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可
摘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我国重要的教育理念,这样学生不仅能够学习专业知识,而且能够在技能上获得突破。这一教育理念对于学生的成长有很大帮助,可以使学生的发展符合社会的需求。学校美术教育是传授视觉经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活动,主要包括美术创作教学和美术鉴赏教育两个重要方面。新一轮的美术课程改革实验,把人文精神的培养作为根本使命,鉴赏教学就成为指导学生学会赏析,真正感受和理解美术的主要途径。本文立足小学美术鉴赏教学现状,借助情境模式来助力小学生美术鉴赏力可以得到有效发展。
关键词:情境;小学美术;鉴赏教学
引言
鉴赏教学是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是引导学生对美术作品进行鉴赏的过程中获取其中包含的美术知识,锻炼他们鉴赏美术作品或者其他艺术作品的能力,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等。然而,以往美术鉴赏教学更加侧重“师讲”方式,即由教师在课堂中滔滔不绝地为学生解析和介绍美术作品的内涵及其中所涉及的各种美术知识与创作技法等,却忽视了学生主观能动性发挥,直接影响了美术鉴赏教学效果。鉴此,革新美术教学方法刻不容缓。
1小学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传统教学模式限制学生鉴赏能力的发展
小学教学阶段,各科目的教师们都更加注重培养学生掌握知识的技巧和消化知识的能力,以教师为主体的传输知识和技巧的教学模式得到不断强化。不可否认,这种教学方式有一定的优势,一定程度上必然需要此种方式来打牢基础知识的地基,长期以来适用于应试教育。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扩展到小学美术的教学中,则表现为教师弱化对美术作品本身艺术内涵的分析。而教师加强对美术技巧的讲解,固然可以快速地帮助学生学习绘画技巧,建立初步的欣赏思维和体系,但同样也在很大程度上抑制着学生的想法,限制学生自我的鉴赏能力的发展。在当下教育改革的要求下,传统的教学方法亟待更新。
1.2课堂活动缺乏影响学生鉴赏能力的培养
课堂作为教师教学的主要场所,能够为师生营造出专注的、严肃的学习氛围,为教学的有效、有序进行提供环境保障。但这并不意味着要将这种课堂教学作为唯一的教学方式。课堂教学可以是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的地方,也应该是学生提问、交流、思考,进行自主学习活动的场所。对于小学美术的教学而言,美术教师应该给予学生更多创新和实践的空间,不仅要丰富课堂的活动,也应积极将课堂与课外连接起来。学生不仅在课堂学习专业的知识,还能通过实践认识到,美术存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之中。当下,教师应该学会转变思维,制定符合现实需求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创新能力,探索更多新颖的教学模式。
2基于情境的小学美术鉴赏教学策略
2.1创设媒体化的情境,激发主动鉴赏兴趣
相较于文本形式的知识,小学生更加青睐于图片、视频等直观性更强的知识呈现方式,这同他们此时依赖于感性思维进行思考之间具有很强联系性。同理,在美术鉴赏教学实践活动设计中,也要注意抓住学生的这一基本学习特征与诉求,从满足他们直观观看生动、趣味的美术鉴赏知识出发,灵活地应用电教媒体设备等来構建能够激发小学生主动参与鉴赏教学活动的良好情境,以此就可以更好地激发小学生主动学习美术鉴赏知识的兴趣,以及促使他们独立自主地融入整个美术鉴赏教学活动中开展深度思考。与此同时,在所创设的媒体情境下,学生也可以更容易从赏鉴美术作品的过程中感受到其中“美”的元素或者“趣”的味道,保证他们可以在整个赏鉴美术作品的情境下一直保持较高的自主学习及思考热情。这是高效美术课堂顺利构建的重要基础。
2.2创设生活化的情境,促使学生深度学习
作为小学生美术创作灵感的源泉,生活本身同课堂教学之间具有非常紧密联系,脱离了现实生活开展美术鉴赏教学活动,那么就无法促使学生开展深度学习活动,最终学习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在基于情境模式开展美术鉴赏教学期间,也要注意在情境创设实践中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保证所创设的生活化情境可以促使学生对相关美术作品形成深刻认知及感悟,尤其是在生活化的情境创设中要注意尽可能地选择那些学生比较感兴趣且在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美术作品,或者创设学生非常熟悉的良好课堂教学情境氛围等,借助这种生活化情境构建可以丰富他们情感体验,助力他们高效地对美术作品内在特征进行感知,或者让他们可以学会立足美术视角来对现实生活中的各种艺术进行赏鉴,助力他们审美能力、想象力及创造力等全面发展。
2.3利用科学技术提升学生的美术综合能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全面进步,先进的信息技术有效辅助了美术教学。教师在教学中使用互联网,可以获得更多的教学资源。目前,多媒体设备已经成为学校主要的教学辅助工具,利用这一设备,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经典美术作品,开阔学生的视野,让他们学会欣赏大师的美术作品,有意识地提升创作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前可以鼓励学生收集相关的素材,通过学生收集的素材,就可以了解其对于课堂学习的重视程度。教师应鼓励学生从网络、书籍中汲取营养,在动手的过程中感受学习的快乐,激发学生对于知识的探索欲望,引导他们制订努力充实自身的学习规划。在美术课堂中融入信息技术,可以通过直观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美术学科核心素养,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让学生在健康的氛围中学习。部分学生的学业压力较大,美术学科可以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陶冶学生的情操。教师要为学生营造活泼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充分感受美术的魅力,形成健康的人格。教师要引导学生开阔思维,勇敢表达自己的看法。教师还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创作平台,采取特色化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创作水平,让学生学会用美术表现丰富的世界。
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美术的教学离不开审美情趣的融入,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是美术教学的重要任务。教师对鉴赏教育的理解,不能停留在开展美术欣赏的单一层次上,而是要通过创新教学理念,开展生动的情境教学,将鉴赏教育与美术教学有机结合到一起,促使学生艺术文化修养的提升,养成良好的鉴赏能力。
参考文献:
[1]王金平.初中美术教学之审美教育的对策[J].试题与研究,2021,42(3):134-135.
[2]黄自珍.浅析情境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欣赏课程中的应用[J].数码设计,2019,11(10):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