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跃兵
(台山市中医院放射科 广东 江门 529200)
乙肝是因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而导致的肝脏疾病,在临床中比较常见。近些年,伴随公共卫生水平的提升,这一疾病的预防已经取得显著成果,每年新增乙肝患者数量有下降趋势,但因我国人口基数大,所以现存乙肝病例比较多,不乏一些未实施有效治疗的患者,在长时间熬夜、酗酒等不良饮食及生活作用下,最终导致肝硬化甚至肝癌[1]。针对原发性肝癌,早期诊断非常重要[2]。但乙肝肝硬化相关性小肝癌无特别典型的影像学特征,将会影响临床判断的准确性,因此需要对其诊断方法予以深入研究和分析[3]。本文选取2018 年1 月—2020 年1 月台山市中医院收治的20 例乙肝肝硬化相关性小肝癌患者,探析对乙肝肝硬化相关性小肝癌实施MR 诊断的临床价值,现报道如下。
选取2018 年1 月—2020 年1 月台山市中医院收治的20 例乙肝肝硬化相关性小肝癌患者,男女比例为13:7;患者年龄为36 ~66 岁,均龄(50.96±4.23)岁;乙肝病程为5 ~30 年,平均(18.56±3.10)年;癌结节最大直径为0.3 ~3.0 cm,平均(2.03±0.25)cm,其中15 例癌结节最大直径介于1.0 ~3.0 cm,5 例癌结节最大直径在1.0 cm 以内。纳入标准:①确诊为乙肝肝硬化,疑似癌变者;②对本次研究知晓且同意参与者。排除标准:①转移性肝癌、生殖系胚胎源性肿瘤、心脑肺肾脏器严重病变患者;②近期有腹部手术史、输血史者;③有精神疾病、无法配合检查者;④孕产妇。小肝癌判断标准:单个癌结节直径在3 cm 及以内,多个癌结节数量在2 个及以内,最大直径之和在3 cm 及以内。
多排螺旋CT 检查:仪器采用SMOATOM Perspective CT 扫描仪(SIEMENS),先行常规扫描,之后经肘静脉注入碘海醇,使用量为300 mgI/mL,注射速率控制在3 mL/s,分别在注射后30 s、60 ~70 s 以及180 s 三个时间点实施动脉增强扫描,包括门静脉期以及动脉期扫描。门静脉期延迟期重建厚度控制在1.25 mm,层间距设置为5 mm,准直宽度设置为0.6×128 mm,层间距为5 mm,管电流300 mA,管电压120 kV。
MR 检 查: 通 过1.5T EssenZa 磁 共 振 扫 描 仪(SIEMENS)予以检查,先行常规横断面检查,通过腹部8 通道相控阵线圈予以扫描。轴位呼吸触发FSET2 WI+FS,层厚设置为6 mm,视野控制在40 cm×36 cm,激励2 次,层间距设置为1.5 mm,矩阵为320×224;单次激发SE-EPI 扩散加权成像,层厚和层间距分别为6 mm、1.5 mm,TR 与TE 分别为5 000 ms、75.4 ms,视野40 cm×40 cm,激励8 次,矩阵128×128;FSPGR T1WI 同反相位成像:层厚和层间距分别为6mm、1.5mm,TR 与TE 分 别 为120 ~250 ms、2.25 ~4.5 ms,视 野40 cm×35 cm,激励8 次,矩阵256×170,激励1 次;肝脏容积快速扫描,采集三维动态增强图像:TR 与TE分别为5.14 ms、2.3 ms,经肘静脉用双管高压注射器注入对比剂,注射速率为3 mL/s,分别在注射18 ~22 s、60 s 以及180 s 三个时间点实施动脉增强扫描,包括门静脉期增强扫描、动脉期增强扫描、平衡期增强扫描,视野40 cm×36 cm,矩阵288×192,层厚和层间距分别为5 mm、2.5 mm。
将病理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对照分析这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结果,首先对MR 与CT 平扫、增强扫描的检出率进行分析,再从动脉期增强方式、病灶等级、延迟期病灶等级检出情况进行分析,另外评估动脉期与静脉期等级评分。
采用SPSS 22.0 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百分比(%)表示,行χ2检验,若P<0.05 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MR 平扫检查乙肝肝硬化相关性小肝癌的检出率为80.0%,显著高于多排螺旋CT 平扫的50.0%(P<0.05);MR 增强扫描检出率为100.0%,显著高于多排螺旋CT增强扫描的80.0%(P<0.05)。见表1。
表1 两种检查方式平扫与增强扫描的检出率对比[n(%)]
MR 与多排螺旋CT 动脉期强化方式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MR 与多排螺旋CT 动脉期病灶等级、延迟期病灶等级对比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种检查方式动脉期增强方式及病灶等级与延迟期病灶等级对比[n(%)]
表2(续)
MR 与多排螺旋CT 动脉期等级评分、静脉期等级评分对比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见表3。
表3 两种检查方式动脉期与静脉期等级评分对比(±s,分)
表3 两种检查方式动脉期与静脉期等级评分对比(±s,分)
检查方式 动脉期等级评分 静脉期等级评分MR(n=20) 4.66±0.46 2.38±0.24多排螺旋CT(n=20) 3.70±0.36 1.81±0.17 t 7.350 8.667 P 0.000 0.000
当前,伴随人们生活水平提升,生活及行为方式的改变,加上生活及工作压力的增加,使得肝脏疾病发生率呈现出递增趋势。乙肝肝硬化作为肝脏疾病的一种常见类型,近些年,随着我国公共卫生水平显著提升,对于慢性乙肝的预防尤其是对新生儿肝病的预防已经取得显著成果,每年新增慢性乙肝患者数量显著减少,但因我国人口基数庞大,所以现存慢性乙肝病例数仍比较多,其中不乏病例缺乏针对性教育与治疗,加上时间熬夜、酗酒等不良饮食及生活习惯影响,最终引发肝硬化、肝癌[4]。肝硬化作为慢性进行性肝病,在临床中比较常见,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则会随着病情发展导致肝癌,其中以单个癌结节最大直径或两个癌结节直径之和在3 cm 以内的小肝癌比较常见,这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也威胁其生命安全[5]。近些年,针对乙肝肝硬化导致的小肝癌,临床主张早期诊断与对症处理,使患者生存期延长。通过科学有效的检查方式,及时对患者进行准确诊断,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针对性指导[6]。
肝癌不仅发病率高,且病死率也比较高,在我国肝癌属于高发恶性肿瘤疾病之一,我国肝癌患者通常是因慢性乙肝病情恶化而导致,而从慢性乙肝发展至肝硬化最终形成癌症的过程是一个动态且持续发展的过程,在此期间乙型肝炎病毒不断复制,对肝脏造成持续性损伤,进而导致肝癌。
乙肝肝硬化相关性小肝癌属于亚临床肝癌之一,发病早期无明显表现,一旦出现肝区疼痛、乏力以及腹胀症状,则病情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将会导致肝癌,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对于此早期诊断与治疗非常关键,可以使患者生存期延长[7-8]。在乙肝肝硬化相关性小肝癌诊断中,多排螺旋CT 和MR 技术应用广泛,而且随着检测技术水平的提升,临床检出率也增高,为临床早期诊断与治疗提供支持。CT 检查方式的敏感性与病灶大小有关,所以对于小肝癌检查效果一般,MR 检查不仅可以显示出再生结节状况,还可以检查出退变结节情况,进而为病情诊断提供可靠依据[9]。多排螺旋CT 检查与肝动脉血液供应相关,注射对比剂之后可以将病灶状况显示出来,但此种方式在临床中的应用有局限性,主要体现在微小病灶或密度变化小的病灶检查上,容易出现漏诊问题。MR 作为断层成像技术之一,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可以通过磁共振得到人体电磁信号,经过序列扫描,将病灶病理变化显示出来,还可以显示出周围组织状况,同时对肝内1.0 cm 以下的微小病灶也可以显示出来[10]。据临床研究[11-13]指出,良性病灶T1WI 序列检查呈现出低信号,而且病灶性质的分化程度通常与信号强弱之间呈现出正向相关关系,而且经过MR 平行扫描检查的检出率可以达到70%以上,而经增强扫描检查的检出率达到90%以上。
本文结果显示,MR 平扫检出率为80.0%,增强扫描检出率为100%,而多排螺旋CT 平扫检出率为50.0%,多排螺旋CT 增强扫描检出率为80.0%,在邵现红[12]研究中,MRI 平扫检出率75.56%(68/90)显著高于多排螺旋CT 的55.56%(50/90)(P<0.05);MRI 增强扫描检出率91.11%(82/90)显著高于多排螺旋CT 的80.00%(72/90)(P<0.05),这与本文结果相近,由此可见MR 平扫和增强扫描检出率均高于多排螺旋CT。多排螺旋CT 检查技术先进、可靠,而且安全性比较高,扫描速度快、成像快、分辨率高,在肝脏恶性肿瘤诊断中的应用具备显著临床价值。但检查过程中容易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如操作技术因素、患者自身因素等,很难发现一些体积较小的病灶。MR 检查可以将退变结节、再生结节清晰显示出来,方便对病情的诊断[14-16]。经过检查,MR 和CT 在动脉期与延迟病灶等级、动脉期与静脉期评分上均存在显著差异。MR 检查可以将多排螺旋CT 无法检出的非典型病灶检出,多种序列成像敏感性高,并且在检查过程中可以使用不同类型造影增强剂,使图像清晰度得到强化,进而提高诊断有效性,可见乙肝肝硬化相关性小肝癌患者实施MR检查的诊断准确性更高,临床价值更为显著。
对于乙肝肝硬化相关性小肝癌,MR 检查的实施可以提高诊断准确性,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临床价值显著,值得推广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