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敬宇
端午节后,随着天气越来越热,各地的雨水开始变多,蚊虫大量孳生。蛇、蝎、蜈蚣、蜥蜴、蟾蜍等动物活跃。因此,农历五月又被民间称为“五毒月”。为了平安地度过五月,民间流传着各种驱五毒的做法,比如端午节编彩绳,喝雄黄酒,悬挂艾条、菖蒲……
中国幅员辽阔,气候复杂多样,跨纬度较广,距海远近差距较大。那么,各地关于五毒的说法,指的是五种相同的有毒动物,还是随着地域的变化、纬度的不同,这五种动物也有所差别?除了五毒以外,还有没有容易被人们忽视、却又对人们的生活工作造成诸多困扰的动物?
所谓“五毒”,通常指的是蜈蚣、蜥蜴、蝎、蛇和蟾蜍。这五种动物的长相都不太讨好,甚至有些让人望而生畏,加上它们中的大多数有毒液护身,很多人因此对它们避之唯恐不及。人们将它们列入五毒的提法由来已久,故五毒的成员不会因为地域的变化而变化。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五种有毒动物吧!
蜈蚣
蜈蚣长什么样
蜈蚣是一种有毒腺的掠食性陆生节肢动物,身体扁平,由许多体节组成,每一节上均长有步足,又称百足虫、百脚虫、天龙。它的食谱范围比较广泛,喜欢吃昆虫。
分布区域及生存环境
蜈蚣主要分布在热带地区,如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地。在中国,蜈蚣分布于江苏、浙江、安徽、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陕西、四川、台湾等地。蜈蚣春出冬蛰,通常来说,身体很长,且有许多对步足。常见的蜈蚣有红头、青头、黑头三种。它们喜欢在阴暗、温暖、避雨、空气流通的地方生活。白天多藏身于磚石缝隙、墙角,或者成堆的树叶和杂草中。在农村或城市中的破旧潮湿的房屋中较常见。
活跃期
每年4月至10月,害怕日光,昼伏夜出。
危险性
蜈蚣的第一对足呈钩状,锐利,钩端有毒腺口,一般称为腭牙、牙爪或毒肢等,能排出毒汁。
伤后表现
蜈蚣有毒腺,可分泌毒液,毒钩刺入人体皮肤时,会释放毒汁,毒钩刺入处会有两个暗红色小点,皮肤红肿,有烧灼痛和刺痒感,伤处附近淋巴结肿大。
应急处理
被蜈蚣咬伤后,应立即用肥皂水清洗伤口,可采用冷湿敷法。有全身症状者,应速到医院治疗。
蜥蜴
蜥蜴长什么样
蜥蜴, 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蜥蜴是爬行类蜥蜴亚目动物的统称。俗称四脚蛇。此亚目包括17科,3 700多种。
狭义的蜥蜴仅指蜥蜴亚目蜥蜴科蜥蜴属。蜥蜴以甲虫、直翅目、蝇类、鳞翅目等昆虫及其幼虫,蜘蛛类、多足类为食,也吃蚯蚓、软体动物,偶吃小型蜥蜴。
分布区域及生存环境广义上的蜥蜴分布于欧、亚、非、美洲和大洋洲。狭义上的蜥蜴分布于欧洲、亚洲西部及非洲。中国分布于新疆西部及东北大兴安岭山区。生活于山区林间草地或沼泽地带。
活跃期蜥蜴是变温动物,在温带及寒带生活的蜥蜴在冬季进入休眠状态。在热带生活的蜥蜴,终年活动。在特别炎热和干燥的地方,蜥蜴也有夏眠现象,以度过高温干燥、食物缺乏的恶劣环境。蜥蜴的活动可分为白昼活动、夜晚活动和晨昏活动三种类型。不同活动类型的形成,主要取决于食物对象的活动习性及其他一些因素。多数蜥蜴在昼间活动,而壁虎多在薄暮至破晓期间活动。蜥蜴的捕食方式为静候或搜寻。
危险性大多数蜥蜴是无毒的,但会咬人。目前所知的有毒蜥蜴有两种:生活在美国西南部的希拉毒蜥及其墨西哥近缘种。被激怒时,它们会咬人,但罕致命,其下腭各牙内侧有纵沟或褶,用以引出毒液。
伤后表现虽然大多数蜥蜴无毒,但它们确实会咬人。被蜥蜴咬伤后,伤处容易出现肿胀现象,亦容易得破伤风。
应急处理被蜥蜴咬伤后,应立即用肥皂水清洗伤口。
蝎
蝎长什么样
蝎,俗称蝎子,是蛛形纲蝎目动物的统称。世界上有6科,约600种。中国约15种。体分头胸部和腹部,腹部又分成前腹部和后腹部。前腹部和头胸部较宽并紧密相连,可合称躯干,后腹部窄长,可称作“尾”,末端还有一袋形尾节,尾节末端为一弯钩状毒针。大多数体长3—9厘米。头胸部短宽,近四边形,背面由1块坚硬的背甲包围。背甲上密布突起或纵脊。头胸部由6节组成,仍保留6对附肢:1对螯肢、1对触肢和4对步足。螯肢小,位于背甲前缘的前方。触肢十分强大,着生于背甲前缘的两侧,既可捕食,又可御敌。4对步足的基节互相密接,形成头胸部的大部分腹壁。
分布区域及生活环境广泛地分布于世界各地。中国主要为东亚钳蝎,从内蒙古到福建,都有东亚钳蝎分布。
蝎大多生活在片状岩杂以泥土的山坡,这些地方不干不湿,植被稀疏,有一些草和灌木。在树木成林、杂草丛生、过于潮湿、无石土山或无土石山,以及蚂蚁多的地方,蝎很少,甚至没有。它们居住在天然的缝隙或洞穴内。
活跃期蝎一般在11月上旬入蛰,翌年4月中下旬出蛰。全年活动期6个多月。昼伏夜出,多在日落后至半夜间出来活动,但必须是温暖无风、地面干燥的夜晚。在35℃以内有明显的趋温性,在10℃以下进入冬眠。视觉迟钝。沙漠蝎能适应极干旱的环境,有许多营穴居生活,致死温度高达45℃—47℃。蝎在野外生长一年中可分为生长期、填充期、休眠期和复苏期。
危险性受到威胁时,用其尾部毒针蜇人,释放毒液。
伤后表现受伤处会出现大片红肿,并伴有剧痛感。
有些人被蜇伤后,可能出现寒战、高热、恶心、呕吐、肌肉强直、呼吸急促、脉搏细弱,乃至呼吸衰竭等症状。
应急处理伤处若有毒刺残留,应该迅速地拔出,在蜇伤处离心脏近的一端2—3厘米处用止血带或布袋绳子扎紧,每15分钟放松1—2分钟。用手自伤口的周围向伤口处用力挤压,使还有毒素的血液从伤口中挤出。
用3%的氨水石灰水、1:500的高锰酸钾溶液、5%的碳酸氢钠清洗伤口。伤口周围可用冰敷,或者是冷水敷。中毒严重者,应及时送医。
蛇
蛇长什么样
蛇是脊索动物门爬行纲动物。体细长,分头、躯干和尾三部分,尾部明显短于体长,无四肢,低等蛇类横裂的泻殖孔两侧有爪状的后肢遗迹。蛇全身被鳞片, 头部形状各异,吻侧有鼻孔。蛇的瞳孔圆形、垂直或水平椭圆形,无活动性眼睑。舌细长,前端有分叉。蛇是变温动物,体温随气温变化。
分布及生存环境除南北极外,皆有蛇分布。其栖息环境因种类不同而存在差异,有的栖息在穴洞中,有的生活在地面上,有的生活在树上,有的生活在水里。
活跃期每年4月至10月是蛇的活跃期,4月下旬至6月上中旬产卵,觅食盛期是其产卵繁殖期。上午10时至12时,蛇会在地面上、草丛中、树干上或洞口处晒太阳,以昼伏夜出居多。
危险性蛇是肉食动物,一般分无毒蛇和有毒蛇。
一般来说,毒蛇的头是三角形的,无毒蛇是圆形的。中国至少有50种毒蛇。被毒蛇咬伤的部位多见于手、臂、足、腿。毒蛇的口内有毒腺。无毒蛇和有毒蛇都会咬人。有毒蛇咬人时,通常会高高地昂头,吐芯子,前后摇摆,嘴巴张开,毒牙向前扎入目标,然后放出毒液。
伤后表现受伤部位会出现疼痛、发麻和水肿现象。
由于毒蛇的种类不同,因此被咬者的全身症状也有所不同。根据蛇毒的不同毒性,临床上将毒蛇咬人后造成的损害分为神经毒损害、心脏毒和凝血障碍毒损害及肌毒损害三类。
应急处理可用绳索、手帕、植物藤、布带将伤口近心端的5厘米处捆住,防毒素继续在体内扩散。每隔15—20分钟松带子1—2分钟,以防肢体因缺血坏死。
用井水、泉水、茶水、自来水或高锰酸钾溶液反复冲洗伤口。
被有毒蛇咬伤后,应尽早用药,并及时就医。
被无毒蛇咬伤后,无须特殊处理,只需对伤口清洗、止血,去医院注射破伤风针即可。
蟾蜍
蟾蜍長什么样
蟾蜍是蟾蜍科蟾蜍属动物,别称疥蛤蟆、癞蛤蟆。蟾蜍是无尾目、蟾蜍科动物的总称。体形大小相差较大,一般50—110毫米。皮肤甚粗糙,满布大小瘰疣,肩带弧胸形,无肩胸骨。体背面颜色一般多为黄褐、绿褐、暗褐、棕褐或红褐等色,其上有斑或无斑;腹面浅黄色,多有灰色斑,有的腹后部有一较大深色斑。
分布区域及生态环境除马达加斯加、大洋洲、巴布亚新几内亚、南太平洋岛屿以外,几乎遍布各大洲。中国有15种和3个亚种。蟾蜍以陆栖为主,不善跳跃,多爬行。白天经常隐蔽在荒野或田边草丛中、土穴内、石块下,黄昏时出外活动和觅食。
活跃期
夏秋最为活跃。
危险性
蟾蜍的背面有大大小小的疣粒,其中最大的一对是位于头侧鼓膜上方的耳后腺。这些腺体会分泌白色毒液。皮肤分泌物和卵有毒,人食后可引起中毒反应,甚至致死。
应急处理
立即催吐、洗胃和导泻。
适量输液,并给予利尿剂。
及时就医。
蚂蟥
蚂蟥长什么样
蚂蟥是蛭的俗称,分旱蚂蟥、水蚂蟥( 水蛭)、寄生蚂蟥三种。蚂蟥是环节动物门蛭纲动物,身体光滑有延展性,颜色为深褐色或黑色,没有皮肤。
分布区域及生存环境
水蛭属于广布种,在中国南北方均可生长繁殖。水蛭主要生活在淡水中。稻田、河、沟渠及有机质丰富的水体都是它的生存空间。旱蚂蟥多生活在溪边杂草丛中,腐败的枯木烂叶堆和潮湿隐蔽地方尤多。
活跃期
气温低于3摄氏度时,蛭会蛰伏冬眠;每年3—4月气温高于8摄氏度时,开始活动。因此,春夏季是蛭的活跃期,在高温多雨潮湿的季节,数量尤多。
危险性
蚂蟥靠吸血为生。吸血时,蚂蟥先以颚上的齿将皮肤割开口,然后借助肌肉性咽头的抽吸,将血液吸入体内。它们会顺着皮肤爬进腋窝、尿道等部位,遗患无穷。人们下河游泳或在稻田里劳作时,很容易被水中的水蛭“偷袭”;口渴难耐饮用山泉时,寄生蚂蟥可能会悄悄钻进体内,令人防不胜防。
伤后表现
蚂蟥无毒。但是,蚂蟥唾液腺能分泌阻止血液凝固的抗凝物质水蛭素及促使血管扩张的类组织胺类物质,从而使伤口流血不止。此外,蚂蟥叮咬的伤口易被细菌感染,从而引发溃烂。有的人被蚂蟥咬后会出现过敏反应,如身体发痒,身上起红斑,嘴唇肿起,严重者会出现眩晕、呼吸困难等症状。此时,应及时就医。
蜱虫
蜱虫长什么样
蜱虫,俗称草爬子、壁虱,一种体形极小的蛛形纲蜱螨亚纲蜱总科节肢动物寄生物,虫体椭圆形,幼虫只有六只脚,成虫后有八只脚。宿主包括哺乳类、鸟类、爬虫类和两栖类动物,大多以吸食血液为生。
蜱虫属于广布种,遍布中国,主要分布在河南、湖北、山东、安徽、江苏等地。它们喜欢在植被茂盛的山区和丘陵地带、草地、森林、灌木丛、半荒漠地带等野外环境中生活。
活跃期每年4月至10月是蜱虫的活跃期。这一时期也是人们户外活动比较频繁的时期。
危险性人或宠物在户外运动时,蜱虫会借机爬附到人和动物身体上,进行吸血。它们一般寄生在皮肤较薄、不易被搔到的部位,如颈部、耳后、腋窝、大腿内侧和腹股沟等处。没吸血时,蜱虫的腹部扁平,个头只有芝麻粒儿那么大;吸饱血之后,背面隆起,有黄豆那么大。
帶着宠物外出时,应提防蜱虫寄生在宠物身上。
被蜱虫叮咬后的反应被蜱虫叮咬后,咬伤部位会出现环形红斑,红斑中心部位有一个小小的凹陷,伤处会痛痒、红肿,可伴发热、全身不适、头痛、乏力、肌肉酸痛、恶心、呕吐、腹泻、厌食、精神萎靡等症状。严重者,可伴有心、肝、肾等多脏器功能损害,并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
应急处理如不慎被蜱虫咬伤,千万不要用镊子等工具将其除去,也不能用手指将其捏碎。应该用乙醚、煤油、松节油、旱烟油等涂在蜱虫头部,让它自行松口;亦可用液体石蜡、甘油等涂在蜱虫头部,使其窒息松口。
对伤口进行消毒处理。
出现全身中毒症状时,可给予抗组胺药和皮质激素。严重者,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