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 玲
(重庆市第五人民医院超声科 重庆 400064)
先天性心脏病作为胎儿结构异常状况一种,往往在母体中就存在遗传背景,是造成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1-3]。对于胎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而言,诸多呈现出复合畸形现象,通过实施常规超声诊断,无法对出现畸形的血管以及心脏进行清晰显示,从而临床表现出较高误诊率以及漏诊率。而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就胎儿血管血流信号情况进行清晰显示,所以在先天性心脏病胎儿检出率方面,表现较高[4-7]。本研究选取重庆市第五人民医院2018 年1 月—2020 年12 月收治的104 例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筛查患者进行超声诊断研究,旨在探讨对胎儿先天性心脏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完成疾病筛查的有效性,为达到促进胎儿先天性心脏病早期诊治目标,现报道如下。
选取重庆市第五人民医院2018 年1 月—2020 年12 月收治的104 例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筛查患者进行超声诊断研究。分为高危组(18 例)以及非高危组(86 例)。高危组主要包括不良妊娠史5 例,先天性心脏病家族史患者6 例以及不良环境接触史患者7 例,患者年龄为23 ~36 岁,均龄(28.22±2.25)岁;受检孕周22 ~28 周,平均(25.25±1.26)周;初产妇、经产妇分别为11 例以及7 例。非高危组患者年龄为23 ~37 岁,均龄(28.28±2.28)岁;受检孕周21 ~28 周,平均(25.27±1.28)周;初产妇、经产妇分别为56 例以及30 例。两组年龄、受检孕周、初产妇以及经产妇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所有产妇均属于单胎妊娠;②临床资料均完整;③患者以及家属均知晓此次研究,并顺利签署知情同意书;④均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⑤患者年龄为23 ~37 岁;⑥患者以及家属电话、联系住址均固定,可同其家属展开随时联系。排除标准:①伴有妊娠高血压者;②伴有妊娠糖尿病者;③中途退出研究者;④呈现出较差诊断依从性者;⑤表现出精神等方面疾患;⑥伴有肾脏以及肝脏等方面严重疾病者。终止试验标准:①所有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筛查患者表现出严重不良事件现象,通过临床医师判别后,将病例临床诊断研究停止;②在对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筛查患者实施临床试验期间,表现出其他可能对临床症状以及体征造成影响的现象,医生有权将临床试验终止,并且视为无效病例处置;③对于临床诊断试验方案,在实施期间表现出的偏差严重,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筛查患者家属呈现出较差依从性;④对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筛查患者在实施诊断研究期间,临床试验受试对象以及家属不愿继续,对主管医生提出将试验终止要求。脱落标准以及处理原则:①在研究过程中,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筛查患者以及家属对于本次研究自愿退出,或者主动向主管医师提出将知情同意书撤回意见;②患者以及家属表现出较差依从性,对于试验无法坚持配合;③研究人员针对病例病情、病因以及脱落情况展开详细、清晰记录,并且均保存病例相关数据,创建档案,以供后期数据分析。所有孕妇中,高危、非高危孕妇例数分别为18 例以及86 例。
所有孕妇于临床均畸形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器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设定探头频率为3.5 MHz。指导患者取平躺位,充分暴露腹部,在孕妇腹壁安置探头。于斜面、横面以及纵面等诸多方位展开腹部连续性追踪扫描操作,针对胎儿面部、头部、胸部、颈部、四肢结构、腹部、脊柱、羊水情况以及子宫内胎盘情况进行认真检查。完成后针对胎儿胸腹围、双顶径以及股骨长径实施测量,并展开对应记录。就胎儿心脏大小、位置、运动情况、结构以及心率节律变化情况,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实施检查。并且就胎儿心室大小以及左心房比例一致性详细观察。了解房室瓣膜结构、室壁运动情况以及心室大小比例是否保持一致。对室壁运动情况、瓣叶活动以及房室瓣膜结构进行观察。如疑似胎儿先天性心脏病出现,则需要对其进一步展开超声心动图检查操作。针对孕妇展开必要跟踪随访。
①分析胎儿先天性心脏病诊断准确率;②比较两组胎儿先天性心脏病检出率。
采用SPSS 22.0 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04 例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筛查患者完成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后,共3 例表现出胎儿先天性心脏病情况,其中肺静脉异位引流患者1 例,室间隔缺损患者1 例,法洛四联症患者1 例;经心电图以及分娩后证实后,共2例呈现出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现象,其中肺静脉异位引流患者1 例,室间隔缺损患者1 例,无法洛四联症患者,见表1。
表1 胎儿先天性心脏病诊断准确率分析 单位:例
18 例高危先天性心脏病筛查患者检出先天性心脏病胎儿2 例,检出率为11.11%;86 例非高危先天性心脏病筛查患者,检出先天性心脏病胎儿1 例,检出率为1.16%;两组胎儿先天性心脏病检出率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2。
表2 胎儿先天性心脏病检出率比较
胎儿先天性心脏病主要指胚胎在发育期间,其大血管以及心脏呈现出发育畸形现象,从而使胚胎心血管系统结构表现出异常现象。对于部分先天性心脏病胎儿,在患儿5 岁前,病情通常可以自行康复[8],大血管组织结构以及心脏组织结构畸形可以做到主动愈合,但是仍存在部分患儿需要实施手术治疗,不但对患儿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而且对患儿家庭造成显著影响。临床分析胎儿先天性心脏病出现,同遗传、染色体异常、孕妇接触环境、化学因素以及物理因素存在相关性。对此胎儿先天性心脏病出现同孕妇生活环境以及遗传存在相关性。所以针对孕妇在分娩前,合理展开胎儿心脏结构畸形筛查,可将新生儿出生缺陷给予一定程度降低。在我国居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的情况下,优生优育意识获得显著增强,对应接受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筛查孕妇比例显著增加,对胎儿出生健康提供了有力保证[9]。
针对孕妇在实施胎儿先天性心脏病检查期间,超声诊断实施,表现出显著应用价值。其不会对孕妇身体造成系列创伤,表现出较高普及率,并且呈现出的可重复性较强。孕期针对孕妇分次展开超声检查,可就胎儿先天性心脏病具体情况进行有效检测,特别于孕期20 ~26 周实施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将心血管系统异常筛查率显著提高[10-12]。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方法应用,可对胎儿心血管血流频谱图像进行清晰观察,诊断人员可依据心脏血流情况,对患者血管大小比例以及室间隔缺损情况进行有效判断,针对心脏畸形情况,于不同切面进行准确展示,从而将胎儿心脏病诊断准确率显著提高。此外在实施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期间,胎儿体位、胎动、孕周、胎儿大小以及子宫壁厚度不会对诊断造成影响,而且可以清晰显示轻度病变血管结构,从而降低临床漏诊率以及误诊率,对二维超声缺点可以进行充分弥补[13-15]。
本次研究发现,104 例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筛查患者完成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后,共3 例表现出胎儿先天性心脏病情况,其中肺静脉异位引流患者1 例,室间隔缺损患者1 例,法洛四联症患者1 例;经心电图以及分娩后证实后,共2 例呈现出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现象。其中肺静脉异位引流患者1 例,室间隔缺损患者1 例,无法洛四联症患者。对于本次研究104 例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筛查患者,属于高危、非高危孕妇例数分别为18 例以及86 例。18 例高危先天性心脏病筛查患者检出先天性心脏病胎儿2 例,检出率为11.11%;86 例非高危先天性心脏病筛查患者检出先天性心脏病胎儿1 例,检出率为1.16%;两组胎儿先天性心脏病检出率有显著差异(P<0.05),从而表明在实施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筛查期间,彩色多普勒超声可将检出率显著提高。但期间需要注意,在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期间,即使可对胎儿心脏位置、长度、形态、大小、二尖瓣、房室间隔以及三尖瓣具体情况进行有效观察,但对于心脏大血管异常无法明确观察。对此临床需要实施多切面扫描检查,提高重视,将胎儿先天性心脏病诊断准确率显著提高。在孕周选择方面,通常在18 周时针对孕妇展开腹部检查操作,因为胎儿呈现出特殊血流,表现出右心优势特点。但超过36 周后,同左心室以及左心房比较,胎儿右心室以及右心房均呈现出一定程度增大,从而针对主动脉弓以及左心梗阻等系列疾病无法进行准确鉴别。对此在实施超声检测期间,孕24 周为最佳检查时期。在胎儿位置判断方面,针对胎儿胸腔内血流分布在观察期间,如血流穿行于患者膈肌,并且顺着胎儿长轴,能够发现肝门血管,需要怀疑患者呈现出右侧隔疝以及膈肌发育不良现象;在切面选择方面,针对先天性心脏疾病在实施筛查期间,同其他切面比较,四腔切面筛查表现出显著价值。通过此切面,可对胎儿心脏长轴进行清晰显示,通过卵圆瓣尾椎针对四腔心大小以及位置可以进行仔细观察,有效明确二尖瓣、三尖瓣以及房室间隔。
综上所述,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方式的有效运用,可就胎儿心血管血流信号进行充分显示,特别针对高危孕妇在实施胎儿先天性心脏病诊断期间,表现出更高检出率,具有显著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