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众传媒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人们对体育活动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体育新闻事业迎来了一个“黄金时代”。文章对近年来出现伦理失范的体育新闻报道进行分析,发现如今体育新闻报道的伦理失范现象主要体现为新闻报道失实、过度娱乐化、主观色彩浓和缺乏人文主义关怀。这不仅不利于受众的信息获取,更损害了媒介公信力和体育新闻工作者的形象。文章针对体育新闻存在的媒介伦理问题,从选拔机制、从业者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教育等方面提出建议,旨在解决体育新闻报道中存在的伦理失范问题,构建良性的体育传播环境。
关键词:体育新闻报道;媒介伦理;失范现状;危害;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2)08-0152-03
《中国大百科全书·体育卷》对“体育”一词的解释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增强人的体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丰富社会文化生活、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为目的的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社会活动。因此现代体育包括学校体育、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三大部分[1]。如今,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平台,所刊发的体育新闻报道大多以竞技体育类新闻为主。这主要得益于我国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各大体育赛事频繁举办,竞技类体育新闻的社会价值和商业价值日益凸显。然而,如今的体育新闻报道仍然存在许多伦理失范问题。因此,文章的研究集中于竞技类体育新闻中伦理失范问题,在下文中所提及的“体育新闻”均是指“竞技类体育新闻”。
一、体育新闻伦理失范现状研究
(一)新闻失实现象频发
1.添枝加叶,夸大事实
每个体育记者都希望自己的报道在发出后能获得轰动效应,这本无可厚非。但一些体育记者对此却着过于片面的追求,不负责任地夸大事实就是一种最典型的体现,这在正面报道中体现得尤为明显。例如,在报道姚明的伤病情况时,有美国媒体报道称姚明的左脚有16个钢钉,这可能不利于姚明新赛季的发挥和伤病的恢复。
国内的某些媒体在听到了这一消息后便开始肆意夸大,称这次受伤可能导致姚明提前结束职业生涯。最后,姚明本人不得不出来澄清:脚上只有3个钢钉,并非媒体报道的16个之多,而且不会影响自己的职业生涯。
2.捕风捉影,合理想象
人们在体育类新闻APP或网站上浏览体育新闻时,经常可以看到像“曝苏宁近期将签下韩国主帅”“爆料:国足邀请51岁世界名帅担任教练被拒绝!”之类的新闻。而“曝”和“爆料”的信源往往是一些捕风捉影的“小道消息”,并加上记者的合理想象推测出来的内容。这些“小道消息”的真实性无从考证,而记者的合理想象又是一种纯粹主观的活动,因此以这种方式生产出的新闻往往与事实本身相去甚远,有些前期“爆料”的内容与之后事件的走势甚至完全相反。长此以往,受众对这类捕风捉影的新闻也越来越反感,不利于体育新闻事业的良性发展。
3.非故意性失实频发
非故意性失实并非新闻工作者有意为之。这种失实有的是因为参考的原始材料失真,有的是因为记者采访不深入,有的则是因为审核把关不严。例如,齐鲁晚报在2022年1月曾在官方微博账号发布了一条消息,消息称山东泰山俱乐部的国脚在1月11日就要到集训队报到,几乎没有休息时间。但随后就被网友指出这条新闻事实有误,足协官网发布的消息是参加足协杯决赛的两支球队,即山东泰山和上海上港的国脚1月14日才到集训队报到。这种非故意性失实损害了媒体的公信力,有网友在该条微博下批评齐鲁晚报做新闻缺乏严谨性。
(二)过度娱乐化
体育新闻报道从诞生之初便是“黄色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因如此,一些体育新闻媒体就错误地认为体育新闻的本质就是娱乐化,将娱乐性作为体育新闻的第一要素。
例如,虎扑体育论坛足球社区在2020年10月发布了这样一则新闻:“真惨!乌干达22岁后卫失误导致丢球,被队友群殴致死”。这则与体育赛事无关的新闻本不该出现在虎扑这样的体育类论坛中,但该网站的编辑在流量的驱使下还是发布了这则新闻,而且用一种情绪性的、夸张的标题吸引受众点击阅读。
另一种情况就是过分关注体育明星的私生活,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14岁的全红婵在东京奥运会上夺冠之后,迅速成为各大媒体热议的焦点。然而其中很大一部分报道都有关她的成长经历、家庭背景,甚至有些报道与事实完全不符。国际泳联副主席周继红表示,一些媒体尤其是自媒体做出一些不太负责任的报道,很可能会误伤到运动员,全红婵年纪这么小,还需要成长,公众不应该“消费”她。
(三)新闻报道的主观色彩浓烈
客观性原则是新闻报道的基本原则之一,体现在体育新闻中就是要对报道的双方都予以平衡、公正的报道,不能带有感情色彩和个人好恶。体育新闻报道强烈的主观色彩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结
民族主义并不是一个纯粹的贬义词,其中既包含对民族的理性认知,也包含非理性表达。狭隘的民族主义就体现为排外和闭塞。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自2019年起,中國男子足球队开始引进一批归化球员。从2021年12强赛开始,关于国足引进归化球员是否确有必要就是各大体育新闻媒体热议的焦点,这其中不少媒体人就抱着一种狭隘的民族主义。他们不关注这些归化球员在场上的比赛态度,不关心对手的实力,甚至不关心本土球员的发挥。当比赛失利之时,他们就将责任归咎于归化球员,认为归化球员只是为了赚钱才加入国足,不可能百分之百地投入比赛,因此完全没有上场的必要,中国足球也不需要归化球员。这种盲目的排外情绪,就是一种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结在作怪。
2.强烈的地方主义情节
地方主义情节在体育新闻报道中是指:地方新闻媒体失去客观公正的立场与态度,在体育新闻报道中以有利于本地与本方作为取舍事实的出发点与标准。主要表现有两种,一种是从我方运动员和队伍的角度进行报道,新闻报道往往缺乏客观性。武磊是中国男足目前唯一留洋的球员,因此其效力的西班牙人队的比赛往往备受国内球迷和媒体关注,当武磊没有进入大名单时,就有一些媒体将其解读为教练用人不当。而当武磊积极跑位却没有得到队友的接应时,又有一些媒体将这解释为队友不信任武磊、队友太独等,新闻报道很大程度上是站在武磊的角度进行报道,缺乏客观性。
另一种是本地媒体将大篇幅的新闻报道都留给了本地区的赛事和运动员,关于本地运动员的新闻报道不仅数量多,而且篇幅长,角度多。这种报道方式常常使得一些与本地区无关但却非常精彩的比赛不能被报道,无形中降低了新闻报道的整体质量[2]。
(四)缺乏人文主义关怀
比赛的输赢是竞技体育的意义所在,这本无可厚非。但是仅仅关注比赛成绩,将成绩的好坏作为衡量一则消息是否有新闻价值的标准,则显得过于功利。国内许多体育媒体和媒体人常怀着这样一种功利的心态,对于那些摘金夺银成绩好的运动员大肆赞扬,对于那些成绩一般的运动员就毫不关注甚至冷嘲热讽,这种唯成绩论的思想缺乏人文主义关怀,不仅违背了体育精神的核心,也违背了新闻职业道德。如在2008年奥运会刘翔因伤退赛事件发生后,某报就发表文章称刘翔的退赛是一场“由刘翔主演的,早就已经编排好的闹剧”,将刘翔的退赛行为上升到“缺乏竞技体育精神”“消极对待比赛”的高度,甚至给刘翔扣上了“没有国家荣誉感”的帽子,这种行为毫无人文关怀可言,无疑是不可取的。
二、体育新闻伦理失范带来的危害
(一)不利于媒体公信力的树立
20世纪90年代,中国传媒业开始走向市场,从而引发了媒体间的激烈竞争。如今,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媒体之间的竞争压力进一步加大。与此同时,近年来国内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汽车、房产、大消费等产业的增长乏力导致媒体广告市场的萎靡,媒体的生存压力也越来越大。精神产品不同于物质产品,当精神产品面对激烈的竞争时并不会像物质产品一样追求“物美价廉”,而是会为了增加受众数量降低自身格调,从“阳春白雪”走向“下里巴人”。这也是许多媒体不惜哗众取宠、放弃身为媒体应承担的社会责任,选择用炒作、夸大、标题党,甚至凭空捏造的手段吸引受众注意力的原因。虽然这种无视社会责任和媒介伦理的做法在短时间内会造成一定的轰动效应,但长此以往,必然会造成受众和社会对媒体的不信任,甚至形成一种“这家媒体的新闻报道都是假新闻”的刻板印象,使得媒体的公信力荡然无存。
(二)损害体育新闻工作者形象
记者是新闻生产的主体,而在体育新闻界,名记者同样有着较大的影响力。随着媒体竞争的日益激烈,传媒大环境越来越复杂,加之缺乏明确的法律法规约束和系统的新闻伦理规范教育,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伦理道德问题。有的是因为记者自身体育专业知识素养不足而导致的,而更多的是因为记者自身的意志不够坚定,面对利益的诱惑会将新闻的伦理道德抛之脑后。即便只有一小部分的新闻记者出现问题,也会损害整个新闻工作者队伍的形象。
(三)不利于受众获取有效信息
受众是新闻传播活动的起始点与最终归宿对象。按照议程设置理论的观点,新闻媒体有为受众设置议程的能力。因此,体育新闻的媒介伦理示范也对受众的信息获取行为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凭空捏造的假新闻违背了新闻最基本的原则,受众在接收到不实信息之后可能会形成错误的判断、做出不当的行为。过度娱乐化的内容过多,可能会导致受众关注的焦点转移到这些娱乐化的新闻信息上,而忽视了真正有价值的新闻内容。这就使得那些真正关注体育比赛的小部分受众陷入无效信息的海洋,难以获取到他们感兴趣的新闻信息。受众的感受最后又会通过各种形式反馈给媒体,媒体再根据受众的反馈来进行内容生产。这就使得新闻媒体陷入一个恶性的死循环。
三、如何应对体育新闻伦理失范
(一)建立标准化的选拔任用机制
媒体在选拔任用体育新闻工作者时应有一个标准化的选拔任用机制,当前的体育新闻人才选拔机制缺乏统一的标准,选拔模式不严格[3]。这就直接导致内容生产质量下降、伦理失范现象频发。因此,各大体育新闻媒体应建立一个标准化的人才选拔和任用机制,媒体在招聘一名体育新闻工作者时,不仅要考核其新闻专业能力,还应考核其体育专业知识。除此之外,还要审核其是否了解基本的职业道德要求和法规,是否有违背职业道德的“前科”。只有专业能力过硬、体育知识丰富、了解职业道德要求和基本法规,能够恪守职业道德的体育新闻工作者才是一名合格的体育新闻工作者。
(二)不断提高体育新闻从业者专业素养
体育新闻工作者是体育新闻内容生产的主体,体育新闻工作者的职业素养高低直接影响了体育新闻报道内容质量的高低。因此要想解决体育新闻伦理失范问题,首先要做的就是提高体育新闻从业者的职业素养[4]。
1.加强对体育新闻记者体育专业知识的培训
体育新闻和财经新闻、军事新闻一样,是一种专业性极强的新闻,因此体育新闻记者除了要拥有基本的采写能力之外,更需要掌握基本的体育知识,否则必然会因缺乏基本的体育知识造成报道失误。梅西本是阿根廷著名球星,但在2018年世界杯期间,央视体育频道某位记者在赛前报道时却说成了“西班牙著名球星梅西”。由此可见,媒体应重视对体育新闻记者专业知识的培训,建立岗前培训和日常培训为一体的系统性培训体系。
2.提高体育新闻记者的心理素质
体育新闻具有时效性要求高、报道节奏快的特点。要在这种高强度的工作状态下保证工作质量,遇到突发事件能够沉着应对,需要极强的心理素质。记者过硬的心理素质最重要的来源之一,就是见识过“大世面”。
如今,许多体育新闻媒体都采取了“老带新”的模式,即在大型赛事中由年轻记者负责具体工作,老记者负责把关,让青年记者通过实践,熟悉大型赛事报道的整体流程和具体工作要求。在“大世面”中逐渐形成过硬的心理素质,提升其新闻敏锐度,形成一种即使面对突发事件和高强度的新闻采写工作压力也依然能做到全面、客观、公正地完成新闻报道的能力[5]。
(三)重视对体育新闻记者职业伦理道德教育
有媒介管理者表示,记者的职业伦理道德教育一直处于一种“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丢掉”的尴尬处境。要解决伦理失范的问题,必须增强记者的媒介伦理意识,让体育新闻从业者将职业伦理道德的要求内化于心。首先,体机构应合理安排时间,在平时常态化开展媒介伦理知识的培训工作。其次,各大媒体应积极表彰那些恪守职业伦理道德报道的新闻工作者,公开批评甚至处分那些有悖职业伦理道德的记者和新闻报道,为广大新闻工作者树立正面的榜样、提供反面教材。最后,各大新聞媒体应经常开展关于职业道德伦理的讨论会,让新闻工作者勇于批评和自我批评,不断反思,加深对职业伦理道德的认识[6]。
四、结语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体育新闻就一直处于蓬勃发展的黄金时代,并且已经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新闻门类。综合类报纸的体育新闻版面不断扩大、专业体育报纸迅速增加、各类体育新闻APP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体育新闻报道不仅影响体育环境的建设,而且对体育生态也有重要影响。因此,在当前这个全媒产业大发展大变革的时代,如何保证体育新闻报道既能吸引受众,又不出现道德失范的问题,正是未来应该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邹英,李芳.“纯竞技体育”新闻报道的问题与反思[J].新闻战线,2007(12):60-62.
[2] 亓军.竞技体育新闻报道缺失现状与对策研究[D].锦州:渤海大学,2012.
[3] 刘涛.体育新闻记者的素养要求及提升策略[J].新闻战线,2016(20):33-34.
[4] 宫超.我国体育新闻报道现存问题及其应对策略[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0.
[5] 罗俊,胡丹,刘浏.体育新闻报道的“地方主义情结”[J].青年记者,2010(12):55-56.
[6] 王琰.和谐传播视域下的电视灾难报道[J].新闻爱好者,2010(16):50-51.
作者简介?苏永浩,硕士在读,研究方向:舆情分析与危机公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