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瑞 潘晓东
河南省蜜瓜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团长常高正在兰考蜜瓜基地指导瓜农蜜瓜生产。
10万多次技术服务,56万多人次技术培训,6000余项新品种新技术顺利示范推广,推动了卢氏食用菌、封丘金银花、淅川石榴等特色优势产业的提质增效……
从2007年开始,河南省开始科技特派员制度探索,不断优化制度,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增派选派人员数量,服务数量与质量不断提升。
目前,共有5000多名科技特派员活跃在广袤的中原大地,栉风沐雨,服务三农一线,描绘着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
“凌寒堪与梅为伴,花海扬波汇金银”,每年五月到十月的封丘大地,一望无际的田间,金花银蕊,一对对,一蔟蔟,秀丽素雅,处处金银烂漫,翠蔓成簇,一个个采摘金银花的人影出没其中,构成了一幅幅充满诗情的画面。
“金银花需要纯手工采摘,在当地有效带动就业20万人次,其中10%属于刚刚脱贫的人口。”河南省中药材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团长、河南科技学院副教授李勇超介绍,自从把土地流转出来种上了金银花,当地村民摇身一变成为采摘工人,一年到头有活干,按天拿工资,一名普通工人每天可采摘20余斤,收入120余元。
“金银花采摘后,必须立刻择花分级、烘干。这要感谢科技特派员服务团提供的技术指导,帮助我们烘干的金银花水分保持在10%,既符合最佳药用标准,又节能降低了成本,有力支持了企业做大做强。”尔玉中药材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正晗说。
“我们和封丘县合作建立金银花种质资源圃,历经10年选育出‘百农金银花1号’和‘百农金银花2号’新品种,两个新品种均具有品质优、产量高、经济效益显著等优点,将推广使用。两项金银花省级地方标准《金银花组织培养育苗技术规程》和《金银花生产技术规程》刚刚成功发布。”李勇超表示,自2018年科技特派团进入该县开展科技服务以来,通过全链条科技支撑金银花产业发展,先后推荐了高产优质品种5个,推广生物防控病虫害技术15项,培训出技术骨干400余名,指导5家龙头企业进行金银花初加工、深加工,深度在研项目10项,每年新增效益在3000万元以上。
科技特派员把实验室延伸到企业和农场中,他们的科研实践围绕当地农业产业亟需解决的“痛点”“难点”,他们是既有专业水平又有协作能力、既掌握先进技术又接地气的“领头羊”。
在洛阳市伊川县,“岭上硒薯”以其富硒的特色和“甘、甜、软、糯”的口感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喜爱,走出洛阳,走向全国;“汝阳红薯”荣获国家级农产品地理标志示范样板,入选国家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这些成就的获得,河南省甘薯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功不可没。
多年来,河南省甘薯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制作教学视频50余期,推送红薯科普资讯500余篇,举办讲座、技术培训500余场次,受益薯农500万人。为5个县级政府、15个乡级政府、80个行政村和50余个贫困村驻村第一书记提供技术支撑。先后为贫困地区提供80万亩脱毒薯苗,累计推广100万亩,实现淀粉型红薯亩增收1500元,鲜食型红薯亩增收2000元,带动5000多户贫困户增收6000万元,巩固脱贫解困1.3万人,累计经济效益17.5亿元。
信阳农业科学院宋世枝研究员从事水稻科学研究,长期坚守在科技扶贫第一线,研发的水稻“籼改粳”技术,显著改善了稻米品质,优化了耕作制度,每亩增收达到300元;开发的水稻“泥质法”育、抛秧技术,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将插秧效率提高了8-10倍,每亩节支增收300元以上。两项技术累计推广面积180余万亩,帮助信阳地区10万农民增收。
这一项项瓶颈和技术难题的解决,为当地产业提质增效起到了重要作用。
四月的兰考,树木刚刚发芽,蜜瓜大棚内已是藤叶碧绿,生机盎然。如今蜜瓜产业在兰考已成为特色支柱产业。然而,一开始这条“蜜瓜之路”并不顺利。
2016年,河南省农科院园艺所常高正研究员团队以新疆哈密瓜为种源,成功培育出了新品种蜜瓜——玉兰香。经过走访调研和土壤检测,常正高认为,兰考县葡萄架乡杜寨村的弱碱性沙土特别适合蜜瓜生产。
然而,行动起来却困难重重。乡亲们一听说要推平田地盖瓜棚,没有一个人响应。多年的贫困让乡亲们输不起、赔不起了。好科技没有用武之地,常高正只好找到杜寨村村党支部书记李永健,两人经过彻夜长谈,李永健和村里一个贫困户,各自建起实验瓜棚。
从瓜苗培育、移栽、吊蔓,到打叉、授粉、坐瓜等,每一个技术节点常正高都细心指导。几个月后蜜瓜成熟了,个头又大又圆,水分足,糖度高,产量也大大出乎村民意料,蜜瓜刚成熟就销售一空。这时候,常高正躲到一旁,泪水夺眶而出。这几个月,他承受巨大的压力,几乎天天泡在瓜棚里,进行全方位技术管控,人都瘦了许多。
见到了成效,乡亲们心里“有了底”,纷纷开始种植蜜瓜。 2018年2月,原农业部正式批准对“兰考蜜瓜”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目前,兰考县10余个乡镇发展了大棚蜜瓜产业,蜜瓜种植大棚2万多座、3万余亩,年产值达6.5亿元,带动1200余户农民增收致富,蜜瓜产业已经成为全县群众奔向共同富裕的特色支柱产业,“兰考蜜瓜”已经成为当地一张靓丽的名片。
“发展一个产业、带动一方经济、富裕一方百姓。”产业是发展的根基,也是乡村振兴的主要依托。扶起一个产业,使资源和产业形成较高程度的匹配,就能带动一方经济、富裕一方百姓。在科技特派员和科技特派员服务团的带领下,一个个产业活了起来,火了起来。
位于豫西山区的卢氏县是香菇传统产区,近年来品种退化,标准化程度低,价格急剧下降。针对此情况,河南省食用菌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引进示范香菇新品种50多个,创建了集中制棒分散出菇生产模式、香菇周年鲜销模式和国内养菌、国外出菇模式,制定了采摘分级新标准,推动了香菇管理技术及产品质量大幅提升。目前,该县食用菌综合产值达到36亿元,出口创汇18.8亿元。
围绕洛阳特色主导产业需求,河南省组建的伊川谷子、宜阳食用菌、嵩县中药材、栾川核桃、洛宁苹果等科技特派员服务团,支持洛阳发展“一沟一产业、一域一特色”的“沟域经济”,让沟壑纵横的万年荒山变成风景独好的金山银山。潢川县整合省市县科技特派员131名,组建县级科技特派员服务队,示范推广新技术新成果73项,解决了精品花木、稻渔综合种养、糯米粉深加工等产业发展的技术难题。
这些瓶颈和技术难题的发现与解决,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们实行的“双团长制”。科技特派员服务团团长,由派出单位与受援县领导共同担任。受援县的团长主要负责凝练本地产业发展和科技需求,派出单位的团长牵头集成人才、技术,提供精准服务。
科技特派员的服务形式,从来都不是千篇一律的。他们发展产业因地制宜,他们做科研术业有专攻。对待农民朋友,他们有关心、爱心和耐心。
科技特派员周璞是高级兽医师、舞钢市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主任。他身边的人打趣道:“他就是河南省舞钢市畜牧业的120”。这是因为周璞的手机二
十四小时开机,全天候为养殖户提供技术服务。
2020年12月25日凌晨3点,一阵急促电话铃声惊醒周璞。原来是王庄村养殖户陈留成养的一头母牛历时2小时牛犊仍未产出,打电话向周璞求救。接到求救电话周璞立刻赶往现场。在养殖户说了具体情况后,他看到母牛已经有点无力生产,凭借多年兽医诊断经验,发现母牛腹中牛犊体格较大,出现了典型的难产现象。时间不等人,他当机立断就在零下十来度的牛棚里,脱掉全部上衣,挽起裤腿、脚踏牛粪,开始给母牛进行掏产。助产工作一直进行了近两个小时,牛棚里严寒依旧,但他头上汗珠从未干过。当双胞胎牛犊被掏出的一刹那、看到小牛犊出来的一瞬间,户主流出来了兴奋、感激的泪滴。
周璞在工作中将“猪场主要疫病综合防控技术示范应用”等多项先进实用养殖技术推广到千家万户,为农户增收5000多万元,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
郑作运研究员一直从事蚕桑科学研究与技术推广工作,2013年从河南省经济作物推广站退休,现任河南省蚕业协会名誉理事长。
2014年被省科技厅选派为河南省科技特派员以来,他充分发挥自身专业特长,先后到卢氏县淤泥河村、光山县周湾村、兰考县水驿村等12个县市,采用集中培训、蚕室桑园现场指导、电话咨询服务、田间地头和养殖场现场检查督促等形式,把生态高产桑园栽培管理、蚕桑资源各类产品加工等蚕桑产业新技术、新模式、新成果全面进行推广应用。
蚕农见到他,就像见到自家亲戚,他走到哪里,就吃住在哪里,绿皮火车和通村小客车是郑作运长期使用的交通工具。蚕桑产业技术性强、节性强,为使农民尽快掌握栽桑养蚕和蚕桑产品加工技术,郑作运编写了《蚕桑生产实用技术》《蚕病综合防治》《蚕桑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等纸质和多媒体培训课件进行宣传、培训,对河南全省蚕桑产业发展起了显著促进作用。
多年来,郑作运深入乡村的时间每年都在260天以上。在家人眼中,他退休比在职时还要忙。如今,他仍然奋斗在基层一线,为河南省的桑蚕产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河南省科技特派员(右二)郑作运在洛阳市嵩县开展果桑种植技术服务
过去,科技特派员大都是大学里的教授、科研院所里的专家。现在,一部分农民、企业主在科技特派员的培养下,也成了服务当地的科技特派员,还有7万多人成长为基层技术骨干,成为“永远不走的科技特派员”。鲁山县辛集乡葡萄产业党总支书记张平洋,研究制定了一套适应本地的葡萄标准化种植、数字化管理、优质高效栽培实用技术,创立了“华豫仙缘”葡萄品牌,使葡萄亩产值由2千元提高到1.5万元。他被选拔为科技特派员后,时常带着一块小黑板走村串户,看见有需求的果农,小黑板一支就开讲,带动辛集乡28个行政村、3500多户村民发展葡萄种植1.5万余亩。
在河南的科技特派员队伍中,有970多人先是科技特派员,后来又成为企业老板,两种身份一肩挑,从做给农民看,到领着农民干、带着农民赚。他们被称为“创业类科技特派员”。马长生教授起初作为科技特派员指导农民种蔬菜,有人不服气,说:“说哩怪轻松,有本事你自己干,看看咋样?”得益于省里鼓励发展创业类科技特派员,他就创立了河南豫艺种业公司。如今,他手机里有上百个技术服务微信群,求教人的络绎不绝,再也没人说怪话了。科技特派员姜银霞,与人合伙成立驻马店市旭升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带领技术人员和创业导师团队深入基层开展创业服务,为上蔡县9个乡镇提供农业产业发展项目10多个,帮助12个返乡农民工和创业者成立了合作社或公司。
河南省科技厅负责人坦言,在乡村振兴大潮中,河南省科技特派员工作还有不少方面需要加强。今年,他们将进一步引导科技特派员到农村领办创办经济实体,或以科技成果和知识产权入股、技术服务等形式,与服务对象结成利益共同体,提供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和费用补贴、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和配套奖补、“科技贷”等科技政策优惠。优秀科技特派员申报科技计划项目,实行绿色通道,并在职称评聘、选拔任用、评优推先等方面予以倾斜;将科技特派员工作纳入科技系统乡村振兴战略考核指标,推动地方政府把更多的精力、物力、财力投入到科技特派员工作中。
“雄赳赳,气昂昂,奔赴乡村振兴主战场!”在公布的“2022年度河南省科技特派员选派名单”中,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小麦专家、河南省农科院研究员许为钢位列其中。
为满足乡村振兴对科技的新需求,在河南本年度选派的科技特派员中,像许为钢这样的大专家并不是唯一,而是形成了一支由院士、中原学者参与、相关领域技术带头人为骨干、中青年专家为根基、乡土适用人才为补充的强大的科技特派员队伍。同时,将省、市、县三级资助的个人科技特派员及团队纳入“河南省科技特派员”队伍统一管理,提高科技特派员站位,增强其荣誉感、责任感,推动更多的科技人才到一线服务。
河南省科技厅负责人介绍,河南今年选派的科技特派员,不仅层次高,而且队伍“扩编”,全省服务团总数达135个,其中省派服务团数量从57个增加到61个,围绕各县主导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的科技需求,从以农业领域为主向工业、服务业等领域拓展,从生产环节向加工、检测、流通、销售等全产业链延伸,实现了全省县域特色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全覆盖,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有力科技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