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居猛
引言:
初中阶段作为学生成长发育的关键阶段,对培养学生的整体素养至关重要。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相比,在教学难度和知识点密度上都有很大的区别,这主要是充分考虑了初中生的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是为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打基础的过程。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堂中通过对学生传授简单的理论知识,然后在学生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之后,再对学生进行阅读的教学。阅读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学生经过一定的积累之后才能开展。初中阶段的阅读教学,对学生的要求不高,只要能够通过阅读清楚地了解作者文章所表达的或者用语言准确地描述出文章的中心思想即可。初中阶段的阅读教学主要是让学生学会高质量的阅读,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养成正确的阅读习惯,从而达到提高初中生的文章阅读水平的目标。
一、影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问题
1. 教师没有重点关注初中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问题
初中生的阅读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阅读能力的提高能够带动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阅读能力的发展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但在实际的初中语文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容易把知识教学作为教学的重点,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比较容易被忽视,所以很容易造成初中生的语文学习不到位的问题,语文素养得不到有效的提高,也阻碍了教師语文阅读教学水平的提高。而且学生缺乏阅读主动性,在以往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阅读教学时,过于注重对阅读技巧的讲解,更注重阅读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但是对学生的非理性因素的发展没有重视,这就造成了初中生在阅读教学课堂中只能作为被动的接受者来进行学习,完全对教师的命令安排进行服从,极大地降低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导致学生在教学中体会不到阅读的乐趣,继而降低了对语文阅读的积极性,甚至产生抵触感,造成学习效率大幅度下降。而阅读作为一项重在积累的教学,学生对阅读缺乏积极性就难以实现在阅读量上的增加,这也就导致学生迟迟难以形成主动阅读的学习习惯,阅读的量变始终无法达成,也就无法实现阅读的质变。
2. 在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方面应当注意推陈出新,不断创新教学方法
充满活力的课堂才能吸引学生兴趣,然而当前很多教师在对文章进行导读时,语调平淡缺乏生气,仅仅是对文字的朗读却没有体现出文章想要表达的情感,无法引导学生形成情感上的共鸣,从而降低了学生对阅读内容的兴趣,使学生感悟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时会带来负面影响。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手段也较为单一,仅仅依靠教材对学生进行教学,极大地影响了教师的教学效果,从而导致教师在课堂中带领学生学习文章的内涵时,缺乏更有利的教学辅助方式,学生对文章立意无法深刻地把握,时间一久就会对学生阅读兴趣产生不利的影响,更严重的还会导致学生失去学习阅读的兴趣,对学生的全面发展造成重大影响。
3. 师生之间缺乏互动,学生难以产生学习热情
当前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交流桥梁尚未得到搭建,师生之间的交流仍然是教师处于绝对地位,老师对学生进行提问,继而学生根据问题作答,师生之间双向的交流并未得到实现。这种交流方式难以帮助学生对文章进行深度的分析和理解,因此对学生的阅读帮助不大。同时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更注重对学生进行一些固定内容的提问,引导学生进行套路式的回答,导致学生思维僵化,对文章没有开放式的思考。而在这种教学方式中,学生个人的思想观点就会被忽视,也就导致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热情急剧减少,大大地打击了学生对阅读的学习热情,对培养学生的文章理解能力和阅读水平会带来负面影响。
二、提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策略
1. 根据学生的实际条件,制定科学有效的目标
阅读教学并不像数学等理科教学时目标明确、流程清晰,因此为了避免学生在阅读学习中出现迷茫感,在阅读前就要首先制定好明确的教学目标和规划完全的教学任务,使得学生在面对一篇陌生的文章时具有清晰的学习思路,避免学生在阅读学习中做无用功。同时由于初中生的能力所限,在教学目标和任务的设计上需要教师来完成,而教师在对教学目标和任务进行设计时,要明确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化差异,对教学目标及任务进行针对性的设计,同时注重教学目标应由浅至深,分阶段对教学总目标进行分化,帮助学生由易到难地对文章进行逐步分析。这种分阶段的教学设计会使学生在完成学习目标时获得成就感,继而加强其对阅读学习的信心,帮助学生更加透彻地理解文章。例如在学习七年级上册《济南的冬天》一课时,教师可以首先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对于济南冬天景色的印象,此时一些在冬天去过济南的学生会表现得比较踊跃。教师要注重引导其以简洁精练的语言对济南的冬天进行描述,而对于一些没有去过济南的学生,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通过视频和图片的形式给学生立体地展示济南冬天的景象,以此激发学生对本堂课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大大提升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感,使得教学有效性得到提升。
2. 利用多媒体技术提升课堂趣味性,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趣味
随着时代的发展,当前已然进入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在教育事业中的运用使得教学的效率又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多媒体等教学辅助工具在教学中的运用使教学方式和内容得到了更多的扩充,学生在学习时通过知识拓展也能实现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尤其是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在对一些立意较深或是需要对文章背景进行了解后才能把握其思想的文章进行学习时,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能够将文章背景通过音视频的播放让学生有深刻的认识,对于较难理解的文章也能通过知识拓展帮助学生对文章进行分析,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在学习七年级上册《植树的牧羊人》一课时,教师首先给学生抛出问题:“一个农夫数十年如一日,通过种树将荒土变成了绿洲,是什么精神在支撑着他呢?他这么做又是为了什么呢?”通过预设问题为学生的阅读指明方向,也为学生对文章的探索做好铺垫,使得阅读教学有的放矢,效率也得到了质的提升。
3.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让兴趣带动初中生进行阅读学习
对初中低年级学生进行阅读教学时,由于他们的身心发展有限,对情感的理解尚处于较模糊的时期,因此这时期要想提高学生对文章情感的把握就要通过创设相关的情境,营造阅读时的感人氛围来促使学生形成共情,以对情感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同时创设相关教学情境还能增加课堂趣味性,初中阶段的学生性格活泼好动,充满趣味性且氛围轻松愉悦的课堂才能对他们有更强的吸引力,而对阅读兴趣的提高也能激发学生的阅读主动性,极大地提升其对阅读活动的参与热情。例如在学习八年上册《列夫托尔斯泰》的传记节选时,教师可以适时引导学生对列夫托尔斯泰的一些名作进行阅读,通过扩展阅读对列夫托尔斯泰这名作家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也通过结合当时的社会情境对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能够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在拓展学生视野的同时也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4. 通过问答等方式建立师生互动体系,让教学课堂变得生动有趣
初中阶段的学生由于身心发展状况有限,求知欲和探索欲虽强却难以保持较长时间的精力集中,而阅读教学中学生对文章进行阅读时通常需要花费较长时间,这就导致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难免出现走神的现象。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适时对学生进行提问,通过对问题的思考和讲解来将学生的注意力拉回课堂中,在对问题的设计上可以通过联系实际来加强学生对文章的代入感,继而对文章思想有更深刻的把握。
5.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教学活动是以教学目标为中心的教学过程,一切步骤都是根据教学目标的设定来进行规划,因此培养学生在语文阅读中的自主学习模式时要首先教授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流程,即首先应该确定阶段性的学习目标,教师在这一步骤中要积极发挥引导和规范作用,学生在初次进行目标规划时难免会因为没有经验造成目标设定的偏颇,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目标规划,避免目标过于简单又要避免目标不切实际。常言道“万事开头难”,学生在学习中有了自主性后就能根据自身的现状和在学习方面的需求来制定学习目标,继而就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加上教师的规范和引导,很快就能在自主学习模式中进入状态。这种学习模式中高度的自主性也能充分激发出学生的主观积极性,为语文教学带来积极影响。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质疑能力和对问题的思考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对问题的提出和思考既能激发学生对后续知识的学习兴趣,又能检验学生目前已经掌握的内容,在学习过程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也是自主学习模式中的关键一环。教师要在学生自学过程中引导和督促学生对当前内容提出质疑,并主动通过进一步的学习对问题做出解答,避免学生在长时间的自主学习过程中忽略問题思考环节而导致学习质量低下。
结语:
综上所述,高效的阅读教学对学生文学素养的提升有极大的帮助,因此教师要对阅读教学中影响其教学质量的因素有明确认识,对其造成负面影响的原因有深刻见解,继而在日后的教学实践中对此类问题加以重视,为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贡献出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