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妊娠诊断技术现状及推广

2022-06-25 13:03:20才巴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静县和静镇农牧业发展服务中心
中国畜牧业 2022年10期
关键词:诊断法牛场牧场

文│才巴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静县和静镇农牧业发展服务中心)

在现代养殖中,母牛繁殖效率将直接影响养殖场的经济效益,母牛配种结束后,及时准确诊断妊娠情况对牛场高效繁育管理工作至关重要。在实际养殖过程中,若不能及时诊断出未妊娠母牛,则会延长母牛空怀期,导致牧场牛群产犊间隔延长,进而影响母牛的整个繁育周期,导致繁殖效率下降,最终给养殖场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因此,需要在母牛配种后的短时间内对其进行准确的妊娠诊断,在传统养殖中,常用的牛妊娠诊断技术主要包括直肠检测、阴道检测及超声波检测等几种方法,但这类方法存在一定的侵入性伤害,如果出现操作不当,非常容易导致胚胎死亡。其次,检测孕酮、妊娠相关糖蛋白等与牛妊娠相关的物质进行诊断,但这类方法在妊娠初期的准确率较低。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相继出现一些新型技术,如红外光谱技术、转录组学、蛋白组学等。加大新型妊娠诊断技术的推广力度,对推动我国牛养殖业的高效、可持续性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牛妊娠临床诊断法

1.外部观察法。母牛在配种成功后不会有发情表现,其食欲和饮欲会有明显提高,性情温顺,且被毛变得光亮,在母牛妊娠5个月后可见其腹围明显增大,但这种方法只适用于母牛怀孕中后期,在妊娠早期无参考价值。

2.直肠检查法。在传统牛养殖过程中,直肠检查法在妊娠诊断中起重要作用,这种诊断方法需要工作人员将手臂直接伸入母牛直肠内,通过触诊检查母牛卵巢、子宫和胚胎发育情况。在母牛妊娠初期,其一侧卵巢明显增大,触诊可发现存在卵巢黄体,子宫角无明显变化,但触诊可感觉到母牛子宫变厚。随着母牛妊娠的发展,触诊可发现母牛一侧子宫角加粗,并且质地变软。母牛妊娠3个月后,其子宫角间的沟会被填平,触诊可发现子宫内有液体波动感,并且还有可能触碰到胎儿。这种诊断方法是一种较为经济的检测技术,但对工作人员的技术要求较高,缺乏经验的兽医和养殖者不易掌握。

3.阴道诊断法。在母牛怀孕后1个月左右,可通过阴道诊断法进行检查,可见阴道黏膜比较干燥,母牛阴道和子宫颈颜色苍白,并且子宫颈口会向一侧偏移,这种诊断方法主要作为一个参考方法,准确性比较低。

4.超声波诊断法。临床上用于母牛妊娠的超声波技术包括A超、B超及D超。其中A超适用于母牛配种后的18天左右,将检测用的探头伸入母牛阴道穹窿处,即可检测出母牛是否妊娠;B超最早可检查配种30天后的母牛,检测时只需将探头抵在母牛腹部皮肤上即可诊断出是否妊娠;D超可诊断配种20天的母牛,在检测时主要是将血流信号转化为声音信号进行诊断的一种方法。运用A超和D超进行诊断时均需操作者将手深入母牛子宫内,对操作者的技术要求相对较高,虽然D超的准确性较好,但仪器设备较为昂贵,较难在中小型养殖场内推广使用。最常使用的B超在母牛妊娠30天内的诊断准确性比较低。

二、妊娠相关物质诊断法

母牛妊娠后,其生殖器官的性质分泌情况会发生一定变化,导致母体血液、乳汁中的一些妊娠相关物质发生变化,如孕酮和妊娠相关蛋白等均可作为母牛妊娠诊断物质。

1.孕酮。孕酮主要由母牛卵巢上的黄体分泌。母牛配种结束后,若未妊娠黄体会逐渐退化,导致机体孕酮含量较低,而当母牛妊娠后其黄体会持续存在,体内孕酮水平比较高。在对母牛进行人工授精后,若母牛未妊娠,在16~18天血液中的孕酮含量会急剧下降到较低水平,而妊娠母牛孕酮含量则会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在18~23天仍显著高于未妊娠的母牛。此外,妊娠母牛乳汁中孕酮含量也会显著高于未妊娠母牛,其中妊娠母牛孕酮含量在7纳克/毫升以上,未妊娠的则低于3纳克/毫升。

2.妊娠相关蛋白(PAGs)。在哺乳动物妊娠期间,其胎盘会合成分泌一种与妊娠相关的糖蛋白。通过检测配种母牛体内这类糖蛋白的含量即可判断母牛是否妊娠,这种检测方法操作较为简单、快速。但这种检测方法在妊娠早期的准确性不高,在妊娠4周后可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当前对妊娠相关蛋白检测的主要方法包括放射免疫法(RIA)及酶联免疫法(ELISA)等。但这两种诊断方法对检测仪器具有较高要求,并且费用较为昂贵,特别是RIA法,涉及专门的放射性同位素,一旦操作不当还可出现辐射性危害。

三、新型牛妊娠诊断技术的应用

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高通量检测技术越来越成熟,催生了转录组学、蛋白组学、代谢组学和中红外光谱诊断技术等一批新型的检测技术,这些检测技术已在牛妊娠诊断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对母牛早期妊娠诊断也取得了技术上的突破。

奶牛妊娠后其血液中的art2a和bovb基因表达量会出现明显变化,显著高于未妊娠的母牛,特别是bovb基因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在对母牛人工授精后的第20天则可检测到基因的变化。同时在母牛妊娠14~18天时,其CCL8和CXCL10基因的表达量也会表现出上升趋势,并且在母牛妊娠第18天显著升高,因此,根据配种母牛特异性基因的表达量能较为准确地诊断出母牛的早期妊娠情况。其次,通过采集未妊娠奶牛及配种妊娠后35天的奶样,使用蛋白组学分析技术,检测表达的差异性蛋白,即可对母牛是否妊娠做出较为准确诊断。此外,中红外光谱(MIRS)技术主要是通过对特定区域内特定波长的化学集团进行振动,以进行定性或定量检测的一种新型现代化的分析诊断技术,这种诊断方法具有简便、快速、无损、高通量及低成本等优点,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大型养殖场中。

四、牛妊娠诊断技术的推广应用

1.展开牛妊娠诊断技术调查。对该县区域内的各牛养殖场进行情况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主要对本县区域内的能繁母牛头数、不同牧场常用的牛妊娠诊断方法、母牛平均空怀天数、妊娠时间及饲养成本等情况进行调查。通过调查发现,在本县域内200多个牧场中,采用直肠检测法的牛场比例较高,占到96%以上,还有4%左右的牛场采用直肠触诊与B超诊断相结合的方法,当前未发现有牛场使用早期孕检试剂盒或中红外光谱(MIRS)技术进行诊断,说明本地区当前母牛妊娠诊断情况仍比较传统,母牛妊娠诊断的效率不高,导致母牛空怀情况较多,影响了牧场经济效益的进一步提高。

2.开展早期妊娠诊断技术示范基地。在该县域内选择规模较大的几个牧场进行早期孕检试剂盒或中红外光谱(MIRS)技术的推广使用,各牧场采取自繁自养的饲养模式,将母牛分为两组,分别使用传统与新型诊断技术进行母牛早期妊娠诊断,在试验期间指派专业指导人员对妊娠诊断使用的相关产品进行解释说明,并对牧场内的工作人员进行相关的技术指导。通过比较两组诊断技术的准确性与时效性,以判断两类方法的实用性。

3.相关部门提高政策扶持。为进一步鼓励、推动牛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当地政府部门应重视新型诊断技术的推广应用,通过聘请专家组到各牧场进行专业知识宣传,提高广大牧民的创新意识,同时可创立养殖技术创新资金补贴,鼓励各大养殖场进行技术革新,以推动我国现代化养殖业的进步。

4.提升相关工作人员的诊断技术水平。加大相关技术人员到牛养殖场进行妊娠诊断技术的推广力度,为基层牧农提供先进的诊断技术,中小型牧场可加强本场内相关工作人员对直肠诊断和B超等诊断技术操作的熟练程度,为更高效、更准确的母牛妊娠诊断奠定坚实的基础;规模较大的牧场可推广引进现代化牛妊娠诊断技术,如使用早期孕检试剂盒等大批量、规模化诊断,以提高牧场的诊断效率和母牛的繁育效率。

五、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母牛妊娠诊断技术较多,包括传统的直肠检测、超声波检测技术及妊娠相关物质检测技术等,但随着现代牛养殖场规模化、集约化水平越来越高,传统的诊断方法已不能满足大型牧场需要。因此,现代化新型诊断技术对及时准确诊断牛妊娠状态、提高牛场繁育效率和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猜你喜欢
诊断法牛场牧场
洛绒牛场
辽河(2022年1期)2022-02-14 05:15:04
肉牛舍自走式牛场清粪车的研究
海上牧场
海峡姐妹(2020年6期)2020-07-25 01:26:28
卡车液压故障诊断法的应用研究
隐匿性骨折诊断中多层螺旋CT与核磁共振成像的临床应用
藏医试探性诊断法探讨
车型漏水的预防及诊断
规模牛场健康养殖技术
兽医导刊(2016年6期)2016-05-17 03:50:20
叮当牧场
Gift Hor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