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混合式教学是顺应信息技术发展和人才需求变化而出现的一种教学模式。本研究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为例,在梳理思政课混合式教学内涵和特征的基础上,从教学内容的融合、教学载体的配合和考核方式的结合三个方面进行探究,以期把握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的规律,提升育人实效。
关键词:思政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混合式教学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社会生产方式、人们的生活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均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面对新的发展形势,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必须主动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积极运用信息技术,探索符合高校学生成长成才规律的新型教学模式。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思政课教师创新课堂教学,给学生深刻的学习体验。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的思政课教师在守正中创新,在创新中优化,按照混合式教学改革的理论预设,秉持优化思政课的改革理念,以学生为中心,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开展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使得教学内容更有针对性,学习方式更加便捷,成绩考核更为科学,教师“教”的积极性和学生“学”的自主性得以发挥。
一、混合式教学的内涵与特征
(一)混合式教学的内涵
混合式教学是伴随互联网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在全球兴起的一种教学模式,教学在线上和线下相互配合展开,从而拓展了教学功能,增强了教学实效。北京师范大学的何克抗教授于2003年首次在我国倡导混合式教学,他认为混合式教学把传统教学和在线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体现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混合式教學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营造的数字化学习环境,将其与传统课堂教学深度融合,使知识的传授不局限在课堂,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在混合式教学中,信息技术不再是辅助教或学的工具、手段,而是用来创设教学环境和学习空间的主要载体。
现代通信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在线课程和网络平台的构建,为高校思政课改革提供了新载体、新途径和新方法。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青少年是最活跃的群体,思政课建设要向改革创新要活力”。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提出,“要总结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大规模在线教育的经验,利用信息技术更新教育理念、变革教育模式”。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指明了新时代思政课改革的方向,并为之提供了基本遵循,即充分利用网络教学的优势,推进传统教学方式与之融合,激发思政课堂活力,增强思政课的时代感和吸引力。
(二)混合式教学的特征
网络教学平台内教学空间的建构是混合式教学的基础。教学空间中有基本知识点的讲解视频和与知识点相匹配的练习、测评,还可以实现师生、生生互动。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能力和兴趣进行自主学习和自我测验,还可以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并掌控学习节奏。
课堂教学中线上与线下的融合是混合式教学的关键。混合式教学不是对传统课堂的颠覆,也不是仅依赖信息技术与数字资源,而是线上与线下有机融合的教学模式。融合的关键在于教师的策划和设计,在此过程中教师越来越少灌输知识,而越来越多地启发学生思考。除了其正式职能,教师将越来越可能成为一个顾问、一个交换意见的参与者、一个帮助学生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教师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那些有效果和有创造性的活动——互相影响、讨论、激励、了解、鼓舞。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讲授习得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环境中通过一定的资料以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因此,交流与实践是混合式教学的灵魂。它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与热情。
科学的考评机制是混合式教学的保障。科学的考评机制包括对学生参与任务点学习、课堂练习、专题测验、主题发言和论坛互动等情况的考核,也包括对学生参与提出问题、成果汇报、演讲辩论等多种活动的情况的评价。引入学生互评和自评机制,可以使评价更加透明和客观。
二、教学内容:在线教学、面授教学、实践教学等相融合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办好思政课,就是要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因此,思政课教学内容在编排上既要有一致性,又要有层级性,通过线上线下融合设计,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知识体系向能力体系、信仰体系的转化。
线上教学以教材内容为主。线上教学通过学生在线自主学习和教师答疑方式,让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和知识点,完成教学目标中的知识目标。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为例,其教学目标是通过国史和国情的学习,提高学生分析和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深刻领会“四个选择”的历史必然性,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努力。其知识目标是通过对有关历史进程、事件和人物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国史、国情及其内在规律,同时为“概论”课和“原理”课的学习奠定基础。依照教师教学为主导、学生自学为主体的基本原则,教师围绕教材精心制作讲课短视频,力求在有限时间内讲清课程的知识框架,同时在每个短视频中间或结尾附加测验题或讨论题,以帮助学生掌握学习内容并检测其实际掌握情况,教师根据测验反馈信息及时发现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线上教学平台设有论坛区和资料区,学生可在论坛区发帖,提出学习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资料区有教师精心编排的视频、音频和文字资料等,方便学生查阅和研读。
面授教学以问题导向为纲。面授教学针对学生思想的困惑点、理论的难点和现实的热点,设置系列专题分析和讲解,提高学生运用正确的历史观和方法论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和综合素养。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鲜明的理论品格。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学生的疑惑就是思政课要讲清楚的重点”。特别是关于思政课的基本理论问题,要观点鲜明、立场坚定、理直气壮地讲清楚,让学生明辨是非,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和理论认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思政课教师的“六个要”“八个相统一”,是思政课教师讲课的基本遵循。比如,讲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时,不仅要讲清资产阶级的阶级局限性,还要分析资本主义共和道路不符合中国国情;不仅要讲清资本主义共和道路在辛亥革命时走不通,还要讲明资本主义共和道路在当前更走不通;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契合的、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道路。
实践教学以学生的兴趣为本。实践教学突出趣味性,让学生自主选择实践的相关主题,自主设计实践的表现形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激活学生的创造性。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团队设置有大型纪念日图片展和主题展。比如,日军镜头里的侵华暴行——纪念中国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纪念长征胜利史料展,三大文化合力育人展馆等。教学团队还制作了河南红色历史的相关视频,如《抗战中的河南》《红色精神耀中原》等,厚植学生热爱河南、热爱祖国的情怀。
中南大学吴争春教学团队录制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相关视频,并开设了线上优秀实践作业展示专区等,要求学生把所学、所感和所思展示出来。展示内容可以是历史事件再现、现实生活展示、文学作品的视觉表达等,形式可以是历史剧、口述史(红色故事讲述)、辩论赛、访谈、主题演讲、调查记录和红歌串烧等。该教学团队对历届学生的优秀实践作业进行拍摄和编辑,借助网络教学平台和数字化资源,构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支撑、相互融合的新型教学生态。
由于思政课的特殊性,在线教学、面授教学和实践教学都要关注时代发展和社会问题。2021年在全国政协会议上,林忠钦委员在发言中建议,向广大青年学子讲好抗疫这堂大思政课,将抗疫的鲜活案例融入教材。习近平总书记颔首赞许:“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这次总的背景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期,突如其来的疫情加剧了这两个方面给人们的影响。”在全民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教师的主战场是课堂,不仅要保证常规教学内容的讲授,还要把相关防疫战“疫”内容融入课程。结合中华民族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的经验,结合人民群众众志成城、英勇奋斗、同舟共济的实践,结合党的坚强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及时合理地把防疫战“疫”实践融入思政课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有战胜疫情的信心,还要让学生爱国力行,坚定政治信仰和道路认同。
三、教学载体:慕课或者SPOC、教学APP或者数字化教学工具相配合
混合式教学载体包括慕课或者SPOC、教学APP或者教学工具。慕课是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SPOC是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主要指在课程平台上所搭建的面向小规模群体的在线课程。教学APP或者数字化教学工具,主要用于衔接课程平台及线下课堂教学。
混合式教学开展的基础是线上课程,线上课程可以采用教师自己或者本校开发的慕课,也可以依托国家级精品课程或者省级精品课程,但最好在此基础上构建适用于本班教学的SPOC,这样才可以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和互动交流,也能便捷地提取学生学习的数据并进行精准分析。混合式教学的开展,仅有线上课程还不够,还需要根据线上课程的学习数据和反馈设计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中必须能实现线上沟通和交流,因此需要有与在线课程相配合的教学APP或者数字化教学工具。
以河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为例,教学团队选择国家级精品课程作为课程包,在超星尔雅教学平台进行SPOC的构建。课堂教学借助超星学习通APP,开展多样的课堂互动,如限时测验、弹幕发言、投票、手机参与评分等,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使学生动起来和忙起来,还能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思想,及时调整课堂教学内容,让思政课堂效果更实。
四、考核方式: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相结合
考核评价渗透线上线下的各个教学环节,贯穿混合式教学的全过程,要发挥导向和教育功能。在教师评价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参与自评、互评等,形成公正、公开的民主考评氛围,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与示范作用,形成良好的学风和良性的循环。
根据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相结合的原则,课程成绩应包括平时成绩、实践成绩和期末成绩三部分。以河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为例,平时成绩、实践成绩和期末成绩分别占总评成绩的40%、20%和40%。平时成绩包括线上成绩、线下成绩,实践成绩包括个人成绩和小组成绩等。考核内容不仅包括课堂练习、专题测验和主题发言等,还包括小组合作、成果汇报和实践展示等。在教学评价中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混合式教学的优势,利用教学平台和空间,对优秀作业进行展示,同时让学生参与评价,使学生体会到学习带来的成就感和荣誉感。将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度、贡献度纳入评价体系,将过程性学习评价与期末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真正实现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的有机结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 ‘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思政课担负着立德树人重要使命,思政课教师应紧跟时代步伐,准确把握青年学生的成长需求,深入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融合。
参考文献:
[1]吴争春,于天真,狄神武.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之“道”“术”“效”[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0(6).
[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与明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3]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J].求是,2020(17).
[4]習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9-07.
责编:瀚 海
基金项目: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大中小学思政课程一体化建设研究”(编号:2019SJGLX540);2021年省级一流本科课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混合课程”和省级在线开放课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作者简介:韩霞(1978— ),女,河南财经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