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良艺
(财政部厦门监管局,福建厦门 361001)
随着国家资金投入的逐年增加,高校和科研院所购置的大型仪器设备日益增多。如何提高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是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一个重要课题。目前高校和科研院所大型仪器设备普遍存在重复购置、封闭管理、利用率低下等问题,造成了大型仪器设备资源的浪费。为解决上述问题,国家大力推进科研仪器设备的开放共享。为此,通过实地调研A 大学、B 大学、中国科学院某研究所(以下简称“中科院某所”)、自然资源部某海洋研究所(以下简称“海洋某所”)等四家中央直属高校和科研院所,对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问题进行分析。
我国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在经历近年来的发展后,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也面临着一些突出的问题。
(1)形成多级覆盖的共享网络。目前,我国已经建设形成了覆盖各层级的大型科研仪器共享平台网络,国家层面有国家大型科学仪器中心等国家级平台,各省、市、高校和科研院所也基本都建立了相应的共享平台。各种共享平台网络遍布全国,涵盖各学科,为推进科研仪器设备的开放共享提供了强有力的网络支撑体系。
(2)汇聚了庞大的开放共享设备集群。在国家相关政策支持下,尤其是在2014 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的意见》的指引下,各地通过开展仪器设备资源调研工作,资源整合已经初步完成,高校和科研院所大量的科研设施仪器纳入了统一的网络平台管理,提供了数量庞大、种类齐全、服务多样、简洁便利的设备集群开放给社会共享使用,截至2020 年11 月,中央直属高校和科研院所共356 家单位加入科技部的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平台并参加评价考核,涉及原值50 万元以上的科研仪器共计4.1 万台(套)。数量庞大的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仪器设备向社会开放共享为我国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节约了大量的设备资源和财政资金。
(3)构建了开放共享服务体系。为促进共享平台网络的有效利用,科技部、各省市均建立了科研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的评价制度,制定评价方法和标准,对仪器设备的运行状况、开放程度、服务质量、收费标准和开放共享效果进行量化考核,定期向社会公布考核结果。同时建立奖惩制度,通过开放共享后补助机制,调动高校和科研院所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的积极性。
(1)为数众多的大型仪器设备仍未开放共享。在国家有关部委的大力推动和政策指引下,高校和科研院所对外开放共享的大型仪器设备数量逐年增加,但是开放共享的程度仍然不够,这可以从各高校和科研院所大型仪器设备中开放共享的比例得出结论。调研的四家单位10 万元以上的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的情况见表1。
表1 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情况(截至2020 年12 月20 日)
从表1 可见,除B 大学由该校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统一集中管理大型仪器设备外,多数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大量仪器设备仍旧散落在各院系中,并未实现开放共享,造成高校和科研院所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率普遍较低。
(2)共享平台缺乏统一标准。国内各省、市、高校、科研院所基本都建立了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信息平台,这些平台大多数参照国家平台建设纲要以及科技部共享平台进行建立,由于共享平台建设缺乏统一具体的标准,导致各地、各单位共享平台对仪器设备分类和标准存在较大差异。例如,海洋某所加入的国家科学仪器与设施网络平台、某省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协作共用网、某市科学仪器设备资源协作共享平台,3 个平台分类标准不一致,造成其进入平台的设备数量分别为186 台、250 台、105台,同时其自建的海洋某所科学仪器共享平台的设备数量为174 台。各平台标准不一致,不利于仪器设备单位的管理,也不利于用户的查找选用。调研中了解到,海洋某所仪器设备共享基本是从单位自建的信息平台获取客户,从科技部、省、市平台获得的有效用户极少,大量重复但标准不同的共享平台实际使用效率很低。
(3)仪器设备平均利用率普遍不高。科技部、教育部、各省市均对纳入共享平台的单位进行共享开放度、仪器设备使用机时等指标进行考核,从考核通报情况以及实地调研了解到,很多单位仪器设备的年平均机时低于教育部关于专用设备800 机时/年、通用设备1400 机时/年的指标要求。如B 大学2019 年通用设备平均服务机时890 机时/年,远低于教育部的考核要求。同时,调研中发现各种仪器设备的使用机时很不均衡,少数新近购置的、符合产业发展趋势的仪器设备的使用率非常高,如B 大学使用率最高的核磁共振波谱仪2019 年达到4800 机时,但与此情况相反的是,大量的仪器设备是相对老旧、技术已经逐渐过时的,这些设备平均使用机时不到400 机时/年,而且使用机时逐年降低。
(4)仪器设备运行经费和维修经费不足。大型仪器设备运行维护费用来自于项目的科研经费,科研项目结束后,运行经费得不到持续的保障。如海洋某所大型仪器设备平均使用年限已超过6 年,仪器的故障率和维修费用逐年上升。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取得的服务收入较少,根本不足以弥补仪器设备日常运行费用以及仪器设备管理人员的工资支出,更无法承担高额的维修费用。例如,海洋某所2019 年、2020 年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收入分别为776.23 万元、538.47 万元,维修维护费用则分别为1083.21 万元、848.31 万元,共享收入无法覆盖维修维护费用。大型仪器设备如果不能得到良好的维护,必然会进一步降低仪器设备的使用率。
(5)开放共享的质量不高。调研中发现各高校和科研院所统计上报的共享收入中,很大一部分实际上是开放给本单位内部使用产生的收入,并非真正意义的向社会开放共享。例如:中科院某所2019 年大型仪器设备服务收入913.68 万元,其中对外服务收入382.56 万元,对内服务收入531.12 万元,对外开放服务收入占比42%。A 大学2020 年名义上共享收入2000 余万元,但实际对外共享服务收入不足400 万元。B 大学情况也是如此,2019 年其名义上共享收入200 余万元,其中对外共享服务收入不足20%。各高校和科研院所大型仪器实际对外开放共享收入占比偏低,反映出当前仪器设备开放共享质量不高的普遍问题。
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利用率较低的问题普遍存在,主要原因有以下5 个。
目前,高校和科研院所除部分专门对外提供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的实验室外,大量的仪器设备分散在各院系和各课题组,其共享率较低。究其原因是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一些专家和教师对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的意识不强,使得部分大型仪器设备使用率低,使用价值未能得到充分发挥。
高校和科研院所普遍存在重理论、重科研、轻实践、轻管理的现象,这是其围绕教学和科研的考核方式所决定的,这就造成高校和科研院所对仪器设备内部管理和有效使用的重视不够。对提高仪器设备配置的科学性,管理部门缺乏全面深入的谋划,往往注重仪器设备有无的问题,忽视仪器设备的使用情况,对仪器设备的有效使用欠缺组织管理,导致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工作停滞不前。
大型仪器设备购置经费一般为各级财政拨款,通过各类科研课题、学科建设和重点建设项目等专项资金拨款购置。各类专项资金立项之初,围绕实现项目建设目标侧重于对项目可行性、项目需求、专家知名度和团队水平等要素进行评审,而对仪器设备配置需求、设备性能、管理人员配备、已有同类仪器设备情况等细致问题未进行全面评审论证,从而导致在项目建设中重复购置、超项目需求购置仪器设备现象非常突出,尤其是项目单位崇尚购置国外进口高端大型仪器设备,为后期项目结束后大量大型仪器设备闲置浪费以及开放共享先天不足埋下隐患。
高校和科研院所存在的重项目建设、轻资产管理的现状,造成其对大型仪器设备的管理使用缺乏完善的考核评价,不作固定资产投资的投入产出量化分析评价,未建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考核激励机制,也没有相应的责任追究制度,造成仪器设备的相关使用者较少关注开放共享。同时,科技部和各省市均建立了比较全面的对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考核评价指标体系,但是在考核的具体内容上,存在主观成分影响较大的情况。比如:在运行使用情况指标中考核支撑服务重大科研任务情况,在共享服务成效指标中考核支撑服务外单位科技创新的重要成果,以及在组织管理情况指标中考核开放共享管理制度建设情况和集约化管理情况,这些指标都难以量化评价,考核成绩受主观判断影响,造成考核排名波动很大。如:中科院某所和A 大学参加科技部和财政部中央级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单位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评价考核,2018、2019、2020 年的名次分别为第42 名、第4 名、第57 名和第90 名、第52 名、第208名,同一单位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工作考核排名大幅波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考核体系不够合理。
多数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实验人员未受到足够的重视,实验技术队伍不稳定,尤其缺乏高水平的技术人员。由于大型仪器设备管理人员编制较少,实验人员中大部分是各专业各学科的科研和教学人员兼职,专职从事实验的高水平技术人员缺位,造成大型仪器设备无力对外提供高水平技术服务,或者有的单位对仪器设备管理松散,非专业技术人员使用不规范,对仪器设备的使用效果和使用寿命造成损害。再者,由于大型仪器设备实验技术人员缺乏,导致一些高端的仪器设备停留于基础功能的使用,其潜在的深层次功能未被充分开发使用,造成大量资源浪费。
高校和科研院所作为大型仪器设备的管理者和使用人,应在其内部明确大型仪器设备的管理部门,应将本单位所有大型仪器设备纳入统一管理,各专业学科及课题组均需向该部门申请使用。仪器设备管理部门负责统筹规划本单位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和开放共享,对大型仪器设备的购置、使用、维修维护、开放共享、报废处置进行全过程的精细化管理,切实提高使用效率。
高校和科研院所要加强大型仪器设备购置的分析与论证,对大型仪器设备购置的必要性、组织实施的可行性,以及仪器设备的适用范围、性能、价格等进行充分的调查分析,采取第三方论证等方式,确保采购方案的科学性。同时,有关管理部门要加强对项目评审,特别是项目中购置大型仪器设备是否符合项目建设的整体规划进行严格评审,避免不必要的追求高档、购置超过项目需求的大型仪器设备,造成严重浪费。
国家科技部、教育部等有关部委应加强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顶层设计,制定统一规范的信息平台建设标准。各省、市,以及各高校、科研院所应按照统一规范的标准建设本省、市和本单位的开放共享信息平台,形成全国多层次、标准统一、功能互补的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平台网络。各高校和科研院所应当把本单位除涉密、技术要求特殊、研究目的特殊等仪器设备之外,具有一定共性需求的科研仪器设备均纳入平台开放共享。再者,各单位应丰富完善其开放共享信息平台功能,使开放共享平台不仅仅是仪器设备的展示平台,应逐步将共享信息平台打造成“网上预约—实验记录—计费—结算”的全过程的控制平台,同时开发移动客户端,满足共享用户灵活多样的使用需求。
目前大型仪器设备共享使用率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这些高价值的大型仪器设备停留在低层次的使用阶段,一些强大的功能模块得不到深入挖掘利用,与第三方专业检测机构相比市场竞争力明显不足,这些大型仪器设备的共享效率必然不高。因此,在同样设备资源的基础上,关键是要有专业的技术团队对仪器设备的新方法新应用进行开发研究,扩展仪器设备的使用范围和领域,通过仪器设备的应用技术,而不是仪器设备本身以对外开放共享,这才是仪器设备的核心竞争力,也是其通过自我造血能力维护仪器设备高效运行的途径。因此,亟需加快培养相关技能型人才,提升仪器设备应用的技术实力。
各省、市有关部门应进一步优化对仪器设备共享平台的考核评价体系,考核体系中除原有对开放程度、共享机时等指标的考核外,应增加对技术服务能力的考核,重点考核相关技术人员配备、技术职称水平等,促进各单位重视加强技术力量的培育。有关部门在考核指标设计中,要侧重对可量化内容的考核,避免人为主管因素对考核结果产生太大影响;同时在考核实施过程中要加强对各单位填报数据情况的监督检查,一经发现数据造假的单位,应根据有关规定记入科研严重失信行为记录。在激励机制安排中,建议有关部门加大对共享成效显著的单位的后补助力度。同时,高校和科研院所也应加大对仪器设备管理部门和人员的激励考核,将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情况与人员编制、薪酬、职务晋升等挂钩,调动有关部门和人员提高仪器设备使用效率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