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佳兴
摘要:红色文化继承和发扬了中国优秀的民族精神,承载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容。在发展的过程中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相互促进,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核心内容。充分利用红色文化资源,积极发展红色文化,使红色文化走进生活、走进网络、走向世界,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发展的最有效途径。
关键词:红色文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发展研究
红色文化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社会实际应用的一个很好的契合点,是广大人民群众接受马克思主义教育的弥足珍贵的机会,是我国深化问题体制改革、丰富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利用好、发扬好、传承好红色文化,充分挖掘红色文化资源,传承革命精神,从而全面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红色文化的基本内涵
(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由抽象到具体、由难到易,能够被更多的群众所理解和掌握,从而更好的对人民群众的实际行动提供指导。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断丰富和完善的过程。简言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质是要“化”大众,将其思想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相结合,为人民群众在生产和生活的过程中提供科学的方法论和世界观,从而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二)红色文化
红色文化并非简单的“红色”与“文化”的结合,红色文化是我国优良的红色传统与历史实践的结合,是中国文化史上红色道德的结晶。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与我国先进分子以及广大群众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其中蕴含了我国的历史文化和革命精神。
红色文化可以从三个不同的层次进行理解,分别是物质文化层、制度文化层以及精神文化层。其表现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物质文化形式,在革命战争年代遗留下来的一些红色基地、纪念馆、战争纪念品等等。另一种是精神文化形式,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斗争以及社会建设过程中所凝结成的宝贵精神,其中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延安精神等都是比较具有代表性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实际运用需要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而中国共产党人则是在实践中应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结合我国的特色形成了一种较为特殊的文化,也就是红色文化。红色文化充分体现了党的性质和宗旨,蕴含了中国共产党优良的传统和作风,能够体现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特质。
二、红色文化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的特征
(一)科学性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具有科学性的。在历史长河中反复验证,在实践中不断检验,事实证明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正确的,而红色文化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核心,反对迷信,利用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去看待事物的发展,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思想,按照社會发展的客观规律进行,这也充分的证明红色文化是具有科学性的。
(二)人民性
红色文化是具有人民性的,红色文化的创造者是人民群众,红色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也是坚持以人为本。首先,人民群众是核心要素。在实践过程中,鼓励和发展红色文化,使之成为我国精神文化界的珍宝。人们要在社会实践中继承和发扬红色文化,一旦红色文化脱离了人民群众,红色文化便失去了核心力量。因此红色文化坚持以人为本,紧密联系群众,注重人民群众的利益。其次,红色文化是为人民群众所服务的。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至上,坚持人民当家做主,而红色文化是在为人民服务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因此红色文化的发展一定是结合人们的发展需求,为人们服务。
(三)革命性
一般来说,革命就是促进事物的根本变化,把事物从旧的变成新的。红色文化是具有革命性的,随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发展,红色文化逐渐形成,在红色文化的指导下,对我国旧社会进行改造,改变生产方式,解放生产力,因此红色文化是具有革命性的。
三、红色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相互联系
红色文化结合了我国基本国情,蕴含着我国的历史文化,是中国特有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因此,二者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发展,关系密不可分。
(一)从内在角度分析
1.实事求是的一致性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是理论联系实际,一切都要从实际出发,做到实事求是。国内外环境不断发生变化,复杂的国际形势导致很多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产生动摇。在这种情况下,党和国家紧密结合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坚持实事求是,坚定不移的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促进马克思大众化在新时代的良性发展。
2.首要任务的一致性
把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首要任务。此外,新时代教育和启蒙人民群众的成功经验,使群众感受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奠定了群众基础。红色文化也是把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首要任务,充分体现了党为人们服务的政治立场。
3.理论品质的一致性
坚持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在新时代,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相结合,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发展。红色文化紧随时代的变化,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发展,红色文化的内容以及形式都在不断完善,从理论品质上来看,红色文化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具有一致性的。
(二)从外在角度分析
1.目的的一致性
两者都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全面建设现代化强国。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实现中国梦和全面建设现代化强国为主要内容,能够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对人民群众的政治信仰和行为规范产生深刻影响,为人民群众带来力量。而红色文化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媒介,能够对人们的价值观产生影响,是通过社会主义和中国共产党加强他们的认同,激发他们对祖国的热爱,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不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2.功能的一致性
两者都具有培养高尚道德情操的功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所体现的团结、探索、创新和正义的崇高品质,不断激励着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中华儿女的辛勤劳动,以及中国人民对红色文化的正义态度,也提高了社会成员的士气,帮助他们提升崇高的道德素养。
3.作用的一致性
两者都有创造社会财富的作用。党的十八大上提出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目标,其根本是经济建设。十九大还提出了发展绿色和低碳经济的思想,虽然这些马克思主義经济理念在中国不能直接创造社会财富,但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指导地位。总之,要对社会主要矛盾有着清醒又深刻地认识,对推动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对红色文化都有着重要影响。
四、红色文化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的价值体现
(一)历史见证价值
红色文化的发展历程也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不断奋斗的革命历程,它见证了无数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革命斗争的真实经历,见证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体现了“只有共产主义才能救中国”的真谛。伴随着红色文化的指导,中国共产主义者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期间,坚持努力创新的精神,在构建社会主义的实践中进行了艰苦的探究,最终收获了巨大的成效,因此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展现出了应有的活力。红色文化见证了党的每一个时期,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价值。
(二)文明传承价值
红色精神是红色文化的核心,虽然随着时代的演变,红色精神也呈现出了不同的形式,但是红色精神一直薪火相传,并结合时代特征被赋予了新内涵、新内容、新形式。在我国革命奋斗的过程中,有很多精神,如“两弹一星”精神、抗震救灾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都是红色精神的体现,这些精神是红色精神的一部分,是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正是这些红色精神的存在,激励一代又一代人不断前进,成为了人们不断前进的精神支柱,推动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因此弘扬和传承红色精神才能够为新的民族精神的形成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政治教育价值
红色文化蕴含了革命道德情怀和较高的思想境界,红色文化在对青少年的政治教育中能够发挥重要作用,是开展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红色文化中的每一处历史遗迹的背后都有着真实的革命斗争,其中蕴含着革命先辈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崇高理想。红色文化有着非常多样化的表现形式,可以让人们以一种快乐的方式学习红色文化,通过讲述历史和革命传统等方式,能够在政治教育过程中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红色文化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路径
(一)推动红色文化走进生活
红色文化能够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的发展,需要结合实际生活中的资源,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民群众了解并接受红色文化,从而才能够逐渐传承红色文化,促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发展。首先,可以以红色电影、电视剧、演唱红色歌曲为首要载体,来加强红色文化的宣传进而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所在。其次,可以将红色文化知识写入教科书中,使得新时代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青少年可以尽早学习红色文化知识,从而感受到中国人民伟大的革命精神。最后,当地相关部门大力发展服装业、旅游业等产业文化,不仅可以促进经济发展,还可以通过红色文化提高相关地区的知名度,进而有效地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发展。
(二)推动红色文化走进网络
现如今,在这个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下,要想使红色文化得到有效地宣传与发展,就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将红色文化推向网络。例如,我国高校可以建立属于本校专用的红色网站,通过红色网站开展一系列红色文化宣传、红色知识竞赛或创新大赛等活动。这样,一方面,可以有效地宣传发扬红色文化,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们历史知识水平与文化素养。或开展撰写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征文比赛,或组织专职人员撰写公众号、博客、微博等,进而营造出更加浓郁的“红色”气氛,更有利于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发展。
(三)推动红色文化走向国际
红色文化的发展应该走向国际,通过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的对外文化交流能够加强红色文化与世界文明的对话,不断提高中华文化在实际上的影响力。因此,一方面,我国要坚持红色文化“走出去”,如充分且合理的利用广播、报纸、影视等,加大向国外宣传红色文化的力度,使宣传的影响力大,覆盖面广。另一方面,要坚持红色文化“走进来”,如组织国外在华留学生、工作者参观红色教育主题纪念馆;组织国际友人参与红色旅游活动等。
对红色文化的研究是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途径,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精神力量。我国十分注重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发扬。红色文化不仅是科学性、人民性、革命性的统一,也是承载了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的伟大历史。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不断艰苦奋斗而形成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传承了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最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66.
[2]周金堂.把红色文化红色传统红色基因利用好发扬好传承好[J].党建研究,2017(5):46-48.
[3]黄蓉生,丁玉峰.习近平红色文化论述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8(9):58-63.
[4]苏海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发展[J].法制与社会,2020(04):119-120.
[5]习近平.不忘初心,重整行装再出发——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调研并主持召开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工作座谈会纪实[N].人民日报,2019-05-24(01版).(作者单位:渤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