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红色精神网络教学法践行“两个结合”

2022-06-24 21:17周荣方
教育教学论坛 2022年21期
关键词:两个结合理论依据

[摘 要] 探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红色精神网络教学法是推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内涵式发展,以及在青年中持续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让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的重要举措。在互联网环境中,红色精神教育面对细分受众与广泛传播、加法思维与融合思维、课堂为主与网络为主等矛盾,而碎片化信息“来势汹汹”。针对现状,红色精神网络教学法以夯实红色精神的理论内涵、充实红色精神的现实依据、增强红色精神网络教学法的逻辑支撑力提升网络教育效果,探索红色精神在网络传承的规律等,以此上好大思政课,推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关键词] 红色精神网络教学法;理论依据;现实依据;逻辑支撑力

[基金项目] 2021年度教育部优秀中青年思政课教师择优资助项目“‘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弘扬主旋律研究”(20JDSZK140)

[作者简介] 周荣方(1981—),女,河南信阳人,硕士,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研究。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2)21-0093-04 [收稿日期] 2022-01-19

红色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时期所形成的伟大革命精神的总称,是中国共产党发展的经验总结和精神财富。“其实质包含着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感、坚定的理想信念、浓厚的社会责任意识、大无畏的英雄主义情怀、坚忍不拔的奋斗精神。”[1]

红色精神网络教学法是在分析网络产品、网络传播优劣势及红色精神历史传承、当代价值的基础上,以多学科理论为基础,融合不同学习阶段、专业和行业的师生及人员,以不同切口、深度和方式,以青年为受众,推动红色精神入脑入心。其中重点把握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环境、教育规律,以及历史与现实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基本途径,构建“大思政课”,实现立德树人。由此可见,以推动红色精神在网络时代广泛传承为目的的红色精神网络教学法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践行“两个结合”的重要举措。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提出“两个结合”,即“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并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公报中再次提及,这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又一重大创新。

红色精神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将红色精神蕴含的历史蕴意转化为时代价值,了解红色精神网络教育的对象及环境是首要举措。

一、互联网环境中网络教育面临的挑战

(一)细分受众与广泛传播的矛盾

融媒体时代的云计算使精细划分受众成为可能。媒介以精准投放为傲,然而当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处于融媒体视域之下时,细分受众意味着“专”“精”,却也带来关注面过窄的问题,不利于红色精神相关作品广泛传播。

(二)加法思维与融合思维的矛盾

目前对于网络教学的研究,多基于“融媒体+课程”或“课程+融媒体”的模式。事实上网络教学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各学科、各门类、各部门等互相联合、取长补短,达到协同效应。因此,其工作规律不仅“相加”更应“相融”,加法思维利于突出核心,融合思维利于专业协同,那么在红色精神网络教学中,如何协调两种思维模式是关键。

(三)课堂为主与网络为主的矛盾

传统课堂具备强化教学内容与师生互动的优势,为此需推动线上线下教学取长补短,优势融合,共同为教学服务,完善教学团队构成、提升教学技能和对新媒体的理论认知,联动融合激发线上线下课堂优势力量。

(四)碎片化信息“来势汹汹”

碎片化一方面表现为数量铺天盖地;另一方面表现为内容精缩简练却又参差不齐。因此,数量庞大的多元化信息能够带来何种影响,其结果难以量化。对于育人工作而言,碎片化信息成为不可控因素而非知识全面。当今网络信息整体朝向碎片化发展,如何在碎片化信息内容、信息渠道、信息阅读习惯冲击下,转“分众”为“合众”,实现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这不仅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目标,也是社会的需要。事实上,“信息量大”变为“博学多才”还需要学习主体的深度思考。而这一点恰恰受到碎片化阅读的影响而难以深入,二者不能简单等同。

在信息化时代,碎片化不仅是一种状态,而且是一种趋势。高校教育者应具备网络素质,在红色精神网络教学中将碎片化的“微资源”转为“联动因素”,建立“联动团队”、培养“联动思维”、创新“联动方式”、完善“联动管理”,即以受众师生互动为核心,以数据、現象和语言三类基本信息为本质的各类教育资源联动,构建红色精神网络教学法。其教学互动层次包括:“线上与线下”多维度联动、“校内与校外”多空间联动、“思政与专业”多角度联动,与现有联动机制形成呼应,实现多方育人的协同效应。

二、红色精神网络教学法的建立

(一)夯实红色精神的理论内涵是提升网络教育效果的理论基础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目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重要一环,其中,政治性始终作为课程建设第一属性影响、制约着其他属性,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想性、价值性、知识性、实践性等属性的核心。而红色精神网络教学法正是着力于引导受众提升政治认同,巩固主流意识形态,从而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要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由此可见,传播红色理论、提升政治认同的首要问题在于对学理的分析是否透彻、阐述是否有力。在对红色精神蕴意解读、内容构建、增强内核吸引力方面要注意以下两点。

1.以学理分析实现政治引领。“一般而言,现代社会公民对核心价值观作出是否认同的判断依据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它是否有道理,或者说是否理由充分;其二,它是否公正或公平正义。”[2]当代青年受网络影响,在对待信息的态度上,容纳度提升。主要表现为:一是碎片化信息阅读。在拓展青少年知识面的同时,也导致出现对红色精神理解不系统、不深刻、不全面、不科学等问题。二是自主性极强。网络信息传播是双向选择的结果,这使青年倾向于选择自己认同、感兴趣、愿意相信或接触的信息,加之网络信息纷繁复杂,当代青年习惯信息爆炸的环境,也习惯从中寻找“同盟军”强化自身观点,对于网络教学而言,容易出现“接收度高而接受度低”的状况。加之当今历史虚无主义者的传播手段日趋隐蔽,常常会误导青年,让他们在寻找“同盟军”的时候进错阵营。出现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对红色精神并未深刻理解,因此红色精神网络教学法应首先关注教学内容的打磨提炼,以理论认同增强政治认同。

2.以实践分析筑牢理论基础。引导受众懂得“四个选择”,进而使他们坚定“四个自信”,增强“四个意识”,这不仅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红色精神网络教育承载的重要任务。要完成这一目标需具备两个视角:历史长周期视角及国际关系视角。从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历史实践入手,分析实践本体、实践环境、实践影响等多方面因素,不仅引导青年正确认识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也需要从我国发展状况及当时国际背景这两个视角着手。

在红色精神网络教学法中,把握政治方向、夯实政治理论、增强政治认同感是教法创优的首要属性。让青年在分析历史问题、培养历史思维的过程中,明白历史告诉我们,没有先进理论的指导,没有用先进理论武装起来的先进政党的领导,没有先进政党顺应历史潮流、勇担历史重任、敢于作出巨大牺牲,中国人民就无法打败压在自己头上的各种反动派,中华民族就无法改变被压迫、被奴役的命运,我们的国家就无法团结统一、在社会主义道路上走向繁荣富强。

(二)充实红色精神的现实依据是提升网络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从理论层面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念,代表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我国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践证明我们的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是成功的。”[3]对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而言,要讲好讲透红色精神,不仅要深刻理解红色精神的历史蕴意,更要深刻分析其当代价值。这就要求教师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具有严密的逻辑性,从实践中凝练理论,通过理论的政治性、思想性和亲和力、针对性,改变主体的认知、思想、情感、实践状况。

从实践层面看,一要树立“问题导向”。在网络教育中关于红色精神的讲述,要做到“理直气壮讲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者一要有直面挑战、直击问题的决心和能力。在红色精神网络教学法中,以问题为导向,通过追踪社会热点与红色精神的内涵及实质,回应学生对现实问题和理论问题的关切,其目的在于深刻理解我国历史发展的进程,自觉抵制社会上流行的一些错误观念。二要善于“因事而谋”。正如毛泽东曾说过的,党报需“傍着活事件来讨论”。其关键点在于抓住适当的能够引起广泛关注的新闻话题,只有这方面做好了,报纸组织的讨论才有可能服务于组织者的设想。此处的“活”,指案例鲜活、思维灵活。如何做到“活”,即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关注时事热点、身边小事、学术前沿等,在组织教学案例的过程中,要注意坚持时效性、适用性,以及与教学理论结合的灵活性和启迪性。三要懂得“因材施教”。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不同地区的受众对于红色精神理论内容的把握程度、认知程度不相同。在教法上要依据情况因材施教,提升受众在学习红色精神过程中的获得感、启发感。真正培养青年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思维方式,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认识历史、把握现实的科学思想方法,体现为对历史的尊重,把现实置于过去、现在、未来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进行思考,揭示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和内在逻辑。

1.以知识厚度为价值构建打牢根基。从理论上讲,真实性原则要做到以史实为基础和依据,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如实地反映历史本来面目。从实践上讲,在红色精神网络教学法中要做到自研、研讨、实践融会贯通,创新教学改革思路。主要做法有:一是尊重个性,以团队自研的方式为解读红色精神打下基础,同时带动学生共同探索对红色精神的兴趣点所在,融合“教法”和“学法”的力量。二是加强联动,在网络中与学生共同对与红色精神相关的党史、社会热点等问题进行研讨,探讨线上线下、校内校外的联动规律。三是以“联动”推动融合,以融合强化对红色精神当代价值的探索与研究,发掘自媒体资源的创新潜力,增强教学内容的吸引力。“知行合一”中,知是前提、是基础。知之愈深,信之愈笃,行之愈实。因此要注重以教师的知行合一提升网络教育受众的接受度。

2.以批判“虚无”为价值构建开辟道路。历史虚无主义作为一股社会政治思潮,打着“还原历史真相”的旗号,以所谓的“重新评价”为名,对我国近现代以来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政策和人物等进行颠覆性评价。歷史虚无主义思潮在传播中具有传播手段隐蔽性强、传播速度快、传播渠道多等特点,因此,若不及时制止,将严重威胁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治安全。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要传导主流意识形态,直面各种错误观点和思潮,要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力量。实现教法创新需要在教学中体现现实性,勇于、善于回应历史虚无主义,从碎片化信息的特征出发,分析历史虚无主义的特征、实质、渠道,从而实现网络时代教法内涵式创新,“理直气壮”讲好红色理论。

(三)增强红色精神网络教学法的逻辑支撑力是实现教法创优的方向

价值性展现了主客体之间一种特殊的质态关系,是以客体自身固有的内在规定性为基础,由主体的行为活动及其需求所决定并表征出来的属性,其实质是事物的属性在主体尺度中的投射与转换的统一。因此,要在教法创新的基础上实现创优建设,需要遵循理论主体、教材主体、教学主体、认知主体共建的逻辑原则。事实上四个主体创新方向各有侧重,但是从整体看,四个主体的创新核心在于“共建”。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政治性、思想性、知识性、价值性、建设性、批判性等多种属性,要让这些属性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各自的作用,推动认知主体从了解、把握,到实现内化、外化,需要教法作为“融合剂”,在共建中帮助青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从实践层面看,在运作过程中,一要注重理论性与实践性相融合。脱离实际的理论毫无用处。二要注重知识性与逻辑性相融合。在讲述红色精神过程中,要注重引导青年从历史、现实与未来,以及世情、国情与党情的角度分析问题、把握理论。三要注重精练性与预见性融合。网络教育更要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对史实、现实的分析归纳,引导青年懂得提炼要点,通过对理论预见性的认知与实践,推动学理分析的深入发展。因此,在红色精神网络教育中应关注青年困惑,在带领青年“探究真相”的过程中,提升其政治认同。

1.在“探究真相”中實现价值引导。以“探究真相”的方式引导青年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确立,一方面有利于扩充课堂教学内容,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之处;另一方面有利于在青年自主调查研究的过程中,实现理论的内化。

2.在“探究真相”中实现逻辑引导。从现实逻辑来看,存在研究方法的融合问题。在人文科学中,不能简单地以量化方式进行定性分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属于人文科学,其研究方法可以借鉴自然科学,但不能被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所局限,非此即彼并不符合社会问题、社会矛盾、社会状态的分析。因此,教法创优要将教学内容、学科特点、教师个性、受众情况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考虑,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在创新的基础上实现创优。

参考文献

[1]王妮.红色精神滋养时代新人:价值旨归与现实路径[J].东岳丛论,2022,43(2):30-36.

[2]江畅.核心价值观的合理性与道义性社会认同[J].中国社会科学,2018(4):4-23+204.

[3]【论述选编】习近平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EB/OL].(2014-03-26)[2021-11-01].http://theory.people.com.cn/n/2014/0326/c40531-24742291.html.

On the Promotion of the “Two Combinations” with the “Red Spirit” Network Teaching Method

ZHOU Rong-fang

(College of Marxism, Zhengzhou University, Zhengzhou, Henan 450001, China)

Abstract: Exploring the “red spirit” network teaching method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promote the connotative develop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to continuously promote the learning and education of Party history among young people, and to let the Party’s innovative theories take roots in the minds and hearts of students. In the Internet environment, the “red spirit” education is faced with contradictions such as the precisely subdivided audience and the wide dissemination of information, the additive thinking and the integrated thinking, the classroom teaching-based education and the network-based influence, etc. However, students are being inevitably influenced by the “fragmented information” on the Internet. In view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the “red spirit” network teaching method is to consolidate the theoretical connotation of the “red spirit”, enrich the practical basis of the “red spirit”, enhance the logical support of the “red spirit” network teaching method, improve the effect of network education, and explore the law of the inheritance of the “red spirit” on the network, so as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and promote the combination of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Marxism with China’s specific conditions and th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Key words: “Red spirit” network teaching method; theoretical basis; practical basis; logical support

猜你喜欢
两个结合理论依据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着眼点:“我们正在做的事情”
新时期重谈坚持思想政治工作的“两个结合”
基于“两个结合”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关于做好两个结合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水平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讲授法简析
浅谈高中英语阅读课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
受控主体合法预期保护的理论依据研究
某车载信号源的热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