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类专业建立案例教学评价体系探究

2022-06-25 11:33饶蓝
现代商贸工业 2022年14期
关键词:三位一体价值观

摘要:案例教学法是工商管理类专业培养学生知识实践化迁移能力的重要方法。但目前的案例教学大多还只作为辅助学生知识点掌握的“举例教学”阶段。而合适的教学评价体系是促进教学行为改进、提升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在遵循人、知识与社会“三位一体”价值观的基础上,提出案例教学的评价目标要强调对学生价值观的引导、评价指标要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测评、评价过程要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关键词:案例教学评价;“三位一体”价值观;教育价值取向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2.14.086

0引言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在一定的理论背景下,通过各类信息、知识、经验、观点的相互碰撞来帮助学生达到理解理论知识和启迪思维的目的的教学方法。由于案例基本上源自于真实的情境或事件,能够与学生的经验相关,因而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并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实践化迁移,因此,从20世纪初哈佛商学院开始,案例教学法迅速在全球传播和模仿。但国外的经验并不能完全适应于中国的实际,尽管目前我国在案例开发和案例教学环节都已经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和尝试,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案例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只是被当成了“举例教学”,并没有抓住案例教学的本质,因此亟须探索适合中国的本土化案例教学的理论和实践。由于教学评价制度是教学活动的指挥棒,因此本文试图探讨案例教学评价体系的问题,以期达到以评促教的目的。

1人、知识与社会“三位一体”价值观的意义

培养人才是大学的首要功能,也是大学存在和立足的依据,但培养什么样的人才需要放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中去讨论,否则人才培养就会陷入工具主义和功利主义的怪圈。在这样的氛围下,知识传授就变成了知识的灌输与堆积,忽略知识的运用与创造。学生则丧失了主动学习的能力,个性被压抑,创造性被消解,学习的目的变成了应试。从这个角度看,中国延续了1000多年的封建科举制度对人的影响依旧渗透于教育的各个方面,严重影响着人们的心智模式。更为严重的后果是,如果老师和学生都丧失了基本的探究精神和批判能力,则人的社会价值性则会被麻痹,听不到社会的诉求,也没有自信和力量去解决各种社会问题,人与社会完全隔离,理论知识和实践完全脱节。这样困境也使得高校正如钱理群教授所说,高校正在培养一群“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这些人在为自己谋取利益时聪明至极,却很难与别人达成社会共识,更没变革社会的勇气和能力。因此我们必须将大学放在整个社会系统的视角来看,一所真正的大学除了培养人才,还必须强调其社会服务价值取向和宗旨。這也是二战后美国大学所形成的主要特点之一。大学与产业、社会的紧密结合不仅促进了产业的迅速发展,也壮大了大学的实力,造就“硅谷奇迹”的同时也成就了斯坦福等一系列名牌大学。与此相对应,人、知识与社会“三位一体”价值观应该是现代大学教学的基本价值观。在具体的教学中,工商管理类课程的案例教学就是一个很好的践行基地。因此,案例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应该也以此为价值导向。

2案例教学评价体系面临的困境

2.1评价目标忽略教育价值取向

案例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评价角度应该更侧重于学生学到了什么。然而,在传统的教学评价实践中,评价目标往往更注重衡量教师如何教,教学活动是否符合相关的制度和规范。前者更注重教育价值导向而后者更注重管理价值导向。由于受到传统教学评价方法的影响,目前对案例教学的评价也侧重于管理价值导向,表现为对教师的教学行为有着许多具体的量化考核指标,管理者对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着“具体而细微”的督导。这使得案例教学变得更像是呈现给教学管理者观看的一场表演,热闹非凡但却忽略内涵。

更糟糕的是,对教育价值取向的误用导致了案例教学评价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表现为提倡学生在进行案例讨论时完全的自由表达。导致案例教学变成了一种完全无序的、随意的方式,没有任何教学目标的引导,这导致学生丧失了基本的价值追求与理想信念。教师如果没有对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建立进行引导,这会使得学生在走出校园后,面对社会纷繁复杂的事务丧失基本的价值判断。

2.2评价指标缺乏对学生能力的测定

对能力的准确测评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加上我国教育长久以来形成的 对“标准答案”的追求,导致老师和学生追求的能力变成了衡量学生对客观知识的掌握程度,案例则只是作为一种获取客观知识的工具。在这样的认知下,案例本身是否精彩,设计是否巧妙都是没有实质性含义,学生也无非只是更形象地接受了既有的知识。而对学生能力的测量点就在于考试的时候是否能够在案例分析题上准确的锚定出题人想要考查的知识点,并按照既定的步骤回答出问题。本质上来说,这与传统教学的评价指标并无差异。

而当把案例教学当成彻底的“自由讨论课”时,案例教学没有目的也没有任务,对学生的要求只是积极参与讨论即可,因此,对学生能力的衡量常常就用在课堂上回答问题的次数来进行衡量。为了获得学分,学生也常常积极回答问题,但由于缺乏必要的方向性和价值观的引导,使得学生的讨论无法深入进行,很多学生的发言严重偏离教学目标,甚至偏离基本的处理事情的基本原则。这种泛案例教学看似培养了学生自由思考的能力,但由于评价指标没有引导学生透过具体的案例事实挖掘出其内在蕴含的更普遍、更基础的问题,并思考其如果用于实践,因此根本不能真正提升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

2.3评价过程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现有教学评价体系确实把学生纳入了评价主体的范畴,但在实际上,学生却没有机会对教师的教学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只能是被动地在教务系统中完成管理者制定的几项量化指标的打分,这其实是管理者在强迫评价主体无条件地接受自己的价值评判标准,因此学生常常以完成任务的心态应付教学评价,完全无法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其实评价过程本来是学生与老师、同学之间建立探究式对话的一次很好的机会,通过交流,学生会完成对自我思想和价值观的修正,教师也能够通过这个过程了解学生的想法,及时准确的进行正确的引导。但如果没有提供给学生这样参与讨论的机会,就会让学生习惯于被动接受,懒于反思,丧失质疑和批判精神。反过来这一定也会让案例教学过程中的讨论浅尝辄止,难以形成思想的交流和碰撞,难以对案例中的文化和价值观进行发掘。

3“三位一体”价值观引导下建立案例教学评价体系的思路

3.1评价目的应强调对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引导

案例教学应该侧重于评价学生学到了什么。不仅是评价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更重要的是评价是否实现了对学生价值观、道德方向的指引。这是与案例教学的功能定位相匹配的。如果说传统教学法实现了大学在培养人才上传授知识的传统使命和功能,则案例教学则是将大学与社会、产业联系的一种路径,凸显出知识回应社会诉求的实践价值。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案例教学也是完成学生价值教育的一种重要方式。在正确价值观的指引之下,学生在对案例的讨论就能避免陷入“完全自由”的无序讨论中。从一味追求观点的标新立异转变为追求有原则的判断;从对案例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断地将自己的价值观与现实相碰撞,从而完成价值观的不断超越和深化,也让学生体会到真实参与社会创造的激情和乐趣。

3.2评价指标应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评定

案例教学希望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这种能力重点表现为学生是否能从某个具体的问题中脱离出来,提炼出事件反映出的更为基础和普遍性的问题,然后举一反三,用于指导自身的实践。而用什么指标去衡量这种复杂的能力是一个难题。通过学习哈佛商学院、毅伟商学院的经验,结合我国高校学生的具体情况,评价指标可以考虑从结果评价和过程评价两方面进行设立。

目前,对案例教学的结果评价大多只是注重学生对概念、分析框架和工具的掌握,这导致了学生都非常注重如何在考试中四平八稳地“按点得分”。但回归案例分析的初衷,在进行案例教学的结果评价时,应该要从学生是否掌握了分析和批判性思维方式,是否理解了人、社会环境对企业决策的影响的方面,是否发展了自我意识,有创造性地对案例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等方面设计评价指标。而过程评价则可以在单纯只衡量学生回答问题的次数的维度,拓展到衡量学生的发言质量和学生一学期的表现趋势三个方面上来。其中发言的次数代表学生的态度,而质量代表了学生的能力,一学期的表现趋势则代表了学生的进步趋势。

当然这样的评价指标设置并不能一蹴而就,它需要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具体特点做出修改,因此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建立配套的教师教学反思和改进机制。通过这个机制,一方面使教师与上级评价者之间能形成一种互动,从而逐渐建立其一致的观念和认知,另一方面可以促进教师发展与学生发展统一于教师教学评价中。

3.3评价过程应鼓励学生积极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实际上案例教学需要非常重视学生的评价。这是因为案例教学法是从西方引进的,这么多年来,尽管有许多学者们对西方的经验进行了详细介绍,但少有人认真思考、分析如何在我国的国情下更好地开展案例教学。也就是说,我们还只是在模仿案例教学这种教学形式,而忽略了案例隐藏的文化背景。实际上案例教学是一种非常需要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开展的教学方法。对案例教学法肤浅的认知常常导致了在案例教学实践中,更注重案例中的故事,而忽略案例中故事所发生的文化背景和情境,尤其是从西方直接翻译过来的案例,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巨大差异,案例中所隐含的西方基本价值观和文化往往与学生的价值观产生冲突,这使得学生很难对案例中的情境产生共鸣。由于工商管理学科的理论知识体系也来源于西方,因此,学生更多的时候是在无形中被迫接受了西方的某些价值观。这造成了学生的迷茫,也造成了教师教学的困境。因此在评价过程中,不应一味地让学生只是充当管理者管理教师的工具的角色。而应鼓励学生切实参与,引导学生提出对于评价标准、内容等问题的看法,允许他们表达自身的疑问、提出争议,建立起“参與协商式”评价机制这样有助于评价体系的逐步完善,从而实现良性循环。

4结语

案例教学法的推广,符合我国高校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的基本目标。在人、知识和社会“三位一体”的价值观导向下思考案例教学评价的建立,一方面可以引导教师改变教学方法、学生改变学习习惯,学会用理性的、科学的思维方式去批判思考、检验各种社会现象和既有定论。另一方面,则是呼吁案例教学法的开展要建立在属于自己的文化价值观体系上,这样才能将案例基于现实,并寻求达成社会共识。人只有拥有坚实的社会精神力量为依托,能产生真知灼见,所掌握的知识才能完成有效的社会积累,展现出强大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孙俊三,王兵.案例教学:一种有价值追求的自由教育[J].中国教育学刊,2015,(9):77-82.

[2]李太平,戴迎峰,黄富琨,等.案例教学困境及其超越的文化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4):165-191.

[3]段肖阳.高校教师教学评价的范式转向—基于第四代评价理论的分析[J].教师教育学报,2021,(11):83-89.

[4]靳玉乐,向眉.论案例教学价值取向的变革—基于对工商管理案例教学的分析[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93-98.

[5]张东娇.比较视野中的中国“案例教学”—基于毅伟商学院案例教学经验的分析[J].比较教育研究,2016,(11):71-77.

[6]杨卫东,张征.探索回归本真的高校教师教学评价[J].教育研究,2016,(12):130-132.

[7]李征博,曹红波,郑月龙,等.哈佛大学商学院案例教学运行模式及对我国的启示[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8,(11):66-71.

[8]李旭芝,龙佳.我国高校课堂教学评价方式与路径重构[J].上海教育评估研究,2021,(5):69-74.

[9]宋耘.哈佛商学院"案例教学"的教学设计与组织实施[J].高教探索,2018,(7):43-47.

[10]陈明学.高校教师教学评价的反思与实践转向[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7,(9): 56-59.

基金项目: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涉外学院2020校级课题“工商管理类专业强化案例式教学、凝练专业培养特色的研究”。

作者简介:饶蓝(1983-),女,汉族,湖南常德人,硕士,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涉外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绩效管理。

猜你喜欢
三位一体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岗位、证书、课程“三位一体”教学方案设计改革研究
信管专业生产实习过程自我管理的实现
基于“三位一体”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途径研究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