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针对现代社会小学生抗压能力较弱的现状,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要在重视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同时,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创新教学手段和方式,让学生正确看待挫折,增强抗压能力。
关键词:小学教育;道德与法治;挫折教育
中图分类号:G40-01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2(2022)18-0058-03
引 言
挫折教育就是指让学生遭受挫折,从而激发学生的潜能,以达到使学生切实掌握并增强抵抗挫折能力的目的。由于小学阶段是学生尚未形成良好认知能力、缺乏生活阅历、正初步发展身心的阶段,该阶段的学生在遇到挫折时容易产生退缩心理。因此,在小学教育过程中,教师应该尽早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尤其对独生子女的挫折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发展情况的了解,结合其个性特点开展挫折教育,通过优化教学设计让学生正视挫折,坦然面对挫折,尽可能地提升学生的抗压能力。
一、挫折教育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价值
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教育除了讲解基础知识,还要让学生掌握做人的道理,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具备较高的道德修养,形成积极乐观的态度。小学阶段的学生尚未接触复杂的社会生活,每天接触的主要环境就是学校和家庭,所接触的人物就是父母、同学及教师。即使面对这样的环境,学生也会遇到诸多挫折,如学习、生活中的挫折[1]。小学生的思想较为单纯,未能积累充足的生活经验,在解决冲突时容易出现诸多问题,非常容易出现心理失衡的情况。此时,挫折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就凸显出来。教师需要在认识挫折教育的作用后,了解学生在学习、生活和成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和挫折,通过对学生的正确引导,对其心理进行及时疏导,让其正确看待这些挫折,以积极的心态、正确的方式解决这些问题。如今的小学生在承受较大压力时,可能会出现自我伤害的情况。究其原因就是学生缺少较强的抗挫折能力,无法顺利排解自己的紧张心理。因此,教师就需要从道德与法治内容的角度出发渗透挫折教育,及时排解学生成长过程中的诸多负面情绪,逐步提高其直面挫折的能力。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对学生开展挫折教育的策略
(一)巧妙设置挫折情境,帮助学生领悟克服方法
在现代社会中,要想让学生真正意义上学习和掌握克服挫折的方式,教师就必须先让学生知道挫折的必然性,了解挫折是人生道路上必不可少的经历。基于此,教师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应以学生的生活经历、实际的承受能力等为结合点,对相应难度的挫折教学情境进行创设,让学生在情境中了解克服挫折的方式,以此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具体来说,教师要在了解信息技术的优势后,对互联网技术进行积极应用,指导学生在网络上搜索应对挫折的名言,了解与挫折相关的故事,掌握名人应对挫折的方式。通过对这些故事的讲解和名人名言的展示,教师要让学生明白挫折是可以促进其成长的有利因素,应以正确的心态面对挫折,要勇于克服挫折,迎难而上[2]。
例如,以“科技带给我们什么”一课为例,本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学会以辩证的眼光看待事物的两个方面,让学生感受到科学技术对生活的影响,在了解科学技术积极作用的同时,掌握其所带来的消极影响。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说说自己对科学技术的理解、生活中对科学技术的应用,甚至可以鼓励学生以角色扮演的方式,演示科学技术给生活带来的好处和变化等。接着,教师要根据学生所谈论的对科学技术的认知,告诉学生科学技术存在的弊端,让学生在思考这些弊端后分析应该如何面对和解决科学技术带来的挫折和困难。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组织开展相关的课堂辩论活动,让一部分学生当正方,一部分学生当反方,两方都需要以己方的论点为前提收集资料,展开调查探究,对自己的观点进行详细论述,由此让小组内的成员互相帮助,克服困难和挫折。
(二)巧妙引导学生认识英雄人物克服挫折的方法,增强其自信心
小学阶段的学生因为年龄尚小,缺乏社会经历,心思单纯,所以极为崇拜除暴安良、见义勇为的英雄精神[3]。英雄指的是始终将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经常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帮助他人,具有较强的意志力,并且能够真正付诸行动的人。英雄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道德模范和学习榜样,而英雄的事迹、经历等都能带给学生心灵上的冲击。因此,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要在了解学生各方面的实际发展情况后,以当前的教学内容为结合点,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为出发点,对合适的英雄人物进行选择性的讲解,带领学生学习英雄人物的处事态度和精神品质,引导学生对比自己和英雄的异同,了解自己的不足之处。在了解英雄人物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对英雄人物面对挫折事件时的心态、应对方式等进行学习和了解,深入反思自己,总结应对挫折的方式,以此提升个人道德修养和思想品質。
例如,在教学“不能忘记的屈辱”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等设备,为学生播放当时列强入侵我国的抗战视频,介绍当时英勇抗战、敢于牺牲自我的英雄人物,让学生加深对历史事件的了解,同时了解我国的英雄人物。一旦学生对课程知识产生了初步认知,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举例说出自己所知道的英雄人物,讲解该英雄人物的事迹,说明不同英雄人物在面对挫折时的方式。如此,学生就能了解不同英雄人物在面对挫折和困境时的勇敢和坚持,了解这些英雄人物为社会做出的贡献,正确认识挫折,掌握面对挫折的方式,勇敢面对生活中不同的挫折[4]。
又如,在教学“生活离不开他们”时,让学生通过对劳动者辛苦的了解,对其给予尊重并产生感激之情就是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实际上,英雄存在于生活中,其不一定只是传统意义上拯救国家的先行者,也有可能是自己的教师、邻居。在如今的社会,所有劳动人民都是英雄,因为其会通过自己的双手努力地促进社会进步。在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让其改变自己对英雄的传统认知,以正确的认知举例说明自己所知道的生活中值得敬佩和学习的“英雄”。此时,学生就会认真观察自己身边各色各样的人群,在思考过后说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当学生表达各自的想法后,教师可进行适当的总结和归纳:“无论事情大小,只要愿意努力,并脚踏实地,就可以凭借一己之力克服困难,成为值得他人尊重和敬佩的英雄”。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还可带领学生近距离观察劳动者,了解劳动者在工作时是如何克服困难的,又是如何坚持下去的。这样学生才会在了解基础知识后,感受到劳动者的坚持和勇敢,明白这些人为社会做出的重大贡献,保证挫折教育的有序开展。
(三)多媒体创设贴近生活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利用多媒体,结合生活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分析生活中真实发生的事情,可以生活实际为出发点,树立打败挫折的信心,克服困难。首先,教师可以在互联网中选取与生活相关的、有教育意义的情境内容,以图片和视频的播放形式展示情境。其次,教师要在情境中观察学生的学习反应,及时调整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活动。例如,教师可以播放一段“小明和父母一起登山,但因为山太高,小明产生退缩心理,其父母劝诫其克服困难继续努力”的视频。通过观看视频,学生会对挫折与困难有更深刻的了解。此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如果你是小明,是选择继续登山还是放弃?”无论学生的选择如何,教师都要告诉学生:“虽然说有些事情要量力而行,但如果面对困难就退缩,那么永远无法突破自己、战胜自己,连自己都无法战胜,又如何战胜他人”,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心态,坚定克服挫折的决心。
现实生活中,有些小学生在受到教师和父母的严厉批评后,会做出一些过激行为。此时,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这类挫折。例如,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教师可以播放“小树成长为栋梁之材”的视频,告诉学生:“小树为什么能长成参天大树?同样是农民伯伯栽的树苗,为什么有些小树能长成有用的栋梁之材,有些小树就成了烧材。因为长成参天大树的那些小树在成长中随时有人修剪,只要长出旁枝,人们就把它的侧枝、旁枝都砍了,让它的主干一个劲儿地往上长,慢慢长成又粗又直的栋梁之材。而有些小树长出了侧枝不忍修剪,让它自由成长,后来就长成了五股八杈的大树,因为它不成材,只能当烧材了。你们受到的挫折就相当于园丁在修剪小树的侧枝、旁枝,这些侧枝、旁枝(缺点)不修剪,就成不了栋梁之材。所以,我们要正确地面对成长中的挫折,健康成长,增益其所不能。”
(四)联系学生家长,落实共同教育
家长的习惯、行为、语言都会对学生产生直接且深远的影响[5]。家长如果较为积极乐观,在遇到挫折和困难时能保持冷静、积极分析,灵活运用多种方式解决问题,就会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使其在面对挫折时也能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家长如果较为暴躁、消极,在遇到挫折时容易出现自暴自弃的情况,难以运用合适的方式面对并解决困难,那么将会对学生产生消极影响,使其不愿面对挫折,更无法解决困难。还有部分家长存在过度保护的情况,未能利用多种方式锻炼学生,导致学生在遇到困难时出现无法正确处理的情况,无法形成较强的应变能力。因此,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不仅需要在课堂上开展挫折教育,还需要积极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的实际情况,了解学生家庭的真实情况,并教给家长在家庭中开展挫折教育的方法,保证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同步性。在良好的环境影响下,学生能够逐渐形成正确的态度和意识,能够正确看待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挫折,最终实现学生抗挫折能力的提高。
(五)重视道德与法治教研活动,正确理解挫折教育
道德与法治教研活动是一种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形式。教师可以和学生互相学习、共同提高。例如,在教学“当冲突发生”时,教师可以列举学校里发生的冲突情况,主要包括故意打、推、撞、踢同学;辱骂、取笑、讽刺同学;给同学起侮辱性的外号;捉弄同学,故意损坏他人物品;挑拨是非,排挤同学;散播他人隐私等。教师可以告诉学生在生活中遭遇的上述情况,其实也是生活中的一些小挫折,进而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教师可以与学生共同探讨什么是真正的挫折教育,最后得出结论:“真正的挫折教育不是刻意吃苦,不是制造失敗,不是体验痛苦,而是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保持乐观心态”。挫折教育的核心是提高学生的抗挫能力,教会学生在面对学校里的冲突时,要跟被欺负的同学站在一起,对欺负行为说“不”,或者向教师、家长报告。教师要教给学生具体应对挫折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抗挫能力。慢慢地,学生就有了应对校内外的各种挫折的能力,这样挫折教育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结 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开展挫折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其能够为学生今后的成长发展奠定基础。但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无法全面地认知挫折,教师就需要在实际的挫折教育中,以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和经验为结合点,讲解不同人物面对挫折的故事,帮助学生直面挫折、战胜挫折,形成勇往直前、不怕困难的决心和信心。
[参考文献]
刘晓强.小学思品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的探究[J].考试周刊,2020(14):111-112.
洪英权.浅谈如何在小学生中进行挫折教育[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9(04):40.
马会花.浅谈小学思品课情境式教学方法[J].当代家庭教育,2019(21):120.
陈道海.挫折教育手段在小学德育教学中的应用[J].教书育人,2019(10):10.
肖从元.小学思想品德课堂生活化教学策略思考[J].山海经(教育前沿),2019(08):27.
作者简介:张瑞云(1968.12-),女,甘肃凉州人,
任教于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西苑实验小学,教研员,高级教师,本科学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