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发展的困境与对策研究

2022-06-25 22:38张扬
现代商贸工业 2022年14期
关键词:多元主体产教融合对策

张扬

摘要:产教融合这一概念提出之后,江苏省也出台了相关的实施意见和指导政策,泰州市在结合当地经济教育发展的情况下,也采取了相应的推动措施,但是从近几年的发展情况来看,成效并不明显,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本文以泰州市为例,分析了当前在推进产教融合过程中的困境及原因,并从参与的各主体的角度提出了促进当地产教融合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产教融合;多元主体;对策

中图分类号:F2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2.14.006

在2018年江苏省办公厅出台了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实施意见之后,泰州市将产教融合作为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融入经济转型升级的各环节,贯穿于人才开发的全过程,在实体经济、城乡建设、生物医药、高端制造、现代金融等领域开展了一系列的探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发展过程中,我们也注意到不少高校与企业之间的产教融合仅局限于学生实践和毕业生就业输送的环节,融合的深度和广度还有欠缺,本文以江苏省泰州市为例,剖析该市在产教融合的发展进程中面临的困境,并探讨加快泰州产教融合发展的新思路和新举措。

1泰州市产教融合“合而不融”的困境及原因

1.1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与地方产业发展对接不够

泰州地处江苏中部,是扬子江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主导产业有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高端装备制造及高技术船舶、节能与新能源以及化工及新材料等,目前辖内共有七所高等院校,其中五所本科院校,两所专科职业院校。在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上,通过调查可以发现,大多数专业的人才培养还是侧重理论的学习,在实践这个环节上重视还不够,有些课程的实践也仅仅局限于校内的实训系统,与现实环境脱节严重,导致学生在实践课上掌握的实操技能非常有限,不利于科教与产业的融合。

此外,高校教师作为产教融合的重要推动者,由于高校的管理制度和考核导向的原因,很多教师注重申请纵向研究课题或者发表科研论文,较少关注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同时高校对于一线教师的绩效考核的内容并不涉及产教融合的成果体现,这就会出现政策与实施效果不相符,影响产教融合的发展。

1.2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地位不够明显

企业是市场的主体,同时也是深化产教融合、参与人才培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主体,在泰州市推进产教融合的进程中,企业的主体地位并不突出,在各项工作中发挥作用也不够,研发的积极性还有待提高。一方面,在人才的引进上,企业的招引政策还需进一步优化。另一方面,部分科技型企业在研发过程中存在资金短缺等问题,导致科研成果难以转化为生产力。

1.3行业协会发挥的纽带作用不够

在调查中发现,高校和企业在产教融合的实践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双方職责划分不清晰、利益需求目标不一致,以及高校对本地企业用人市场的了解不够深入,对企业的用人需求、行业技术的发展认知与企业不同步等问题,最终会导致合作流于形式,而且这种滞后性和信息不对称会导致高校人才培养的输出效率降低,与企业的人力资源需求不协调等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承担着发挥政府、高校、企业间桥梁纽带作用的各类行业协会商会,具有协调解决这些问题具备明显优势条件,但是在泰州市目前的产教融合发展过程中,行业协会发挥的作用并不明显。

2加快泰州产教融合发展的新思路和新举措

2.1推动泰州产业发展与高校专业设置紧密对接

高校的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要基于泰州市主导产业的发展规划,不能仅仅注重学科的提档升级,也要关注自身学科专业的发展能否符合当地经济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展要求,这就要求高校在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时增强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的契合度,将现有的专业学科以及课程设置纳入动态调整的范围,实现泰州地方产业发展的同时也实现了高校本身的内涵式发展要求。但需要注意的是,在产教融合中并不是专业设置、教学内容等与地方产业需求的简单结合,更重要的是高等教育与产业之间的双向整合,形成双主体的人才培养模式,一方面让高校进入产业成为产业的主体,可通过对企业职工的在职培训,使其不断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需地,更好地应对市场经济的挑战,提高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从而也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也鼓励当地主导产业中的企业进入高校成为高校教学的主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更加直观、更加感性地领悟专业知识。

2.2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

目前,部分高校联合相关企业申报的校企合作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项目也相继获准,如南师大泰州学院的“衡信财税工商订单班”、泰州学院的“建行班”等,订单班的人才培养目标性更强,在培养过程中,应由企业与高校联合进行教学内容设置和课程体系改革,学习内容以及考核要求相较于其他班级来说应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在实践课程的环节应组织多样化的实践活动,有条件的可尽早组织进入企业进行实训,通过实践与理论教学的融合,学生能更真实的领会到自己学的是什么、练的是什么,会对所学的专业有更清晰的认识和理解。在订单班的人才培养中,我们也不能忽视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衔接,要充分考虑学生由校园向职场进行身份转换的心理变化,在过渡期可以通过开设有关职场技能的课程,以及在配备专业教师的前提下再由企业提供一位行业导师,全方位开展学生教育工作,进行更为专业、细致的个性化管理。

在2020年,泰州市新扬子造船、扬子江药业、太平洋精锻、神王集团、南瑞泰事达5家企业被认定为全省第一批产教融合型试点企业,并纳入江苏省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培育库,对于这些企业,一方面要利用好政府给予的优惠财税政策,符合条件的积极兴办企业职业教育集团或与高校联合建设培训学院,另一方面要与本地高校紧密合作,就人才培养的各方面要求与高校加强沟通与合作,开展校企合作项目。

在校企合作中科研工作也是其中的重要一环,科研工作作为区分高校教师与其他教师的一个主要特征,占据了高校教师工作中的主要部分,作为高校教师来说,做科研不是纸上谈兵,不是闭门造车,而是要面向世界学术前沿来做科学研究,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国民经济主战场来做科学研究,把科研成果学术论文写在社会发展的蓝图上,这才是新时代赋予的责任和使命,这也就对高校教师的科研成果转化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在科研项目的选题上,要优先以企业的实际需求作为选题的重要来源,研究过程中要走进企业进行实地调研,条件允许的话可以与企业共建实验室或研究基地,构建一个多元主体参与的科研平台,真正做到把理论的科学研究与实际的生产效率提高结合起来,不断催化泰州市产业技术的革新,推动地区经济增长。

2.3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模式

泰州的五所本科院校的发展定位为应用型本科高校,作为应用型本科高校在人才培养上与高职高专和研究性大学都是不同的,既不是以职业为主线的技能性人才培养,也不是以学科理论为主线的人才培养,而是应当兼具区域内产业发展的应用性,以及学科的专业性和创新性等特点,所谓符合产业发展的应用性即人才的培养要符合泰州区域内经济社会的发展的需要,學科的专业也就是要通过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本专业的理论基础,创新性即要求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能将实际问题与所学知识进行灵活运用,有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思维能力。这就意味着应用型高校的产教融合,需要同时具备多元主体的参与,在参与的过程中势必会涉及费用、风险以及利益如何分担如何共享的问题,这也就要求我们探索出一条不仅有利于产教融合的推进而且符合各主体利益要求的深度融合机制。

此外在实践的过程中,需要各高校之间的横向联系和各主体之间的纵向沟通,来打破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壁垒,消除以单一主体利益为主要目标的模式,通过跨部门协作,把泰州市的教育资源与科研、产业等有机地整合起来,一方面推进了产教融合模式的有效发展,另一方面也优化了人才结构,解决当地高校学生毕业后就业难和企业用人招工难这一问题,形成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的有机衔接。

2.4优化师资队伍及高校职业发展体系

目前普通高等学校都在推进“双师型”教师的认定,所谓“双师型”教师,即具备教师资格的同时还具有本专业领域相关的职业资格,“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也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发展,更好地促进产学研相融。但是在调研中发现高校多数双师型教师往往是通过相应的职业技能考试取得的双师资格,高校教师普遍理论功底强,实践动手能力差,尤其是在本专业的实践中能力和经验上还是达不到真正的双师教师的标准。

虽然近年来各高校在优化教师结构、强化教师职业能力方面做了很多努力,比如选送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引进优秀工程技术人员加入教师队伍等方式,但是很多实践项目并没有获得理想的效果,教师参与到其中也多是抱着一种完成任务的心态,究其根本原因与高校对教师的考核机制有很大的关系,在高校教师的职称评聘与教师所做的科研有很大的关系,但是并不关注所做的科研成果是否真正能够转化为实际的生产力、是否能够切实解决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这就导致很多教师存在为了科研而做科研的现象,随着产教融合的不断深化,结合泰州当地的高校情况和经济发展,应用型本科和职业本科的改革方向不会变,教师的教学和科研要以区域内的经济产业发展为根本出发点,这就要求在高校师资的优化上落实全面责任制育人思想,克服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等倾向和解决评价标准“一刀切”问题,对于有丰富的行业背景和经验的教师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用好这部分师资力量。在高校的发展规划中要体现以应用型科研、应用型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导向,对行政部门和教学管理的评价考核体系进行细化,在原有的评教评学基础上引入市场评价、外部评价等模块,丰富评价指标体系,并切实将评价结果在职称评定和绩效考核中体现。

2.5用好政府的财税支持和优惠政策

产教融合在西方国家的研究和发展已经历经了近百年,各种法律和制度相对我国而言都是更加健全的,从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完善的法律制度以及顶层设计对产教融合的发展至关重要。在2018年江苏省办公厅出台了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实施意见之后,泰州市政府及相关部门也出台了与产教融合有关的包括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等方面的政策,但是涉及职业教育的多,应用型本科的少,对于泰州目前的高校情况,有两所职业院校,五所应用型本科院校,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如何更好地推进产教融合,还缺乏一定的政策指导。

推进产教融合的发展离不开实践基地以及各类校企平台的搭建,在建设过程中政府可提供相应的财税用地支持,以及资金支持,同时可以引入优质的社会资本,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的合作(PPP)模式,充分发挥社会资本在融资、运营等方面的优势。同时在平台框架的设计上,随着信息化和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以及各类新兴技术手段的应用,比如云计算、物联网技术、区块链技术等,为产教融合中平台建立开辟了新的路径,一种新兴技术的嵌入离不开政府的政策支持与统筹规划,一方面可以为产教融合注入新的推动力量,向更深层次发展,另一方面也有助于产业结构的改革。

另外,作为产教融合顶层设计的关键一环,除了组织一个高效率的网络框架,在资源和数据的共享上政府也应当发挥主要的作用,比如相关部门可牵头开发利用大数据等信息化手段建设的专业的产教融合信息服务平台,通过平台可向各类主体提供精准化、个性化的服务,例如产教融合信息发布、检索、推荐等相关增值服务,促进产教融合有效向前推进。

3结论

产教融合作为新时代赋予教育和产业的新的使命,如何更有效地推动其发展是需要深入思考并解决的问题,泰州市产教融合的发展需要政府、高校、企业等多元主体的参与,要以区域内经济产业的发展为导向,以人才培养为主要实现途径,以师资队伍建设和课程改革为催化力,最终实现因地制宜地发展。

参考文献

[1]赵林度.产教融合视域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J].中国大学教学,2021,(12):6.

[2]艾静超.地方本科高校产教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教育教学论坛,2020,(32):3.

[3]楼世洲,岑建.产教融合视角下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的创新机制[J].职业技术教育,2020,41(3):6.

[4]孔德忠,王志方,任玉东,等.产教融合背景下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路径探析[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1,40(3):3.

[5]毕文健.应用型本科院校教育组织形态创新研究——基于产教融合的战略思路[J].2021,(2020-7):71-78.

[6]甄佳君.地方产教融合型企业政策实施:基于试点企业的分析——以嘉兴市教育型企业为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19):5.

猜你喜欢
多元主体产教融合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构建多元主体联动的城市危机信息沟通机制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
试论大数据下的现代科技馆科普服务创新
多元主体协同:网络舆情治理新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