操演练,这种教学模式由于无法实时地获知学生多样化的需求,从而无法及时地调整教学策略,导致提升学生职场综合素养的效果不明显。
1.2商务英语教师国际化实践的设想与实际执行的差距
由于存在不同的制度、多元的文化及历史的沉淀,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毕业后无缝对接职业岗位往往适应力不强或需较长的适应期,高职院校的商务英语教师设想通过国际化的实践,首先自身先具备感知及处理不同制度、多元文化及历史沉淀所带来的职场应变能力,方可在授课过程中,通过“做中学”对学生进行引导。但实际的执行却困难重重,其一,区域距离使的教师离开教学岗位,走进企业实际,存在诸多客观及主观的难度;其二,高职教师普遍的授课课时较多,学校在支持老师走出去的制度配套滞后,从而加重了商务英语教师国际化实践的现实难度。
1.3课程定位的僵化与市场岗位需求的动态
商务英语的课程定位在于企业进行共同探讨的时候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
首先,体现在其客观性上,在选择探讨企业时,根据亲疏进行偏向的选择,这导致课程定位演變为某家或某几家公司所设定的定位,从而失去了商务英语课程定位的科学性及客观性。
其次,暴露在其深入性上,由于空间及时间的限制,过往商务英语课程定位无法时常与企业进行对接,一般采用一次性研讨后修改进行终结式定稿,难以与企业保持阶段性或全程式的互动探讨,由此产生的课程定位欠缺深度,隔断了对市场岗位需求的动态了解。
2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商务英语课程信息化教学的实施意义
粤港澳大湾区的高校总数达181所,高校信息化优势各异,在粤港澳大湾区内高校中实现助于信息化平台的互通、信息化资源的共享,意义非凡。
2.1平衡信息化教育资金的投入
在全国职业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职业教育迎来发展的春天,高职教育得到国家重视,政策扶持。然而,粤港澳大湾区不同高校的信息化教育资金由于实力的差异投入存在着不同,从而导致有些高校的教师有使用信息化教学手段的能力及意愿,碍于信息化建设的不均而无用武之地。在粤港澳湾区内,打通技术壁垒,打通信息化教学平台,信息化资源在各校中互动共享,不但提高了信息化资金投入的利用率,而且使得教育资源更公平的二次分配,对于商务由于课程的建设,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平台。
2.2优化信息化教育的管理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高职院校的信息化教学前进,各校纷纷探索及建设信息化平台与资源和课程的融合,但在信息化教育的管理上,各大院校,院校里的不同院系各自为政,自我设限,无法进行平台共享,资源共享,造成教育资源的重复建设,教育资金的浪费。各高职院校在尊重知识产权,强化专利意识的同时,在平台、资源管理上,有底线但不设限,推进信息化教育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
2.3打造信息化教育的团队
信息化平台一旦在粤港澳大湾区的高职院校中打通,可促进课程团队及技术团队的生成。各院校相同专业的师资队伍便可通过平台集体备课,上传课程信息,共享课程资源,集思广益地进行课程建设,减少重复劳动,提供备课效率。信息化教学的平台使用及资源共享离不开常规的技术支持及维护,在课程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软件技术的问题及经验也在湾区内的高职院校中实时解答并解决,大大减低了技术问题对湾区内课程信息化教育的阻碍。
3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商务英语课程信息化教学的实施路径
自《深化粤港澳合作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签署以来,广东全面贯彻党中央部署,不断加强三地的经贸合作交流,持续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从构想转化为行动。粤港澳大湾区内商务经贸活动更活跃,发展前景更广阔。为此,高职院校的商务英语课程目标需对标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的发展需求,学生通过课程学习,掌握商务接待、商务礼仪、商务营销、商务谈判、商务合同等模块的基本知识,具备从事商务工作所需的技能及综合职业素养,同时适应不同制度及跨文化的商贸企业。因此,对接商务企业的接待、谈判、产品营销,售后客服的工作岗位,商务英语课程针对该工作的各个流程及不同岗位,引入信息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实现教学目标。
3.1信息化教学模式的个性化与多样性
由于目前春招生与高考生为高职生源构成,同一个班内的英语基础不一,这对线下教学提出了挑战,教师既要兼顾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同时要“喂饱”英语能力强的学生,往往两头不到岸,吃力不讨好。商务英语信息化教学,教师在授课平台上,即便同一个班级,也可实现平台内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特点、学习兴趣进行个性化的班级定制,同一水平、同一能力完全该能力水平胜任的商务语言及技能任务,增强了学习自信,提高了学习兴趣。线上平台的课前任务发布也为商务英语课程提供了多样性,教师可把与任务主题相关的文档资料、微课、视频、游戏等在授课平台发布,授课的资源更多样化,学生对知识摄取的手段也随之多样化。
3.2信息化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的动态化与立体化
过程性+终结性考核在高职课程考核中运行多年,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商务英语课程考核在平台上运作,首先比较大程度上释放了教师课后统分的工作量,无论是语言点的考核,还是技能点的考核均可即时在平台上显示,动态地展示商务英语每一任务点的掌握情况,有利于学生直观的了解自己知识点的掌握了解及通过班级对比提高其完善进步的动力,同时有利于教师实时通过考评调整教学策略,适应学生的授课需求,有效完成教学任务。再者,充分利用粤港澳大湾区的高校及职场资源,可邀请他校专家及职场行家共同完成商务英语信息化的课程考核,从而使得考评体系更具立体化。
3.3信息化培养职场综合能力的凸显
近两年,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学生大规模的校外顶岗实习存在风险,受到影响。为了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及技能操作无缝对接商务经贸的岗位的需求,可充分利用教学平台、腾讯会议、企业微信等信息化手段,实现师生+校企+校校的沟通交流及在线实操,使学生了解业界的最新动态,让企业知晓学校的培养质量,同时增强大湾区内院校之间互动了解,多方联合培养粤港澳大湾区商务人才。
4总结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不断深入,湾区内经贸往来的不断增加,商务经贸的人才需求旺盛。既掌握商务的理论知识,又能使用英语的听、说、读、写、译技能完成岗位需求的复合型人才受到了就业市场的欢迎,提升学生的商务综合素养、职场能力成为重中之重,在粤港澳大湾区内普及高职院校智慧校园的建设,实现信息化教学平台,信息化资源的共享,有利于适应高职院校商务英语课程授课方式的多样化,促进高职院校商務英语授课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加强企业与校方的联系,融入商务英语课程的建设,从而实现粤港澳大湾区商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王春香. 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基于产教融合的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探究[J].黑河学院学报,2019,10(6):97-98+133.
[2]彭海涛.基于“互联网+”的高职公共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探究[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29(03):38-41.
[3]中共中央国务院.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A].2019-2-18.
[4]黄一茜.高等职业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实证研究[D].秦皇岛: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18.
[5]李跃璧. 基于国际化办学背景下的大学外语教学改革[J].教育现代化,2017,(32):105-106.
基金项目: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项目‘外语信息化专项’“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高职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研究”(GD19WXZ31)。
作者简介:邱势(1978-),男,广东湛江人,硕士,广东南华工商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高职英语教学、应用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