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元
什么?金矿?听说燕子老师要带队去浙江遂昌金矿国家地质公园考察,我技痒难耐,寻找金矿可是我一直以来的梦想。
和燕子老师一番沟通后,我打着“专业支持”的旗号,带着几位矿物爱好者出发了。
两支队伍会合后,我们稍作休整,仔细检查了一遍装备,然后兴致勃勃地向遂昌金矿进发了!
大巴车上挤满了人,大家全都兴奋不已,连说话的语调都是极为欢快的。我也不例外,兴奋之余,我自告奋勇,登上前方的小轿车,当起了开路先锋。
向导刘师傅也被我欢快的情绪感染,打开了话匣子,一会儿给我介绍遂昌的地质风貌,一会儿又向我介绍当地的历史名人。
说来惭愧,我一心只想来遂昌探宝,却不知历史上鼎鼎大名的戏剧家汤显祖就曾在这里做过县令,享誉世界的《牡丹亭》正是他任遂昌县令期间创作的。我想,一定是因为这秀丽山水的滋养,这部戏剧里的爱情故事才分外动人。
车子沿着山路行驶了大约20 分钟,就来到了一个村庄,路边的标牌上写着“下杭村”三个字。山坡上是漫山遍野的竹林,从高处看去,宛若碧海。清风吹过,细长的竹枝随风摇曳,竹叶哗哗作响。我脑海中浮现出电影《卧虎藏龙》中竹海决斗的场景。正在我浮想联翩的时候,一大群山雀飞过,引来后面大巴车上孩子们的一片惊呼。向导刘师傅微笑着摇了摇头,向我介绍说,遂昌植被覆盖率非常高,达到85%,加上水域丰富,生态环境非常优越,除了常见的动物和植物以外,还有许多珍稀物种和国家保护物种。
遂昌不仅是金矿之乡,也是观察动植物的大课堂。
遂昌属于山地地貌,尽管县城距离金矿只有20 公里左右,但要经过多处山峰和山谷,落差达300 米,因此,去往金矿的路途并非一路坦途。山路时而宽阔,时而狭窄,最窄的路段,仅容两车并行,外侧的汽车几乎是悬在山崖边上,而且时不时出现连续的弯道。小轿车在这样的山路上行驶起来都有些困难,对大巴车来说,更是难上加难。
经过一片茶园时,大巴车不得不停下来。原来,前方发生了泥石流,堵住了一半的山路。路的一侧是尖锐的碎石,另一侧是百丈悬崖。车子稍有不慎,要么被碎石划破车胎,要么坠落深渊,可真够险的!
作为开路先锋,我自然要冲锋在前。此刻,我和遂昌的土地有了最亲密的接触。
还别说,这次遇险,倒让我有了意外的收获。大巴车司机驾驶着车子,慢慢开过这段危险路段后,停车检查车况,略作休整。
我和燕子在向导刘师傅的陪同下,趁此间隙,观察发生泥石流的山体,好对当地的矿物岩石做初步的了解。
刘师傅告诉我们,这里属于东南沿海山地,山体的主要成分是火成岩,但在风化和雨水的搬运作用下,山体表面形成了不太坚固的沉积岩和疏松的土层,因此山体坡度过大且连续大量降雨后,就会发生泥石流。
我们三人把山路上的石头检查并观察了一番,选取了一些,以作标本。一块绿色的石头引起了我的注意。用水冲洗后发现,这块石头晶莹剔透。难道是块宝石?刘师傅却告诉我,它其实是萤石,在当地很常见。我急忙掏出随身携带的万能刀,在石头表面划了一下,发现石头上确实留下了划痕。
细心的燕子老师发现,发生泥石流的那段山坡,除了本身比较陡峭外,整片区域光秃秃的,没有植被的保护,后者也是造成山体滑坡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我顺着燕子老师手指的方向看去,除了这一区域,其他植被茂盛的地方,并没有出现山体滑坡现象。我仔细观察一处断裂的坡面,发现土层纵剖面上有很多植物用根系牢牢抓着土壤和岩石,俨然守护山体的卫士。
排除险情后,我们继续前行。一路上,有惊无险,我们最终顺利抵达遂昌金矿国家地质公园。
由于路上耽搁了不少时间,我们到达公园时已近中午,天气变得炎热起来。然而,高温絲毫没有影响我们的寻宝热情。刚下车,队员们就迫不及待地四处寻找金矿的线索。有的队员拿着地质锤东敲敲,西敲敲;有的索性趴在岩石堆里仔细翻找。
在队员们努力寻找金矿的时候,我却被眼前形形色色的矿石吸引住了。它们或许和金子无关,但仔细端详,却可以发现它们美丽非凡。这些来自大自然的地下精灵,每一块都经历了亿万年的锤炼,在它们的形成过程中,有着惊心动魄的故事。
上午10点,气温35℃,遂昌金矿地质公园停车场附近。
我把发现的宝贝放到随身携带的矿石标本盒里。它们是我此行的珍贵纪念。
就在我沉浸于寻找石头的乐趣中时,我忽然听到一声叫喊:“找到了!”只见外号“矿工一号”的张同学手里举着一块大石头,从岩石堆里站了起来。
难道他找到了那么大一块金子?
听到他的叫喊声,大家围拢过来。他手里果然握着几块表面闪光的岩石,岩石表面的小颗粒,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金灿灿的光芒。难道它就是黄金?
大家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我们观察这些岩石的颜色,分析它们的组成成分,最后断定这些岩石是岩浆岩中的花岗岩,而这正是金矿矿脉的一个重要线索。随着岩浆的喷发,金元素会从地底深处来到地表,形成矿脉。一瞬间,大家的探宝热情更加高涨起来,金子或许很快就会出现在我们眼前!
出了停车场,迎面就是一个群山环抱的大广场。广场上矗立着许多跟开矿作业有关的雕像。
遂昌金矿国家地质公园本身就是一个正在开采中的金矿,这里的雕像,既有反映古代采矿作业的内容,也有当代矿业工人的形象。在同一个地方,邂逅跨越千年的矿业工人,还真有点儿穿越的感觉。
咦,居然还有这样的操作:通往矿区的路边,竟然有矿工现场售卖挖出来的金矿石!
货摊上堆放着大大小小、金光闪闪的矿石,石头上还贴着“金矿石”三个字,这让我们大吃一惊。难道这么容易就能找到金子?更重要的是,它们并不昂贵。
我们全都抑制不住心中的狂喜,纷纷蹲在地摊边,仔细观察起来。还别说,这些石头真的是金黄灿烂,和黄金几乎没什么区别。一些性急的队员已经在窃窃私语,低声讨论着该如何和摊主讨价还价。
就在此时,一位细心的队员发现,这些金矿石有些奇怪。可不是吗?把这些金矿石在白色岩石上蹭一下,擦痕里不是耀眼的金色,而是暗淡的黑色。这一下,我们仿佛被浇了一盆凉水,这纯粹是“愚人金”黄铁矿嘛!黑色擦痕正是黄铁矿的典型特征。
真是差一点儿就上当了! 队员们很气愤,嚷嚷着要和摊主理论。吵嚷声惊动了园区工作人员,他们赶紧过来劝解我们。经过工作人员的讲解,大家才知道,这些矿石的确是从矿洞里开采出来的金矿石,它们的主体是黄铁矿,里面含有黄金,只不过含量太低,用肉眼或者擦痕试验是无法辨别出来的。
听到这里,大家的心情又好了起来。眼前的这些虽然不是货真价实的金矿石,但至少它们可以证明我们离金子已经不远了!
园区工作人员介绍说,金矿的开采最早是从山顶开始的。因此,我们决定先从山顶找起。说干就干!大家背起行囊,沿着绿荫掩映的山路向上攀登。
對多数队员来说,登山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我也如此。而小布丁和几个活泼的学员却冲到队伍的前面,当起了先遣队。
金子到底在哪里?我体力透支,满头是汗,开始变得焦虑和烦躁起来。“唉,就这么个找法,猴年马月才能找到啊!”几名筋疲力尽的队员开始质疑我们的寻金方案,忍不住嘀咕了起来。
然而,就在各种抱怨声中,一名走在前面的队员忽然大叫起来:“看!矿洞!”
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我们看见了几条幽径,分别通往几个深邃的山洞。
一下子,我们又不知从哪儿来了力气,连走带跑,来到矿洞前。这些居然是古代遗留下来的老矿洞!真没想到,金子尚未寻到,我们却找到了古代先人们遗留下来的矿洞。瞧,这里不但有汤显祖时代的明代金矿洞,还有年代更早的宋代矿洞,甚至还有唐代的。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我们进入一座矿洞参观。脚下的甬道曲折而又幽深,似乎永远没有尽头。我们安全帽上的矿灯,照亮着狭窄的矿洞。真是太震撼了!我们的头顶和脚下,大大小小的坑洞不计其数,都是千百年来的历代矿工们采石后留下的。
就在此时,一束光线猝不及防地与我们相遇了。原来,是阳光透过岩石罅隙照射到了矿洞中。据说,当年有人从这个缝隙进来后,发现了这些古老的矿洞。
在昏暗中行走了许久,这束久违的阳光,让每个人都感到温暖和快乐。
此时,讲解员语气凝重地说,古人开采金矿的条件极其艰苦,只能靠肉眼和经验判断岩石中是否富含黄金。古代矿工经过长期的经验积累后,发现富含金子的岩石在火的映照下会有细小的闪光,正是这些细微的痕迹,引导他们不断发现更多的矿脉。
我们继续向前走。在古代开采区,我们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这里仿佛经历了火劫,岩壁的下半部分深深凹陷了下去,整个岩壁被烟火熏得变了颜色。
正当我满腹狐疑时,讲解员走了过来,笑着说:“这可是古人智慧的结晶啊!”
原来,古代人用铁器很难把矿石从坚硬的岩壁上开采下来,就发明了烧爆法。这个方法很奏效,一千多年来,遂昌的金矿产出了大量的金银,在明朝鼎盛时期每年就有上万两金银被开采出来。
金、银,还有更多化学元素,构成了这些充满魅力的矿洞。我忍不住伸手去触摸这早已冷却的岩壁,凑上去仔细端详,想探寻跟它有关的一切故事。我再一次被大自然的魔力折服,所有的化学元素,仿佛都是这位自然魔法师熔炉里的配料,可供他任意调配,从而创造出动人的杰作。
岩壁摸上去冰冷、粗糙,闻了闻,似乎有一点儿臭臭的味道。前面也闻到过这个味道,那会儿,我们正专心研究以黄铁矿为主的金矿石,当时不少人闻到了这个气味。有同学还问道:“喂,是谁在放毒气?”现在,静下心来想想,这个臭味闻起来像臭鸡蛋。正是硫黄的味道。黄铁矿的成分是硫化铁,其实,这些矿石里,还包含更多硫化物。它们在人类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从古矿洞区出来,一路上都是地质公园的游览项目,我们心想,这次的寻金计划肯定要泡汤了,游览区里怎么可能有黄金呢?
讲解员说,我们可以深入到矿洞里去,体验一回当现代采金矿工的感觉。听到这句话,大家的情绪又高涨起来。这可太好了,金子当然是藏在矿洞里的,这下有希望了!
我们进入现代作业区。这里的景象跟古矿洞区截然不同。这里的矿道规整,四通八达,主干道上铺设着铁轨,运送矿工和矿石的小火车在上面进进出出。
在工作人员的许可下,我们戴上安全帽,兴冲冲地坐上了小火车。密闭的车厢,抑制不住我们内心的渴望,金子仿佛就在车厢之外的洞壁上,触手可及。
火车咯噔咯噔向前跑着,行驶一段距离后,停了下来。车厢一打开,我们发现已经来到了作业准备区,各种水枪和冲击钻,整齐地靠着洞壁摆放着。一队即将上岗的矿工,正在忙碌地做着出发准备。
我忍不住又对矿洞开始了探索。我摸索着洞壁的岩石,感觉到了从作业区深处传来的一阵阵的震动。空气中弥漫着尘土的味道,在头顶探照灯的照射下,矿洞里烟雾缭绕。
这些都是矿工作业造成的。我们更加仔细地观察岩石,希望能寻到一星半点的金子。
我發现,当代作业的矿洞与古代矿洞有很多不同:古代的矿洞大多有天然形成的空间,可以直接通过肉眼辨识出矿脉的迹象;现代矿洞基本是致密坚固的岩层,需要借助工具和现代化的分析手段探寻矿脉。
我们原以为会和矿工们一起深入到开采区,结果却被告知,出于安全考虑,只能参观到此。居然又只是一次“参观”。太郁闷了!
想到一名矿工刚才向我们介绍说,由于新技术和工具的运用,这里每年可产出500 公斤黄金和5 000 公斤白银,而我们现在就站在这座巨大金矿的面前,却什么也做不了,我们心里痒痒得难受。
没有办法,我们只能遗憾地登上了返程的小火车。
咯噔咯噔,虽然还是这熟悉的声音,但我心中已经没有了欢喜和雀跃,耳边只是单调的车轮撞击铁轨的声音。
小火车驶出矿洞,停靠在露天站台上。和我们不同的是,小布丁依然兴奋地手舞足蹈,在轨道边跳起了摇摆舞。
也许对他来说,金子并没那么重要,圆矿工梦才是他此行的真正目的。我们在站台上略作休息,拿出早就准备好的食物,吃了一顿“快餐”以补充体力。
吃完午餐后,我和队员们带着深深的遗憾,离开矿洞,沿着另一条山路走,准备返回公园大门。
难道此行就这样结束了?虽然大多数队员都不愿接受这个结果,事实却已经摆在了面前。幸好,一路上风光旖旎,两旁的香樟树散发出阵阵清香,藤蔓植物施展出攀缘神技,在参天古木间闪转腾挪。山上的微风,和潮湿而又芬芳的气息,渐渐驱散了我们心头的焦躁与烦闷。
我们下山后,没走多远,前面忽然出现了一个碧波荡漾的水库,远远望去,犹如一颗绿色的大宝石镶嵌在青山绿树间。走到近前,我们才发现,水库的水质是如此清澈,连水底的岩石都清晰可见。
细心的燕子老师找到了解说牌,上面说,这个水库里生活着被誉为水中大熊猫的桃花水母。一下子,大家又兴奋起来,围着水库仔细寻找。桃花水母个体较小,身体透明,很难发现,但我们经过仔细搜寻,居然找到了几只。大家纷纷掏出手机,不停地拍照。
告别桃花水母后,我们继续前行。又绕过一段山路,我们眼前突然出现一处堆满沙粒的水洼。听人介绍说,这些水和沙都来自一条流经矿洞的河流。因此,人们常在这里发现金子。
真的能找到金子?太令人难以置信了!
队员们租来淘金盘,挽高裤腿,争先恐后地来到水洼边。他们将沙粒一盘盘舀起,端到眼前仔细搜寻。
也许只有最幸运、最有耐力、眼神最好的人才会有丰盛的收获:大约过了半个小时,当大多数队员纷纷放弃时,小张同学猛地抬起头,脸上洋溢着像金子一样灿烂的笑容,向我们大声喊道:“金子!金子!”
尽管只是一个极小的金粒,但此行总算有了圆满的结局。至此,我们也体会到了黄金的来之不易,尤其是这粒沙中之金,更说明了金子的可贵。想想看,一块块巨大的岩石,历经千百万年的风雨、烈日和洪水,被自然力洗礼,最终被研磨成细沙,在这个过程中,那些不够坚固、不够稳定的物质都化为了齑粉,只有像金子一样有耐力、足够坚定的物质才最终留了下来,长存于世。
寻金,我们此次寻到的可能不只是这粒光芒璀璨的金粒,更可能是感受到了像金子一样克服万难、坚韧不屈的精神的可贵。
下次地质科考我们再见!
下午4 点30 分,气温32° C,山脚下与队旗合影。
难忘的一天,大家都非常开心,尤其是小张同学,一直笑得合不拢嘴。燕子老师对各位学员的表现非常满意。合影时,大家留下了自己的心情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