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茹 郑婕 汪静 李娟 彭晓东
[摘 要] “药理学”是来华医学留学生必修的基础课,在“互联网+”和后疫情时代背景下,“药理学”传统教学方式已不能满足留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需要;同时,对于留学生来说,课程思政教学对于他们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及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借助“互联网+”的快车,在后疫情时代,探索和建设“药理学”的教学模式和课程思政,促使留学生主动学好这门课,对于“药理学”课程的未来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
[关键词] 互联网+;来华医学留学生;药理学;课程思政
[基金项目] 2019年度宁夏回族自治区区级一流基层教学组织“药理学与毒理学系”(nxyljcjxz-10)
[作者简介] 周 茹(1976—),女(回族),宁夏石嘴山人,博士,宁夏医科大学药学院教授,主要从事药理学研究;郑 婕(1976—),女,四川遂宁人,硕士,宁夏医科大学药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药理学研究;彭晓东(1965—),男,广西贺州人,硕士,宁夏医科大学药学院教授,主要从事药理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2)19-0173-04 [收稿日期] 2021-08-18
近几年来华留学生数量逐年增多,医学是对留学生吸引最大的专业之一。如何做好来华医学留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工作,提升留学生教育质量和水平,成为目前我国高等院校教学研究的重大课题。“药理学”作为与临床医学联系的桥梁学科,知识内容多且碎片化、需要掌握生理病理知识,同时需要大量背诵和记忆,学习难度较大。如何结合自身能力和实际情况学习好这门课程,对来华留学生医学生涯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我国科技和网络高速发展,“互联网+教育”教学模式在国内迅速普及。因其具有突破课堂时间和空间限制、利用网上优质教学资源、综合各种教学手段的优势,故成为各个学校探索教学模式的重要手段之一。近年,随着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互联网+教育”的线上教学优势更加凸显。如何乘“互联网+”的快车,结合非疫情时期和后疫情时期情况,对留学生“药理学”教学进行探索和改革,正是笔者要讨论的课题。
课程思政是将思想政治教育全方位融入教学的全新教育模式[1]。作为教授专业课的教师,理应在课堂教学中贯穿思想政治教育,为医学留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融入中医药优秀思想和理念,使他们体会到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无穷魅力。而“互联网+”的普及令这门课程变得丰富多样,为课程思政的开展起到了积极推动的作用。
一、“互联网+”时代留学生“药理学”教学模式
(一)现阶段临床留学生“药理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1.内容枯燥难懂,学生兴趣不高。“药理学”涉及诸多人体构造和机理,故内容相比其他学科枯燥、难懂、难记。留学生学习感到吃力,容易失去学习兴趣,若学习不够扎实透彻,对后续临床知識的学习和应用也会造成很大的阻碍。
2.教学方式单调,课堂氛围不活跃。如何将枯燥难懂的知识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传授,是教师教学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难题。目前,大部分教师教学以口头面授加课堂提问为主,为了按时完成教学任务,采取“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式。造成了教师很辛苦、学生收获少且学习积极性不高的现象。
3.教材选用不统一,无统一考试大纲。目前国内各高校的留学生教学缺乏统一的英文教材或大纲。部分高校会根据自身特点自行编写,其内容和体系与中文教材基本相同,主要特点是内容简洁,知识点系统且明确,对于初学者比较适合;但相比于国外英文原版教材及国内中文教材,则显得形式单一、内容过于抽象、机制和人体构造图相对较少。
4.生源参差不齐,教师英语口语水平不一。与我国学生相比,留学生纪律意识不强,迟到旷课时有发生,且学习不够刻苦,缺乏主动学习意识,不重视课后复习,但抽象思维能力较强[2]。我校留学生多来自东南亚和阿拉伯国家,其英语口语因为地域不同均带有一定的口音。而作为教师,英语口语的水平也有较大差距。年长者专业能力强,经验丰富,但口语弱;青年教师口语能力强,但专业底子薄,缺乏教学经验[3]。
5.考核方式单一,学生知识掌握不足。我系“药理学”考核平时成绩占比40%(主要是考勤、期中考试),期末成绩占比60%(主要为笔试卷面成绩),考核方式相对局限和单一。加之疫情缘故,2020年春季留学生期末考核采用线下开卷的方式,并不能真实反映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和能力水平。大多数学生为了应付考试,选择考前进行突击背诵,因此对于知识的掌握只流于表面,没有做到深刻理解。
(二)疫情下我校临床留学生“药理学”教学情况
新冠肺炎疫情的突然袭击打乱了各高校新学期的教学部署,“互联网+”此时优势凸显。宁夏医科大学药理学与毒理学系全体教师开展线上“药理学”教学。
1.课前:在线上平台建立翻转课堂,发布教学任务、大纲、电子教材、PPT课件、教师录制的音频、视频、参考资料、讨论议题等学习材料和通知。
2.课中:教师通过钉钉群直播授课,并开展主题讨论,学生完成在线习题,答案写在纸上拍照上传。或教师利用学校在线学习平台发布学系已经录制好的英文音频PPT课件,布置学生自主学习,线上指导并检查督促学生学习进度与质量。
3.课后:布置作业、发布讨论,课程教学团队在线为学生答疑解惑。教师定时(按课表时间)开展线上答疑,学生按要求完成学习(包括上传作业)微信群及时沟通交流,答疑解惑。
(三)“互联网+”时代留学生“药理学”教学探索
1.非疫情时期“药理学”教学探索与建设。(1)从教学PPT入手,增加药理学内容趣味性。针对药理学内容枯燥的问题,教师可在PPT课件上多下功夫。一是PPT内容主次分明,对于重点和难点内容要详细全面,对于次要内容则简要概括,避免大篇幅的文字叙述;二是利用“互联网+”丰富的学习资源,在PPT中加入生动的图片、音频、视频或者动画。相比较于抽象的文字,学生更乐于通过音视频等直观方式来接收知识。(2)从讲授方式入手,提高留学生学习主动性。教师授课时滔滔不绝,学生会比较反感。如何让留学生主动学习,而不是被动地灌输。笔者认为可以探索以下几种主流教学法,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4]: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roblem Based Learning, PBL)是近几年在临床学生教学中应用较多的教学法。其提倡在教学相关环节中以问题为中心展开讨论,促进师生间的互动交流,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是增强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手段[5]。如讲授某一章节药物时,可先据此药物所治疗疾病特点提出问题,然后将留学生分组,小组成员查阅书籍、文献及网络资源后对答案总结提炼,小组讨论后选出代表回答问题。所有小组回答完毕后,教师进行总结,并对不足之处进行补充,错误之处进行纠正。这种教学方法能让留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中,同时在热烈的讨论中,课堂氛围变得更加活跃,教师和学生的热情都被充分调动。案例教学法(Case-Based Learning, CBL)是教师通过讲解临床案例,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从而掌握知识的教学方法[6]。具体来说,可以收集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某疾病典型案例,利用“互联网+”平台建立案例库,并不断补充完善。在给留学生讲授时,从案例库中调出案例,从中总结某种疾病发病的常见特征及区别特征,对疾病分类并根据这些分类给出相应的治疗药物。这样的教学可以引导留学生将理论与应用相结合。对药理知识掌握得更加灵活。基于团队的学习(Team-Based Learning, TBL)是指学生组成团队或小组,为了共同目标既相对独立又合作的学习方法。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此教学方法更加强调团队的重要性,更加适合思维活跃的留学生。小组内成员要根据自身情况协调分工,承担相应部分任务,教师可根据任务工作量和任务难度对每部分任务给予相应的分值,对小组成员每部分任务完成情况和表现分别进行打分,作为平时成绩参考[6]。以上几种教学方法可通过不同的方式让留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提高学习的主动性。每一种教学方法并非与其他方法割裂,反而,方法之间均具有一定的联系和交集。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往往需要进行结合,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3)选用国外原版英文教材,统一教材使用。对于从不同国家来到中国的留学生来说,文化背景、宗教信仰、生活学习习惯等的不同造成他们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因此可以采用相对适用于药理初学者学习的英文原版教材:Lippincotts Illustrated Reviews: Pharmacology作为主要教材[4]。(4)增强留学生管理,提升教师英语口语水平。纪律方面,适当增加考勤在平时成绩中的分数,促使留学生准时上课,不逃课。教师口语提升方面,加强师资力量的培训;开设教师英语沙龙活动;选派教师到国外进行短期访问学习;加强科研和教学交流[7],也可利用“互联网+”学习平台资源,观看名师英语口语教学视频,足不出户练习英语口语。(5)丰富考核方式,注重留学生日常积累。日常考勤及期末考卷并不能够真实反映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如何让留学生把功夫下在平时?我们充分借助“互联网+”优势,适当增加平时成绩所占总成绩的比例:课前:教师利用雨课堂或学习通等小程序或App,将提前准备好的试题发送到平台,让留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答题。对上个章节知识进行复习。课中:对错题简单讲解,巩固所学的知识。并讲授本节课程。课后:线上发布下次上课前要提问背诵的内容,并为问题设定分值,在下次上课时利用小程序或App,由学生抢答回答问题。回答正确后加上相应分值折算后计入平时成绩,若无人抢答,也可使用随机提问程序随机选择学生回答。整个考核机制合理公平,更加注重学生平时的积累和表现。
2.后疫情时期“药理学”教学探索与建设。后疫情时期,教学以线上和线下并行的方式进行。课前:线上发布教学内容,为检验预习情况,教师在学生预习时间点后、上课时间点前利用小程序或App发布“预习情况测试习题”,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尽量避免使用互联网资源搜索答案)作答。习题以基础知识为主,所得分值折算后计入平时成绩。学生会为了分数认真观看课件和视频,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课中:利用钉钉群直播授课。有了课前预习的基础,教师主要讲解重点和难点,同时结合文章前面提到的教学方法穿插教学。教学完成后,由学生在微信群或在线平台进行提问,教师进行解答。课后:小程序发布章节测验试题,检验知识掌握情况。线上期末考试,可利用钉钉群进行在线直播,在规定时间内进行答题。答案写在纸上,答题时间结束后,学生立即拍照提交;或者考虑留学生不同国家网络的问题,可以在规定时间内接收试卷,将答案发到指定邮箱。
二、“互联网+”时代留学生“药理学”课程思政
(一)“互联网+”时代留学生“药理学”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是国家对学生教育提出的最新要求,“药理学”实验课教学应与思想政治教育相互融合,使学生在学习药理学知识的同时,受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潜移默化的德育渗透,从而达到立德树人的目标。作为核心课程之一,多数高校在讲授“药理学”这门课程时只注重其自身包含的专业知识,而忽略了内容背后的故事、所在的时代背景、蕴含的思想和人文精神。且对于留学生来说,他们比国内学生受到的思想教育相对较少,课程思政显得更有必要。这对他们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及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着重要的作用。而且,“互联网+”近几年的崛起也使得课程思政教育有了更加多元丰富的方式或手段。
(二)留学生“药理学”课程思政存在的问题
“藥理学”课程思政建设只有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结合学校的发展历史、办学特色,遵循教育规律,才能形成更好的课程思政规划和顶层设计。
1.对留学生课程思政教育生搬硬套。在对留学生进行课程思政教育时,往往忽略留学生所在国家的文化背景、生活习俗及宗教信仰与国内的差异,照搬国内学生的课程思政教育,采用“灌输式”的讲授,造成留学生难以接受或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不认同的现象。
2.课程思政教学方式过于单一。目前“药理学”课程思政仍以课堂讲授理论为主,实践教学未能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当中[8],“填鸭式”的理论教学也使得思想政治教学变得枯燥乏味,缺乏新意,留学生难以提起兴趣。
3.未能融入中医药元素和精神。由于“药理学”课程中绝大多数药物或内容多为西方发现或创造,中国元素相对较少,这也导致古代的中医药理论与发现,以及当代中医药方面的进步被弱化,无法将中医药文化和精神带向世界。
(三)“互联网+”时代留学生“药理学”课程思政探索与改革
“互联网+”同样丰富了课程思政的教学手段。笔者认为可以参考我系本科生思想政治教学方式,在每个章节药物的讲授中,引入我国古代医药典籍中的一些故事、哲理,以及西方一些理论或者药物的发现过程,将中医药“医者仁心”精神和西方医药科学精神融合,通过PPT、视频或动画穿插教学。同时,留学生也可借助微信、学习通、慕课等平台作为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学习,让课程思政教学方法丰富多彩。
结语
“药理学”作为药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其重要地位不言而喻。在“互联网+”及后疫情时代下,如何将专业知识及课程思政相结合,乘着“互联网+”快车,推动来华留学生“药理学”课程的改革和发展,让留学生主动学好这门课,探索课程改革的路仍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袁颖,朱国福,杨柏灿,等.立足文化内涵 实施课程育人:中药学教学中课程思政的探索[J].中医教育,2018,37(4):27-30.
[2]张玲玲,汪庆童,孙妩弋,等.来华医学留学生临床药理学教学改革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20,38(12):6-8.
[3]腰昕月,马艳.基于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背景下临床专业留学生教学改革实践探讨[J].疾病预防控制通报,2020,35(3):93-96.
[4]孙强,胡浩,陈莉娜.留学生药理学教学改革实践与思考[J].基础医学教育,2020,22(8):571-573.
[5]TAYEM Y I. The impact of small group case-based learning on traditional pharmacology teaching[J]. Sultan Qaboos Univ Med J,2013,13(1):115-120.
[6]曹燕,郑慧敏,徐世芬.从临床角度观察海外留学生针灸教学现状[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1,19(12):52-54.
[7]于新凤,曲显俊,熊杰.临床案例分析为基础的启发式教学在留学生药理学理论教学中的应用[J].医学教育管理,2018,4(S1):141-143+152.
[8]聂抒,武辉.思政教育背景下儿科学留学生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21,37(6):32-35.
Construction and Exploration of the Teaching Model and the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s: A Case Study of the Pharmacology Course
ZHOU Ru, ZHENG Jie, WANG Jing, LI Juan, PENG Xiao-dong
(School of Pharmacy, Ningxia Medical University, Yinchuan, Ningxia 750004, China)
Abstract: Pharmacology is a compulsory basic course for international medical students in China.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ternet+” and the post-pandemic era,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s of Pharmacology can no longer meet the learning needs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s and teachers. At the same ti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s,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course teaching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forming their morality quality and establishing correct outlook on life, values and world outlook. Therefore, with the help of the “Internet+”, this paper explores and builds up the teaching mode and the ideas for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course of Pharmacology for international medical students in the post-epidemic era, so as to make them actively learn this course, which plays a key role in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Pharmacology course.
Key words: Internet+; international students; Pharmacology;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