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国的觉醒之旅

2022-06-24 14:55张天怿
今古文创 2022年22期
关键词:觉醒村上春树

张天怿

【摘要】 村上春树在短篇小说《泰国之旅》中讲述了主人公早月的觉醒历程。在外界的引领与疗愈之下,她一步步认识到是心中的仇恨使自己陷入困境,也逐渐领悟了生命的意义,从而迈向正常的生活。小说体现了每个人存在的意义在于对人生的自由追求的核心思想。

【关键词】 《泰国之旅》;村上春树;觉醒

【中图分类号】I1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2)22-0013-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2.22.004

1995年1月,一场突如其来的阪神大地震震动了整个日本,随后不久又发生了奥姆真理教发动的东京地铁沙林毒气事件,一系列可怖的事件为日本蒙上了一层深深的阴影。在灾难接连降临之时,人们开始重新审视自己身边的世界,发现它实际上是极不安全,随时可能崩塌的。日本作家村上春树以这两个事件为背景,先后创作了六篇小说,并将其整理为短篇小说集《神的孩子全跳舞》出版。《泰国之旅》就是其中的第四篇小说。

本篇小说的主人公早月所代表的是因为内心的仇恨而失去真正的自我的一类个体。作为一个小有成就的中年女医生,她表面看上去光鲜亮丽,内心却一直被常年的阴影所笼罩。在阪神大地震发生不久之后,早月前往泰国去参加一场学术会议,而后在一个碰巧的机会下结识了导游尼米特,并在他的指引下接受了一位老婆婆的心灵治疗,从而找寻到了心灵的出口。纵观《神的孩子全跳舞》中的六篇小说,主要都是表现灾难来临时人们对于自身心灵之空虚与创伤的猛然觉察,以及他们在地震之后逐渐转变的过程。而村上春树将这一篇故事发生的地点设置在远离地震中心,甚至远离日本本土的泰国,更是弱化了地震本身的存在,而强调人自身的心灵的震动。本文将采用文本分析的方法来探究主人公早月是如何别人的帮助下走向的自我觉醒,其中又蕴涵着村上在生命意义方面怎样的思想。

一、早月的心理困境

小说的主人公早月在少女时期遭受过性侵,多年以来她的心中一直填满了对于“那个男人”的仇恨。據文学评论家加藤典洋推断那个男人是她的继父,他凌辱了早月,致使她怀孕并堕胎。这样噩梦般的经历无疑给早月带来了极大的创伤,强奸创伤综合正指出,在遭遇性侵之后的一段很长的时间,被害少女的情绪逐渐平缓下来了,但是仍旧有许多遗留下来的心理问题,往往会持续几个月甚至几年、几十年。并且,研究显示受父亲性侵的女性往往会面对更多长期性心理上和社会方面的问题,尽管对早月实施暴行的是她的继父,但这样一种家庭内部的关系给她带来的伤害有增无减。早月唯一可以寻求帮助的庇护者——母亲,也并没有给予她身心上的保护。小说中,“父亲死后不到一个月,母亲就把一堆爵士乐唱片连同音响装置处理得一干二净”①。因此,这一次的伤害本身使她的心灵产生了难以愈合的缺口,甚至影响到她多年之后的婚姻和生活。

然而这只是早月空虚的生活的起点,由这一事件所衍生出的她自己心中累积的仇恨才更为致命。早月本身是一个善良的人。在乘坐的飞机上出现病人的时候,她虽然担心像以往一样又遇到和诊所医生撞到一起的尴尬处境,还是决定联系乘务员尝试救治。可是,这一个善良的人,内心却被仇恨控制了。如果说她的继父对她犯下那样的罪行是人性中恶的体现,那么“恶”以这样的方式降临在早月身上之后,以仇恨的形式占领了早月的心灵,并随着岁月的增长变得越发顽固。几十年来,早月的生活都被对于继父的仇恨所囚禁,一刻不得安宁。她在泳池旁做的噩梦就给出了这样的暗示:一开始她只是从铁丝笼外观察那只发抖的兔子,“可意识到时,她本身成了兔子”,被困在笼中。

早月原本在美国的医院从事研究,事业蒸蒸日上,研究也初见成果,但是婚姻的破裂加之在美国遭遇的一系列不顺的事情使她的身上“有什么短路了”,不顾同事的劝阻执意回到日本。很显然这并不是她自己清楚考虑过后做出的选择,更像是一个情绪化的决定。尽管她漂亮、聪明、刚强,生活也十分光鲜,但仇恨使她丧失了追求自由的生活的能力,以至于在很多时候她并不能弄清楚自己内心的真正想法。此外,让那个男人得到报应的念头更是占据她的头脑长达三十年之久,在这三十年里,“她一次也没看丢他的行踪”。可是,在被问到在神户有没有认识的人时,早月却断然地否决了。可以看出,她实际上不愿意提起那个她深深憎恨的人,想要抹去这段经历。这样矛盾的想法更加突出地表现出了仇恨给她的心灵带来的空虚和混乱。早月是村上塑造出的一个有着自己独特生命轨迹的人物形象,但她同时也代表了像她一样遭遇过侵犯,并在之后的生活中无法摆脱其影响的一类人。更广泛地来看,她的形象可以反映每一个被心中的仇恨所挟持而丧失对生命自由追求的个体。

二、觉醒路上的“导游”

小说中的早月是幸运的,当她带着沉重的仇恨走过了一半的人生时,在泰国遇到了帮助她走出困境的引路人——尼米特。尼米特是负责早月泰国一行的导游兼司机,一个看起来古板、沉默,并带有一点洞察世事之感的人物。在早月的心理发生转变的过程中他就像是一个阅历丰富的智慧长者,在不经意间对早月循循善诱。

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和交谈之后,尼米特大概体察到了早月心中的阴影。他先是带领早月前往一个无人使用的带游泳池的别墅,让她痛快地游几天泳。在这五天的时间中,早月沉浸在一种全然不思不想的状态中,并且意识到怀着这样心理状态来生活正是她所向往的。在假期即将结束时,尼米特又请早月去见一个老女人,为她做心灵的治疗。

除此之外,尼米特与早月之间的谈话也对早月有一定的启发意义。在尼米特与早月聊天的过程中,爵士乐作为一个话题被多次提起。第一次出现是在尼米特开车带着早月前往度假村的路途中,尼米特音响中放的老爵士乐勾起了早月对有关父亲的记忆的回忆。在父亲去世之前她还没有遭遇过那样的侵害,生活也是顺顺利利的。对于早月而言,那段时光里的爵士乐所代表的是心灵的幸福与自在。

第二次聊到爵士乐是在游泳归来的途中,尼米特和早月说到他之前的雇主——一个挪威宝石商人。在那个商人去世之前的三十三年间,尼米特每天都跟随着他,帮他做事。尼米特讲到挪威主人曾让他听一首爵士乐的事情,他从乐曲中听出了主人所说的每个人身上都有的自由魂,但却不能弄清是否确实是自己听出来的,因为长久的相处已经使他与挪威商人从某种意义上同心同体了。早月与仇恨的关系似乎也是如此。在与仇恨长期共生的过程中,它仿佛变成了早月的雇主,使早月在不知不觉中模糊了自己的所思所想,对它言听计从了。尼米特对此是毫不后悔的,他主动地接受了这种同化,因为这正是他想要过的生活(至少从尼米特的表述上看),但早月却是被动地被同化。当尼米特问她如果人生重新来过,是否还会选择同样的人生时,早月的回答是“不清楚啊”,“預料不出”。这个问题或许提醒了早月在与仇恨共存的过程中她已经逐渐丧失掉了自身精神上的独立性。

见过老女人之后,在机场的咖啡屋里,尼米特给早月讲起他的挪威主人告诉他的北极熊的故事。在主人的讲述中,北极熊一年只交配一次,剩余的时间都在深深的孤独中度过。这样的生活在早月看来是很不可思议的。尼米特替她将心中的疑问问了出来:“那么北极熊活着到底为了什么?”主人给出的回答以简洁具体的语言直接点明了早月所需要反思的核心问题——“我们活着又到底是为了什么呢?”早月的生活正是北极熊的翻版,深陷在无意义的孤独之中。虽然她被仇恨所困,无法清晰地审视自己的生活状态,但当她在尼米特的引导下跳出自我去看待北极熊的生活时,便能够发现这样的生活是没有意义且荒谬的。同样,村上春树将故事发生的地点设置在远离日本的泰国大概也是在一定程度上由于这样的理由——唯有跳出那个熟悉的自我,在陌生的环境里以全新的视角审视自己,才更容易看清自己生活的真实状态,走出困境。

三、走出人生的困境

起初,对于是什么使自己的生活变得如此空虚,早月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认识,直到被尼米特所引见的老女人一语道破心中的症结。老女人用一种“预言梦”的方式告诉早月她的身体里有一颗“旧石子”,并且说在不久后她会梦见一条大蛇把那颗石子吞下去。最后老女人又补充说“那个人没死”,“那个人”就是指的早月一直以来憎恨的那个男人,而预言中的石子所象征的便是早月的仇恨,早月必须要抛掉它才能够顺利地生活。关于这个老女人的身份以及她是如何做出预言的我们不得而知。但她做出了如此神奇的预言,就使这个“心灵的治疗”带有了一种神话化的色彩。

除此之外,小说中特别写到的灰毛猴也极具神话化色彩。在尼米特开车带早月前往带泳池的别墅时,途中要翻过一座山,文中这样写道:“灰毛猴们沿路边坐成一排,以算命似的眼神定定地注视着疾驰而去的汽车。” ② 猴子在日本人的精神文化世界里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他们认为猴子是有灵性的。在日语里,猴子的发音与“去”同音,因此这种动物也被赋予了驱除灾祸和病苦,带来智慧和幸福的含义。并且在后面灰毛猴又再一次出现,也是“默默无声地注视着她”。由此可以引发出这样的猜想:早月来到的这个带有神秘意味的别墅可能是村上所设计的一个被赋予了某种祝福的非现实世界。

村上春树采用这样的设计,一方面或许是因为在所经历的这样深重的灾难面前,即便是有合适的契机,早月也很难靠个人的力量来摆脱仇恨的控制。他安排这些情节便给了早月一个走出困境的出口。另一方面,神话化的叙述方式能够超越所叙述之事的表象,从而抵达其本质。老女人的预言就是以这种方式指出来早月所面对的困境的本质。

想要真正地走出困境,在意识到自己所面临的困境是什么之后,弄清要怎样从思想上“走出”也同样重要。在小说开篇的部分,早月在飞机上吃荷尔蒙的时候就提出了这样的观点:“她再次心想,更年期这玩意儿想必是神对人类——对活个没完没了的人类的一种带有讽刺意味的警告(或捉弄)。”③大多数人并没有能享受发达的医疗带来的生命延长所提供的好处,反而是需要面对更多让人烦恼的问题。这个想法实际上就是在问人们因何而生。

为早月预言梦境的老女人和她说:“你一定要把石子扔到什么地方去才行,否则死后烧成灰,也还是有石子剩下。”④也就是说,如果生的时候未能抛掉仇恨,自由地生,到死时也无法顺利地死去。在返回别墅的路上,尼米特也告诉早月“生与死在某种意义上是等价的”。这里就体现了西方存在主义的生死观中的一些思想:生与死并不是对立的,死亡是生的一种延续,是生的条件;而生与死都是人的存在的一种形式,人对于生的本真的追求只有在认识到死亡将在某刻到来之时才会被激发出来。

同时,小说中的生死观还带有着日本民族的独特思想倾向:日本人在承认生与死是存在的两个阶段的基础上,还追求“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的存在境界,生的时候要自由灿烂地生,死的时候也要在最灿烂的时刻超脱地死。早月在前面三十多年的岁月里一直在仇恨中生活,她的生缺少自己的意义与色彩,即便是某一天死去灵魂也会一直被禁锢着。在接受老女人“治疗”的当天夜里,早月意识到了自己在向死亡过渡,意识到了是她自己的仇恨的想法使得自己总是处于痛苦之中,也意识到了她之前所过的生活如同石头般毫无生气,而她对于自由地生的追求也终于被激发了出来。

小说的最后,早月决定听从那个老女人所说的梦的预言,等待梦的到来,等待大蛇将她心中的仇恨消除。坐在返回日本的飞机上,早月又想起了父亲在世时常听的《四月的回忆》,这也暗示着早月意识到了她所剩余的人生的出口所在。“我将这样重返日本,早月想道。”这一次返回日本不再是由于身体的短路,而是心境平和的,早月由自我决定的,带着重生的期待而返。

综上,《泰国之旅》将目光从灾难本身延伸到以不同的想法看待这场灾难的人们身上,从而引出对深陷于仇恨的早月逐渐走出困境的讲述。从这一篇作品可以看出村上创作这一部小说集的目的不仅限于反映地震对于人们心灵的震动,更是在关注到当时日本社会大环境下人们精神上的普遍空虚和混乱之后为鼓舞每个社会个体寻找生命的意义而作,蕴含着村上对于社会中个人的命运与生存状态的关注以及对生与死意义的独特思考。

注释:

①②③④村上春树:《神的孩子全跳舞》,上海译文出版社2009年出版,第75页,第78页,第70页,第85页。

参考文献:

[1]李沛红.日本文学中的极致审美——死亡美学[J].青年文学家,2019,(18):118-119.

[2]马薇.浅议村上春树小说中的存在主义死亡意识[J].西安社会科学,2010,28(04):160-161.

[3]夏丽丽.遭父性侵女性成年后的家庭困局——一项基于系统视角和依恋理论的临床案例分析[J].社会工作,2017,(04):54-64+110.

[4]尚一鸥,孟庆枢.文学史意义的地震灾难讲述——以村上春树的《神的孩子都跳舞》为中心[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3).

[5]村上春树.神的孩子全跳舞[M].林少华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

[6]崔育源.向死而生的生命哲学——论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J].散文百家(理论),2021,(10):16-17+19.

[7]孟辰.村上春树作品中的精神疗愈和自我救赎[J].大众文艺,2021,(15):25-26+29.

[8]张新.在行走中疗愈——论村上春树小说中的旅行书写[J].日语学习与研究,2021,(01):120-127.

[9]胡冬霞.村上春树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塑造研究[J].今古文创,2021,(03):30-31.

[10]钟康睿.《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村上春树的生命奥秘[J].大众文艺,2020,(18):36-37.

猜你喜欢
觉醒村上春树
长大的瞬间
村上春树和他的阳子
村上春树:相信爱情, 这是一种勇气
浅谈《觉醒》中爱德娜身边的三位男性
《西厢记》中女性主体意识的建构
意识的觉醒形象的抗争
浅谈年画中人物的变化与人的自我意识觉醒
位居两极的《旧约圣经》女性形象
“觉醒”背后的美国华人群体
村上春树和他的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