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亚红
高效课堂可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潜力,为此,教师需契合素质育人理念,建构高效语文课堂,循序渐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一、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一)挖掘语文教材的育人价值
小学教育阶段,教师需认识到语文学科的育人价值,其对启迪学生文化认同感具有重要意义。教师需主动改革,为学生建构新型学习模式,在改革创新中挖掘教材的育人价值,如德育价值、人文意识启蒙价值、民族意识启蒙价值、心灵熏陶价值、情感启迪价值等。
(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为避免“高分低能”现象的发生,教师需进行教学创新,基于核心素养改革设计教学方案,使其契合小学生的学习诉求,进而对小学生的思维、智力、情感、精神、心灵进行启蒙,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二、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措施
(一)分层教学引导
小学生语文学习差异性显著,教师不可忽视,需开展个性化引导,促使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避免“一刀切”,抹杀学生的创造力,禁锢学生的思维。小学语文教学中,学困生、学优生、写作特长、诗词优势、散文长处,都是学生的学习特点,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语文学习能力必然不同。教师需遵循因材施教原则开展分层教学,即深入了解学生,掌握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特点,并对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进行定位,进而对学生进行合理分层,如学习效率高、学习能力一般、学习效率较低等。
分层教学时,教师需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分层,设定由易到难的学习任务,促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教师开展分层教学时,应当杜绝给学生“贴标签”,如“学困生”标签。教师设定的学生标签,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可能会导致学生受到周围同学的排挤,导致学生被集体边缘化,影响到学生身心健康。为此,教师进行分层引导时,需让分层“隐形”,并合理调控分层的区间,使学生能够自由选择,并进入不同的学习层次,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
例如,教学《精卫填海》时,为实现素质教育目的,教师采取分层教学策略,对学生进行合理分层,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分层,并设定灵活、隐形的分层学习方案,导引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鉴于学习能力的差异,学生从中解读到的信息不同,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对学生进行点拨,促使学生进行高阶思考,汲取其中的文化内涵与精神力量。
(二)生活情境创设
小学生记忆主要依靠主观感知,如情感体验、知识衔接、经验总结、精神共鸣等。在有效的感知体验下,学生可进行深层次思考、记忆,形成学习习惯,夯实语文基础。为此,教师可采取生活化教学方案,创设生活学习情境,围绕教材内容为学生还原真实的生活场景,将教学内容渗透其中,调动学生的社会阅历以及知识储备,让学生在回顾想象中对教材内容进行解析,产生情感共鸣,并完成知识衔接、经验总结,对教材内容进行吸收转化。
例如,教学《两小儿辩日》时,教师创设生活情境,促使学生还原故事,基于生活经验、知识储备,尝试对“两小儿辩日”的观点进行新的解读,增强学习感受,培养辩证思维,进而完成对文言文的深度学习。
(三)单元主题教学
以往语文教学时,教师遵循教材大纲对文章进行逐个教学,有序推动语文教学进度。这种教学没有不妥,但单篇文章教学的效果有限,学生学习思考时可能受到单篇文章格局的制约,阻碍发散思考,不利于核心素养的提升。
教师可采取单元主题教学,即围绕特定的教学单元,并提炼该单元的教育主题,开展针对性教学。以单元对教材内容进行划分,引导学生听、说、读、写、记,发挥语文的育人价值。为此,教师可基于单元主题教学,为学生设定听、说、读、写、记的单元学习计划,即认真聆听教师的课前导学内容;主动表达自己的主观想法;主动开展文章阅读思考;基于阅读学习进行写作练习;根据学习情况进行合理记忆。
综上,文章以小学语文教学为例,阐述了核心素养视域下,教学改革的具体路径,旨在说明语文教学创新的必要性。教师需总结经验,契合学生语文学习诉求,建构高效语文课堂,培養学生的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