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明朝
自尊是幼儿心理健康的基础与核心。3-6岁是幼儿自尊发展的初始阶段,良好的自尊塑造对幼儿终身性发展意义重大。我们在了解幼儿自尊水平现状的基础上,在整合陶行知生活教育的理念指引下,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对幼儿自尊水平的培养实施路径进行了探究。
一、幼儿自尊培养的理念依据
斯坦利.库珀史密斯在《自尊的前提》中提出:有五个条件决定了幼儿能否拥有较高的自尊感。一是,幼儿体验到他人对自己思想、情感的完全接受。二是,幼儿生活在一个有明确界定、约定的环节中,让他感受得到了公平的对待。三是,幼儿体验到他人对自己尊严的尊重。四是,成人对幼儿的道德和行为有一定期望,并以尊重、善意、舒心的方式表达,使幼儿不断努力上进。五是,成人本身拥有较高的自尊感,为幼儿做出自爱的榜样。我们整合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通过多样化的活动方式促进幼儿自尊的养成。
二、幼儿自尊培养实施路径初探
我们将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作为实施幼儿自尊培养的重要载体,从教师自身、环境浸润、生活体验、家园共育四大路径创新实施,探索适宜幼儿的自尊培养实践模式。
(一)教师自身
如果教师的目标是提升幼儿的自尊水平,那么必须从培养自身的自尊感开始。
1.建立恰当自尊水平
有着恰当自尊感的教师,他们与幼儿建立积极健康的关系,同幼儿的关系建立在合作参与、解决问题、关注关爱、互相尊重上,对幼儿的潜能都有着极大的信心,并向幼儿传递这种信心,让对方感知,体验到接受与尊重,使幼儿学会独立思考与行动的能力。
2.进行柔性园所管理
柔性管理能最大限度的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使教师在工作中感受到温暖、支持与鼓舞。为此,我们创设了宽松、和谐、民主、自由的园所环境,提供丰富多样的培训途径,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增强他们对自身职业的认识与认可,强化自信与自尊。
3.提供心理辅导平台
我园提供平台,让教师参与心理辅导培训,促进教师身心和谐发展,减少心理压力,增强心理调节能力,保持良好的自尊状态,使教师以更积极阳光的心态面对幼儿,为幼儿创造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
(二)环境浸润
我们探索了以环境浸润为核心的自尊培育途径,围绕自尊培养的相关内容,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班级环境为载体,创设良好的环境氛围。
1.环境打造,关注自尊发展
在班级环境创设的过程中,秉承安全卫生、温馨舒适、归属感、活动需要的原则,科学合理规划室内外空间,打造良好的硬环境和人文环境,班级中的桌椅、立柜、物架均根据幼儿的身高提供,便于幼儿的操作与取放,使幼儿生活在安全、舒适的班级环境中健康成长。
2.环境氛围,尊重个性发展
环境的创设,不仅要满足幼儿的物质需要,还要满足他们自尊层面的需要。
每个班在进行环境创设前都会充分遵循幼儿的意愿,选出“班花”,围绕班花布置班级环境。其他孩子的想法,也会记录下来,作为接下来开展其他主题活动的来源。精神氛围环境的创设,重点在于给与幼儿归属感和认同感,使幼儿在环境中感受温馨、和谐与尊重。
(三)生活体验
根据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中提出的教育和生活之间的关系,通过绘本阅读、体育活动、角色游戏等帮助幼儿实现良好自尊水平的塑造。
1.在绘本阅读中培养幼儿自尊
幼儿的自尊是在内化他人评价的基础上,对自己进行评价而产生的。但是和他人评价相比,自身评价的作用更为关键。我们通过师幼共读、亲自共读、幼儿自读与创编等形式让幼儿阅读绘本《这是我的签名》《这是我呀》《我喜欢自己》等,增加幼儿自我认识的一般经验。
2.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幼儿自尊
体育活动的组织、开展根据幼儿的兴趣与需要,在考量幼儿个体差异的基础上,选择不同难度、形式的体育锻炼内容。如小班开展乌龟爬、小兔跳、彩虹伞等;中班开展抛接球、障碍接力、单脚跳等;大班开展拍皮球、跳绳、助跑跨跳等。体育活动中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幼儿自身的能动性,增强自主意识、自信心、规则意识、社会交往等品质和能力,为幼儿的自尊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3.在角色游戏中培养幼儿自尊
乔治.米德指出幼儿在嬉戏阶段通过扮演、模仿、变换社会角色,逐渐学会从他人的角度看待自己,并将他人的角色进行内化,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尊。[1]
在角色游戏中,教师要让幼儿成为有独立思想的“活”角色,尊重幼儿。如在游戏前教师鼓励爸爸妈妈带幼儿多去参觀、了解,超市、加油站、理发店、花店等的环境及服务人员的工作内容,使后期幼儿在游戏中更有经验地模仿现实生活中的某个情境,在扮演中感知社会角色、规则之间的关系,丰富幼儿的社会认知,促进幼儿的自尊与自信。
(四)家园共育
1.倾听与接受
当幼儿的表达与情感被他人接受时,他往往会内化并学会自我接受。通过家长会、微信推送、家长开放日等方式,向家长传递科学的育儿经验,鼓励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认真倾听幼儿的想法,接受他们所表达的情感,耐心回答他们的问题,不以说教、惩罚等方式对待幼儿,帮助幼儿建立安全感和被爱感,促进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
2.平等与尊重
通过线上讲座的方式和家长分享关于《家园共育 促进幼儿自尊的发展》,以生动的案例,将生活中常见的“画面”与“对话”进行剖析,使家长了解如何培养幼儿的自尊。如当幼儿不小心碰倒了一杯水,我们会说:“你怎么这么不小心。”让幼儿感受到尊重,这样幼儿才能学会自尊与自爱。我们应该和幼儿进行平等的对话,换一种说法更适合,如“请你拿一块抹布,将这边清理干净好吗?”我们作为成人常常希望孩子将”谢谢“和”请“挂在嘴边,但往往我们和孩子对话时会忽略,所以我们提醒家长在平时要注意与幼儿交流的方式与方法,做到平等与尊重。
3.重视与关爱
幼儿处于形成自我的过程中对被爱、被理解、被正确对待有着强烈的欲望,他们常常在做完一件事之后,祈盼得到父母的反应与回应。如孩子和妈妈一起散步,孩子高兴地分享着他今天在幼儿园发生的事情,孩子会感到自己的存在感,乐于向妈妈袒露心扉。如果妈妈恼怒地说,“你话怎么那么多,这么烦。”幼儿会觉得自己说的话都是多余的,被嫌烦的,以后将关上心门。
总之,幼儿自尊的发展,离不开幼儿园、家庭和社会三方的共同参与。教师应以正确的儿童观,创设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将自尊培养融于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构建具体的实施路径,促进幼儿自尊水平的提升。同时,教师也要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家园共育活动,指导家长做好家庭教育,助推幼儿自尊的发展与内化。
参考文献:
[1]周晓虹.现代社会心理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145-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