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永明
一、中央文件
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8月30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了中央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意见》明确要求,加强“双减”督导,“双减”督导被列为2021年教育督导工作“一号工程”。“双减”政策的落地实施,改变了中国基础教育的格局,也改变了万千学生、老师和家长的生活。(这是一项政治任务)
其实“双减”政策提出并不稀奇,这是所谓素质教育政策的加强针,而就像南宁师范大学教授王文蓉所说的“双减”于1955年之前就提出了。而所谓素质教育早在1982年之时就应运而生,但效果并不如意,应试教育根深蒂固抢占了素质教育市场,素质教育只是理论上的代名词,这对于国家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坚持“立德树人”的教育方针相背离。
二、“双减”定义及政策要求
(一)定义:双减指“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构建教育良好生态,有效缓解家长焦虑情绪,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二)作业要求
1、关于作业管理机制:合理调控作业结构,确保难度不超国家课标。严禁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严禁要求家长检查、批改作业。
2、关于对作业时间的量化要求: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作业;小学三至六年级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60分钟,初中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90分钟。
3、关于作业质量的要求:坚决克服机械、无效作业,杜绝重复性、惩罚性作业。
4、关于作业指导:教师要指导小学生在校内基本完成书面作业,初中生在校内完成大部分书面作业。不得要求学生自批自改作业。
(三)培训机构的要求
1、不再审批新的学科类机构(义务教育阶段),现有机构全部改为“非盈利性”;
2、严禁机构资本化运作,未来可能的操作禁止,现有的清理整治;
3、不许超前教学、严禁境外课程、不许“音体美”机构擦边球教“语数外”;
4、学科类课程时间,不许安排在节假日、休息日、寒暑假;
5、线上课程:每节课不超过30分钟,不许安排在晚上9点以后。
三、“双减”实施的历史背景
(一)解决教育突出问题的需要
1、学生课业负担太重问题
“双减”之前各阶段学校过重的作业负担、学校频繁的考试及“唯分数论”倾向折磨,如周考、月考、期中考、学期考、毕业考、会考、升学考,一连考几个学科。连小学的儿童都要受着双重夹攻,一日间由老师督课,晚上由家长督课,周末又转战培训机构参加各种科目培训学习,学生童乐无从谈起,为的都是准备赶考,拼命赶考,这都是跟风起舞,还有多少时间去接受大自然和大社会的宝贵知识呢?
案例一:11月23日,深圳龙岗区一名12岁初一学生坠楼身亡,其父亲表示,除却他和家人自身的原因外,他认为过重的作业负担、学校频繁的考试及“唯分数论”、对孩子心理辅导流于形式都是導致这一悲剧的原因。
案例二:某校学生课外辅导达十几项,在家长压制下,导致厌学,成绩直线下降,最后不愿意上学。
2、家庭经济负担引起的问题
“双减”政策之前,父母为了让孩子上好学校,花巨资买学区房,上培训班。家长经济和精力负担过重,严重对冲了教育改革发展成果。同时,因经济问题父母意见分歧过大,造成家庭分裂等等现象。
案例三:某家庭从农村进城打拼,父亲在外拼命找钱买房,并送孩子就读市区某中学,并跟风把孩子送进培训班,母亲在家享受生活,性格虚荣心过强,因父亲工作变故,变卖房产还债,租房居住,因计划取消孩子培训班学习意见不一,闹成离婚……
案例四:某中学学生因家庭经济问题,父母教育观念意见不一,造成该生无心学习,转换四所学校后,因家庭父母矛盾激化,影响学生情绪,在校无心学习,最后因经常违规玩手机被开除。
3、短视化问题
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培养能适应社会,与社会和谐共处,有一技之长在社会中生存,能为社会做出一定贡献的人,这应该是教育工作者应该坚持追求的终结长远目标。一个成熟的教育管理体系,无论是哪一个层面,大到国家,小到一个家庭,只有把这一个目标的实现作为工作的出发点,教育才不会偏离航向,始终向着目标进发,教育才能取得真正的成熟。(无视孩子具体情况,揠苗助长)有些家长就是完全不顾孩子的想法,给孩子安排了大量的培训班,结果导致孩子承受不了如此大的培训压力以及父母、辅导老师施加的心理压力,最终心理出了问题,厌学情绪更加严重,甚至做出过激的行为。
4、功利性问题
(1)培训机构暴力行为。在专业机构调研中发现,许多城市高中阶段家长对孩子的辅导培训投入动辄数十万元。有的辅导机构老师一个假期就可以赚到上百万元,部分培训机构因此走上了商业化获利之路。这种背景下,教育的竞争变成了一种资本的竞争,不仅加重了孩子的学习负担,还加重家庭的经济负担,更重要的是影响了教育的公平公正。由于校外福利的利诱导致了在校骨干教师,优秀教师外流,造成学校人才的流失而损失严重。
由于当前校外培训机构办学过热,超前超标培训问题尚未根本解决,一些校外培训项目收费居高,资本过度涌入存在较大风险隐患,培训机构“退费难”“卷钱跑路”等违法违规行为时有发生。这些问题导致学生作业和校外培训负担过重,家长经济和精力负担过重,严重对冲了教育改革发展成果,社会反响强烈。
(2)学校绩效功利影响。教师为了绩效丰厚,为了提高教学质量,通过题海战术,机械重复,死记硬背,占用非学科类课堂等等形式,大量增加学生作业负担,造成学生厌学等等现象。
案例五:某教师因为了提高成绩,经常下课补课,放学后大面积长时间补课,导致家长意见过大,学生也从此讨厌该教师,上课积极性不高,造成所教班级成绩均不理想。
5、教育不公平问题
“双减”政策之前,父母为了让孩子上好学校,花巨资买学区房,上培训班,而普通家庭没有足够的资金上好学校,这就导致了两极分化,阻碍了普通家庭的正常教育通道。同时,当校外补课受到严格限制之后,那些从未参加过校外补课的孩子们就能具备更大的优势,从而增进教育公平,让升学考试更容易选拔出那些天赋出众、高度自律、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学生。
“双减政策”的出台,将把学生分成两类,一类进入大学,另一类进入职业教学学校。以前,只有考上大学才可能在将来谋到一份相对好的工作,以后,不需要考大学也能有一份的可谋生的工作。社会如此之大,各行各业都需要“螺丝钉”,国家不需要太多尖端人才,却需要更多的工人式人才,只有各行各业的从业人员相对均衡,国家的社会发展才能达到总体上的相对稳定。
四、“双减”后我们需要改变什么?
(一)教师教育观念改变
1、树立立德树人的科学理念
“双减”政策下,学校育人主体地位更为彰显,教师要做到以德为先,秉持教育对人的个性和差异性的尊重,让立德树人基于人、围绕人、指向人。
(1)教师需定期深入家访,指导家长做好家庭教育,实现更好的“家校共育”;
(2)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加强师生交流,以德育为先,狠抓学生思想修养,端正学习态度,帮助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做到五育并举开展教育活动,才能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更为深刻和重要的影响。
2、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实际行动
(1)精准备课研究。研究课程标准、研究教材、研究作业,形成良性循环。在不增课时、不加难度、不赶进度的前提下,向40分钟课堂要质量;
(2)落实实效教研。重视集体教研,集众人智慧,解决教育教学中的疑难杂症问题。实行差异化教学和个性化指导,力推“分层分类”的“精准作业”,在达到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学业质量标准要求的前提下,不留重复性作业、机械化作业,突出学生作业的“选择性”“兴趣性”“思维发展性”。
(3)结合孩子的长处培养。我们老师总认为学生主科成绩好才是好学生,对于学校开展相关的课外社团活动从不看好,总利用各种渠道(如通过家长诉说)拒绝参加等等。
以往众多家长们都将读书考好大学定为孩子们的奋斗目标,似乎认为这是孩子将来的唯一道路。于是即便是发现孩子具备某方面的长处,也没有将其放在心上,甚至将这方面的能力扼杀在摇篮中。比如有的孩子动手操作能力强,喜欢拆卸安装各种玩具、电器,但是对学习没有一丝兴趣。遇到这种情况家长们大都会选择把孩子骂一顿,说孩子不务正业,玩物丧志。最终强行要求孩子学习。结果孩子的文化成绩也很差,长处也被扼杀在摇篮中。
其实,我们常说,360行,行行出状元。那么为什么家长们从来没想过让孩子成为一名技术人员,成为某个行业的技师呢?是孩子不愿意?还是家长们接受不了?
案例六:某学生篮球爱好者,因班主任不允许参加,造成学生上课不听课,后来在班主任深入了解下,同意其参加学校篮球队训练后,课堂纪律明显好转,各科成绩进步显著。
3、要有陪学生走长程的良好心态
(1)教育需要的是慢节奏的过程,教师要从本真的陪伴出发,立足学生本身,面向社会与国家,一点一滴,积跬步至千里;
(2)课中,与孩子一起享受学习快乐的过程,个性化、差异化教学,实现课堂提质增效;课后,与孩子、家长加强沟通,关注学生学业成长的同时,也要关注身心成长和人格成长;
(3)课外,做“终身学习”的倡导者,加强师德修养,拓宽视野,更新知识,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教育教学质量,用业务精湛去赢得学生喜爱,不断丰富教育智慧、提高教学水平,在时代的浪潮里,学会变革,也不忘坚守。
4、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
机械化模式,满堂灌教法将不适应“双减”要求。“双减”后,对于教师的业务能力要求更高,要求教师备教材,备问题,备学生,备时间,备作业等等更加精细。在减轻课业负担、课后培训之后,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依靠课堂讲练结合,提高学生课堂知晓率。试图通过课后补课的方式来弥补孩子的短板,提升学习成绩已不现实。
(二)作业设计需改革
发挥作业诊断、巩固、学情分析等功能,将作业设计纳入教研体系,系统设计符合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的基础性作业。鼓励布置分层、弹性和个性化作业,坚决克服机械、无效作业,杜绝重复性、惩罚性作业。
案例七:某学校某老师在“双减”之后,还布置学生家庭作业抄写作文10篇等等现象,机械、重复作业还无从改革,极大地影响学生的思维发展。
(三)学校评价制度需要改变
长期以来,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大多单纯以升学率、学生考试成绩高低评价教师的工作成效。教师评价机制如果不能随之改变,教师行动却依然如故,丝毫不敢为学生“减负”。
改变教师评价重结果性评价、轻过程性评价的弊端。当前,教师评价只看学生考试成绩和升学率,至于成绩是如何获取的,是否存在加重學生课业负担的行为,则不在评价之列。就中小学教学实际来看,以重复训练为代表的“勤”依然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主要方式。这样一来,自觉落实“双减”政策的教师考核结果势必会受到影响。
从教师层面来看,若要推动“双减”落地见效,必须改革教师评价制度,降低教学成绩在教师评价中的权重。因此,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以及学校要建立以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为特征的发展性教师评价机制。
(四)家庭教育观念的改变
1、减负不是减家长的负担
想要将孩子培养成才,仅仅依靠学校的教育很难,因此家庭教育也得发挥适当的作用。当补课这条路很难走之后,家长们就得想办法通过家庭教育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
2、家长需要更用心地关心孩子的身心健康
倾听孩子的想法“双减”政策的实施让部分家长头痛,但却得到了孩子们的大力支持。从根本上来说,很少有孩子会喜欢补课,尤其是占用自己的休息时间、娱乐时间去补课。
3.家长需要合理安排孩子的课余时间,用更多的时间陪伴阅读。
4.减负并不能解决孩子的出路问题,仍需努力学习。
所以,“双减”政策实施后,建议家长们结合孩子的长处培养孩子,不要随大流,不然最终也难以取得较好的成就。
相反,如果能让孩子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能夠将他的长处放大,那么将来,他很有可能会在这一方面取得一定的成绩,而这难道不是一种可行的成才方式吗?
五、“双减”后将有哪些变化?
(一)孩子家长轻松了:家长下班回到家,孩子完成了书面作业。晚上,一家人可以享受宝贵的亲子时光。再也没有学生作业繁重演变为家长作业了。
(二)校外学科培训班没有了,家长不为了参加各种培训发愁了。
(三)兴趣爱好增多了。学校课后服务开设了体育、音乐等众多社团,满足学生学习与个性发展需求。通过“双减”政策的实施,学生们不论是校内的作业总量还是校外的培训压力都减轻了不少,能够更加轻松快乐地学习,让青少年自由、健康地成长。
(四)学校教育将加强。大胆预测:各地教育部门为了缩小城乡、区域、学校间教育水平差距。将采取教师轮岗制度,将促进干部教师轮岗交流,推进区域内校长交流轮换、骨干教师均衡配置、普通教师派位轮岗等举措。这是学校教育提质增效的需要。用更高质量的教育供给满足学生和家长的需求,应该成为学校“双减”工作重点。为此,学校应尽力优化教学方式,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探索多样化的教育教学活动,满足学生和家长的多元化学习需求。学校内的绩效评价制度将改革完善,不再是以学生分数高低来衡量教师的教学质量。
“双减”不是让学生远离学习,虚度光阴,轻视教育,更不是在教育质量上做减法,不是在教育责任上撂挑子。而是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更要注重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孩子全面发展。
我认为“双减”政策可以让超前教育、过度教育的“列车”停下来,毕竟对在课堂教学中没有学好的学生给予适当辅导是符合教育规律的,是“因材施教”的表现,如果简单地“一刀切”就会出现矫枉过正。
六、“双减”落实的意义
(一)作业负担、校外培训负担减少,学生个性化得到发展;
(二)家庭经济负担减少,教庭和睦了;
(三)普通家庭得到了教育的公平待遇;
(四)教师设计作业层次感加强,兴趣性作业让学生爱上学习;
(五)社会问题相应减少;
(六)国家教育方针德智体美劳“五育”教育得到真正落实,利国利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