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红玲 郭全美
摘 要:高校思政名师不仅承担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任务,更是学生成长铸魂育人的楷模。新时代高校思政名师对大学生的引领力主要体现在政治引领力、道德引领力、文化引领力和人格引领力等,要提升引领力作用可以从坚定理想信念,不断加强自我道德修养;站好思政课堂大讲堂;融合专业课堂,做好课程思政工作;积极开展校内外实践课堂等路径来实现。
关键词:新时代;思政名师;引领力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2.15.045
1 思政名师引领力内涵
所谓“名师”,就是指在一定区域和学科教学领域范围内有名的优秀教师。有人认为名师是“专家型”教师,有人认为是教学队伍的精英或核心,有人认为是“学生导师、教师榜样、学校品牌、地方名人”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教师第一政治要强,第二情怀要深,第三思维要新,第四视野要广,第五自律要严,第六人格要正。因此,所谓高校思政名师是指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突出的教学科研能力,在社会上有一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受到学生真心喜爱,得到同行广泛认同的优秀思想政治教育教师,也是学校“立德树人”的标杆式人物。
“引”是引导,“领”是带领,引领就是指某一事物引导、带动其他事物朝某一方向前进;引领力就是在某个带头事物的影响下产生积极发展的效果。思政名师在高校中对大学生的引领力就是思政名师在加强自身理论素养和道德修养的同时,将立德树人、铸魂育人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帮助广大青年学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四个自信”,真正做学生思想健康成长的引路人。
2 思政名师对大学生引领力之作用
2.1 明确政治引领力,增强学生的政治觉悟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必须要坚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必须坚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必须毫不动摇地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政治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属性,思政名师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队伍,是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共产党与国家的执政理念的重要宣传者。思政名师对大学生引领力首先体现在其政治引领,他们能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坚决服务党中央的统一领导,通过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充分发挥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作用,不断增强高校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党性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国家和民族意识,从而自觉成为共产主义事业坚定的拥护者和实践者,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有用人才。
2.2 提高道德引领力,造就“德才兼备”人才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思政名师作为“名师中的名师”,他们不僅拥有崇高的理想追求,坚定的政治信念,先进的思想觉悟,更是道德品质高尚之人,是教师队伍中的先锋和楷模。一个人有了崇高而伟大的理想,还必须要有高尚的情操,没有高尚的情操,再崇高、再伟大的理想也是不能达到的。道德是灵魂的力量,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当代大学生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不仅直接关系到自己未来的工作与生活,也影响着国家和民族的长远发展。在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思政名师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影响学生,吸引着学生向优秀学习和靠近,从而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3 增强文化引领力,提升“文化育人”水平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和文化的文明古国,其博大精深、瑰丽灿烂的传统文化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宝贵精神财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这一指导思想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思政名师要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基石,不断强化文化自觉意识,牢牢把握文化自信的思想根基,深挖文化的底蕴,同时也要培养创新思维,贴近大学生的思想,善于整合传统的、现代的、外来的、本土的多种文化资源,实现文化综合创新,用文化感染大学生,强化大学生的文化自信,进一步发挥文化软实力的作用,为大学生提供思想力量、精神支撑和文化引领。
2.4 发挥人格引领力,实现“铸魂育人”目的
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12月7日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教师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而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又指出:“要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体现到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建设各方面,培根铸魂、启智润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育的一切行为,其落脚点都在“培根铸魂、启智润心”这一八字育人观上。思政名师在思政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要极力避免空洞的理论说教,积极发挥名师主导作用,不仅要用渊博的知识、深厚的理论,更需要用端正的品行、高尚的人格魅力、饱满的情感去说服学生、感染学生,起到学生道德表率和行为示范,从而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立德树人的目的。
3 提升思政名师引领力之路径
3.1 坚定理想信念,不断加强自我道德修养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讲者,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精神文秘的传播者。思政名师承担着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工作,同时也需要不断解读新理论、解决新问题,因此需要不断自我反思、发展自我、提升自我从而提高自身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道德素养,提高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推进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具有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思政名师需要不断突破自我,夯实理论基础,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坚定自我理想与信念,从根本上帮助大学生掌握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增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同时,思政名师更要注重加强自我道德和文化修养,强化道德自觉,带头示范,做教师同行与大学生的真正道德楷模和道德的维护者。
3.2 依托“互联网+新媒体技术”,站好思政课堂大讲堂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思想政治教育地主阵地和主渠道。思政名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利用好“互联网+新媒体技术”,积极开创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与学生交流互动,真正成为大学生心目中的“思政名师大讲堂”。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互联网时代变革了传统教育模式,新媒体的碎片化、生活化、融合化等特点极大拓展了学生接受信息的深度和广度,推动思政教育从单一化走向多元化,从现实走向虚拟化,从静态走向动态。思政名师可重复利用互联网线下各种资源,关注时代、关注社会,提取各种思政要素的教育教学资源,灵活运用VR/AR、抖音、微信等新媒体技术,开展智慧思政课堂线上线下互动教学,随时随地把握学生思想状况,帮助学生解惑答疑,及时、正确并有针对性性的对大学生思想教育引导,切切实实地提高思政课程教育的实效性,也不断提高学生政治觉悟、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
3.3 主动融入专业课程,做好课程思政建设工作
思政名师不仅要上好自己的思政课堂,更要善于帮助专业课程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构筑“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大教育生态圈,同向而行,协同育人。高校专业课程教师长期从事本专业的教学与科研,思政理论知识相对有限,对思想政治教育也不太关注,也比较容易忽视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道德品质的培养等。思政名师要主动参与到学校课程思政建设工作中去,组建混编课程思政教师团队,帮助专业课程教师认识思政教育的本质核心,指导专业课教师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与专业课教师梳理各门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政教育功能,完善教学大纲,明确教学目标,修订课程标准,共同研讨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定期或不定期开展集体备课或教研活动,双方互动交流学习,提升专业课老师自觉主动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双方教师共同将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贯彻到每一门课程中去,从而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
3.4 积极开拓校内外思政实践课堂,实现立体育人
思想政治教育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共鸣和认同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理论与实践的相统一。马克思主义认为,理论与实践的相统一才是多种工作开展的主要原则,要从认识世界的内在规律入手,在不断实践中提高认识,完善理论内容,这也非常符合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思政名师不仅要善于利用校内各种教学资源,更要积极利用校外实践基地,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让思想政治教育真正“活”起来。思政名师积极鼓励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实践,创建校外实训基地,将课程专业知识与科教扶贫、科普教育、社会公益活动等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学校、社会、家庭多方参与的协同育人机制。
4 结束语
人才培养,关键在教师。高校要实现培养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生的有用人才这一根本任务,必须高度重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充分发挥思政名师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做好思政课堂与课程思政建设,推动高校事业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楊红玲,袁淑.“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思政名师引领力的探析 [J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03).
[2 ]戴颖.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对大学生思想成长的引领力研究 [J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16(03):117120.
[3 ]张舒满,马宇峰,高国富,等.“双创时代”高校辅导员价值引领工作新探 [J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3(01):9195.
[4 ]王道红.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要增强教师四种“力” [J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20,32(11):4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