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猛 阜新市中心医院放射科 (辽宁 阜新 123000)
内容提要:目的:探究高分辨CT扫描技术在肺间质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试验病例选择2019年1月~2020年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肺间质性病变患者50例,均接受常规螺旋CT与高分辨CT扫描检查,比较检出率。结果:高分辨CT扫描检出率92.00%(46/50)较常规螺旋CT 42.00%(21/50)更高(P<0.05);观察小叶间隔增厚与细网状影影像学表现,常规螺旋CT检出率分别是12.00%、10.00%,高分辨CT技术检出率分别是36.00%、32.00%,显然高分辨CT扫描技术检出率较高(P<0.05);观察磨玻璃影、蜂窝状影、片状浸润影影像学表现,常规螺旋CT检出率分别是12.00%、4.00%、4.00%,明显较高分辨CT检出数据14.00%(7/50)、6.00%(3/50)、4.00%(2/50)更低(P>0.05)。高分辨CT诊断特点:①小叶间隔增厚:与患者胸壁垂直的细线状影,长度1~2cm,厚度1mm,无明显分支;②细网状影:患者肺部小叶出现细网状影;③磨玻璃影:肺部弱透亮度,淡片状或云絮状影,明显增高,呈现弥漫性且相对模糊影,重叠血管影;④蜂窝状影,大小不一的小囊状影,蜂窝状,边界清晰;⑤斑片状影:肺中、外带、胸膜下呈现两个密度增高影,边缘不清晰,斑片状。结论:高分辨CT扫描技术在肺间质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显著。
肺间质性病变在当前临床中发病率较高,致病因素较为复杂多样,属于肺间质引发的弥漫性渗出、浸润于纤维化改变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可对机体肺血管与肺泡上皮细胞产生一定的影响,危害性较大,一般好发中老年人群,诱发因素相对复杂多样,临床认为该病的发生与细菌与病毒感染等因素密切相关,一经发病可导致慢性肺间质病变,引发厌食、乏力、进行性呼吸困难、气喘等临床症状,甚至部分患者会出现胸痛和关节疼痛症状,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与生命安全,务必要尽早加以诊治[1]。常规螺旋CT扫描是临床常用的诊断肺间质性病变的方法,但是对早期患者的检出率并不高。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高分辨CT技术不断呈现在人们视野,扫描技术新颖,能够准确反映患者肺间质病变状态,帮助临床医师明确观察疾病影像学特征,为临床诊断与治疗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同时凭借无创、操作便捷、安全等特点备受临床工作者与患者的青睐,临床指导意义重大。故本次试验尝试对2019年1月~2020年2月收集到的肺间质性病变患者分别给予常规螺旋CT扫描与高分辨CT扫描,在分析高分辨CT扫描技术在此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为今后临床诊治工作提供理论参考,现报道如下。
试验收集2019年1月~2020年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肺间质性病变患者,合计50例,包括男性病例24例,女性病例26例,年龄分布在40~78岁,平均(56.45±3.13)岁;病程分布范围2~17个月,平均(1.35±0.68)年。
纳入标准:(1)均伴有气喘、乏力、厌食以及呼吸困难等症状;(2)自愿参与试验,家属在同意书上签字;(3)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4)积极配合研究患者。
排除标准:(1)支气管哮喘或扩张者;(2)肝肾功能障碍患者;(3)中途退出研究患者;(4)精神异常或者认知障碍患者;(5)临床资料不齐全患者。
本组患者均接受常规螺旋CT扫描与高分辨CT技术扫描,诊断仪器选用德国西门子公司生产的64排螺旋CT机。首先对本组患者给予常规螺旋CT扫描,协助患者取仰卧体位,由机体肺尖至肋膈角进行扫描,参数设置如下:层厚10mm,层距10mm,电压与电流分别控制在130kV、70mA,矩阵512×512,观察野维持在350,给予标准图象重建。高分辨CT扫描技术同样取仰卧体位,薄层扫描感兴趣区间层厚设置为2mm,视患者实际状况选择层距参数,一般控制在2~10mm,电压维持在130kV,电流控制在100mA,矩阵512×512,观察野210,然后给予高分辨率骨重建。选择两名临床经验丰富的影像科医师阅片,分析得出统一结果、记录。
记录本组患者经常规螺旋CT与高分辨CT技术的检出情况,同时分析高分辨CT诊断肺间质病变的影像学特征。
整理试验所得数据,并统一录入SPSS23.0统计学软件中加以处理和分析,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组间χ2加以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常规螺旋CT检出率42.00%(21/50)显著较高分辨CT技术检出率92.00%(46/50)更低(P<0.05);常规螺旋CT在小叶间隔增厚与细网状影影像学表现方面的检出率分别是12.00%(6/50)、10.00%(5/50),高分辨CT技术扫描在小叶间隔增厚与细网状影影像学表现方面的检出率分别是36.00%(18/50)、32.00%(16/50),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螺旋CT检出磨玻璃影6例,蜂窝状影2例,片状浸润影2例,高分辨CT技术检出磨玻璃影、蜂窝状影与片状浸润影例数分别是7例、3例、2例,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本组患者影像学表现与检出率比较[n(%)]
经诊断,本组患者共计发现小叶间隔增厚、细网状影、磨玻璃影、蜂窝状影、片状浸润影五种肺间质性病变影像学特征,具体分布如下:(1)小叶间隔增厚:经高分辨CT诊断,临床医师可明显发现与患者胸壁垂直的细线状影,长度大概1~2cm,厚度大概1mm,且不见明显分支,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患者肺间质出现增生、淋巴管出现扩张和纤维化现象所致。(2)细网状影:高分辨CT的影像学特征主要体现出患者肺部小叶呈现明显的细网状影,这可能是因患者肺部小叶内的小动脉和小支气管周围出现间质增生症状。(3)磨玻璃影:患者肺部的透亮度明显减弱,呈现淡片状或者云絮状影,且伴有明显的增高状,弥漫性模糊影,同时可以明确观察到患者重叠血管影。究其原因,在于患者肺部细胞泡内存在少量渗出液,亦可因患者细胞壁变厚所致。(4)蜂窝状影:受患者肺部结构纤维化与损害性的影响,小叶结构消失,经高分辨CT诊断,可发现大小不一的小囊状影,以蜂窝状为主,边界相对清晰。(5)斑片状影:患者肺部肺泡填充其他物质或者液体,肺中、外带、胸膜下呈现两个密度增高影,边缘并不清晰,以斑片状为主。
肺间质病变又称弥漫性肺间质病变,是因多种原因(如环境因素、病毒与细菌等感染、药物影响、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所致的肺间质炎症性疾病,病变部位主要在于机体肺间质,部分患者累及肺泡上皮细胞和肺血管,严重威胁患者生命。目前临床常用的诊断方法较多,如支气管肺组织活检、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检查、X射线片、常规螺旋CT以及高分辨CT技术,但是诊断方法的效果存在一定差异。支气管肺组织活检一直被称为临床诊断肺间质性病变金标准,但具有一定的创伤性,可对患者机体产生较大损伤,后期患者恢复速度较慢,不少患者难以接受;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检查并不可明确患者肺部损伤类型和范围,具有较大的临床局限性;X射线片检查的密度分辨率较小,缺乏特异性征象,难以向临床医师提供肺部早期间质性病变的有效信息,多数患者进入晚期阶段,方可经胸片观察到某些征象,显示率差,无法有效诊断出早期病变患者,具有较低的早期应用价值;常规螺旋CT虽属无创性技术,但是对早期病变患者的检出率较低,不少患者进入疾病晚期方可表现出影像学特征,不利于早期诊断,延误治疗最佳时机[2,3]。通常在患病后,患者会伴有以厌食、乏力、呼吸困难、消瘦等为主的临床症状,部分患者亦可出现胸痛和关节痛症状,由此临床诊断的标准涉及呼吸困难、缺氧和特征性影像学表现。而高分辨CT是临床诊断肺间质性病变的新型扫描技术,具有高空间分辨率的特征,可对部分容积效应进行一定控制,保证较高的临床诊断率。另外,高分辨CT能够清晰显示肺部供应肺小叶相关细微性结构,包括气道、血管以及小叶间隔,可进一步帮助临床医师准确辨别机体肺部解剖结构,为临床医师诊断提供有效参考,从而良好评估患者肺部病变状况,提高诊断检出率,为临床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4]。除此之外,高分辨CT在人体肺组织检查中,可以达到次级肺小叶水平,清晰显示人体肺部组织的微小型结构和肺部细小性病变,在肺部弥漫性病变诊断与鉴别中的影像意义较大,具有较强的敏感性,往往绝大多数临床症状典型且高分辨CT表现间质性肺炎患者,并不需要进一步加强病理学检验,即可确诊,即便出现需病理活检的患者,该种方式亦可帮助临床医师引导活检部位[5]。
本文试验结果显示:常规螺旋CT检出率是42.00%,高分辨CT检出率是92.00%,相比发现高分辨CT检出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小叶间隔增厚与细网状影影像学征象,高分辨CT与常规螺旋CT检出率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磨玻璃影、蜂窝状影以及片状浸润影影像学征象,高分辨CT与常规螺旋CT检出率之间并无明显性差异(P>0.05)。这组数据说明与常规螺旋CT技术相比,高分辨CT技术可更准确地观察机体肺间质细微性病变,亦可确定病灶面积,便于为临床行支气管组织活检提供参考依据,有助于患者尽快接受相应的治疗,促进康复。由此,可以总结高分辨CT诊断肺间质性病变的优点如下[6,7]:(1)高分辨CT可以早期诊断出伴以肺间质性病变临床表现,肺功能呈现异常状态,但是其他检查并不见异常的患者;(2)高分辨CT可以有效帮助临床医师准确判断肺间质性病变患者的微小性结构,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有效性;(3)高分辨CT可以为临床医师提供肺间质性病变患者的病灶范围、病灶分布状态、病情进展情况,有依可寻,参考意义重大;(4)高分辨CT对肺间质性病变病灶分布状态的诊断准确性较高,在活检患者标本采集中的应用价值颇高,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痛苦;(5)利于帮助临床医师评估患者预后与治疗效果,便于临床治疗方案的合理调整,促进患者预后改善;(6)高分辨CT的无创性特征明显,不会增加患者身体与心理上的双重痛苦感与压力感,患者更容易接受,亦可积极配合检查,简单快速的实施动态观察。但是在实际诊断期间,临床需要视情况加以高分辨CT扫描,例如常规螺旋CT扫描或者X射线片无法准确观察病灶情况时可加以运用。除此之外,值得注意的是该种方法具有高辐射特征,可对机体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在应用前需要充分告知患者及其家属,获得其认可、理解和配合。
综上所述,高分辨CT扫描技术在肺间质性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