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图片的教学运用探究

2022-06-25 10:54:18姜美艳
快乐学习报·教育周刊 2022年21期
关键词:能力培养新课程

姜美艳

摘 要:《历史与社会》是新课程的一门重要课程。其中的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课本中有大量的各类图片。这些图片色彩鲜艳,直观、形象,极有利于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图片承载了大量的知识信息和思想内容,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料。教师如何利用这些图片,在教学中正确指导学生读图,培养他们的应用能力和情感等综合素质,显然是十分重要的。本文以七年级上册课本为例,谈谈笔者在教学图片运用方面的一些看法和做法。

关键词:新课程;读图教学;能力培养;情感素质

一、教学图片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历史与社会》教材中的图片,不仅数量多,而且占幅面大。大多課文中,都有许多幅图片,以组合形式呈现。教材中的图片,色彩鲜艳、图面美观;直观性、形象性强;内容丰富,且贴近生活,反映社会现实等,这些独有的特点,紧紧地吸引学生。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自觉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在启迪学生的创造力等方面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图片能以其视觉力量与文字相互补,用富有感染力的画面唤起学生强烈的情感,在《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二、教学图片在《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中运用的策略

(一)运用图片教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重点是指教科书中体现教材的基本线索,主要环节的那部分内容;难点是教学中学生较难理解、掌握的部分内容。教学中能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是教学能否成功的一个关键。《历史与社会》中丰富的图片,不失为我们教师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好素材。

案例一:在《历史与社会》第七册第2单元 第2课《自然环境》的《气象万千》一课中,气候类型分布与成因是教材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学生缺乏对除自身所在气候环境的气候外其他气候类型特征的感知,如果老师单一地讲述显然无法让学生很好地理解。

笔者上这节课时让学生认真观《世界的气候》图,先让学生对照图例观察了解世界上十一种气候类型的分布。再根据图周围六个人物头像的语言描述,找出相对应的6种气候类型分布区。然后提出问题:1、为什么地球上冷的气候类型分布在南北两端,热的气候类型分布在中间地区呢?学生可以很轻易地从图中得出:“纬度的高低决定的。”接下来笔者指导学生选择相同纬度的温带大陆性气候类型与温带海洋性气候特点做比较,它们最大的差异是降水量。那么,造成相同纬度的两种气候类型降水量的差异能从图中找出原因吗?学生回答:“一个离海洋近,一个离海洋远。”其实,通过指导学生分析《世界的气候》图,学生能较好的了解纬度位置决定气温,海陆位置决定降水的自然规律。从而了解世界气候类型的成因与分布。

(二)运用图片教学,落实教学知识点

运用图片进行教学是《历史与社会》课的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应从学生的兴趣着手,联系社会现实生活,引导学生读懂图,读活图,在读图中得出知识点。

案例二:笔者在《我的家在哪里》的教学中,充分利用课文中三幅简易平面图。笔者先让学生自己读这三幅图。采用独立观察,2人小组讨论相结合的方法,比较三幅图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问题一:三幅图画的是同一个地方么?

答:是同一个地方,因为他们画的主要地理事物基本相同。

问题二:既然是同一个地方,为什么他们画的方向、大小、表示事物的方法都不一样呢?你们觉得哪幅更容易让人读懂呢?

答:结果大家都能识别第三幅画容易读懂。

这时笔者就指出:一幅正确的地图,必须要有方向、比例尺和图例三大要素。这样的地图别人才能看懂图,运用地图于生活之中。再让学生阅读《地图的‘语言’》;读识课后的常用地图图例,学生就会读地图了。其实,学生在三幅平面图的比较过程中已经较好地掌握了地图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这个重要的知识点。

接着让学生在图3上,识别杜鹃和王朋家在社区中各自的方向和位置;根据比例尺,量算杜鹃,王朋两位同学家相距的实地距离。最后,指导学生画一幅学校的平面图。对本节课的知识点加以稳固。实践证明,通过适当指导的绘制《学校平面图》来看。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点“地图三要素”掌握和运用都是非常好的。

(三)运用图片教学,促进学生情感教育,提高综合素质

新课程教学强调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因此,在运用图片进行教学时必须注重把情感教育融会在其中,在引导学生对图片的观察、思考、想象教学过程中,达到触景生情、情景交融的境界,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身处高尚理想、道德、信念和情操的教学氛围中,使学生的思想素质、政治素质、文化素养等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案例三:在第四单元第二课《与山为邻中》中“元阳梯田景观”图和第三课《傍水而居》中的“水乡景观”图时,教师通过多媒体将图片放大,让学生欣赏图中的壮美景色。再配以画外音朗读课文相关内容和阅读卡。使学生充分感受人们合理利用、改造大自然,大自然赐予人类的恩惠;感受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同时,可以自制家乡的一些美景图片,使学生和自己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这样自然地激发了学生热爱自己家乡的真实情感。

案例四:在运用图片教学时,要让学生懂得辨证地看问题。指导学生了解“水城威尼斯”三幅图片时,使学生看到水有利也有害,认识到人与自然的矛盾也是不可避免的。理解水城威尼斯第一幅图“因水而生”;第二幅图“因水而兴”;第三幅图“又因水而忧”,从而使学生懂得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的重要性,教育学生要树立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

参考文献:

[1]张静,等.历史学习方略.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0.

[2]陈尚富.谈历史图片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重要价值[J].中学教学参考,2011.9.

猜你喜欢
能力培养新课程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浅谈新课程下的课外阅读
新课程(2016年3期)2016-12-01 05:57:26
基于就业视角的中职烹饪专业教学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23:12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17:11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15:46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探析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15:03
基于CDIO的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09:59:12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新课程改革下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学周刊(2016年26期)2016-09-08 09:02:52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