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佐辛复合低浓度盐酸罗哌卡因硬膜外自控分娩镇痛对高龄初产妇应激反应及产后盆底功能影响

2022-06-21 01:39:52赵文静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2年1期
关键词:罗哌初产妇卡因

陈 琳 赵文静

1.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徐州市妇幼保健院(221000);2.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一般而言,≥35岁孕妇可划分为高龄产妇[1]。分娩时剧烈疼痛在高龄初产妇中更加严重,疼痛和压力的倍增使产妇机体发生应激反应并影响分娩过程,导致并发症发生,严重者直接威胁产妇及胎儿生命安全[2-4],合理选择麻药控制分娩疼痛尤为重要。地佐辛用于神经外科术后镇痛,可减轻疼痛引起的应激反应,使患者尽快苏醒,进而有效促进患者康复。但不良反应较多,如:以恶心、呕吐、胃不适为主的胃肠消化系统反应,以眩晕、头晕、幻觉、出汗、心动过速为主的神经系统方面表现。本研究探讨地佐辛复合低浓度盐酸罗哌卡因硬膜外自控分娩镇痛对高龄初产妇分娩应激反应及产后盆底功能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100例高龄初产妇。纳入标准:①年龄≥35岁、初产妇;②单胎足月妊娠;③接受无痛分娩。排除标准:①恶性肿瘤及家族血液病遗传病史;②妊娠高血压及其它妊娠类疾病;③胎儿生长受限、胎盘异常、骨盆异常;④合并心理障碍及精神疾病且不能使用麻药;⑤合并其他器官功能异常。本次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患者及家属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根据用药不同分组。

1.2 镇痛方法

对照组接受地佐辛注射液(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1ml:5mg)分娩镇痛,初始剂量10mg,根据患者体质量、年龄、疼痛程度、身体状况及服用其它药物情况调节剂量,必要时每隔3~6h给药1次,最高剂量20mg/次;1天最多不超过120mg/d,静脉滴注。常规行产妇血压,脉搏,盆底功能,子宫宫缩,血氧饱和度等监测。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硬膜外间隙穿刺:宫口开放至2~3cm时实施L2~3硬膜外间隙穿刺,先给予患者3 ml 1%利多卡因作为试验剂量,观察结束后,将配置好的麻醉药剂通过硬膜外镇痛泵连接注入,30min,2 ml/h,负荷剂量为2 ml。根据产妇分娩中感受的疼痛程度控制麻醉剂量注入,直至取得最佳镇痛效果,待产妇宫口全部开放后停止注入。于分娩结束后2h拔掉硬膜外导管,观察监测患者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等各项指标。镇痛不完全时行产妇自控给药,直至取得满意镇痛效果,待宫口全开后停止用药,分娩结束后将硬膜外腔导管拔除。

1.3 观察指标

①分娩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②对比分娩不同时间点(T0镇痛前、T1用药10min、T2用药30min、T3宫口全开)产妇VAS疼痛评分;③分娩过程中应激反应指标,去甲肾上腺素(NE)、血管紧张素Ⅱ(AngⅡ)、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④产后盆底肌力功能以及会阴损伤程度;⑤产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共纳入100例。观察组年龄(38.1±2.0)岁,孕周(38.3±1.2)周,体重(75.2±2.1)kg;对照组年龄(38.3±1.0)岁,孕周(38.1±1.2)周,体重(75.0±3.1)kg。两组对比无差异(P>0.05)。

2.2 两组分娩时间、分娩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分娩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分娩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分娩及住院情况比较

2.3 分娩不同时间点VAS疼痛评分比较

观察组在分娩T1、T2、T3时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且逐渐降低并在T3时趋于稳定(P<0.05)。见表2。

表2 两组产妇分娩不同时间点VAS评分比较(分,

2.4 产妇分娩过程中应激反应指标比较

两组产妇NE、AngⅡ、MDA、SOD指标分娩前无差异(P>0.05),分娩中均有变化但观察组NE、AngⅡ、MDA水平低于对照组,SOD水平高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产妇分娩过程中各应激反应指标比较

组别例数MDA(Umol/L) 分娩前 分娩中 分娩后 SOD(U/ml) 分娩前 分娩中 分娩后 观察组507.08±0.266.92±0.356.85±0.2866.28±3.82132.25±10.4598.25±4.58对照组507.12±0.368.05±0.489.26±0.8565.99±2.9493.26±5.2570.62±3.48t0.2544.2543.2441.84510.2468.145P>0.05<0.05<0.05>0.05<0.05<0.05

2.5 产妇产后盆底肌力功能及会阴损伤程度比较

产后观察组产妇盆底肌力盆底功能以及会阴损伤程度均优于对照组产妇(P<0.05)。见表4。

表4 两组产后盆底肌力功能及会阴损伤程度比较[例(%)]

2.6 产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比较

两组产妇产后出现头晕恶心情况无差异(P>0.05),盆腔器官脱垂率、尿失禁率、疼痛瘙痒的发生比例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5。

表5 两组产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比较[例(%)]

3 讨论

分娩过程中由于子宫肌的持续性收缩,导致产妇会阴盆底部受压从而引起强烈疼痛,而这种疼痛由神经传递到大脑感觉中枢,随分娩时间而越来越疼痛,极易出现氧化应激反应[5]。对于高龄初产妇而言,分娩疼痛进一步加剧,产妇生理及感觉功能极易受到刺激和影响,不当分娩方式很易造成产妇会阴及盆底功能损伤,同时也会影响到产妇与胎儿的健康[6-7]。有研究表明[8],急性分娩中疼痛可直接导致产妇产后抑郁及持续性疼痛。因此根据选择合理有效的分娩方式尤为重要。随着无痛分娩发展,越来越多的产妇为避免剧烈疼痛以及确保分娩安全而选择无痛分娩,其中麻醉药液的选择至关重要。因此,本文采用地佐辛复合低浓度盐酸罗哌卡因硬膜外自控分娩对高龄初产妇分娩进行镇痛。

硬膜外麻醉方法在泌尿科,妇产科中均较常见,最大特点是便于麻醉药液注入,且起效快[9]。地佐辛作为新型的阿片受体激动兼拮抗药[10],可以很好的辅助麻醉药液效果,可以肌肉注射,也可以静脉推注,肌内注射30min内起效,静脉推注15min内起效。可有效降低呼吸功能抑制这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且镇痛效果也较其他辅助效果优越。盐酸罗哌卡因作为长效酰胺类局麻药物[11-12],麻醉效果显著,起效快,作用时间长,安全性也较高。低浓度盐酸罗哌卡因不仅对感觉与运动神经有很好的调控作用,同时对心脏、中枢及大脑的损伤更小[13]。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采用地佐辛复合低浓度盐酸罗哌卡因硬膜外自控的分娩方式,有效降低了分娩时间及分娩中出血量。产妇在分娩过程中如果剧烈的疼痛不能得到控制,便会持续性收缩子宫使胎儿难以娩出,而此时产妇用力便会造成会阴损伤以及对胎儿的影响,很大程度造成产妇大量出血而无力分娩,导致分娩难以顺利进行;而地佐辛复合低浓度盐酸罗哌卡因能够有效镇痛,硬膜外自控方式可根据产妇情况调节麻醉药液注入,更有效起到镇痛作用。本文分娩的各个时间点产妇VAS指数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当机体受到强烈刺激以及剧烈疼痛时会发生氧化应激反应,而分娩的疼痛会使产妇应激反应持续发生导致机体进入衰竭,注入麻醉药液可大大降低产妇氧化应激反应,本研究显示,观察组在分娩过程中NE、AngⅡ、MD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SOD水平高于对照组,说明地佐辛复合低浓度盐酸罗哌卡因有效抑制了机体氧化应激反应。有研究显示[14-15],过度疼痛导致产妇子宫持续性收缩,收缩过程直接影响到子宫肌力及盆底功能。本研究中观察组麻醉药液体外自控,在镇痛同时还可以降低对盆底组织损伤,以及子宫肌力的过度耗损,大大降低了分娩对产妇会阴的损伤,分娩后盆腔器官脱垂率,尿失禁率均低于对照组,对产妇盆底保护避免了分娩后并发症的发生。两组发生头晕恶心比例未见明显差异。

综上所述,地佐辛复合低浓度盐酸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自控镇痛分娩,可有效降低产妇分娩过程中氧化应激反应,有效降低分娩过程中的疼痛以及产后并发症发生,减少了产后盆底功能影响。

猜你喜欢
罗哌初产妇卡因
芬太尼与曲马多复合罗哌卡因骶管注入在小儿术后镇痛中的应用对比
无保护助产在促进初产妇自然分娩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云南医药(2021年3期)2021-07-21 05:40:44
助产师对初产妇分娩疼痛的认识分析
妊娠期连续细致化护理对高危妊娠初产妇不良情绪及对剖宫产率的作用
分析舒芬太尼、盐酸罗哌卡因在无痛分娩中应用效果
探究左旋布比卡因的临床药理学和毒性特征
罗哌卡因在临床麻醉及疼痛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小剂量低浓度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在混合痔术中的效果比较
无创分娩应用于初产妇的临床观察
0.375%罗哌卡因与0.25%布比卡因胸段硬膜外阻滞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效果及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