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朱 慧
湖州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发源地。全媒体系列报道《绿水青山我的家》通过在湖州生活、创业、追梦的外国友人的第一视角,采用专题片制作形式,用故事性内容、精品化影像、数据化论证,真实展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发源地湖州的社会巨变、经济腾飞、全面小康的壮丽画卷。
《绿水青山我的家》系列共分《伊朗画家的“丝路”情缘》《凯莉的“安吉游戏”体验课》《韩国大叔的小城故事》等15个篇章,所选取的外籍人士都是典型的“中国通”,他们身份多样,对中国的政治制度、文化历史或生活形态等领域有着精辟的认识与理解,并且乐于与人分享。
2008年,泰瑞辞去日本的工作,带着夫人和孩子举家来到湖州,并在湖州开办了一家木地板厂。如今,他成为湖州首个拿到城市“友好大使”的外国人。在旅居湖州的10余年里,他一直在向世界讲述真实的“中国故事”。在泰瑞看来,在中国,公路、铁路这些“硬件”的提升显而易见,但这些年他感到变化最大的,还是中国人的创造力和信心的不断增强。
凯莉分享了对“一带一路”建设的感受,“在非洲有数百万的中国人,发展经济以外还帮助我们建造房屋、公路、足球场、桥梁”。来到中国之后她对“一带一路”倡议有了更直观的认识,这也成了她以后给别人讲述的“中国故事”。
来自阿塞拜疆的嗒嗒百在织里已经生活了15年,是织里小城镇发展的见证者和亲历者。“在湖州,城市和乡村一个样”,嗒嗒百认为,邀请外国人来农村体验是展现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的好方式。
“中国故事”不是一个单一故事,而是无数小故事、小叙述的汇总。这些外国友人既是中国形象传播的受众,同时也是传播者。在新冠肺炎疫情进一步加剧、逆全球化思潮日盛的背景下,选取扎根在“两山”理念诞生地湖州的外国人代表,展现“美丽中国”另一种见证者、亲历者的声音,可以让更多人看到一个可敬、可爱、可信的中国。
要讲好中国故事,首先要弄明白讲什么样的故事。随着当代中国经济社会科技文化的发展,中国吸引来全球更多的关注,中国经验的意义日渐增加、加速释放。面对外国受众,如何让其“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成为湖州市新闻传媒中心孜孜以求的探索。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中国故事”的传播对象是不熟悉中国文化的海外观众,对外传播视域下,要梳理各类可嵌入式设置的议题,就要以人类的共享价值观和共通情感作为核心,追求“同中求异”。
“一带一路”倡议秉承了命运与共的理念,书写着动人的故事。《绿水青山我的家》的故事讲述者大多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比如伊朗画家旺仔通过“丝绸之源在湖州”,把中国发展同伊朗发展结合起来,把“中国梦”同“世界梦”结合起来,“石榴早已从伊朗到中国落户,又因果实累累在中国被赋予新的寓意”。再如阿塞拜疆商人嗒嗒百亲自参与到了织里的志愿者服务队伍,城市精细化管理事关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中国小城镇建设的成功经验,可以为发展中国家社会治理提供启示和参考。“建设绿色家园是人类的共同梦想”,来自法国的吉尔斯亲眼见证了南太湖15年的蝶变。他刚来湖州时,太湖南岸还是一片滩涂,而如今,月亮酒店、龙之梦、湖州影视城等一大批重量级项目集聚太湖南岸,绿色智造、绿色金融也在南太湖风生水起。用吉尔斯的话说,南太湖的发展,放在欧洲,要花30年才能完成。
整组报道中的15位外国友人均以亲身体验,用情感的沟通、理性的说服、价值的共鸣向世界展示湖州经济社会、对外开放、生态文明建设所取得的成就。通过“第三只眼”看湖州、观中国、通世界,以“小人物、真生活、动人心”的故事来达到情感的共鸣,这样的口口相传真实可信,既促进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共同发展,也是中国国家形象对外展示的需要。
讲故事,是国际化传播的最佳方式,也是增强“话语表达”的最佳切入点。国外受众往往对具体真实的案例比较感兴趣,把“美丽中国”的真实故事说给外国人听,需要超越语言习惯、历史文化、意识形态等因素。只有增强“话语表达”的创造力、感召力、公信力,才能穿透传播固化圈层,让故事不仅影响原有的受众群体,也进一步影响那些从未被影响到的群体。
根据中央总体部署,2021年1月1日起,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十年禁渔”政策正式启动。对于太湖来说,此次史上最长周期的禁捕,将为水生生物资源的恢复和水上生态的改善提供足够的休养生息时间。作品《“太湖渔民”转型记》以此为新闻背景,以中澳友好使者泰瑞为期两天的“渔民体验之旅”为切入口,讲述依水而居、靠水为生的太湖渔民们为了保护环境而舍弃渔民生活,转型走上“上岸幸福路”的故事。作品中朴素勤劳的王振连及张华家庭,是太湖渔民成功转型的代表,他们经历了以环境为代价的太湖蓝藻暴发,也见证了人们为守护绿水青山而作出的每一分努力。渔民的体验活动一结束,泰瑞有感而发:“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又保证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这是一个需要以智慧的头脑、长远的眼光、科学的手段,并以全社会的力量去共同构建和维护的事业,这份事业‘任重而道远’。”
凡是到过中国的外国人都会对中国的好感增加,会改变以往对中国的偏见,这就是面对面的体验交流、平等真实的展示视角的价值所在。整组报道不求“大而全”,而是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把“陈情”和“说理”结合起来,把“自己讲”和“别人讲”结合起来,既讲了中国生态发展“从何处来”,更讲了中国生态发展“向何处去”。无论是扎根吴兴的澳大利亚商人泰瑞、远嫁安吉竹乡的波兰姑娘、在莫干山开民宿的法国小伙,还是“钢琴小镇”里的韩国大叔、逐梦新能源的日本专家,吸引他们的不只是绿水青山,还有对中国的热爱,对一个百年大党创造的世纪伟业的认同。他们所展示的别具魅力的“浙”里湖州形象,正是美丽中国的一个缩影。
传播好中国文化,一是力求在生活层面和情感层面触动别人,二是要从各种文化元素中提炼出对人类具有普遍意义的东西,找出那些可以引起人们共鸣的价值。我们现在经常讲“为世界贡献中国智慧”,或者“讲好中国故事”,如果仅停留在事实和故事层面,往往是不够的,要上升到价值观层面才会更有感染力和影响力,更能充分、鲜明地展现中国故事及其背后的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
《凯莉的“安吉游戏”体验课》充分印证了“教育不分种族、没有国界”。“安吉游戏”是安吉在学前教育阶段开展游戏教学活动的简称。2021年,《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实施方案(2021—2025年)》中明确提出,要推广“安吉游戏”学前教育课程模式,教育部、联合国儿基会也将“安吉游戏”列入学前儿童质量提升项目。
体验是一种平等的对视。全篇以“解谜题、话趣事、启未知、引入戏”的故事来达到情感的共鸣。在课堂连线环节,中非两地小朋友的友谊开始生根发芽,用“安吉游戏”创始人程学琴老师的话说:“孩子国际视野从小就打开了,文化传递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由此埋下很好的种子。”采访中,非洲女孩凯莉也有感而发,“‘安吉游戏’值得全世界关注”。这样的故事,出自一个来自“一带一路”国家的喀麦隆外教之口,轻松幽默,真实可信。
讲述故事既要发挥传统媒体的影响力,也要充分运用新兴媒体的传播力,通过传播能力与话语能力的提升,达到突破边界,穿透圈层,实现传播扩散的效果。
《绿水青山我的家》系列作品完成后,我们积极通过国际交流平台和传播矩阵推动内容“走出去”,通过在海外的小语种落地频道,分众精准传递“鸟语花香”的中国声音,描绘“绿水青山”的浙江画卷。同时,湖州市新闻传媒中心近年来打造的融媒体传播矩阵,一直致力于媒体内容与传播的深度融合,已经形成全媒体传播格局,对作品传播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绿水青山我的家》系列报道播出之后,先后被“浙江国际”“黄河电视台”“央视频”“人民视频”“学习强国”“新蓝网”等多个平台转载刊播,很好地提升了报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在国际国内营造了和谐向上的舆论环境。
我们力求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让中国经验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这既是世界的期待,也是中国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