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综合护理在小儿高热惊厥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对其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2022-06-21 11:18:38
中国医药指南 2022年16期
关键词:家属依从性护理人员

杨 雪

(沈阳市第五人民医院,辽宁 沈阳 110023)

小儿高热惊厥在儿科中比较常见,属于儿童疾病的典型病症。此类疾病的诱发因素主要为上呼吸道感染,在体温上升至38.5 ℃以上患儿会出现口吐白沫等症状。小儿高热惊厥长时间高频发作会对大脑产生危害,严重情况下甚至导致患儿死亡或者残疾,如不及时采取治疗措施会对于患儿的大脑神经功能产生损伤,对机体健康以及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1]。因患儿年龄较小,在治疗期间还需辅以科学、有效的护理。但当前急诊患者人群基数较高,对于高热惊厥患儿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并不能满足其急诊需求。经临床研究资料证实,在小儿高热惊厥护理期间采用综合护理措施能够为患儿提供高效的护理干预,其中心理护理对于提高患儿的治疗依从性具有积极的意义。本研究通过展开对照研究,分析在小儿高热惊厥护理期间应用心理护理以及综合护理模式发挥的作用,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展开时间为2020年1~10月,纳入对象均为就诊于我院的高热惊厥患儿,共计70例,通过随机数表法将对象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男性患儿22例,女性患儿13例;年龄跨度为3个月~6岁,平均年龄为(3.24±0.38)岁。观察组男性患儿23例,女性患儿12例;年龄跨度为4个月~6岁,平均年龄为(3.15±0.44)岁。两组患儿的基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展开对比研究。本研究经沈阳市第五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予以审核批准。

纳入标准:确诊为高热惊厥症;临床资料完整;惊厥时间不超过10 min;家属对研究内容知情。排除标准:伴有神经障碍类疾病者;存在器质性病变者;严重躯体疾病患儿;临床资料不完整者;中途退出研究者。

1.2 方法 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模式,主要措施包含对患儿冷敷或者用温水擦拭,对患儿的高热症状进行有效的控制;帮助患儿选择右侧卧位,监测呼吸畅通状态,在必要情况下给予吸氧疗法,告知患儿家属调整饮食结构,落实用药指导等内容。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综合护理+心理护理。综合护理:①降温。在患儿入院以后给予降温护理,在温度较高时采取药物降温及物理降温方式,可在发热部位敷冷毛巾,在患儿颈部、胸部以及四肢和足心等部位使用湿毛巾擦拭,在额头、下肢以及手腕等位置处放置湿毛巾;使用甘露醇降低患儿颅内压,对于患儿惊厥症状采取灌肠措施进行控制,灌肠药物为浓度为5%的水合氯醛。同时在护理期间对患儿的呼吸、脉搏、血压等指标展开动态监测,在监测过程中做好详细的记录,在出现异常情况后及时告知医师,采取紧急的治疗措施。②饮食指导。为患儿制订营养均衡的饮食计划,选择高维生素、高蛋白质的食物,在构建患儿饮食结构时需考虑到消化问题,以流质以及半流质饮食为主。此外,患儿饮食计划需要以患儿实际情况为依据,对于母乳喂养的患儿告知母亲在喂养期间禁食刺激性食物,在哺乳前多喝温水;可正常饮食的患儿以流质以及半流质食物为主,保证患儿日常生活中水分摄入充足。③家属健康宣教。帮助家属准确认识到高热惊厥的健康知识,鼓励家属在临床急救中积极参与,提高患儿的治疗依从性以及配合度。④环境干预。急诊环境大多比较嘈杂,在患儿入院后为其创建舒适、安静的病房,定期进行通风和换气,合理控制室内温度和湿度,保证病房中光照充足,进行探视人员以及探视时间的限制,保证患儿正常休息,以免受到强光以及噪声的刺激。⑤呼吸道护理。护理人员在工作期间需时刻关注患儿呼吸道是否处于畅通状态,指导患儿取右侧卧位,减轻患儿的咳嗽症状。此外,对患儿叩背,将呼吸道以及口腔中的分泌物及时处理,在必要情况下给予患儿祛痰药物以及吸氧措施,做好排痰护理工作,对于存在气道干燥情况的患儿可以加强湿化维护,降低感染风险性。⑥口腔清洁。在患儿发热期间还需要注重患儿的口腔卫生,避免发生口腔细菌滋生问题,避免引起溃疡、肺部感染等相关并发症,控制病情发展。加上患儿体液流失比较严重,口腔以及呼吸道都比较干燥,护理人员需观察口腔黏膜完整性,在用餐完毕后监督患儿漱口。⑦病情管理:在患儿发病时存在咬牙情况,对于此现象需要做好安全防护,如在牙齿之间放置纱布,避免出现咬伤情况。此外,在护理工作期间注意动作轻缓,避免因用力过度导致患儿不适。病床周围增加防护栏,避免患儿因意外翻身出现坠床等事故,提高安全防护。还有患儿在发病期间存在呕吐症状,因此在护理干预期间对呕吐物需要及时清理,避免对呼吸道造成堵塞。对于呕吐症状严重的患儿即刻观察其面部表情等变化情况,在出现缺氧状况时给予患儿吸氧干预。在吸氧治疗的同时需控制氧流量,保证患儿的吸氧安全[2]。心理护理:①患儿在出现高热惊厥症状后家属情绪不稳定,在常规护理期间会忽视家属的心理疏导,医患纠纷的发生率较高。因此,在护理过程中必须做好家属心理疏导,可通过健康教育指导等方式帮助家属充分掌握患儿的现状,告知家属配合护理的重要意义。在患儿出院前还需展开一对一的保健知识宣讲,帮助家属充分了解居家时期的卫生保健内容,避免高热惊厥再次复发,提高家属对于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②在患儿入院后因对治疗环境陌生,可能存在治疗依从性较差的情况,为此护理人员在干预期间需充分考虑儿童的心理特征,还有部分家长会出现恐慌等现象,护理人员在护理期间需帮助家属熟悉医院环境,在沟通过程中使用温柔的语言取得患儿的信任,保证患儿治疗期间具备理想的心理状态。③患儿需采取长时间输液及药物治疗,在面对相关治疗时存在强烈的恐惧症状,因此在落实治疗措施前需给予患儿足够的鼓励和支持,采取称赞等方式帮助患儿创建自信心,提高治疗依从性。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在治疗室内播放儿童动画片,转移患儿的注意力,保证治疗措施顺利展开的同时,提高其舒适程度,这对改善患儿心理状态以及负面情绪具有积极的意义。④鉴于儿童先天性考虑,因对于冷色调物质的表现具有一定的畏惧感,对于儿科护理人员来讲需要穿着暖色调的护士服,这对拉近和患儿之间的情感距离具有积极的意义。⑤在护理过程中存在同一治疗室内多名患儿的情况,在护理期间需护理人员严格把控,避免对患儿差别对待,做好公平、公正,避免患儿产生强烈的敌对心理,促进治疗措施的顺利展开[3]。

1.3 观察指标 ①护理满意度:应用科室自拟的调查问卷评估患儿家长对于护理措施的满意度情况,总分100分,分为十分满意、满意以及不满意。其中80~100分即十分满意,表现为患儿治疗、护理期间家长的满意良好;60~80分即基本满意,表现为家属对于患儿的治疗以及护理过程满意度普遍较好;<60分即不满意,表现为家属对于患儿所采取的护理以及治疗措施的满意度较差。②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统计两组患儿退热时间、惊厥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治疗时间。③患儿治疗依从性:患儿治疗依从性也可划分为3个层级,其中依从即患儿对于护理人员所发出的指令完全配合,基本依从即对于部分指令护理人员详细说明后才可以遵循,不依从即患儿在护理期间具有较强的反抗意识,配合度比较差。④并发症发生概率:观察患儿在护理期间是否出现脑水肿、水电解质紊乱以及感染和脑损伤等症状。⑤睡眠质量评分:应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进行评价,评价内容包括睡眠质量评分、入睡时间评分、睡眠时间评分、睡眠效率评分、睡眠障碍评分、催眠药物评分、日间功能障碍评分以及PSQI总分,分值越高即患儿睡眠质量越差。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对比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儿退热时间、惊厥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治疗时间均明显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对比()

表1 两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对比()

2.2 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 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2.86%,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14%,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n(%)]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概率比较 与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组并发症发生概率较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发生概率比较[n(%)]

2.4 两组治疗依从性比较 与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组治疗依从性更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依从性比较[n(%)]

2.5 两组睡眠质量评估结果比较 与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组睡眠质量各项指标评分均明显较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睡眠质量评分比较(分,)

表5 两组睡眠质量评分比较(分,)

3 讨 论

小儿高热惊厥在儿科中具有较高的发生概率,属于比较常见的疾病类型。在发病后患儿的临床症状表现为意识模糊、头部后仰、牙关咬紧等症状。此类疾病的发生和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具有密切的联系[4]。加之高热惊厥主要发生于育婴幼儿群体中,因患儿年龄比较小,免疫系统、大脑神经系统发育并不成熟,缺乏自控力,会出现泛化冲动,出现骨骼以及肌肉的无意识收缩,导致患儿出现面色青紫等现象,对于脑部功能影响较为严重[5]。如果在发生高热惊厥后未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可能会引起脑部受损及发育迟缓,对于患儿身心健康影响严重,由此可见对于高热惊厥患儿而言在护理期间采取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具有重要的意义[6]。小儿高热惊厥在临床治疗期间需辅以有效的护理措施,在通常情况下采取常规护理措施,但因常规护理措施模式单一,缺乏保障,并不适用于每一例患儿。

此次研究结果证实,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家属护理满意度明显较高,P<0.05;观察组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依从性远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展开对比,观察组并发症发生概率较低,P<0.05;与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组睡眠质量各项评分均明显较低,P<0.05。分析原因如下:目前针对小儿高热惊厥并无针对性治疗措施,在临床实践中多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控制病情发展,同时进行家属日常保健知识的强化,以防治后续复发[7]。综合护理属于以现代化护理为理念指导的护理模式,在护理期间为患儿制订针对性的护理方案,可实现全面、全方位的护理干预措施,有利于帮助患儿恢复至最佳状态,这对改善患儿预后具有积极的意义,可进一步降低高热惊厥的风险,促进患儿尽早康复[8]。在护理过程中,首先实施有效的降温,选择药物、物理降温方式,能够将患儿身体温度降低至正常水平,避免发生症状恶化。此外,在患儿体征变化出现异常情况后,尽早反馈给医师。在护理期间,还需加强对于家属心理的疏导,采取健康教育等方式帮助家属及时掌握患儿的详细情况,在病情稳定后为患儿制订针对性的饮食计划,调节营养均衡,做好吸氧维护、控制氧流量以及呼吸道、口腔湿化和排痰护理等工作,控制患儿体液过度流失,避免因高热诱发感染等并发症[9]。心理护理作为提高护理质量的关键内容,面对儿童此类特殊群体,心理护理是治疗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在心理护理期间护理人员管控自身行为,维护每位患儿的心理状态,提供给优质服务的同时疏导其负性情绪,保证家属满意,促进治疗的顺利展开[10]。

综上所述,在小儿高热惊厥护理中联合应用心理护理以及综合护理模式对提高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以及治疗依从性具有积极的意义,对促进患儿临床症状尽早恢复具有积极的影响,可改善患儿的睡眠质量。

猜你喜欢
家属依从性护理人员
挡风玻璃爆裂致人死亡,家属诉至法院获赔偿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海峡姐妹(2020年3期)2020-04-21 09:28:12
河北乡村端午文艺活动慰问农民工家属
今日农业(2019年11期)2019-08-15 00:56:32
Seepage simulation of high concrete-faced rockfill dams based on generalized equivalent continuum model
品管圈在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改善中的作用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并改善感染控制指标的一项新技术
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依从性研究进展
在医院编外护理人员中推行人事代理择优同工同酬的研究
护理人员心理健康探析与应对措施