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祝清 张俊杰
摘 要:以《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促进学科教研水平提升》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为例,学校教研组通过查摆“真”“实”问题,围绕核心素养精选教研主题;细化践行,开展以探究课内教学为主、课外实践为辅的深度教研活动;深度教研,促进师生共同成长,探索促进学生学科素养和教师教学教研水平并进的“学与教双轨”发展模式。
关键词:地理实践力;深度学科教研;师生成长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2(2022)17-0007-03
引 言
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地理实践力是指学生在访谈、察看和室内外实验等地理学习活动中形成的实践素养和能力。地理实践力培养的重心是常态课堂,即在常态课堂上训练“地理实践力”[1]。目前有的地理教研组开展学科教研活动主题不明确,基于地理实践力培养的地理教研只单一聚焦学生素养提升或教师专业发展。开展以探究课内教学为主、课外实践为辅的深度教研活动,有助于形成促进学生学科素养和教师教学教研水平并进的“学与教双轨”发展模式[2]。将乐县水南中学地理教研团队从2012年开始不断探索这一模式(下文同指),并分步实施。笔者以促进模式的团队精细化工作和成效为例,阐述在深度教研中如何实现模式发展的目标。
一、精心选定教研中心主题
(一)查摆“真”“实”问题
通过学科教研,教研组发现地理学与教中存在以下主要问题。(1)学生地理实践力这一核心素养的培养难以落地。地理教学受高考和安全教育的约束,重理论,少实践,学生地理实践力得不到有效锻炼。(2)学生
对地理学术情境的临场提炼能力不强。学生在阅读试题图文信息时,不能使用地理区域分析和综合研究的方法回答问题。(3)县城教师教育教研水平提升较慢。教师接受教育教学新理念的机会较少,加上区域内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的教研经验交流较少,不仅导致县域教师的教育教研水平提升较慢,也使学生的地理实践力提升缓慢。
(二)围绕核心素养选主题
针对以上地理教学中的问题,教研组认为,教师应分清问题主次,围绕核心素养去发现学生在学习上存在的问题,针对学生薄弱的地理实践力,带领学生亲近自然和人文,融入环境,体悟复杂的真实情境,深度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同时,为了更好地培养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教师掌控教材和课堂的水平,学校要结合实际情况,切实深入推进教学改革,大力提高教师教研水平。教研组也要立足实际,注重教师教育教研能力的提升,突出对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并以此为中心确定教研主题,通过各种活动和制度建设,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实现“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
二、落实主题,细化践行
为了落实主题目标,学校教研组要重新研判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适当改造或正面引导,并根据不同的乡情和校情,寻找破局之方;要确定教研方向和内容,并按计划付诸实践,从学生和教师两方面扎实促进模式构建。
(一)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
学校教研组要依托研学旅行基地校优势,开展“新时代、好少年、健康阳光、点赞中国”等研学旅行活动,创新开设研学旅行课程,倡导教师在课堂外上好地理课,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依托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平台,学校可以开展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的研究性学习活动,通过有计劃、系统地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落实课堂教育教学成果。
学校教研组要以课题研究为抓手,开展系列层次化课题研究,以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为主要内容,通过课题研究,完善地理教育教学研究体系。如在省级课题“培养中学生地理实践力的课程、教学、评价和技术的研究”中,学校教研组开展以下融合地理实践力课题研究:研究地理教学形式;研究地理评价体系与方法;初高中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实践研究;跨校学生研学旅行的实证研究,开发与应用旅游校本课程;加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软件的开发研究。在省课题“中学培养地理实践力的课堂学习评价实践研究”探究中,学校教研组基于乡土地理和真实地理情境,依托教材中的实践活动、问题研究、学生研究性学习活动、研学旅行、校本教材《镛城旅游》活动等内容,设计以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为目的的地理教学目标,进行分层次课堂教学效果评价研究,推进乡土化、情境化地理教学目标与新课标要求的融合研究。教研组教师还建立基于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的课堂学习评价标准;实施分层教学,构建有效的教学评价途径;开展不同课例、课型、微课程课堂学习评价标准下的教学目标及教学案例设计;构建学生个性化学习效果动态跟踪体系。
教研组教师可以依托乡土旅游资源优势,设计基于乡土地理的作业和练习,制作高三地理高考复习系列微课,完善校本课程;结合乡土教材,撰写龙栖山综合实验基地研学旅行系列教案(包含龙栖山地质地貌考察、龙栖山水域风光考察、龙栖山自然带垂直地带性考察、龙栖山自然灾害考察、龙栖山气温的垂直变化探究活动、龙栖山旅游资源开发与评价等)。在“龙栖山水域风光考察”研学活动中,教研组教师设置了以下研学任务:认识水域风光的概念、分类,丰富地理知识;探究溪(溪流峡谷)、瀑(瀑布)、塘(池塘)、库(水库)的成因,增强科学探究意识;体验水域风光,
在游中学,增强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在研学中,学生参加了以下体验或观察项目:观察景点风光特征,寻找证据推断水域风光的形成原因,体验景点欣赏位置与方法等。在研学后完成“我的研学足迹”总结反思,撰写水域风光的500字游记。通过在户外进行地理教学,教师拓展了课堂空间,使教学内容可视化,培养了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信息获取能力等地理实践力。
(二)促进教师教研水平的提高
外出学习、培训,开展互联网背景下的现代地理教学技能培训及推广,能够逐步提高地理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实践水平、技术水平,进而提升学生地理实践力。
学校可以创新设计以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为目的的微课课程,鼓励教师积极参加“一师一优课”等教学技能比赛,反思以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为目的的教学活动,收集汇编教师论文集,全面提高教师教育教研水平。
此外,学校可以通过校际以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为目的的教学公开课展示,开展区域性地理教学大教研活动;让教师通过送教下乡、专家讲座、区域内教研活动等形式,分享教学研讨成果,服务教学,扩大成果辐射范围,增强成果推广效果,发挥名师引导示范作用,逐步建设将乐县中学地理名师工作室;收集整理教师日常课堂教学经验,并汇编成论文集;创建名师工作室网络共享平台,使教学成果更丰富、系统,实现区域内地理教学水平的全面提高。
三、深度教研,师生共同成长
教研组教师在教研上不能粗枝大叶、虎头蛇尾,要提倡慢工出细活,持续深度开展,既要及时收集整理教研成果资料并分类提升、小结、评估和推广应用,也要持续发现新问题,提出新举措,制订新规划,描绘新蓝图。经历了8年的教育教学实践后,我校地理教研组对教研做出如下深度反思和探索。
(一)师生深度教研成果多样化
1.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提高学生地理学习能力
学科教师每人每学年至少承担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的指导任务;依托乡土旅游资源和校本教材,组织初高中学生开展研学旅行活动,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和地理实践力。
教师应依托校本教材《镛城旅游》,指导学生通过参观、访问、调查、收集、讨论、制作等诸多方式进行研究性学习活动。首先,以任教班级学生亲身经历的研学旅行活动为案例,教师开展人教版选修《旅游地理》第四章第一节“旅游规划”公开课。由于学生对案例景区非常熟悉,教师通过案例讲解就可以使学生明确旅游规划的概念,掌握旅游规划的主要内容,熟悉评估规划应注意的问题,使学生具备基本的旅游规划能力。其次,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将乐县旅游资源开发的实证研究活动,包含玉华洞旅游景点及资源分析、天阶山旅游景点及资源分析、白莲仙人堂旅游景点及资源分析、古村良地旅游景点及资源分析、古村落肖坊村旅游景点及资源分析、安仁乡旅游景点及资源分析等,要求学生拍照打印出来,并说出拍这张照片的理由,指导学生在活动中学会旅游欣赏,发现身边的美;学会通过调查来了解身边的自然和人文社会环境,结合所学的知识,对身边的旅游资源进行评价;能够对参观旅游景区的开发提出自己的见解,撰写研究性学习活动心得和报告,探究将乐县旅游发展的得天独厚的条件,分析将乐县旅游发展的大好发展前景,并且为将乐县旅游发展提供可行的建议。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交流研究性学习活动心得。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收获很多,在学习学科主干知识上,懂得“要细嚼慢咽”并付诸实践。这样,教师通过创造真实的情境,就可以使学生乐于参与探索未知领域,在活动中提升地理实践力,进而顺利完成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任务。
2.打造一支优秀的教育教学科研团队
学校可以针对突出问题研究,开展以同课异构为主的教学公开课;开展地理微课设计技术培训和比赛;积极开展旅游地理题目设计;鼓励教师积极参加省市县各级各类教育教学评选活动;以外出学习、研修和访学为重点,加强对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培训,打造名师塑造工程。
3.教研成果在省内外得到同行的认可和推广
水南中学地理教研组以“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为主要研究内容,开展系列地理课题研究,并及时推广研究成果。
学校可组织教师开展有关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等方面的教学经验总结交流,撰写教学论文,促进教师教学经验的理论推广。如在论文《开发地方性校本课程 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中,教师阐述了以下观点:在《镛城旅游》探究性活动设计中,引导学生借鉴经典、绘制地图、描述特征等,准确展示景观形象美;通过名导大赛,激发学生设计自助游方案,培养学生独立自主能力;安排学生收集资料,处理信息,综合推导,整理景观的演变过程;设计角色扮演、诊断评价等活动,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态度;组织学生分组调查走访、实地考察、设计问卷等,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等。
(二)教研未来方向探索持续化
(1)努力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全面提高学生地理实践力。教师应通过引导学生参与实验设计与模拟,让学生走向自然和社会,参加调查访谈,提高收集数据、图表绘制等技能,形成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地理实践力。
(2)促进教师素养培训课程模块化、活动化。学校以活动为培训载体,将教师技能培训编写成完整的系统化课程,明确培训课程目标,按照教师能力提升要求,将课程内容分为不同的模块,如教学模块、教学技能模块等。
(3)认真开展形式多样、重于实践的校本培训活动。教师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基于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提高教研能力,汇编一本优秀教案集。
(4)争取教师教育能力提升工程能够得到学校或者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认可和支持,为教师的能力提升开拓更广的平台和空间。
結 语
通过反思模式的实施过程和成效,笔者认为,学校首先要依据教学中的“真”“实”问题,从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角度去选取主题;其次预设教研主体,即教师和学生将取得的成效,紧扣主题制订实施计划和内容;再次组织教师按计划精细化做好教研工作,做好阶段小结和教研思路的调整;最后提炼教研成果,并对未来主题教研提出进一步改进措施和努力方向,实现深度教研,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
杜家伟.谈地理实践力的课堂教学落实路径[J].地理教学,2017(13):43-45.
陈祝清,曾呈进.基于高中生地理实践力的教学反思[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8(08):101-102.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0年福建省基础教育课程教学研究立项课题“中学培养地理实践力的课堂学习评价实践研究”(立项批准号:MJYKT2020-060)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陈祝清(1972.8-),男,福建将乐人,
任教于福建省将乐县第一中学,高级教师,本科学历。
张俊杰(1981.8-),男,福建将乐人,任教于福建省将乐县水南中学,一级教师,本科学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