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阳
(江苏省金湖中学 211600)
下面给出学生以及我的几种做法.
注对于上面的“猜”法并不是所有情况都可以使用.
图3
注1从代数角度看,这种方法巧妙地将含有两个变量的式子变成只有一个变量,这要归功于x+y中,x,y前面的系数相同,那如果它们前面的系数不同,其他所给条件不变,此法是否还适用?
注2从几何角度看,只需要找到圆弧上到直线AB距离最远的点即可,同样的,对于x+y中x,y前面的系数不同,其他所给条件不变,是否还是寻找圆弧上距离直线最远的点?
图4
从而(x+y)2=1+3xy.
又1=x2+y2-xy≥xy(当且仅当x=y时取等号),从而(x+y)2=1+3xy≤4.
故x+y的最大值为2,此时x=y=1.
我们对条件中的系数做变化,题目变为:
图5
如果我们用猜的方式来看这道题,是不能很明显地猜出来,那么这种方法就有很大的局限性.下面用剩下的几种方法试一下.
由柯西不等式可得
由此例我们可以推广:当改变条件和问题中同一变量前的系数时,问题可以化归到只改变条件或问题的此变量前的系数.那么我们可以类比,如果同时改变条件和问题中两个变量前的参数时,例如:
那么如果改变题目中其他我们没有涉及的条件呢?
在研究了改变条件即前系数几种方法的可行性之后,我们来研究题目本身,从建系的角度去分析题目,如图6,我们将OA,OB隐藏,那么你会发现图中只剩下一段120°的圆弧,以及动点C,定点O,那么我们可以进一步将题目模型简化为:一段函数(两个端点),函数上一动点,以及函数图象外一点(定点或是动点).我们先从最简单的模型开始,假设认为函数图象外一点为定点,此定点设为二维空间xOy中的原点,即点O,至于这一段函数,我们主要研究高中初等函数,函数的两个端点记为A,B.
图6
(1)如果函数f(t)是一次函数,且此函数不过原点,那么x+y为定值1.
(3)如果函数f(t)为指数函数,设f(t)=ex,
对于数学问题的解决,如同剥洋葱一样,一层层地接近葱芯,慢慢地接近问题的本质,对于上面问题的探讨过程,我们从题目本身引申出很多解决问题的方法,从方法中找到一些方法的局限性和复杂程度,由此引发了我们对问题的延伸,引发我们改变题目中的条件或是问题,会对之前的方法有着怎样影响的思考,从中我们学习到了化归的思想,不仅仅是化归算式,而且还化归了题目.在此基础上,又引发了我们对题目本身的探讨,简化了题目的数学模型,拓广到一般情况,找到了题目的本质,至此我们对整个题目的看法有了质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