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妮
中国的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其中的饮食文化更是一朵奇葩。然而,当代中职烹饪学生对传统饮食文化及其精神却是陌生的,他们普遍淡化、漠视传统饮食文化。所以,作为专业核心课程,餐饮服务与管理课程的教学理应成为学生继承中餐文化的重要载体,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文化底蕴。
一、文化渗透,方法得当
将中餐文化渗入日常教学,要求教师加强备课,通过深入钻研课程标准以及课标要求,从中找到相关知识点与中餐饮食文化的融合点,理出思路线索,制订教学计划,使融入的内容有序可循。在文化渗透的过程中,更要讲究因势利导、水乳交融。
1.案例引入。中餐饮食文化历经几千年的发展与沉淀,在传统饮食结构、食物烹制、餐具器皿、营养健康、食品审美观、餐桌礼仪等各个方面均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都可以成为课堂引入的案例资源。据文献记载,早在周代,餐桌礼仪已经拥有了一套非常完善的制度。中国被称为礼仪之邦,其中的礼节与礼数也渗透到了餐饮当中,比如坐席方位、上菜次序、餐具使用、菜的象征、起源等都透着“礼数”,所以中国传统的饮食也就“食出有门”。比如,孔子的《论语》中就记载着关于饮食“二不厌、三适度、十不食”的言论,即便在两千多年后的今日,仍然具有极高的理论指导性;又如,中国茶道鼻祖陆羽认为茶道在中华餐饮文化中的地位几乎与酒并驾齐驱,他曾遍访名茶产地鉴茶品第,精研泉水,次第品级;再如,“中国食文化之圣”袁枚所作的《随园食单》历经五十年才完成,成为中国餐食史上史无前例之作,更有“食经”之美誉;还有以味道治国的大臣伊尹将饮食的“色、香、味、形”与治国相融合成为佳话,就有了“治大国若烹小鲜”之说。需要注意的是,在文化渗透过程中要尽量不留痕迹,整体感觉举例贴切、融入自然,让学生有春风化雨般的感受,避免牵强附会、生拉硬拽,更不能破坏知识的完整性、科学性和系统性。
2.情景融入。情景教学能帮助学生利用日常认知情感唤醒生活中的已有经验,促进学生的联想与想象,促进学生所学知识的有效迁移。
(1)利用教学语言,增加情境氛围。教学语言是创设教学情境的基础,教师运用富有感情的声调、节奏、音量,抑扬顿挫、绘声绘色地描述与教学内容相同或相似的情境,自然地融入相关餐饮文化,可以启迪学生想象,增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感知、理解和思考,增加对餐饮文化的感悟。必须注意的是,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符合学生身心发展水平与特点,使情境富于变化。所以,教师在渗透饮食文化的过程中,语言要生动形象,辅助教学资源要直观贴切,并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对教学内容有深刻理解,从而达到寓教于乐的课堂教学效果。
(2)注重情景创设,增加学生体验。首先,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选择鲜明而富有典型意义且能够体现餐饮文化的场景,确定观察主体、选取观察对象、安排观察顺序,将学生带入具体的情境中去感受餐饮文化带来的品质效应,使学生理解在餐饮服务中融入餐饮文化的重要性,比如可以给客人带来不一样的高品质体验,同时做好文化的传播与传承。其次,要在观察过程中启发学生进行联想,以帮助学生获得真切的情感体验。应努力促进学生在学习情境中获得与真实的餐饮服务情境相同或相似的情感体验,包括成就感的获得体验,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在情感体验的基础上感知餐饮文化,理解教学内容,或通过实践得出结论,或通过角色扮演发现问题。融入文化的餐饮服务情境要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求知欲,引发学生思考,还要利用情境解决实践中的问题,完成教学目标。
3.反馈迁移。反馈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学生只有得到了及时恰当的反馈,才能做好知识的消化巩固,提高学习效率。首先,教师要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典型的、普遍的问题进行集中分析,找到相应的解决方案,以达到师生之间信息双向反馈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随时关注学生,得到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饋信息,借此调整以后的教学内容、方法和进度;学生也可以从教师的分析、点评中得到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来发展其探索能力,让学生放手实践、亲身体验,引导学生主动发现,积极探索,实践体验,深层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从中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培养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勇于创新的意识。正所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驱动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提倡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获取知识。
二、高屋建瓴,制订策略
新的教学理念主张“一切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这里的“一切”指的是学校在所有教育教学方略的制订、方式方法的使用中,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基础,将德技并修、文化育人的理念切实深入课堂教学,让学生了解中国餐饮文化的魅力,进而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使学生成为中华文化的传承者。
1.引导学生与餐饮文化产生情感共鸣。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不是通过说教来实现的,也不是通过一味地灌输来获得的,而是创造情境让学生置身其中进行自我体验并加强师生互动。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餐饮文化中的餐桌礼仪、饮食品质、审美体验和情感活动,激发学生研究餐饮文化的兴趣,使其产生情感共鸣,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会对中餐文化感到震憾并被文化内涵所感染和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可以变为提升自身文化素质的强大动力,并最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因此,教师要坚持文化育人,利用传统文化中口耳相传、喜闻乐见的故事进行文化育人,培养文化自信,并在餐饮服务与管理课程的教学中融入餐饮文化,引导学生做好文化传承并与中国餐饮文化产生情感共鸣,使餐饮文化中蕴含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根植在学生心中,并在此基础上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弘扬、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使学生成为一个有良好修养、内心富足、有志向的人。
2.采用丰富、优质的教学资源。中职教师应该深入研究学科特点,及时更新教学方法,联系学生实际,创新教学手段,找到适合本校、本班学生的教学方法,真正实现高效课堂。比如,教师自编自演的教学示范视频和微课视频极具针对性,诙谐幽默的风格可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参与度;中国大学慕课、爱课程等优质网络资源可以充实课程内容;恰当选用智慧屏、商务助理综合实训室、智慧教室等资源环境,可以使教学活动更加高效;也可以建设资源库,恰当选用线上线下、软硬件资源支撑教学内容等。
在这其中,“微课”就是一种将课堂教学视频凝练成精华,包含与教学内容主题相关的课件素材、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练习测验及教师点评、学生反馈等的辅助性教学资源,其通过一定的组织关系和表现方式共同“打造”了一个主题式的、半结构化单元应用微课程视频。因此,“微课”不同于资源类型的教学课件、教学课例、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传统单一的教学资源,而是在此基础上发展形成的一种新颖的教学资源。微课视频短而精练,主要涉及教学内容中的重难点,资源容量较小,但主题突出、内容具体,很符合中职学生学习时注意力不易集中且集中时间较短的特点。教师可以将饮食文化类的视频资源录制成微课视频,让学生课下观看,加强印象。比如在学习“餐桌礼仪”时,通过传统教学往往很难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餐桌上的礼仪文化,缺乏生动、形象的感官体验,更加缺乏趣味性,此时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录制成微课视频,让学生在课下反复学习。教师还可以建立餐饮文化学习交流微信群、QQ群,在群中发布自己制作的微课视频,学生可以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随时随地观看视频,提出问题后,教师马上给予解答,反馈及时且针对性强。总之,以微课为教学手段实现餐饮服务与管理课程的翻转课堂,可以让学生在课下学习知识点,课堂则变成了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互动场所,可以进行答疑解惑、将知识活学活用等,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3.引导学生诵读中国餐饮文化书籍。从燧人氏的钻木取火到神农氏的农业开创,再到春秋时期的药膳兴起、汉代的丝绸之路,最后到唐宋明清的饮食高峰……通过阅读中国古典文学中餐饮方面的书籍,我们可以了解到餐饮理论、餐饮审美、餐饮神髓、餐饮风俗、餐饮流通以及风味流派、烹食历史、筷子文化、传统特色、茶文化、酒文化、筵席文化等相关知识。从外在看来,中国餐饮文化可以从地域经济、时代技法、民族宗教、消费层次、民俗功能、食品餐具等方面进行分类,传达出不同的文化韵味,体现出不同的价值,多彩纷呈;从内在看来,中国餐饮文化更加突出的是以素食为主,重视膳食營养的进补,而且讲究色、香、味俱全。总之,中国餐饮文化在讲究菜肴色彩搭配的基础上,还注重用餐氛围所产生的情趣,是中华传统礼仪的表现方式。从影响上看,中国餐饮文化对蒙古、日本、朝鲜、韩国、新加坡、泰国等国家的影响颇大,是亚洲饮食文化的中心;对欧洲、美洲、非洲和大洋洲也有着间接的影响,比如茶文化、素食文化、调料、面点、中药膳食、瓷器等,影响着全人类的饮食结构。
作为一个中国人,不可不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也不可不知文化的来源,诵读饮食文化书籍可以有效开拓学生的知识面,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从而教育学生继承传统文化并将其发扬光大。同时,教师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开展图书阅读活动,让学生在古典书籍中学习餐饮文化。
总之,中国餐饮文化是视野广阔、层次深厚、角度多变、品位高尚、历史悠久的区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劳作和实践中所创造并影响周边国家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在食源开发、食具研制、营养保健、食品调理和饮食审美等方面都有着突出的影响。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离不开每一位教师的努力,也离不开每一个学生的努力,更需要每一个中国人的关注和努力,唯有如此,中华传统文化才会在世界民族文化之林中屹立不倒, 中华传统文化这颗璀璨的明珠才会熠熠生辉,永远散发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