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东
(山东省利津县行政审批服务局,山东 东营 257400)
山东是玉米生产大省,玉米产量、质量与病虫害之间存在着必然联系。玉米栽培密度直接影响水分与营养物质的吸收转化、植株的光合作用、植株的抗逆性。种植密度过大影响光合作用,造成植株长势较弱,增加病虫害发生率;种植密度过低会造成植株成长过高,根茎细弱,容易出现倒伏,也会影响玉米产量。需根据不同玉米品种确定较为适宜的栽培密度。相关研究表明,玉米种植中科学确定种植密度是减少病害、提高玉米产量与质量的关键因素[1]。本文以登海605、泰玉11、农大372 等品种进行种植研究,分析不同栽培密度对玉米病害发生程度的影响,为玉米种植提供理论依据。
山东省利津县位于渤海西南岸,黄河近口段左侧,地跨北纬37°22′~38°12′,东经118°07′~118°54′,东西宽8.5~ 25.0 km,南北长102.5 km,总面积1665.6 km2,土地资源丰富,耕地面积达80 多万亩。
试验玉米品种为登海605、泰玉11、农大372。
登海605 由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以品种DH351×DH382 育成,2010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审定为“国审玉2010009”。该品种株型紧凑,穗位高99 cm,株高259 cm,果穗呈长筒型,穗行数在17 左右,千粒质量约344 g,在2010年山东省粮王大赛中该品种试验田亩产高达980 kg。该品种抗茎腐病、玉米螟、大斑病、小斑病、弯孢菌叶斑病、矮花叶病、褐斑病、瘤黑粉病以及南方锈病等。
泰玉11 号是以自选系泰09 系为父本、自选系泰039 系为母本组配而成的单交种,由山东省泰安市农星种业有限公司培育而成,国家级审定编号为“豫审玉2006003”。该品种株型紧凑,穗位高110 cm,株高280 cm,果穗呈筒形,穗行数在17 左右,千粒质量365 g,在2005年河南省玉米品种生产试验(3000 株/亩组)中平均亩产580.9 kg[2]。该品种抗大斑病、小斑病、弯孢菌叶斑病、青枯病、黑穗病、矮花叶病等。
农大372 是由北京华奥农科玉育种开发有限公司用X24621和BA702 作亲本选育的常规玉米品种,2015年经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编号为国审玉2015014。该品种穗高110 cm,植株高约282 cm,果穗呈圆筒形,穗行数在15 左右,千粒质量约360 g,2014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89.3 kg。该品种抗茎腐病、大斑病、小斑病、弯孢叶斑病、穗腐病、黑穗病以及粗缩病等。
每个品种设4 个栽培密度,分别为60000、70000、80000、90000 株/亩。共12 个处理,8 个小区,长10 m,行间距0.6 m,每个小区面积60.0 m2。
选择地势平坦、排水条件良好的地块,2020年4 月26 日前后播种,3 周后间苗并对出苗率进行调查记录。按照平常的生产田水平对试验田进行管理,干旱时及时灌溉,尤其在大喇叭口期、抽雄期和灌浆期,确保田间水量充足以维持玉米的正常发育。多雨季节及时排涝,确保田间最大持水率不超过80%。
田间首次发现玉米病害后,每周调查大斑病、灰斑病、弯孢叶斑病、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病情况,一直持续到玉米生长季末。
玉米大斑病、灰斑病、弯孢叶斑病等病害级别标准分为0级、1 级、3 级、5 级、7 级和9 级[3]。0 级:叶片上未出现病斑;1 级:穗位下部叶片出现些许病斑,占总面积的5%;3 级:穗位上部叶片出现少许病斑,穗位下部叶片病斑面积占总叶面积的6%~10%;5 级:穗位上部叶片出现少量病斑,下部叶片上病斑面积占总面积的11%~30%;7 级:穗位上、下部位叶片均出现大量病斑,占总面积的31%~70%;9 级:病斑覆盖了全株叶片,叶片枯死。运用病情指数公式对各病害病情指数进行计算:
相同栽培密度条件下,不同品种玉米各类病情指数详见表1。由表1 可知,大斑病病情指数由高到低为泰玉11、登海605、农大372。在不同栽培密度条件下,栽培密度越大病害指数越大。
表1 不同栽培密度条件下玉米各类病害的病情指数比较
相同栽培密度条件下,登海605 与泰玉11 的玉米灰斑病、弯孢叶斑病病情指数较接近,与农大372 相比,2 个品种的指数明显较高。在不同栽培密度条件下,栽培密度越大病害指数约大。
在不同栽培密度条件下,3 种玉米丝黑穗病发病指数均较小,且着栽培密度的增大而相应增大。
在同等天气、地势、土壤、管理模式条件下,玉米栽培密度与玉米病害严重程度成正比关系,随着玉米栽培密度增加,玉米大斑病、灰斑病、弯孢叶斑病及玉米丝黑穗病的病情指数呈上升趋势。这可能由于玉米种植密度越大,植株生长根数越少,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变浅。同时,生长中玉米叶片相互遮挡,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光合作用,造成茎秆发育不良。玉米高密度栽培时,生长期间冠层通透性降低,储存的水分不容易蒸发,导致冠层内环境湿度与温度相应提高,造成病原物迅速生长繁殖,病害群落不断发展扩大。高密度种植中,病原物之间的扩散距离缩短,扩散速度加快,进一步加重了玉米田间整体病害程度。试验的3 个玉米品种中,在同等栽培密度条件下,农大372 对玉米大斑病、灰斑病、弯孢叶斑病、丝黑穗病等的抗病性要显著强于其他2 个品种,农大372 更适合高密度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