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文华
摘要:数字化人本化的迅速发展,为我国档案事业的发展带来了全新的思考。本文从数字化人文环境下的文献知识服务的研究视角,阐述数字化人文环境下档案知识服务的价值,分析数字人文背景下档案知识服务的运作逻辑。
关键词:数字;人文档案馆;知识服务
一、档案馆知识服务价值阐释
(一)创新知识服务理念
数字化人本的现代信息化技术为档案馆的知识服务观念带来了新的变革,实现了档案资源的整合、价值的双向创造、开放上的共享,打破了档案用户对档案馆的既定观念和思维模式。在数字化人文环境下,档案馆应发挥其新方法、新手段、新观点,联合图书馆、博物馆等各类文化组织,以更高质量、更全面、更多样化的方式,将档案资源集中起来,汇聚档案资源,凸显数字人文“存量数字化、增量电子化”的优势;其次,档案用户与档案馆协同合作,档案馆借助档案用户重新组合原有知识,挖掘潜在知识价值,档案用户获取优质知识服务,降低知识交互成本;最后以人文交流、知识传递为导向,拓宽知识服务共享范围,消除档案知识的“数字鸿沟”,真正反映了档案馆的服务性质和社会责任。
(二)满足知识服务需求
在信息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大数据”和信息的大爆发已经是一个时代的标志,信息和知识每天都在迅速地产生和更新,生产和提供以知识为主的生产工具,知识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知识的数量也越来越多。数字化的人文主义有助于提高文字材料的可扩充,促使文字种类多样化。数字化人文科学是一种将学习和科研结合起来的技术,它既可以对文字进行再加工,又可以制造出与之对应的数据库和平台,以适应不断增加的使用者对信息的服务要求。基于数字化人本的档案库知识服务,能够对使用者的个性化需要进行细致的剖析、对使用者的需要的追踪、对潜在的使用者的分析、对其进行预测性的开发与整合,为档案使用者提供嵌入化、个性化知识服务。
二、档案馆知识服务运行逻辑
(一)智慧驱动:知识平台服务
在数字化人本的时代背景下,图书馆的知识库要以智能为导向,以知识的方式为档案使用者提供信息资源。高校图书馆的知识库信息服务主要分为:知识研究平台和知识交流平台。在知识学习平台中,档案馆使用者可以结合自己的学习成果,总结自己的学习成果,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知识成果,并借助“知识平台”将成果进行展示;在知识交流平台中,档案用户不仅可以与各界学术人士开展信息与思想的交流,还可以通过知识平台服务不断学习新知并丰富自身知识储备。在数字化人文环境下,图书馆的知识库是信息交互和信息交互的体现,也是各方智力的合力推动。
在数字化与人学融合的时代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应当立足于“智能”的特征,以“智能”为核心,积极探索“数字化”与“知识”的关系,并结合当前社会探讨热点及碎片化知识应用理念,不断促进知识平台服务升级更新。比如喜马拉雅 APP,它是一款以语音为主要播放形式,主要内容为特色信息,根据用户需求而研发的一款基于用户需求的 APP。以文化、新闻、历史、综艺为主,共分13大类,使用者可以依自己的资源,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段式的研修,或依自己的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比如“得到” APP,是罗辑的一个开发小组,于2015年12月推出的,目的是向使用者提供一种“过滤、抽取”的“资讯”和“资讯资讯”,使用者只需支付一笔钱,即可获取相关资讯与资讯。“得到”通过专业化的、系统化的知识服务,可以让使用者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具体的知识,从而实现对知识的过滤,从而减少了浪费的时间。
在数字化人文环境下,档案信息平台的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学习观念,通过对成功者的实践探索,发掘其成功要素,使之合理化,融入到檔案知识平台服务中。比如将“喜马拉雅”“得到”等智慧服务平台的要素运用于档案建设,实现准确的市场与受众,提倡终身教育,不盲目地去追逐海量的用户,为特定群体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图书馆知识资源库能够对知识进行科学的归类,以适应不同群体的知识需要和使用习惯,从而达到知识最大化和最省力的目的。同时,在借鉴其它的信息服务平台的基础上,建立起专门的信息资源库,为档案库的信息资源和为档案使用者提供最优的平台,以智能的方式进行创新。
(二)文创产品:知识成果服务
从数字化人文角度看,要以特色化的方式,融入地方特色和少数民族文化,并在全面理解档案馆藏内容的基础上,结合馆藏资源特点,整合文学、历史、创新等各类要素,形成档案馆因地制宜化发展模式。在数字化人本发展的大环境下,图书馆的知识成果服务要与时俱进,与合作单位、研究各类尖端技术,把握档案使用者的利益,将他们的研究成果运用到知识成果服务中,为知识成果服务发展提供技术来源,助力文创产品的面向发展。以故宫博物馆的文化创意为例,故宫博物馆利用自己的研究和与公司的协作,结合文献和藏品,将其结合起来,形成一套完整的故宫文化,弘扬和传播中国文化。而毛戈平的鎏金凤冠口红,则是借鉴了慈禧太后的画像,借鉴了故宫的收藏,在紫荆城内举行的仪式上,得到了广泛的好评和好评。故宫文化创意产品的成功,为档案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以及持续地引进有影响力的文化创意精品,为档案用户提供知识成果服务。
尤其是档案局要把档案知识与档案使用者的日常活动联系起来,把档案知识与档案使用者的日常活动联系起来。比如,四川省自然资源数据库不断创新,努力让文献资源在为自然资源的经营提供服务的同时,能够更好地与人们的日常活动相结合,使档案的信息“活”在了今天。这个资源库发行了一系列的文化创意作品--雨伞和档案包.《四川省地质图》采用1991年出版的伞形,以四川地区的不同颜色标志,反映出四川地区的复杂地质结构。而档案袋的设计采用了《四川省地质图》的一九四六年,色彩以卡其为主要色调,以突出地质数据图的历史气息。文创商品让档案知识在做好档案传统的基础上,走出档案知识,走出档案工作,走出档案知识的专业化、严肃化局面,使档案知识更加灵动地呈现在档案用户面前,走出档案产业化发展道路。
结语
通过结合“3D”模型和“VR”等可视技术,实现了对馆内实物和文献的再利用。这种方法既能增强读者的参与和经验,又能通过实物场景的特殊呈现形式来展示档案,从而提升档案的服务品质,从而为图书馆提供更好的信息体验。
参考文献:
[1]巩淑芳.我国智慧档案馆研究现状分析[J].档案,2021(09):19-22.
[2]徐朝钦.高校档案馆文化记忆功能构建的问题与策略[J].档案管理,2021(05):70-71.DOI:10.15950/j.
[3]杜军.综合性档案馆馆藏资源建设与开发利用思考[J].兰台内外,2021(26):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