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雪蕾
(山东省单县农业农村局,山东 单县 274300)
小麦是目前种植面积较大、产量较高的粮食作物[1],小麦的健康有序生产对于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小麦白粉病会带来严重损失。木霉菌具有抗病、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的作用。用于小麦白粉病最为广泛的是哈茨木霉菌T-22,通过迅速形成保护罩,防止真菌对叶面和根部的侵染,保证小麦健康生长。本试验研究了哈茨木霉菌T-22 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控效果,以了解其防治效果和适宜浓度。
小麦品种选用新麦161,购自河南九圣禾新科种业有限公司;哈茨木霉菌T-22 购自潍坊瑞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2.1 孢子萌发抑制试验。试验组哈茨木霉菌T-22 浓度分别稀释为0.5×106、1.0×106、2.0×106、4.0×106cfu/mL,对照组为水。将稀释好的哈茨木霉菌与琼脂培养基等体积混合,对照组用水与琼脂培养基进行混合。取1 mL 混合液,均匀涂在平皿上,然后将取到的白粉病孢子均匀抖落至平皿,置于16℃的阴暗环境进行培养,时间为24 h。每个试验组3 个重复,白粉病菌孢的抑制率计算方法如下[2]:
抑制率=[(对照萌发率-处理萌发率)/对照萌发率]×100%
1.2.2 哈茨木霉菌T-22 对白粉病的防控效果。选取新麦161 麦苗150 株进行培养,共5 组进行试验,每组10 株,设置3个重复。至2 叶1 心时,采用抖落法接种白粉病菌孢。抖落菌孢后分别按照不同的试验处理喷洒浓度分别为0.5×106、1.0×106、2.0×106、4.0×106cfu/mL,喷水为对照组。1周后观察病叶情况,计算方法如下[3]:
病叶平均严重度=[(各严重度级值×各级病叶数)/调查总病叶数]×100%
防效=[(对照病叶平均严重度-处理病叶平均严重度)/对照病叶平均严重度]×100%
叶绿素采用丙酮浸提法进行测定、SOD 运用氮蓝四唑比色法进行测定、CAT 运用过氧化氢法进行测定[4]。
使用EXCEL2010 及SPSS 16.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由表1 可知,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对于白粉病芽孢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F1~F4 组的抑制率分别为82.21%、91.51%、88.14%、87.79%。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哈茨木霉菌T-22 对于孢子的萌发均具有抑制作用,且在1.0×106cfu/mL 效果较好。
表1 不同浓度哈茨木霉菌T-22 对白粉病菌孢的抑制率
由表2 可知,哈茨木霉菌T-22 预防小麦白粉病效率为65.37%~70.15%。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哈茨木霉菌T-22 均可有效防治白粉病发生,且在用量为1.0×106cfu/mL 时效果较好。
表2 哈茨木霉菌T-22 对白粉病的防效
表3 哈茨木霉菌对小麦叶片生理指标的影响
由表3 可知,应用哈茨木霉菌T-22 时叶绿素含量、SOD、CAT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浓度为1.0×106cfu/mL时效果为佳。通过使用哈茨木霉菌T-22 叶绿素含量增加73.52%,SOD 含量增加69.68%,CAT 含量增加77.74%。
小麦白粉病对小麦种植业有很大影响,目前主要防治该病的手段为化学防治以及选育抗病品种[5]。选育抗病品种周期较长,且对于地域性有一定要求。化学防治方法虽然短期见效快,但是长期使用会造成环境污染,且白粉病产生耐药性,防治效果越来越差。
应用微生物生物防控小麦白粉病不仅效果较好,而且绿色环保,对生态环境安全。李玲等[6]在2021年的研究表明,木霉菌对小麦白粉病防治有一定效果,与本试验的结果相符。
本试验的结果显示,哈茨木霉菌T-22 对于小麦白粉病芽孢的萌发有显著抑制作用,本试验不同浓度处理抑制率在82.21%~91.51%,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控率为63.37%~ 70.15%。结果表明,哈茨木霉菌T-22 可有效地抑制白粉病孢子的萌发,可有效实现对白粉病防控,浓度为1.0×106cfu/mL 时效果较佳。
对小麦叶片生理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应用不同浓度的哈茨木霉菌T-22 时,叶绿素含量、SOD、CAT 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其对小麦抗逆性的提高具有一定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