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秋月 许守广 周源 米振兴 贾红志 马立仙 王振兴 华敏玉 李丽 甄庆亮 赵会霞 代华友 黄会青 吴南 林永桔 汪鹏 李玲 沈有华 朱丽莉 田志彬 张荣江 易星 徐华
在前期病原体感染患者中,会激发体液免疫产生针对病原的特异性抗体,康复者恢复期血浆是指采集康复后患者的血浆所获得的血浆制剂[1-2]。作为一种被动抗体疗法,虽然其安全性、有效性需验证,但在既往大规模病毒性流行病中都多次用于治疗[3-5]。目前,虽然已有针对新冠肺炎病毒的疫苗,但尚无特效治疗方法,故全球大多数国家将新冠肺炎康复者恢复期血浆(convlaescent plasma of COVID-19,CCP)纳入新冠肺炎治疗方案[6]。2020年2月8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中,将“恢复期血浆治疗”纳入新冠肺炎重型、危重型病例的诊疗方案[7]。我国CCP采集任务由血站承担,血站如何有效快速地组织人力物力资源采集CCP、各层级部门职责如何界定等问题,对各地区血站来说都是一种极大的考验和挑战。美国实行单一来源供应商和“准时制”库存做法,存在CCP补充供应的难点,而法国虽实施支持CCP采集、制备和检测过程的专门信息技术,但存在早期人工系统造成的拖延和差错等[8]。本研究采用电子邮件调研方式,回顾性地调查了全国采供血机构在CCP组织采集、应急管理及临床输注等方面的做法,为今后进一步完善CCP相关资源配置、建立监测评估及CCP方案的完善和组织落实等提供实践参考。
1 调查对象 全国省、市级采供血机构。
2 研究方法
2.1 问卷设计:依据采供血机构管理体系框架,围绕采供血机构对新冠肺炎康复者恢复期血浆的采集、应急管理以及临床输注治疗与效果监测等内容,自主设计调查问卷《新冠肺炎康复者恢复期血浆采集工作信息》。内容见表1。
表1 新冠肺炎康复者恢复期血浆采集工作信息
2.2 问卷调查:本研究于2021年3月10日~4月10日,通过发送问卷电子邮件的方式开展调查。问卷发放范围为自愿参加大陆采供血机构执业比对知识交流(knowledge exchange,KE)[9]的全国采供血机构,调研72家、答复72家,答复率100%。在回复的问卷中,开展CCP采集工作的61家,其中反馈调查问卷42家,有效反馈率69%(42/61)。
3 统计学处理 应用 SPSS22.0软件,数据汇总后,对采供血机构性质、牵头主管单位、工作职责等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分为血液中心组与中心血站组进行对比分析,其中CCP采集及应急管理方面的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CCP临床输注治疗与效果监测的率的比较采用fisher精确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 新冠肺炎康复者恢复期血浆采集与应急管理情况
1.1 牵头主管单位及工作方案情况:反馈问卷的42家机构中,血液中心17家,中心血站25家,覆盖全国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具体分布见表2。90.5%(38/42)的采供血机构其CCP采集工作的牵头主管单位是省级或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牵头主管部门为本单位的仅9.5%(4/42),其中血液中心和中心血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70.6%的血液中心启动已有应急方案并制定新的方案作为补充,48%的中心血站则制定新的工作方案(见表3)。
表2 反馈问卷的血站所在省份分布
CCP方案中,70%以上的血液中心和中心血站均包含“工作内容和职责分配”“工作流程及相关的质量管理文件(包括SOP、表单等来指导招募康复者捐献血浆,血浆的采集、检测和供应等相关工作)”“疫情防疫消毒隔离相关要求和指南”这三部分内容(见表3)。
表3 各采供血机构对新冠肺炎康复者恢复期血浆采集及应急管理情况
1.2 工作方案、单位主要职责及人员培训情况:开展CCP涉及的单位职责内容中,CCP采集、常规检测、制备加工及储存运输发放调剂及牵头制定工作方案、血浆捐献者招募、康复者体检均为采供血机构的最普遍的职责,其中血液中心开展比例普遍高于中心血站(见表4)。在“特殊检测”、“CCP临床输注前免疫学血液检查”方面,血液中心开展比例分别为47.1%、29.4%,而中心血站仅为16%、4%。开展CCP疗效监测评估数据收集、分析、评估的机构则更少,仅1家血液中心(5.9%)。
表4 各采供血机构新冠肺炎康复者恢复期血浆采集情况
开展相关培训方面,生物安全培训内容在血液中心全覆盖。值得一提的是,中心血站培训血浆采集工作内容比例稍低,为68%,有2家中心血站无培训。血浆采集前后工作环境的消毒方式以“紫外灯照射” “75%酒精擦拭和喷洒”“84消毒液擦拭和喷洒”为主,占60%以上。
2 新冠肺炎康复者恢复期血浆的临床输注治疗与效果监测情况:在医院临床输注治疗及效果监测方面,仅35.7%(15/42)的采供血机构收集到了这方面数据,其中血液中心8家,中心血站7家。其中,在医院输血科是否有接收、储存和发放CCP的文件方面,血液中心与中心血站有统计学差异。CCP输注知情同意相关方面,血液中心达到100%全覆盖,中心血站为71.4%以上(见表5)。CCP输注24~48 h疗效评估方面,中心血站服务的医院患者略高于血液中心,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此外,反馈输注CCP量的有7家单位,使用总量从200 mL到9 200 mL不等,一次输入最多量为1 000 mL。
表5 新冠肺炎康复者恢复期血浆的临床输注治疗与效果监测
1 统一的组织协调管理及制定工作方案对开展CCP十分重要 开展CCP采集,需要迅速实施适合国情的方案以及每个服务部门(如业务、质量保证、信息技术和医疗事务)的协调努力,如医疗机构提供患者信息,采供血机构建立配套的人员、实施方案,以及根据疫情特殊需要,卫生行政部门、急救中心、疾控中心等多部门信息沟通和有效联动,这是顺利开展CCP的重要保障。从结果看,90.5%的CCP牵头主管单位是省级或当地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说明全国基本形成了由卫生行政部门牵头组织协调的工作模式。这与其他各国得出的经验相似,普遍认为在大流行爆发之前就有一个强有力的实施支持机构进行组织和指导,可以极大地提高血液中心对CCP项目的响应能力,并被证明在灾害管理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为地方快速高效地启动及顺利开展CCP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协作环境和有力支持[8,10]。我国血站与单采血浆站是两套独立体系,常规血浆采集在单采血浆站进行,各级血站一般无相关工作方案及质量体系文件,这些也是各级血站开展CCP工作的难点。部分血液中心或曾有过其他恢复期血浆采集经验,这可能是70.6%的血液中心选择启用已有方案并制定新方案作为补充,而中心血站主要是制定新工作方案的原因。
2 采供血机构的CCP工作职责须进一步明确 采供血机构总体上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第六版、第七版)[11]及《新冠肺炎康复者恢复期血浆临床治疗方案( 试行第二版) 》[12]作为指导原则,但根据自身情况,因地制宜,做法、职责并不完全相同。如江苏南通市,由定点收治医院负责CCP捐献者的招募、评估、协调捐献时间,急救中心负责捐献者的全程接送,血站负责血浆采集、储存、运输,血站和疾控中心联合检测血液标本[13]。CCP工作涉及多个机构,职责如何分配才能实现效果和效率最大化?从结果看,大部分血站负责血浆从招募、体检、采集、常规检测、制备加工及储存运输发放工作,较少承担恢复期血浆的特殊检测、输注前免疫学检查、疗效监测评估数据收集、分析评估工作。笔者认为,CCP捐献者不同于普通献血者,他们是患病后的康复者,往往缺少献血经验,为更好地开展CCP工作,建议医院和血站加强沟通合作,由医院做初步筛选后,血站负责招募、采集、血液常规检测、制备加工及储存运输发放工作,CCP特殊检测由具备检测能力的血站、医院或疾控中心进行。CCP输注前免疫血液学检查及疗效监测评估数据由医院及时收集填报上传临床用血信息系统,血站结合捐献者的人口学特征、捐献行为特征、检测结果、疗效监测数据,负责进一步的分析评估,形成工作闭环。此外,培训是CCP工作开展的重要前提,结果显示各机构基本都涵盖了公共新冠病毒防疫知识培训、血浆采集工作培训、生物安全培训等相关内容,但培训内容并未达到100%覆盖,尤其中心血站在培训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强,避免出现未经培训的情况,重点加强血浆采集内容等培训。
3 需加快建立CCP输注信息互联互通及临床应用全流程监测机制 目前,CCP的治疗疗效及安全性,与捐献者此前患病情的严重程度、捐献者人口学信息及抗体水平、被输注患者严重程度、治疗时机、使用频次等的相互关系及影响如何,虽有不少文献报道,但仍处于摸索阶段,尚未形成权威定论。包括CCP运输、发放、交接及管理等做法也尚未形成规范。从结果看,血液中心和中心血站所对应服务的医疗机构在“是否有接收、储存和发放恢复期血浆的文件”有统计学差异,从侧面反映了中心血站所在地市在为采供血机构承担CCP工作开展权限方面,还需进一步明确及完善。明确有划定CCP专门区域储存及有明显标识、专人管理的医院输血科比例还不是很高,提示需进一步规范。在CCP输注疗效方面,62.5%以上的机构反馈有临床症状体温、呼吸频率、呼吸频率改善及肺部影像学改善,与国内其他文献报道重症、危重症输注后指标改善情况基本一致[14-15]。但由于全国CCP采集和输注治疗的采供血机构和医院数据信息互通尚未完善,血站收集输注疗效等数据困难,无法综合评估,本研究在临床输注监测及疗效方面存在数据量少的不足,66.7%的采供血机构未能进一步追踪到输注疗效数据。建议加快打通血站、医疗机构的信息壁垒,按照国家卫健委《关于做好医疗机构临床用血数据上传工作的通知》要求,建立血液输注前中后的信息互联互通机制、临床应用的全流程监测[16],进一步完善CCP输注的临床疗效分析评估机制提供科学依据,提升CCP输注规范化水平。
致谢:中国输血协会管理工作委员会和中国大陆采供血机构执业比对工作组对本研究工作的支持。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