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转化创新分析

2022-06-22 00:53李富彬
艺术科技 2022年5期
关键词:转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

摘要:传承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能体现当前文化发展的趋势,发展创新文明成果。彩灯技艺是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载体,文章首先介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内涵和深远意义,再提出彩灯技艺转化的问题和改进措施,以促进彩灯技艺的传承发展。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彩灯技艺;转化

中图分类号:J52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2)05-0-03

0 引言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传承的载体,丰富多彩的文化产品对古老的民族文化有非常重要的传承与赓续作用,有助于文明大发展、大繁荣。当今时代,传承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对梳理文化、发展文明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1]。文章研究彩灯技艺转化的问题和改进措施,以助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

1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述

1.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界定,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定义为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这种文化遗产以非物质为重要属性,世代相传,并且在后续的发展中不断演进,创造出新的文化产品,为当地人民群众提供更强的文化自信心和文化创造力[2]。2011年6月,我国也颁布了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界限与分类作了相关说明。非物质文化遗产按照其所具有的表现途径和内容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主要有两种分法,具体方法可以依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按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表现方式,可以将其分为口头传述形式、肢体表演形式、民俗文化精神传播形式、民间技艺表达形式和医学与民俗相结合的表现形式等(见图1)。按照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当地传统文化的综合贡献比例,可将其分为不同的等级,如世界级、国家级、省级、市县级等(见图2)。

1.2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征

根据我国于2005年下达的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条例可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存在形态重点要体现其非物质的特征,并且要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基于此,可以将非物質文化遗产总结出三点属性特征。

第一,非物质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非物质的形式存在于文化中,非物质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属性,这也是相对于物质文化遗产提出来的一种特有概念,与物质文化遗产有很大的不同。物质文化遗产如瓷器、建筑等看得见的东西,实物往往能够体现出年代和文化的特有含义,但是,人们没有办法感受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物,只能够在虚拟的文化价值层面对其进行体会,感受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带给人们的精神财富[3]。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当地百姓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积累沉淀而成的文化遗产,其包含着当地老百姓在生产交流中不断传承的思想内涵、文化价值、生活理念和劳动追求等,是中华民族文化内涵的具体结晶和精神体现。

第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人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它百姓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中所提炼出来的文化遗产,它的发扬和传承均离不开人民群众生活的这片沃土。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也是人民群众创造出的具有代表性的文化产物,具有区域性、民族性等特征,反映了某一民族或某一群体在历史进程中不同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以及发展状态等[4]。例如,民俗节庆活动的传承,充分表明人民生产劳作的重点特征及与现今人民生活相结合的文化融合。所以,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在特定时代由特定群体所创造的文化财富,经过不断的发展、完善与传承,某些特定的内容与新时代的生活相结合,从而具备了更重要的含义。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在历史的长河中散发出特有的光芒。

第三,传承性。文化遗产具有一定的传承性,不仅靠口口相传,也靠文字相传,其强调的是以人为核心的工艺、精神的文化交流融合。人们往往会选择可信任的传承者作为文化遗产的传承人,经过一代又一代的继承发展,把非物质文化遗产流传下去,形成特有的传承谱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某一区域和民族的文化综合产物。年轻人往往从前辈那里习得文化精髓,再经过不断演化发展,传承给下一代。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传承了成百上千年,如书法、艺术、针灸文化、曲艺文化等。如果现今不重视上述传统文化,可能造成非物质文化遗产消逝的不良局面。

1.3 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

首先,保护、传承、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非常重要的含义,它能够促进中国文化繁荣发展。同时,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增强国人的民族自尊心与自豪感,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追求,使文化资源得到合理分配。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了非常丰富的文化遗产,这些文化遗产包含着中华文化的精髓,是文明艺术的瑰宝和重要的精神财富。传承上述有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助推我国文化不断传承发展,促使我国文化遗产进一步融合,凝聚在一起,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凝聚力和创造力,促进国际社会持续发展。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定义,文化表现形式具有多样性,它是个人和民族共同表达,能够分享思想与观点的重要载体,所以需要在交融中不断发展,在发展中融合。

其次,文化可以对人的思想、价值观念产生较大的影响,也能够改变人的行为,更重要的是能够传承力量,并且具有潜移默化塑造人的作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高度凝练的表现形式,对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化艺术的结晶,是民族大一统的文化纽带,具有较强的凝聚力,传承好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提升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增强民族自信,使我国文化在世界文化大发展的背景下处于领先地位,加强对国外的文化输出。

最后,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提升文化消费水平。随着中华传统文化不断走上世界舞台,人民群众亟须建立深厚的民族文化自信,重点传播我国的民间传说、戏曲绘画、杂技、艺术、节日、民俗等。4212BE0D-2DCF-4BAB-984A-FD5886F89DC4

2 自贡彩灯技艺转化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2.1 存在的问题

第一,市场秩序较为混乱。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自贡地区彩灯文化逐渐从线下走到线上,与市场经济充分结合。自贡彩灯产业的消费品牌也逐渐由区域性消费走向全国消费,竞争逐渐激烈,原有的文化韵味渐渐消散,以文化特色为代表的自贡彩灯逐渐变成以经济效益为代表的彩灯经济创新模式。调查结果显示,自贡彩灯文化现场的竞争体制不健全,一些不良商家在自贡地区以较低价格抢占市场,拉拢客人,售卖的自贡彩灯质量较差,严重限制了自贡彩灯的发展,也损害了自贡彩灯的文化底蕴与品牌良好形象。当前,亟须从文化发展的角度,寻找更加合理的自贡彩灯发展新模式,以应对国内外彩灯市场的冲击,转变自贡彩灯的品牌形象,树立良好、高品质的彩灯新品牌。

第二,自贡彩灯专业化人才较为缺乏。当前从事自贡彩灯工艺的年轻人较少,且年轻人慢慢对传统文化失去了关注,自贡彩灯逐渐脱离传统的民族文化价值理念。在自贡,彩灯主要由工厂生产,制作工藝与其他地区的普通彩灯别无二致,缺少传统手工制作的精美彩灯。此外,从事自贡彩灯制作的人才待遇不高。部分彩灯手工艺人薪水不微薄,不足以支撑家庭,大批工人逐渐转行,选择更赚钱的热门行业,导致自贡彩灯的手艺接班人较少,影响了自贡彩灯的传承与发展。

第三,自贡彩灯的品牌效应还需进一步提升。当前,线上购物逐渐成为主流消费方式,自贡彩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层面具有非常深远的代表性意义。但是,它在人民群众心中仍然没有建立起良好的品牌形象,部分劣质自贡彩灯甚至阻碍了良好品牌形象的建立。彩灯文化不能脱离传统的民俗节日,自贡彩灯需要提升品牌效应,在热闹非凡的民俗节日中大放异彩。要创建传统文化和彩灯文化双融合的新模式,杜绝毫无章法地滥用彩灯文化,追求民族文化与传统文化全面开花,更好地展现自贡彩灯产业多方位的品牌价值。

2.2 改进策略

第一,逐步推动自贡彩灯产业发展,创造彩灯文化产业发展新模式。要打造自贡市彩灯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发展地区文化产业特色,用文化发展带动经济发展。要以市场为导向,提升文化底蕴,发展自贡彩灯龙头企业,发展新动能。同时,要吸引中小企业共同支持,不断挖掘彩灯市场文化新价值,积极与国内其他传统文化行业合作,和新媒体平台并存发展,带动文化产业大发展,激发自贡彩灯在彩灯行业的发展新动能,另外,政府也需要重视并引领彩灯行业的发展,规范制定相关的标准和政策,以提升自贡彩灯的文化创造力和引领力。要用科学的市场导向带动自贡彩灯的发展,建立健全产业链,用特定的文化理念带动产业发展,倡议彩灯市场开展内部良性交流与合作,推动彩灯文化向好发展。

第二,加强彩灯文化的人才培养,以技能型人才为主。首先自贡市要建立彩灯文化培养基地,培养彩灯文化技能性人才,以培养制作工艺大师为宗旨,突出人才培养的创新性,全面提升彩灯产业链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将培养的人才留在自贡,为自贡所用,为自贡彩灯产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5]。同时,要选拔一批技能大师作为人才榜样,优化自贡彩灯发展渠道,引领彩灯产业良性发展。自贡彩灯文化还要与国内文科高校积极配合,推广合作新模式。要鼓励国内高校在自贡市建设彩灯文化创新培育实习基地,加强与国外文化的交流合作,提升自贡彩灯产业的国际化水平。

第三,凸显自贡彩灯产业的品牌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平台,加大宣传力度,发挥自贡彩灯的文化影响力,带动年轻人在传统民俗节日进行文化消费,为自贡彩灯创造良好的形象,打造彩灯品牌旅游一体化新模式,实现自贡彩灯文化产业的多方面发展。

3 结语

自贡彩灯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典型代表,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创作形式和审美艺术价值,值得更好地继承和发扬。如今,非物质文化遗产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随着生产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在未来,自贡彩灯也会适应经济文化的发展,创造出自有的、不可复制的特殊价值。

参考文献:

[1] 王燕仓,黄璟.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智力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路径:以苏州现状为蓝本[J].知识产权,2021(4):58-66.

[2] 季中扬,陈宇.论传统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性保护[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51(4):59-65.

[3] 林青.乡村振兴视域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发展研究[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1(4):32-37.

[4] 黄永林,纪明明.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在文化产业中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57(3):72-80.

[5] 梁川.彩灯扎制技艺活态传承研究:以“自贡灯会”非遗为例[J].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16,13(1):93-102.

作者简介:李富彬(1976—),男,四川什邡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彩灯艺术、环境设计。4212BE0D-2DCF-4BAB-984A-FD5886F89DC4

猜你喜欢
转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
浅谈学困生的转化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