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如何练成天人合一

2022-06-27 02:29翁心诚
少林与太极 2022年3期
关键词:微尘太极拳障碍

◎翁心诚

太极拳训练的最高境界为天人合一。如何练成天人合一?这是所有训练者不得不明确与不得不实施的大问题。鄙人想就此问题谈一些体会,分三点来议:一、什么是天人合一?二、“天人合一”中常见障碍有哪些?三、如何操训达天人合一境界?

一、什么是天人合一?

通常而言,太极拳的天人合一,指的是拳者身心状态与身形手势的变化及呼吸动作的结合与天道天性高度和谐。太极拳的天人合一既有社会精神的普遍性内涵,又具备太极拳训练的特殊要求。

首先,我们须明确什么是“天”、与“天”相对应的“人”是何含义。

古圣贤对“天”有很多议论,试举数例。1.“天地君亲师”,五种人伦排序中,“天”为第一。2.“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里“天”指天道,所讲为上天与君子(贤能之人)的关系,含天人合一之内涵。3.“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传道之谓教。”4.“事在人为,听天由命”“谋事在人,成事在天”。5.“人定胜天”。今人将“定”误会为“一定或必定”,这是大错特错,这里的“定”是古人讲的静与定,即心灵宁静与安定,没有妄念;且“胜”并非超越之意,而是殊胜之意。6.“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人亦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德经》第二十五章)这里将道、自然与天分别开来,在老子思想的整合中,道、自然、天是合一而论的。

由上例所述,我们可以给“天”下个定义——“天”即至高无上的“绝对精神”,独立不改,永恒存在,古人为了使人明白,常用“天道”“天命”“天则”“天性”“天意”等词语表述。可见,“天”是主宰与支配万事万物、自然现象、物质现象与精神现象的宇宙准则。

太极拳训练中的“天人合一”的“天”是不能逃离这个总则的。但它的特殊含义,则表现为“无极太极”“阴阳摩荡”“刚柔相济”“感而遂通”等,使“天人合一”的理念具象化与可操作。

下面我们谈“天人合一”的“人”。这个人虽是普遍意义的“人”,有物质性的肉身,诸如体重、身高、五脏六腑齐备、四肢百骸完全,还有精神与灵魂方面的要求。太极拳训练者尤其要注重心量的广大、爱心的宏博,量大福大,爱心真则通宇宙精魂。科学家爱因斯坦认为:宇宙的核心能源是“爱”。他所指的“爱”是广义的、深邃的,并非狭隘的、个人执着情感的层面。由此可见,太极拳训练者只有承蒙宇宙最大能源的沐浴,才能为“天人合一”打下良好而坚实的基础。

二、“天人合一”中的常见障碍有哪些?

太极拳训练者的天人合一境界的攀升,很多人难以做到,主要的障碍在内不在外。

当有人向六祖请教开智悟道的秘诀时,六祖随口说了句名言:“汝若返照,密在汝边。”其意为秘密也是有的,“菩提只在心内,何须向外求玄”,原来大宝在家内。

很多训练者把太极拳天人合一境界寄托在拜名师、外部追求上,显然这本身就是障碍。这个障碍可名之曰一:理上不明。

太极拳训练先要明理。太极拳的运行规则、法度,诸如以心行气、以气运身、心意主宰、意气流通、阴阳相济、内外相合、左右相随、周身一致、千招一手、丹田核心、随机顺势、动静相宜、开合有度、虚盈有象等等,都是理上需要弄清楚的。如不清楚,且不谈天人合一连边也沾不上,于训练本身则是门也不能入。

障碍二,心上不纯净,过分追求“财色名食睡”。

有人练拳或为了单纯观感之美,或为了游戏消遣,或为了打发时间而休闲,或为了追求时尚而玩玩。美感消遣与玩玩,这是太极拳训练的副产品,并非太极拳的主流意识。那么主流意识是什么呢?个人延年益寿与强身健体吗?也是也不是。是使训练者通过本身体验掌握宇宙大道的奥秘,开启训练者的神灵气,自然获得本身的健康与延年,为传播太极拳使广大民众也获得健康与延年。历代祖师经过艰辛探索,悟明拳艺以后,不遗余力传授技艺,呕心沥血写下《授秘歌》《太极拳论》等多部经典著作,他们的目标如只是个人的健康与延年,这是把他们看低看浅看小了。

障碍三,心理表现上的浮躁气息与习惯态势。如“贪嗔痴慢疑”纠缠,“怨恨恼怒烦”干扰。

训练者心处宁静平和,才能真正做到安舒中正,外敬内静,形松意充,心诚貌恭,一念不起,神注太空,神意照体,周身融融。心平则气顺,气顺则血畅,血畅则经络穴位自在调理。在此氛围中,划弧走圈,身形手势变化自然如行云流水。

障碍远不止这些,细说无穷,甚至饮食与生活中的饮酒抽烟及各种不良嗜好都会造成障碍,所言三种是最主要障碍。故言:训练者排除了种种障碍,才为“天人合一”的训练提供了滋生与孕育的内在环境。

三、如何操训达天人合一境界?

求则得,不求则不得,是古人的总结。佛经上有教言:制心一处,无事不办。太极拳的天人合一境界是可以而且必须通过认真训练而求得的。余根据体验浅议三点,供读者参鉴。

(一)练呼吸之气以达“微尘”

“微尘”是佛经上讲的最小的不能再小的物质单位,相当于现代物理学讲的小光子或名夸克,或名量子。整个宇宙及万物、人体是由因缘和合组合而成的,我们的身体由数不清道不明的“微尘”组合,即使一个细胞里也有大量的“微尘”组合。常人的口鼻呼吸,驱策内外的空气交换,只能达于细胞表层,而不能达细胞深层的“微尘”,因而不能维持细胞的清纯,也就不能激活细胞的活力,久之引起细胞衰老、病毒积累,大量的细胞的死亡与病毒的积累就必定导致身体衰弱、健康受损以致危及生命。但呼吸抵达“微尘”却可以避免此种状态,激发细胞的再生与青春的维持。

那么如何练就呼吸之气达体内“微尘”呢?其奥秘古圣早已揭示,这便是深呼吸。一个“深”字里含缓、匀、长、细等内涵,古人倡导的龟息与胎息是深呼吸的概括。人的寿命长短可用一生大略的呼吸次数来换算,以每分钟16次频率,以100岁计算,大约8.4亿次。故减少呼吸频率(以每分钟呼吸10次计算),是从一个新的角度观察了解寿命延长的办法。

从太极拳训练者言,练深呼吸是最基础的功夫。事实上做到深呼吸并不难,难在方法恰当,难在长期坚持。人们片刻不离呼吸,因此深呼吸的训练可贯穿于日常的行止坐卧中。但是习惯势力是很强大的,它往往阻止人们深呼吸。因此,“以意行气”显得十分重要。当深呼吸行为定势形成以后,一种新习惯便革除了旧习惯,继而在太极拳训练中就自然发挥作用,拳者的行拳面貌必定焕然一新。

在深呼吸基础上练呼吸“三部曲”,这是高层的呼吸训练,简言之是呼(8—10秒),停顿(8—10秒,逐日将停顿延至1分钟或更长),吸(8—10秒)。在“三部曲”中,停顿是关隘,要求自然,闭息(不呼不吸)不憋气,久而久之其乐无穷,其益不可思议。

太极拳训练者依靠呼吸“三部曲”的训练,习惯后用于拳势活动。吸则拳势取合势,涌润口水;停则储蓄内劲,饱合丹田;呼则发力吞咽玉液,发放内劲。其趣其益不言自明。

(二)练意气流通以连寰宇

这个提法并非我的创造发明,经典拳理早就主张“仰之弥高,俯之弥深”,还有“进之愈长,退之愈促”,另有“一扪扪到天边,一缩缩至深窟”及“一伸伸到海角,一缩缩至深渊”,还有“腰脊一转九万里地球”之说,用一句话概括,这便是“意气流通连寰宇”。意与气不可分割,但意是主导。我曾主张意要管好意。意念力量不可思议,被古圣称之为“法中之王”。

拳者练意的方法很多,这是因为意的表述也是很复杂的。练拳伊始,意念要集中,没有杂染干扰;练拳中,意要根据拳势,宁守不乱;练拳结束,意处寂寥,从从容容,镇定自若。古人讲“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其中“恬淡虚无”与“精神内守”讲的都是“意”。按一些修炼家讲的“形松意充”与“形松意紧”之说,身体放松与意念凝聚是一对矛盾,凡矛盾对立均有相辅相成之作用。因此意念集中,凝神聚思,不散乱,不纷陈,是意管好意的基本功。所谓静定之界的出现,是意管意的结果。而以一念代万念,是意管意必经之途。故练拳前,以默念口诀进入拳境状态是十分必要的,是调动语言诱导功能促进意气流通的最佳形式。

练意气流通最高层次是“一念不生”。只有“一念不生”才无所不生,所生最佳。“一念不生”难以做到,但古贤肯定做到了,并验证过,不然他们不会提出“无意用意是真用意”。佛经里则有“恰恰用心时,恰恰无心用”之教言,并描述了“一念不生”的境界,即“那伽常在定,没有不定时”。又比喻道:如钟如鼓,不叩不敲不鸣,小叩小敲小明,大叩大敲大鸣。训练太极拳者之蓄力发力即如此状。这个问题既简且深,须理论家与实训者不断探究。

(三)练灵之妙悟以合虚空

什么是灵?古人用不同语言进行表达,有真性、真灵、灵性、天地之根、众妙之门、元神、如来藏、自性清净圆明体等。比如明末“公安派”文化精神之主帅袁中郎说:“一灵真性,亘古亘今。”他在讲其特点时说:“若夫真神真性,天地之所不能载也,净秽之所不能遗也,万念之所不能缘也,智识之所不能入也,岂区区形骸所能对待者哉?”(《袁宏道集笺校》第490页)通俗点说,灵性乃天地不能承载,净秽不能干涉与给予,千思万虑不能得到,知识与智力不能进入,岂是区区形骸所能对待的吗?其意为:真灵不可思不可议,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其体之大无边,无处不在,其用又宽又广,不可捉摸,也不可表述。显然,通灵合灵,是儒道佛医文武所共同追求的至高无上境界。太极拳大师李雅轩(跟随杨澄甫长达20年)曾说:太极拳的终极目标是练灵气。武术界有个共同的训练准则: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这些提示我们:灵性虽然玄之又玄,但还是可以训练的。笔者参照前人经验及个人训练体悟浅议两个良方。

1.练“松散通空”,侧重练“空”

“空”并非没有,“空”是“真空妙有”,不执着,不妄想,不分别。而常见训练太极拳者总是难“空”,心理纠结俗事俗情,身体如缠如缚,乃至如铜架铁锁,如进荆棘丛林,身心沉重,动作难以轻灵,难以周遍全身、上下一致;“一动没有不动,一静没有不静”能否做到?不能;乃至“处处总此一虚实,一处有一处虚实”能否做到?不能。故训练上空、下空、外空、内空、手心空、足心空、心中空,是较难的。真正身心空了,或叫“坐忘”了,全身松就不成问题,立身中正、虚灵顶颈(并非“劲”)也不成问题,当我们训练身形手势变化时,通空之状才可与灵相近。

2.练妙悟之法

太极拳初练之效,在形神兼备。初步懂劲后,则边练边悟,边悟边练,几乎每练一次就有一次之悟。

悟什么?前人的经典拳论是前人之悟的记录,熟诵先贤的开悟记录可帮助我们开悟。比如“尾闾中正神贯顶,满身轻利顶头悬”,及“腹内松静气腾然,意气君来骨肉臣”,还有“神视凌空点运行,胸吞意纳背气呈”,及“得趣环中味无穷,恰似杨柳舞春风”等等。

必须明确,悟是有层次的,悟靠循序渐进与揣摩默识。以我之意,太极拳悟至少可分四层次:小悟、中悟、大悟、大彻大悟。

处小悟之境时,动作套路熟练,对拳理的初级要求有所验证,诸如心气关系、意力关系、形神关系、开合要求、动静标准等有初步验证。小悟可驱病。

处中悟之境时,过了“懂劲”关,对阴阳摩荡、丹田核心、腰脊主宰有切实体验,运拳可达熟练生巧之境。此境可延年。

处大悟之境时,动作出神入化,运拳可随心所欲,体用一源,动静一道,远在六合之外,近在一合身内,其道至大,无所不包,其用至神,无所不存;对经典拳论的任何阐述心领神会,明心见性而没有任何障碍;运拳已不刻意求动作套路循规蹈矩,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已太极化,可称之不训之训,不练之练。身体高度和谐,高度健康,时时刻刻,冥冥熙熙,圆圆融融,心处极乐,身处极安,如神如仙,如来如往,灵性彰显,不可言状。

至于大彻大悟,余不敢妄言。

悟境妙合太虚靠什么训练?一个字:参。参不是枯坐,不是苦想,不是干练,不是瞎猜。“参”是感通的一种形式,是使身心合于天性天道的追求。老子主张“为学日益,为道日损”,这个提示非常重要,他指出了“参”的途径是用“减法”,即消减内外障碍,使心灵清净纯洁,无功用道,方可达大道。

修炼家们说不清“参”之法,一言以蔽之:参!参!参!以手指月,月不在指。我相信,训练拳术者沿“参”之路前行,坚定不移,可达万法皆通,与大师齐位,与拳家等身。余将拭目以待。

猜你喜欢
微尘太极拳障碍
Unable to read as a teen, now a PhD student儿时读写难,现今已博士
跟踪导练(四)2
微尘
梦想微尘用力发声
光影视界
选择障碍症
42式太极拳
何不“忽略”微尘?
陈式太极拳传人谱
书法与太极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