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门诊临时抽组医生的培训教学及工作实践经验探讨

2022-06-23 10:40胡慧军范丹峰
海军医学杂志 2022年3期
关键词:上岗专家组急诊科

胡慧军,范丹峰

2019 年底,武汉市出现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疫情,全国各地、全军各单位分批派出数万名医护人员驰援武汉,共同抗击疫情[1-2]。作为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该病已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乙类疾病,并按甲类传染病管理。根据上级的指示要求,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于2020 年春节前,在急诊科病区内紧急调整出一个半封闭区域,设立发热门诊,依托急诊科原有的分诊、挂号、收费、药房、抢救室、检验等部门开展工作。与此同时,也立即着手改造并扩建原有的独立发热门诊。2020 年2 月10 日起,独立发热门诊正式投入使用,开始接诊发热患者,自此,各项工作也逐步走向正轨。发热门诊组建以来,机关先后从各临床科室分次抽调了30 余名医生参与到诊区工作。为了让他们尽快适应新角色,上岗培训必不可少。随着客观条件的变化,医生培训也经历了从简单到全面,从应急到规范,从单纯岗前培训到岗前结合上岗后培训的模式变化。上岗培训完成的好坏,也直接影响筛查发热患者的效果和效率[3]。现将本中心培训情况和接诊工作做一总结。

1 对象与方法

1.1 抽组医生

中心于2020 年1 月23 日设立发热诊区到4 月5 日24 时,先后共抽调33 名医生,涉及的科室包括:呼吸内科、消化内科、高压氧科等9 个内科科室;普通外科、胸外科、烧伤科等4 个外科科室;干部呼吸内科、干部心血管内科、干部神经内科等3 个干部病房科室。一般情况见表1。

表1 中心发热门诊临时抽组医生基本情况[例(%),n=33]

1.2 培训方法

1.2.1 应急培训 2020 年1 月23 日发热门诊组建之前,抽组医生紧急接受感染控制科“穿脱个人防护用品流程”和“发热患者筛查流程”培训后,立即上岗接诊患者。

1.2.2 正规培训 2020 年2 月10 日独立发热门诊投入使用后,上岗前培训聘请外院感染防护专家进行“穿脱个人防护用品流程”培训,发热门诊二线进行“发热患者筛查流程”培训。上岗后主要针对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新冠肺炎诊疗方案》更新内容及中心专家组推荐的诊疗进展进行学习讨论[4]。此外,在接诊患者工作中遇到的有示范作用的典型病例,如:新生儿、孕产妇、危重症等,经发热门诊负责人分析、提炼,总结成标准流程,供大家学习并在后续工作中推广应用,提高筛查效率。

1.2.3 综合培训 2020 年2 月28 日开始,大规模医生轮换工作启动。在中心首长和急诊科领导的直接关心下,上岗前培训更加规范、科学,明确为3 个部分。感染控制及个人防护培训,由感染控制科统一进行;急救技能培训,包括心肺复苏、球囊通气、鼻咽通气管、口咽通气道使用等,由急诊科统一进行;工作流程培训,由发热门诊负责人进行。由于疫情形势变化,上岗后培训在前期基础上增加了新政策及上级通知的传达学习。至此,人员培训工作趋于完善。

1.3 工作方法

一线医生负责接诊患者、询问病史、完成辅助检查并做出初步判断;胸部影像学异常的患者,二线参与做出排除诊断;二线认为具备“疑似病例”诊断条件的患者,上报专家组讨论;专家组做出“疑似病例”诊断或排除诊断;确定为“疑似病例”的患者最终由区级疾控部门转运到定点医院诊治,并反馈患者诊断信息。

1.4 意见反馈

完成发热门诊工作后通过调查表的形式,收集抽组医生对岗前及上岗后培训的意见及建议。意见反馈表的内容见表2。

表2 中心发热门诊抽组医生对培训内容的意见反馈表(人次)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1.0 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

2 结果

2.1 工作完成情况

从2020 年1 月23 日至2020 年4 月5 日,发热门诊总计筛查患者1 395 人次,上报新冠肺炎疑似患者8 例,其中最终确诊1 例,漏诊率为0,工作人员零感染。

2.2 意见反馈情况

共发放问卷33 份,收回有效问卷29 份,收回有效率87.88%。建议增加的培训内容包括:上岗前增加跟班见习的环节;旁听专家组讨论过程;增加“胸部CT 读片讲座”、专家解读《新冠肺炎诊疗方案》更新内容等。

3 讨论

突如其来的疫情,搅乱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医院的工作秩序。广大医务人员迎难而上,发热门诊组建以来,各临床科室医生踊跃报名参与到诊区工作。虽然发热的鉴别诊断在各个临床科室都会遇到,但面对一种未知的呼吸道传染病,如何询问病史、分析胸部影像学改变并综合做出准确的判断[5],对医生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因此,对抽组医生进行上岗前培训,使他们初步掌握工作方法,尽快适应新角色,显得至关重要[6]。组织者的培训内容、培训方法,以及受训者的接受程度、意见反馈都会影响培训效果,并直接影响实际接诊发热患者时能否真正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管理、早隔离”的疫情防控总体要求[7]。从早期的应急培训,匆忙上岗,工作中边学习边改进;到中期的正规化培训,增加了前期的典型案例处置经验、疑难病例讨论等内容;再到后期随着疫情形势的变化,诊断标准不断调整[4],接诊患者政策不断调整,综合培训的内容也不断丰富,并趋于完善。上述培训过程受到了领导和大多数抽组医生的认可,但仍有一些建议值得探讨。

3.1 常用急救技能培训

后期,增加了由急诊科高职医生进行的急救技能培训,包括心肺复苏、球囊通气、鼻咽通气管、口咽通气道使用等技术。有2 人评价这部分内容为“一般”,1 人评价为“没必要”。进一步了解情况得知,这些技术在日常培训中也曾经历,且在发热门诊工作期间未曾使用过。还有就是,发热门诊并没有配备除颤仪,因此心肺复苏培训必要性不大。急救技能每个人都在不同的时期经历过多次训练,使用的概率也相对较低,但很可能忽视一些细节。因此,从“宁可备而不用,不能用时没有”的原则出发,仍然坚持了这部分培训,并结合发热门诊的硬件配备,改进了培训内容[8]。

3.2 跟班见习环节

有4 人提出,为更好地适应工作,希望上岗前增加跟班见习的环节。早期由于防疫物资,尤其是防护服短缺,保证正常工作都有困难,因此一直没能落实。到了后期虽然防疫物资短缺有所改善,但就诊患者数量、筛查工作难度也明显下降,跟班见习的必要性也随之降低。后期采取了新轮换人员与原有工作人员间隔排班,新轮换人员提前一定时间接班,与原有工作人员共同接诊1 例患者的形式,作为弥补方法。

3.3 参加专家组讨论及讲座

在实际工作中,“疑似病例”的诊断是由专家组讨论后做出的。因此有2 人提出,希望旁听专家组的讨论过程,以提高接诊水平。此外,还有人提出,希望增加“胸部CT 读片讲座”“专家解读《新冠肺炎诊疗方案》更新内容”等。考虑到一线工作人员需要相对隔离的环境,且平均6 h 一班的倒班工作状态;专家组一般不进入诊区;以及减少聚集的要求,这些建议虽然无法实现,但医院将专家组的讨论和各种讲座以电子文档的形式发给大家自学[9−10]。

总之,在疫情面前,所有工作人员讲大局、敢担当、愿奉献,使发热门诊的各项工作得以顺利完成。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的医生培训工作实践也将为今后应对突发事件提供一定的参考。

猜你喜欢
上岗专家组急诊科
超声技能提升对急诊科住院医师能力提高的影响
精益A3管理工具在提高STEMI患者绕行急诊科直达导管室的应用与探讨
急诊科护士分层培训的实践与探索
协会专家组2021年工作会议在哈尔滨市召开
缉毒犬的一生
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持证上岗”倒逼父母做个称职家长
父母持证上岗不现实 补上育儿课刻不容缓
『父母持证上岗』建议背后有深意
WTO争端解决机制中的磋商制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