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爱五色花》教学设计

2022-06-24 21:14:21徐雪银
少男少女·教育管理 2022年5期
关键词:心理品质人际美德

徐雪银

一、教学理念

积极心理学从积极的角度来解读人的内心世界,关注人的健康、幸福以及和谐发展。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和彼得森归纳出人类本性的六种核心美德:智慧与知识、勇气、仁慈与爱、正义、修养与节制、精神卓越。这些美德又分别对应着创造力、好奇心、勇敢等24种积极心理品质。其中爱是24项积极心理品质之一,属于第三类美德——仁慈与爱:人际交往的品质。培养爱这种积极心理品质,感受来自朋友和家人的爱,内心拥有爱,珍惜与他人的亲密关系,常常跟他人表达自己爱的感受,有助于学生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互动联结。

人际吸引的影响因素比较复杂。心理学研究表明,参加共同的活动能迅速拉近学生间的距离;适当的肢体接触能够增加个体间的亲密感;伙伴间的互相帮助也能增进彼此的好感和友谊……本课围绕“友爱的5种表达方式”,引导四、五年级的学生感受来自朋友的爱,学习向朋友表达爱。

二、背景分析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关于小学中年级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中指出,“树立集体意识,善于与同学、教师交往,培养自主参与各种活动的能力,以及开朗、合群、自立的健康人格”。

“小学生心理素质问卷”的结果显示,我校学生在人际适应性因子得分较低,同时我校学生在人际适应性因子检出率较高,说明学生在改善人际关系,与伙伴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能力较低,存在问题的学生比较多,需要加强相关的辅导。

三、学习者分析

小学四、五年级的学生渴望得到友谊,渴望交到好朋友。美国心理学家塞尔曼将友谊发展划分为五个阶段,四、五年级学生开始进入第五阶段——亲密共享阶段,他们认为朋友应该是互相支持、互相忠诚的人,还应该彼此共享一切,互相帮助、合作,彼此不打架。这个阶段是学生友谊形成或断裂的关键时期,需要教师给予正确的引导。这节课以友爱为切入点,通过微课学习,认识友爱的5种表达方式;通过活动帮助学生体验同伴友爱的积极感受,增进同伴感情,学习跟同伴表达友爱,互相分享和关怀,帮助学生跟同学建立更亲密的朋友关系。

四、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认识友爱的表达方式

2. 情感目标:体验友爱带来的积极感受,珍惜与同伴的友好关系

3. 技能目标:尝试恰当表达对同伴的友爱,增进同伴友谊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体验友爱的积极感受;尝试用恰当的方式表达友爱,增进同伴感情。

教学难点:认识友爱的表达方式;尝试用恰当的方式表达友爱。

六、教学方法

视频欣赏、游戏体验、小组讨论

七、教学对象

四年级学生

八、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友爱的5种表达方式》微课、任务单、爱心礼物

九、教學流程

十、教学过程(见下页表)

十一、板书设计

友爱五色花

主动帮助

肯定话语     爱心礼物

身体接触     共同活动

猜你喜欢
心理品质人际美德
诚实是美德
黄河之声(2022年2期)2022-06-22 08:44:30
高中地理教学中心理品质教育的有效开展
教书育人(2020年11期)2020-11-26 06:00:32
搞好人际『弱』关系
从《战国策》看人际传播中的说服艺术
新闻传播(2018年12期)2018-09-19 06:26:42
她是自立自强的美德好少年
逝前的美德
特别健康(2018年2期)2018-06-29 06:13:40
篮球运动之于学生心理品质提升的积极效应
助人为乐是美德
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的编制
心理学探新(2015年4期)2015-12-10 12:54:02
英文歌曲Enchanted歌词的人际功能探讨
剑南文学(2015年2期)2015-02-28 01:1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